太极拳的开胯练习

合集下载

太极松腰开胯的基本练法

太极松腰开胯的基本练法

太极松腰开胯的基本练法太极松腰开胯的基本练法,听上去很高深,但其实不复杂,大家放轻松点,咱们一起来聊聊。

想象一下,早晨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空气中带着点清新的味道,你站在院子里,感觉整个人都被这份宁静包围。

练习太极就像是在享受这种宁静,先从松腰开始。

松腰,这可不是让你懒散地趴在沙发上,而是让你的身体像根软绳,随时随地都能轻松地移动。

别担心,你只需站直,双脚自然分开,放松肩膀,深吸一口气,感受下肚子这个地方,慢慢把气往下沉,放空你的思维,心里别想那些烦心事儿。

咱们再来聊聊开胯。

开胯就像是给你的身体换个新的视角,想象你是一只自由的小鸟,翅膀一扇就能飞翔。

这个动作可得注意,开胯要轻松,不是用力去撑开,心态要轻松。

你可以双腿稍微分开,像树根一样稳稳地扎在地上,慢慢将一只脚的脚尖指向外侧,然后另一只脚也跟上,整个人就像在开花一样,慢慢舒展开来。

这个时候,要记得调整你的重心,让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能自然地协调,像是在和大自然对话。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这练太极是不是太简单了?其实不然,太极的精髓就在于“慢”,慢得像一只蜗牛爬行,慢得让你感受到每一个动作的细腻。

每次练习的时候,不妨把心思放在呼吸上,轻轻的、慢慢的,配合你的动作,仿佛在和空气进行一场优雅的舞蹈。

别着急,慢慢来,别忘了,练太极就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体验。

太极松腰开胯,这样的练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老爷爷在河边钓鱼?没错,这个状态就是要让你保持那种静谧的心境,静下心来,感受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欢呼雀跃。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种感觉就像是第一次吃到心爱的冰淇淋,瞬间融化在心里,甜滋滋的。

每一次动作,都是在为你的身体注入能量,像是给植物浇水,越浇越精神,越练越灵活。

练太极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想要真正掌握,得有耐心。

就像是种花,浇水施肥都得讲究,慢慢等待开花结果。

你可能会遇到小挫折,嘿,别灰心,调整好心态,保持微笑,继续往前走。

记住,练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一种“心如止水”的境界。

陈氏太极拳开胯练习

陈氏太极拳开胯练习

陈氏太极拳开胯练习
所谓开胯练习,就是专练“旋转下沉”动作,寻找“坐腿掖胯”的感觉。

所谓“坐腿”,又称之为“坐胯”,就是将身体重心坐实在一条腿上,“掖胯”就是将腹股沟合住掖住。

有两种练习方法:一、单手练习
练习方法:前后弓步练习,以左手缠丝为例。

先练前腿,用意念使前腿胯根放松,身体上身微微向前旋转下沉,
旋转幅度≤45度;下沉的幅度可大可小,下沉的幅度小,也要感觉到重心坐在了前腿上;下沉的幅度大,重心可完全坐在前腿,只要重心能坐在前腿上,腹股沟就会自然掖住合住。

练习要求:全身身法中正,达到自然放松状态。

前腿膝盖不得超过脚尖,后腿膝盖不得叩膝。

二、双手练习
练习方法:左右平步练习,以握拳上下左右缠为例。

1、双脚开平步,脚步略宽于肩。

双手握拳,右拳在上,左拳在下,重心在左腿。

2、右拳向前下方划弧下沉,左拳向上划弧上提。

左腿胯跟放松随着左手向上画圆(松左胯),右腿胯跟放松随着右手向下沉走立圆(坐右胯)。

3、左拳向前下方划弧下沉,右拳向上划弧上提。

右腿胯跟放松随着左手向上画圆(松右胯),左腿胯跟放松随着右手向下沉走立圆(坐左胯)。

4、以此反复练习,从而达到活腰转胯的目的。

练习要求:全身身法中正,达到自然放松状态。

双腿膝盖不得超
出脚尖。

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

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

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不仅有神奇的养生功效,还具有很强的实战功能。

太极拳的特点是刚柔相济,以柔克刚。

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练习起来得心应手,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

欢迎阅读!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在太极拳实战中,经常会看见有的练习时间很长的人,不能做到松肩开胯,更不能体会肩胯相合。

