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P中国千年发展目标碳基金-中国千年发展目标碳基金

合集下载

国际碳基金的发展及中国的选择

国际碳基金的发展及中国的选择
为实现 上述 三 种机 制 , 球 相继 成 立 了温 室气 全
体减排 量购买 机构 , 它们大 多数是 通过 基金 运作 , 既
包 括政府 基金 也包括 私人基 金 。世界 银行 的雏形 碳
C ( rt y eC ro u d 是全球第 一个 为清 t 《 都议 定 书 》 出 了对 有 关 缔 约 国具 有 法 律 基 金 P F Poo p abnF n ) 京 提 约束 力 的限制 和 减少 温 室气 体 排 放 的义 务 , 且 还 洁发展 机制 C M 而运 作 的基 金 。随后 , 界银 行 以 并 D 世 确立 了联合 履约 J (o tI pe na o ) 国 际排放 及其他 机构相 继建 立 了更 多关 于温 室气体 减 排量 购 I Ji m l n met i 、 tn 贸易 I T It n tn l m s o rdn ) E (ne a oa E i inTa ig 和清 洁发展 买 的基 金 , r i s 统称 为碳 基金 。
[ 收稿 日期]0 0— 6— 8 2 1 0 0 [ 作者简介] 雷立钧 (9 0一)男 ( 17 , 满族 ) 山东潍坊人 , , 内蒙古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 , 博士 , 从事金融发展理论 、 商 业银行管理 、 环境金融等方面研究 .
划, 在萨尔瓦多、 尼加拉瓜、 国和越南确定了潜在 兰、 泰 挪威 、 瑞典、 荷兰和 日本国际合作银行参与 , 另外 项 目。20 0 3年 1月 开始 向上 述 各 国发 出邀请 , 购买 还 有 l 7家 私 营 公 司也 参 与 了碳 基 金 的 组 成 。P F C 小 型 C M 项 目产生 的 C R 。奥地 利政 府创立 的奥 的 日常 工作 主要 由世界 银 行 管 理 , 此 相 同 的碳 基 D Es 与 地利地区信贷公共 咨询公司 ( P ) K C 为奥地利农业 金 还有 意大 利碳 基 金 、 兰碳 基 金 、 麦 碳 基 金 、 荷 丹 西

武曙红:林业碳汇项目和碳金融产品开发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武曙红:林业碳汇项目和碳金融产品开发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可持续金融 | SUSTAINABLE FINANCE面临的风险与挑战RISK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PROJECTS AND CARBON FINANCIAL PRODUCTS林业碳汇项目投资热,一方面拓宽了林业发展的融资渠道,为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转化提供了平台 ;但另一方面也为林业碳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本刊记者 邓茗文自2020年我国向世界宣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各行各业都开始高度关注碳排放问题。

除了通过能源结构调整、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等减少和控制碳排放,通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等技术方式固碳外,通过植树造林等生态方式固碳同样被视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当前,林业碳汇项目和碳金融产品开发已成为碳交易中的热点议题。

针对这一热点,本刊记者日前深入采访了曾牵头制定全国首个林业碳汇国家标准的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武曙红,请她就林业碳汇的发展趋势和潜力,林业碳汇及相关金融产品开发存在的挑战等进行深入阐释。

森林碳汇的增汇路径将发生变化数据显示,在地球系统的碳循环中,每年人为碳排放的31%被陆地生态系统吸收。

那么如何进一步发挥森林、湿地和其他生态的减缓潜力?武曙红认为,市场机制具有重要影响,减排固碳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发布的《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对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AFOLU)减缓气候变化潜力的预测显示:如果全球碳市场交易价格达到100美元/吨,那么2020—2050年间,AFOLU吸收碳排放的潜力约为80 亿吨/年至140亿吨/年;如果全球碳市场交易价格为20~100 美元,则其减碳潜力为29 亿吨/年至73亿吨/年。

如果采取固碳增汇技术,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减碳潜力约为130亿吨/年。

碳金融概念

碳金融概念

碳金融概念碳金融概念碳金融是指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金融形式。

它主要包括碳交易、碳信贷、碳基金和碳税等方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碳交易1.1 碳交易概述碳交易是指在政府或国际组织的监管下,企业或个人通过购买和销售二氧化碳排放权来实现减排目标的一种市场化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促进企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也可以为那些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企业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1.2 碳交易机制在碳交易中,政府或国际组织会设立一个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上限,并将其分配给企业或行业。

