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4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必修1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4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必修1

考案[4]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限时: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武汉重点中学联考)鸦片战争后十多年间,以“夷”指外国人,每每可见可闻于朝堂内外;《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国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一变化反映清政府导学号 26813220( A )A.外交观念发生改变B.已沦落为洋人的朝廷C.逐步实施平等外交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解析] “夷”包含着天朝上国观念,从“每每可见可闻于朝堂内外”到“不得提书夷字”,体现了清朝对外观念逐渐发生改变,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落为洋人的朝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外交观念发生改变,但并不能说明实施了平等外交,故C项错误;这一变化主要是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渐改变,并非向西方学习法律,故D项错误。

2.(2018·柳州)《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这一规定导学号 26813221( A ) A.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B.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D.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解析] “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便利了英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故A项正确;由于英国的商品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无法对整个中国自然经济造成根本的影响,故B项错误;“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仅涉及到商品输出,没有涉及司法,故C项错误;《南京条约》的影响没有深入到中国内地,故D 项错误。

3.(2018·山西五校联考)1895年2月,在光绪帝召集的朝会中,文廷式主张效仿俄皇亚历山大一世迁都(其最终战胜拿破仑),要求迁都与日本继续作战,但该主张由于其他大臣的反对而被否决。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
3.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但它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 也反对列强侵略,从而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太平天 国运动最终失败了。
2.义和团运动: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帜,虽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反帝的情绪,但 是也使广大的义和团团民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3.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并以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在中国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体,但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
4.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五四 爱国运动。青年学生成为这场运动的先锋力量,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运动最后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单元整合
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 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不平 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件 岳麓版必修1课件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件 岳麓版必修1课件

5.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 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 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解析】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 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 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材料“一国所得, 诸国安然而享之”即反映了这一特权。 【答案】 B
变式训练1-1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 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解析】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没有直接参战,故没 有获得军费赔偿,A项不选。列强进驻北京使馆区(界)是《辛丑 条约》的规定,在华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规定,B、C两 项错误。美国从战争中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是在沿江口岸 自由航行的权益,故本题选D项。 【答案】 D
认识 在中国战败的背景下,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 条约。在甲午战争之前,列强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以发动 战争、强占领土、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海关为主要手 段。甲午战争后,在经济上,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 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军事 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列强 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以华治华”,极力扶植清政府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以夷制 夷”可以以《马关条约》中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为例子; “以夷制华”可以以清政府借英法的力量剿灭太平军为例子,即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以华制华”,即八国联 军侵华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此题应选择A 项。 【答案】 A

高考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知识整合配套课件 岳麓版版必修1

高考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知识整合配套课件 岳麓版版必修1
第三页,共13页。
3.近代(jìndài)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
(1)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独立,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zāinàn),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是造成中(2国)建贫设穷性和落(客后观的影根响源)。: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 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
第十一页,共13页。
3.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liángdù) 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 围内适用4.”。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 基本原理理解历史概念,可以迅速解答(jiědá),如运用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理论。
第十三页,,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
本、因果倒置等。
第八页,共13页。
这类题目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
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
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
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
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chuàngzào)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
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第四页,共13页。
二、近代前期中国(zhōnɡ ɡuó)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主要特征
1.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其原因是外国的侵略对各个
(3)中国的落后为列强侵华提供了可能性。
第二页,共13页。
2.列强(lièqiáng)侵华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1)政治:侵占领土(lǐnɡ tǔ)、破坏主权、干涉革命、扶植代理人、 直接(zhíjiē)殖民统治。

高考历史一轮课件: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岳麓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课件: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岳麓版必修1)

知识结构: 一、鸦片战争: 1、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2、战争概况 3、《南京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2、战争概况 3、影响 三、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两次鸦片战争比较简表
(08全国文综Ⅰ)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 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 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 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 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 )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课标要求: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 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 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 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 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 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4)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5)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 是( )
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第16课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 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 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 史实和两次战争的影响。 教学难点: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各阶级阶层的探索;义 和团“扶清灭洋”口号。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件 岳麓版必修1