太极拳是心脑意识拳,因而凡习拳起步就是从意道进行研习的,不然,仅仅做了一些简单的体操运动而已。

太极拳用意,宜清宜淡,以至于无。

拳之真意既不是有意,也不是全然无意,而是介于有意无意之中,是一种潜意识的、自动化的、不期然而然的、自然而然的状态。

这当中是一种极高的哲理,是辩证法。

练习太极拳要节节贯穿,太极拳运动要求以腰带动四肢,然后将身体各个部位,以及筋骨肉全部活动起来。

松肩开胯,是说要松肩关节,松胯关节,使关节周围筋腱、肌肉、软组织、神经系统等放松,让关节运动幅度加大,气血畅通,气机自然,内劲贯通无滞。

如何松?不是每个人都会明白的。

我们经常说,上阴下阳、内阴外阳、前阳后阴。

比如,手臂平展,手心向下,则整个手臂上面为阳面下面为阴面,外侧为阳面内侧为阴面。

再如,两脚虚虚一站,前面为阳面而后面为阴面,外侧为阳面内侧为阴面。

这一阴一阳是自然存在的,然而,要使之阴阳相通,即阴阳相吸相合为一,意念无偏。

也就是说,两手同一、两脚同一、手脚同一,单从一只手与一只脚而言,上面与下面同一,外侧与内侧同一。

修炼太极拳贵在坚持,很多人初学太极拳都想一蹴而成,一蹴而成的功夫会伤身,对身体很不好。

同一就能相通,同一就是一体、一个,意念均匀弥漫在它们的皮表,故内在空通为一。

因此,如果肩上面(阳)肌肉紧了,意念转至腋下(阴),则会松;如果胯外侧(阳)紧了,意念转至会阴周围,则会松。

所谓阴阳相合为一,自有道行。

当然,此意要清要淡,不能刻意、着意,下重意,即似有似无状态。

肩松后,仿若吊挂在锁骨外缘下的;胯松了,仿若胯是吊挂在髌骨下的。

练习太极拳的核心之松腰开跨(图示)

练习太极拳的核心之松腰开跨(图示)

练习太极拳的核心之松腰开跨(图示)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闾联系在一起。

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胯不松,腰也不好往后突,要松腰松胯就必须伴随垂尾闾。

尾骨有四节,连到一起成一个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

有的人小尾巴还翘着。

要是翘着的,你得慢慢让它直着下垂。

尾闾这一关非常关键。

看它体积很小,都以为小尾巴是废物。

人的尾巴进化没了,但是那个气机还在。

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韧带封住了。

脊柱管里面的脑脊液直接跟脑子连着,尾骨一转动,就把骶管裂孔的韧带动了,使得椎管里面的液体受到振动,一直传到脑子里。

这里面是通过共振作用传上去的。

咽津、咽唾沫要注意食道的管壁,可以从管壁一下子传到小肠、丹田里面去了。

而尾闾一动弹,从椎管振动到脑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脑子里面去了。

转转尾闾,脊柱里面、脑脊液里面有什么感觉没有?尾闾不是死的,平时不动,现在我们就动动尾闾,它牵着骶椎韧带,振动椎管里面的脑脊液,还有马尾神经。

马尾神经从椎管里面下来有好多,到最后只—根下来,它非常敏感,一动弹整个地都传上去了。

练功结合着现代科学知识,就能增加它的感受性。

我们学的知识不能白学,要结合它去体会体内的变化。

你练练功,体会体会,这儿有什么感觉,那儿有什么感觉,拿什么做标志,那你就得记住它了。

尤其是脊柱,脊柱管里面的脊髓、网膜腔、脑脊液循环,还有脑脊液从哪儿渗出来、怎么走,等等,这些都很重要。

讲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如脑子里面的脑脊液环流,现在大家还都没有注意到。

练周天,按丹道功应该是走脊柱管里边。

练周天功的要是懂得这些科学道理,练功要快多了。

我们现在有了这些科学知识,练周天可以很快。

为什么不这么练呢?因为从脊髓的中央孔往上走,如果在第四脑室到第三脑室这一段通不过去,就能冲死人,有些危险。

将来练功的人多了,哪能管得那么细呀?所以现在我们还从外边练,比它更快更省事。

我们学了这些知识就得经常想着。

我们安排这些基础课都非常有意义,现在把专业课先弄起来,将来基础课还得加上气功的知识。

太极拳的圆裆与开胯要如何训练

太极拳的圆裆与开胯要如何训练

太极拳的圆裆与开胯要如何训练推荐文章太极拳如何圆裆的方法技巧热度:太极拳圆裆开胯热度:太极拳补肾功法及其特点的介绍热度:学习太极拳的哪些方面热度:太极拳养生运动的新认识热度:太极拳不是只以柔劲来化解人家来势的,它也可以发力打人,而力量的终极来源。