企业需要购买足够的排放权才能维持其正常运营,如果超过了分配的总量,则需要购买额外的排放权。

如果企业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则可以将剩余的排放权出售给其他需要它们的企业。

1.3 碳交易市场目前,碳交易市场主要分为欧洲碳排放交易系统和联合国碳市场两种。

欧洲碳排放交易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场,由欧盟设立,覆盖了28个国家的企业。

联合国碳市场则是由《京都议定书》设立,覆盖了全球各地的企业。

二、碳信贷2.1 碳信贷概述碳信贷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低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一种方式。

这些项目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改善和森林保护等领域。

2.2 碳信贷机制在碳信贷中,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会向低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根据项目的减排效果来计算其所需的资金量。

如果项目成功实施并达到预期减排目标,则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

2.3 碳信贷市场目前,世界上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提供碳信贷服务。

其中一些机构还设立了专门的基金来支持可持续发展项目,例如绿色气候基金和绿色投资银行等。

三、碳基金3.1 碳基金概述碳基金是指通过投资低碳项目来获得经济回报的一种投资工具。

这些项目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改善和森林保护等领域。

3.2 碳基金机制在碳基金中,投资者会向低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根据项目的减排效果来计算其所需的资金量。

如果项目成功实施并达到预期减排目标,则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

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挑战与机遇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二、零碳金融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4)2.1 零碳金融的定义 (6)2.2 全球零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6)2.3 我国零碳金融的发展现状 (8)三、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挑战 (9)3.1 政策法规不完善 (10)3.2 技术水平有限 (11)3.3 市场认知度不足 (12)3.4 资金投入不足 (13)四、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机遇 (14)4.1 政策支持 (15)4.2 技术创新 (17)4.3 市场需求 (18)4.4 国际合作 (19)五、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策略建议 (21)5.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22)5.2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23)5.3 提高市场认知度和参与度 (24)5.4 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25)六、结论 (26)6.1 研究成果总结 (27)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8)一、内容概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责任。

零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旨在通过投资和融资活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排放成本。

本文将分析我国发展零碳金融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为我国零碳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1 背景介绍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零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正逐渐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际社会对低碳、零碳理念的日益重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碳减排的巨大压力。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努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在此背景下,零碳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进 探 索 阶 段 。 为 贯 彻 溶 实 务 院 制 定 的 《 候 变 化 I 家方 案 》 ,促进 节 能 气 碱 排 公 关 政 策 的 落 实 ,2 0 年 7 2 07 月 0 l ,在 阳 家 林 业 局 的 提 倡 和 组 织 下 , 1 本 符 闩愿 参 的 味 则 , 杳 关 部 门 存 中 j H 绿 化 些 仑 会 下 没 I 绿 色 碳 基 { 1
2 m 际 组 织 和 政 府 合 作 创 立 , . l国 际组 织管理 。这 部分 C r 扫 DM 项 目 主
德 四 碳基 金 丰 要 为 德 和 欧 洲有 意 购
买 交 易 证 书 的 企 业 提 供 服 务 。 丹 麦 碳
要 南世 界银 行 与 各 同 政府 之 的 合 作


我 同 碳 基 金 的 发 展 目 前 仍 处 于 引
发出邀 请 ,购 买小 型CDM项 日产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ER s 。
同 外 碳 金 设 立 L 标 广 泛 。 除 了 j 川 丁 积 累 碳 7 为 H l 基 小 项 H 以 1 , 的 外 , 还 用 t 许 多 其 他 一 性 项 目 。 如 L动
个 专、造 林减排 基金 。 『 常工作 主要 I世界银 行管 理 。 f ] 3 政 府 设 立 采 用 企 业 模 式 运 .
我 国I 基金 发展面 临的 问题 l l
(一 ) 基 金 筹 资 规 模 小 碳 阳外 一 般 l政 府 m 资 设 立 的碳 基 一 f ]
促 成 。 世 界 银 行 的 原 型 碳 基 金 (cF 是 P )
基 金 主要 用 于支 持风 能 以及 热 力和
力 、 水 L 、生 物 质 能 源 以 及 垃 圾 掩 埋 L L 等项 E。 ] 反 观我 l 的碳 金 没 、门标 则 较 _ l £ 厂 ’ 为 狭 窄 , 主 几 十 以 积 累 碳 汇 为 上 蛩 J [ 的 的 植 树 造 林 、森 林 经 什 管 、 生 二 ]

