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深入理解: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阅读课文,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巧用思维工具,梳理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时间轴等工具,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逻辑框架。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丝绸之路》一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及对我国古代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
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默写课文,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型进行表达,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学会用事实、数据等说明事物,提高学生的说明能力。
4.课堂讨论,互动交流: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丝绸之路的理解,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5.情感渗透,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悟丝绸之路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
6.创设实践机会,巩固所学: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小组合作编写丝绸之路小报、进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2.教师强调丝绸之路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以及它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引导学生体会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体会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丝绸之路》,就是讲述了这条古老而神秘的通道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3.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对丝绸之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分段讲解课文,重点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句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四、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交流的精神?”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故事,丰富课堂内容。

五、课堂小结1.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感想或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丝绸之路》一、历史背景二、历史意义1.商贸往来2.文化交流三、文化价值1.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2.传承和发扬文化交流精神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同时,我也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分享资料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2. 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和经过的地区。

3. 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1.2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地图和图片,描述丝绸之路的路线。

2. 能够列举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

3. 能够分析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作用。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兴趣和意识。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丝绸之路》是一篇描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课文。

课文从丝绸之路的起源开始,介绍了丝绸之路的路线、经过的地区以及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课文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细节,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地图和图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丝绸之路吗?对它有什么了解?3.2 课文学习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3.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路线图,并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和经过的地区。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小短文。

要求学生通过家庭作业,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并在课堂上分享。

4.2 评价通过学生绘制路线图和分享家庭作业,评价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评价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和主动性。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程度,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五2023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五篇

五2023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五篇

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五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憧憬古代文明,喜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熟悉本课9个生字,积存新词和美丽的句子,搜集、沟通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预习+展现短识储藏: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拘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眠(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

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

从公元前2世纪开头,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

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富强。

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兴盛。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珍贵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

*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装品,特殊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

从西域和伊朗传入*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

安眠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亲密。

一、导入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坎坷荒僻的道路上却消失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

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板书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2.汇报交流:①检查字音。

②疏通难字。

③扩词比赛。

3.巩固识字。

1.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

开火车游戏。

2.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3.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

5.写一写。

1.认读会写字8个。

2.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4.观察教师范写难字。

评议。

5.独立练习书写。

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

2.板书课题。

1.畅所欲言。

2.读题。

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

①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

②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

③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3.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3.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4.练读;范读;互读;评读。

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5.欣赏感受。

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3篇

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3篇

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3预习提示: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挂图、录像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

(西游记视频展示)。

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

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

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

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一)丝绸之路的开辟1、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

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

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出示)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挂图;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在新的时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青春,继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境、实验情境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

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
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古楼兰消失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1.激情导入。

以多媒体显示一组丝路风光并配上《西游记》
的主题歌曲,在学生的兴奋与好奇中,提问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从而导出主题-—丝绸之路。

2.揭示目标。

我们刚才领略到的是今天的丝路风光,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

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设计意图:《西游记》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部影片,尤其是其豪迈动听的主题歌曲,能够迅速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

同时,在欣赏今天的丝路风光时,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联想,古代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入主题。


(二)任务驱动,协作探索。

1、自学教材、探究新知:让学生阅读P97的内容与图,活动:
1)丝绸之路是谁开辟的?什么叫丝绸之路?
2)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同时,还经过哪些地形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3)作丝绸之路的路线简图。

2、交流反馈,体验成功:
反馈学生探索收获,让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老师和同学们给出评价与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喜悦。

并对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有代有性的问题集中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感受到新课程中品德与社会知识的渗透。


3、循序渐进,突出重点:1)提问: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
2)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3)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设计意图:在熟悉路线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表演感受丝绸之路当时的盛况,再步步突出重点:当时交流的物品及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

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而且得出的结论也是水到渠成。


4.深入学习,突破难点:1)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并且曾经很辉煌,为何后来消失了呢?请根据查找的资料解释这一现象。

2)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

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
3)曾经繁荣的“丝绸之路”为何会衰落下去呢?
学生演示所查资料并讨论,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
展示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组内的互助、协调能力以及小组间的竞争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而且通过拓展,可以锻炼学生查询资料和探究归纳的能力,同时通过查询资料来解释历史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因历史的、地理的因素,使丝绸之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而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古今对比,感悟新知。

1.过渡: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2.展示:亚欧大陆桥资料片。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3.提问: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

4).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

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锻练了分析对比能力。


(四)课后延伸,拓展思维。

讨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的价值。

学生从发展旅游业角度讨论──丝路旅游方兴未艾。

(设计意图:将知识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五)回顾总结,概括要点
(六)课后作业,挑战自我。

上海某中学要组织高二学生去西部领略丝路风光,请替他们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和沿途景点介绍,看谁的方案最佳。

(七)板书设计。

2.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运货往返商旅不绝东西交
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技术)
中国中亚、西亚、欧洲
食品、动物、艺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