就是盘骨。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圆裆与开胯,希望你们喜欢。

太极拳的圆裆与开胯百分之九十九习太极拳者( 当然包括晨运的公公婆婆在内), 恐怕仍不知道太极拳是何物, 何况一般人了。

而最受误解的, 是他们都以为太极是柔拳, 总之甚么都柔, 便是太极 , 他们以为这样柔 , 就可以克刚 , 真是太天真了。

太极大分阴阳, 叫做太极拳的, 当然包含了刚和柔, 是一个刚柔同体的格局。

我不是跟你开玩笑的 , 太极一拳真的可以打死你 . 而且里面的刚 , 属于至刚, 所以太极高手, 没必要不会打人, 推人便算了 .近代太极重要人物杨露禅 , 教了吴存佑功夫 , 是为吴家太极之始 . 後来杨露禅告老回乡 ,吴存佑尾随不舍 . 杨便下轿对他说 :" 我当天发誓 , 全部功夫都已教你 , 没有一招留起 , 总之你记著:“ 圈内打人 , 圈外推人,便是。

” 所谓圈内 , 即盘骨发力范围;所谓圈外 , 即盘骨发力范围以外。

太极拳不是只以柔劲来化解人家来势的 , 它也可以发力打人 , 而力量的终极来源 , 就是盘骨。

古老的说法是腰胯,这只是笼统的讲法 ,实则只指盘骨。

所以练太极拳者,而用腰肢发力,已经不对。

人体最大块的骨头,是盘骨,而太极拳正就是用盘骨来打你,这个部位,在太极拳中叫作"大拳头",反而手掌握成的拳头,仅"小拳头"而已,从来不加重视。

一个娇滴滴女流,只要懂得开胯,以盘骨的收束,开张以致旋动来发力,带动通身骨骼出击,那么纤纤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

盘骨的发力,外表上看不到 , 所以对手被打得折肢断臂,仍不知何事 ,也所以太极拳千年以来都是秘拳,也所以失传了的太极宗派,都要找一种力量来附会一番,例如附会气功,气劲之类 ......学懂用盘骨运动来发力,还同时要学脊骨的"节节用力,节节贯通".换言之,太极拳是由盘骨带动脊骨 , 再带动四肢筋骨发劲的。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胯的练法和用法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胯的练法和用法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胯的练法和用法腰与胯是连接人体上下的中枢,所以练习太极自然少不了对腰胯的练习,那么你知道如何练习胯么?下面跟随店铺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胯“胯”是人体下肢三大关节之一,是下肢三节之根,胯关节是腰与腿连接的重要枢纽。