第12课 │ 课堂导学
【拓展提升】 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的国情
英国 政 治 经 济 思 想 外 交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 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国 力强盛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 为“世界工厂” 思想文化繁荣活跃,近 代科技世界领先 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成 为世界殖民霸主 中国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阶级 矛盾尖锐,危机四伏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愚昧无知,夜郎自大,科 技落后,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闭关锁国,封建保守,落 后于世界潮流
第12课 │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导入一】 【情景】
第12课 │ 新课导入
西方列强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爱 国官员林则徐顺应民心,实行禁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 广州附近的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商鸦片两万多箱,伸张了民 族正义。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决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从碑身东面起,第一 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 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思考】“虎门销烟”是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12课 │ 课堂导学
► 知识点二 《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自主梳理】 1.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2.《南京条约》 (1)签订时间:1842年8月。 福州 、宁波、厦门、 (2)内容:中国被迫开放广州、________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国进出口货 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 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第12课 │ 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
► 知识点一 虎门销烟 【自主梳理】 1.背景 (1)中国: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出口 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 出超地位。 (2)英国: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 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为扭转逆差,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复习课课件(23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复习课课件(23张PPT)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三民主义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 2.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 会,1905年在东京成立。 3.三民主义 (阅读教材P60第3—6段)
二、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首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地点:武昌 3.领导者: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 4.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总督,宣布 “五族共和”,国号“中华民国” 5.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统治。全国十几个省区相 继宣布独立。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3.帝制的终结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 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 大总统。
回归课本重基础: 重点一:太平天国运动
一、原因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 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激化; 2.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为太平天国 运动的兴起作了准备。
二、经过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 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封王:1851年秋,太平天国在永安分封诸王, 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定都于此并改称 “天京”。 4.军事全盛:为保卫天京,太平军进行北伐、西征和 击溃清军江北、江南大营。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 事上达到全盛。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 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 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 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 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 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 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 朽!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聚焦课标找方向: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体会 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 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3.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4.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 革的影响。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历史-岳麓版(共计112张PPT)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历史-岳麓版(共计112张PPT)

返回目录
第6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4)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 观念,瞩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潮。 (5)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6)革命任务: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 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返回目录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第6讲
命 题 研 析 对 测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 侵华
目标引擎
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①两次鸦片战争的背 景、过程及影响;②中日甲午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③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经过及影响;④义和团运动的历 史意义。
返回目录
第6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返回目录
第6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2.两次鸦片战争有何异同? (1)相同点 ①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西方 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的性质:都是侵略性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的影响: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返回目录
第6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返回目录
第6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③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的虎门销烟,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爆发:英国得到中国禁烟的消息,于1840年6月发 动鸦片战争。 2.《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南京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42年8月。 ②内容: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 __________ 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 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列强 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 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侵略国家:美日成为侵华主要国家,先是日本独霸中国,后是美国确立
优势地位。 ②侵华手段:主要是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类别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不同点 结果 前途 革命任 务、性质 主要矛盾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 国家 社会主义
4.生态史观 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研
观点 2
学者杨天石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
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 是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
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
分析
赞同观点1: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资本主
义有了很大发展;阶级上,领导辛亥革命的是代表新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政
治上,是反封建的暴力斗争;思想上,革命领导者提出了明确的资产阶级纲 领,以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学说为根据,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目标上,是 扫除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赞同观点2:辛亥革命的性质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辛亥革命爆
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现代化;文明史观注重从世界的角度去思考,从长时段
的历史去观察,从文明传承的现实去追溯。
2.全球史观
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看待历史,认为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 的开辟。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整体世界的发 展,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是人类整体世界的深入阶段。其贯穿的主线是
(3)阶段特征 A.19世纪40~60年代 ①侵华国家:主要是英、法,其次是美、俄。 ②侵略范围: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侵略方式:主要是武力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 输出,掠夺原料。
B.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①侵华国家:英、法、美、俄、德、意、日等。
②侵略范围:向中国内地扩展。 ③侵华方式:在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由“中外和好”到瓜分中国再到 “以华治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 C.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以前
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 矛盾
相同点
﹝史学前沿﹞
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辩论
观点1
学者吕明灼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
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 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 的。
发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产阶级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
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 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
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学科素养﹞
史 观
1.文明史观
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 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
必 修 一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单 元 整 合
﹝历史时空﹞
﹝归纳拓展﹞
1.对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总体认识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
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
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苏转移
(2)主要内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
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 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 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3)本质: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
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 展。其基本线索是: (1)纵向: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手工 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
(2)横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3)外延: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横向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史观基本涵盖了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从农业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
上的、注重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和互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 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重视全球范围内整体把握人类社会横
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社会史观 (1)基本内涵: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 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 问题等所有问题。
2.列强侵华的方式、趋势和阶段特征
(1)侵华方式 ①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②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③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文化入侵。
④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2)趋势 ①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透政治与军事控制。
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 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4)从结果看,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 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中国的贫 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 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 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