胯的技击作用很大。

拳论日:“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腰与腿的灵活性关键在于练好胯关节。

因此,有经验的拳师讲“得机势应求腰胯”。

胯的作用表现在:它可以调节上下肢协调,是行气主要关卡,是产生爆发力的源泉,是体重的承担者,是技击进攻的武器。

怎样把握好胯关节呢?一、研究胯与其他关节的关系练太极拳要求裆要开,圆撑、虚撑、虚灵,实质上是对胯骨的要求,若要开裆,胯根必须松开撑圆。

胯不开,裆为人字夹裆。

既不能承受体重的重压,又不能使身体重心下降。

上下肢必然变为呆滞,特别是对腰轴的旋转影响很大,影响爆发力的产生。

要使腰胯旋转一致,必须做到塌腰,脊柱骨节相对松沉。

肋骨下的腹机要放松,这样使体重落到胯骨之上。

进行运动时,只须注意胯的旋转,就能带动腰部的旋转。

下肢的外撇里扣,也全凭胯关节的松活圆转,上下肢的灵活性全靠胯的领带。

拳势中腰胯的平行旋转甚多,发力就是在胯的旋转速度加快时产生。

引化来力也只须松转而避之。

拳谚讲:“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动鸟难飞。

”看似强调裆劲,实际是对胯的旋转的强调,只要久练胯的松沉、圆转,速度由慢加快就能超越鸟飞之速。

臀击和髋击是直接使用的技术。

臀部训练要求“敛臀”与“泛臀”两者辩证训练。

敛臀是为了内气团聚,通过静势的收敛臀部、提肛托腹的动作,才能使“气沉丹田”。

初练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的肌肉。

轻轻使臀肌肉外下方舒展,然后,再轻轻向前向里收敛。

就像用臀把骨盆包起来,又像用臀把小腹托起来那样。

敛臀须与塌腰、松胯、屈膝、开裆、圆裆、提肛等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这门功夫才能增进。

臀部的技击作用是平素练出来的,左臀、右臀或全臀技击要见机而用。

太极松胯的三个简单方法

太极松胯的三个简单方法

太极松胯的三个简单方法
1. 按摩腰部:先双手握拳,用拳头揉搓腰部,从下往上搓,再从上往下搓,每次搓30秒左右,可以缓解腰部的紧张状态,提高松胯的效果。

2. 做弓箭步: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右膝盖屈曲,左腿伸直向后轻轻弯曲,右脚跟着地面,左手向前伸直,右手向后伸直,保持此姿势10秒钟左右,然后换另一侧重复动作。

3. 瑜伽姿势:双腿盘坐,背部挺直,将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眼睛深呼吸数次,同时用意识感受到颈部、肩部、背部、臀部等部位的放松状态,这样可以提高松胯的效果。

练太极拳开胯的正确方法

练太极拳开胯的正确方法

练太极拳开胯的正确方法
练太极拳开胯的正确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坐:两脚脚心相对,两肘成90度,两手掌心按在两个膝盖上,盘地而坐。

然后进行三次丹田呼吸。

2. 抬膝:全身放松,丹田吸气,随着吸气两膝盖略上抬。

3. 按膝:全身放松,丹田呼气,随着呼气两手往下按两个膝盖,使膝盖、两腿外侧贴到地面。

这样一吸一呼,一按一抬连续练习,几天即可彻底开胯。

随着胯开得程度,下按两膝贴地静止的时间逐渐加长,达到三分钟以上为佳。

第二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两脚开立略大于肩,两脚尖指向身体外侧,身体正直,两手叉腰。

2. 慢慢的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再慢慢的起立。

蹲起一定要慢,刚开始会有些前俯后仰,初练时可以手扶桌椅墙壁练习,慢慢的过渡到不用手扶的练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在专业太极拳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开胯练习,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开胯练习
太极拳的开胯练习外旋
以左搂膝拗步接右搂膝拗步为例,左弓步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随左脚向左外摆45度,这个脚摆的过程,连同左膝盖,左胯根一同外摆,对于胯来说,这就是外旋。

这个动作比较复杂,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修炼太极拳贵在坚持。

外旋的时候,要注意左侧胯的股骨头外侧、膝盖外侧、踝骨外侧,在一个垂直侧面上同时转动。

外旋时,胯根、膝盖都要要守住,不能向后移动重心,同时膝盖也不能向前跪。

外旋,也可理解为以脚跟和胯根、同一侧的腰为“门轴”,以膝盖外侧、胯根外侧、脚踝外侧为“门扇”的转动。

里收
随继续向前移动重心,上右脚接右搂膝拗步时,随继续向左转腰,而跟进右腿,此时,随转腰,胯根要向尾闾方向里收(在此动作中胯根向左、再向身体里侧收),这叫里收。

这一点,需要我们协调好自己的重心位置。

里收实际上是让胯骨最大的股骨头转子,收到同侧脚后跟里侧。

也就是左腿单腿屈膝下蹲时,将左腿的股骨头向左脚脚后跟里收,使得左胯外侧、左膝盖外侧和左脚踝外侧,继续保持在一
个上下垂直的侧面不变。

如果,左胯根在左脚踝外侧了,那么左膝盖势必和左脚尖不在一个方向上,三个点构成的面不是垂直地面的平面。

这样身形和稳定性、平衡感将遭到破坏。

里收,通常就是把臀部管好,让左边的屁股不要顶出去,而是要让尾闾继续保持正中,很多人把此时,把尾闾坐在左脚脚后跟上,这样就把胯根给挤到外边去了,里和外,即是以脚后跟为依据的,脚跟外侧,叫外,脚跟里侧,叫里。

所有此时胯要里收。

下沉
下沉,是指从开始转动直到右脚上步落地这个过程中,胯根都是边转边沉的,沉在外形上不是要下落多少,而是在运动中继续保持胯根松开,就像坐在凳子上练拳一样。

不能在旋转和移动中上下有起伏,所以用沉来约束胯的上下起伏。

胯的外旋、里收、下沉是练好搂膝拗步的关键,在整套传统杨氏85式里面,只要是脚外旋而上步的,胯都是外旋里收下沉的。

例如进步搬拦捶、左右野马分鬃,上步指挡捶、上步揽雀尾等。

有时候脚下不动,但是随转腰向前上步,胯一定要外旋里收下沉的。

这也是逢转必沉的规律体现。

学拳要学规律、懂规律、用规律。

开胯的要求有两层意思一是机械性开胯
每天要拉胯、压胯,有正压、侧压等,再就是拉大马步。

两膝盖螺旋外展、平面旋转,以使大腿根部产生拉力。

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可使胯关节和肌肉拉开变长,具有一定韧性。

二是内功性开胯
在机械性开胯基础上,通过意念,两膝先外展后微微内合,胯根松开,用意念引导胯骨部位收束、开放、旋转、整合起来,带动全身骨骼运动。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如何真正的做到放松,这是在开胯的基础上实现的。

比如,在盘架子中做陈式太极拳单鞭势、斜形拗步势、前膛拗步势时,右(左)膝外展旋转,以身领手,丹田运转,势子结束时两膝微微内合,使胯撑开,上下相随,外形如城墙之拱门,达到了“胯撑裆圆”的要求。

这里还要注意一个问题,胯开不是胯岔、胯撇、两腿岔开越大越好,要求的是内开而不是两腿外形的撇、岔。

我们应记住陈鑫的话:“裆开不在大小,即一丝之微亦算得开。

盖心意一开,裆即开矣。

腿虽岔三尺宽,不开仍然不开,是在学拳者细心参之。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

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

“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

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

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

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

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夏季练太极拳注意事项1、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
修练时间不要超过二十分钟。

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

开始练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

2、避免在空调密闭的环境中练功,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
3、训练场地要选择荫凉通风的地方。

同时注意避开风口,以防风邪。

不在烈日下和不通风的闷热地方练习,以免中暑,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

4、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5、在打开电扇的室内练习,要注意力电扇远些,电扇应摇头转动,不能对准练习者直吹。

6、训练时间以安排在早晚凉爽时为好。

7、夏季气温高,准备活动的时间可以短些,内容可以少些,针对性应强些,可多采取提高注意力,引起兴奋性、有专项技术性质的动作。

不做准备活动就练,会因身体没有获得一定的兴奋性,而导致动作不协调,甚至引至损伤。

8、训练内容以技术的全面训练为主,兼顾重点动作和短缺环节的突破性训练。

应注意根据气温,灵活调整运动量,在气温过高的时候训练,运动量应小些,耐力和力量性训练应减少,柔韧性训练可增多。

9、口渴时不要图痛快大量饮水,最好是温开水适当补充食盐。

一般运动中不要饮水,如出汗过多,可少量补充。

如仅是渴感,可口含水簌簌嗓门,就能缓解。

运动刚结束,最好不要马上喝水,
稍稍休息后,在少量多次的饮用。

喝点淡盐水,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水盐平衡,喝些糖水、果汁、有助于尽快补充消耗的能量,促进身体恢复。

10、运动后,不要马上走近电扇也不能让电扇对着身体直吹。

切忌练完后立即进行冷水澡。

11、夏季太极服可选择面料有很多,棉、丝绸都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从实用性和观赏性上来看,丝绸的材质可能会更好一些。

丝绸面料与棉质面料比较,制作的成衣飘逸,悬垂感好。

棉质太极服在运动之后出汗会影响透气性,穿在身上不够柔软,会让人感觉不舒服。

此外丝绸的太极服也比较好打理清洗,起皱以后也不需要熨烫。

点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