私募碳基金老大的中国动向

私募碳基金老大的中国动向

维普资讯
ORGANI ZATI ON -REGI ON ] 机构 ・ 区域
● 专 C 国 副 裁 访C C中 区 总
气候变化资本集团 (I a hne ai 1 简称 C C Ci g Cag m e Cp a)( t C )是一家
总部设于英 国伦 敦 的 旨在发掘低碳 经济商机 的专 业投资银行集 团。 他们 的 目标是通 过 多种方 式 ,包括 投 资管理 、为减排 项 目提 供资

定 责任 的 。这是 一个 天上掉 馅饼 的 饼 ,但 你 又 不 想 承 担 随 之 而来 的 风
机会 ,对 这个 机会 ,项 目方必 须严 格 险 ,也不想 请专 业 的顾 问、律 师帮 你 按 照联合 国 的监测 规定 去做 ,该 上监 控 制 风险 ,这样 继 续谈 下去就 会遇 到 测 设 备 的 一 定 要 上 ;既 然 是 一 种 交 许多 问题 。你 觉得 十分 关键 的 问题 他 易 ,既 然从交 易 中得到 了钱 ,你 就必 不跟 你谈 ,你 觉得 不关 键的 问题他 反 须 承担相 应 的责任 。
复争 执 ,致使双 方谈 判效 率 不高 或者
根本 谈不 下去 。
C C更愿 意和国际化 的中国企 C 业 合 作
记 者 :你 们在 与 国 内企 业打 交 道 时 ,更 愿 意 选 择 那 类企 业 ? 也 就 是
说 ,你 们的碳 基金 更愿 意投 给谁 ?
记者 :在运作碳基金的投资过程
全球 最先 进 的 。但是 ,国内有些 项 目
但是 , 果我们 签署 了购买合 同 , 企业 不理 解这 一 点 ,在这个 问题 上我 如 而你 却不 能按照 联合 国 的规定 ,每 小 们 要花 很多 时间进 行 解释 。还有 ,国

双碳政策发展历程

双碳政策发展历程

双碳政策发展历程双碳政策是指通过降低二氧化碳与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以下是双碳政策发展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1. 巴黎协定签署:2015年,巴黎协定作为全球首个全面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定在法国巴黎达成。

协定规定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行动措施,并强调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

2. 中国碳市场试点:2013年,中国推出了碳市场试点,首批试点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七个地区。

碳市场试点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推动企业减排意识的提高和碳排放量的减少。

3. 中国碳中和目标:2020年,中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碳达峰目标是指在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最高峰值后开始下降。

碳中和目标是指在2060年前后,实现碳排放量和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间的平衡,即实现全社会碳中和。

4.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2005年,欧盟推出了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碳市场。

欧盟通过设置碳排放配额和允许碳交易的机制,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量,并为其提供了经济激励。

5. 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2021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乔·拜登宣布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

这一举动被认为是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6. 碳税制度的推出:一些国家和地区推出了碳税制度,以对高碳排放行为征收税费。

这种税收机制旨在激励企业和消费者减少碳排放量,并推动经济向低碳方向发展。

7. 低碳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各国纷纷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

在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逐渐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8. 国际合作的加强: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加强了合作和交流。

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卡托维兹议定书》旨在减少并补偿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

同时,一些国家也在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方面提供援助,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也承受着巨大的调控压力。

碳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和市场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以帮助国家和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中国碳基金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市场不完善中国碳市场尚未形成稳定的、有效的交易机制。

当前碳资产交易的规模较小,市场流动性低,交易价格波动较大。

这主要是因为碳市场相对新生,参与者认识和经验不足,导致形成了不完善的市场结构。

有几个主要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1. 缺乏统一的政策法规目前,中国的碳市场尚未建立一个统一的碳市场机制,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使得碳交易的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2. 参与主体的限制当前,中国碳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大型企业和高排放行业。

这限制了碳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使得市场价格无法形成有效的供需平衡。

3. 碳资产定价机制不完善中国碳市场缺乏一个完善的碳资产定价机制,导致碳资产的定价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这使得企业很难评估自身碳排放成本,从而影响了其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

对策:建立完善的碳市场机制为了解决中国碳基金发展中的市场不完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统一的碳市场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2.扩大碳市场的参与主体,鼓励中小企业和低排放行业参与碳交易。

3.完善碳资产定价机制,建立合理的碳资产价格指数,提供更准确的碳资产定价信息。

问题二:碳排放数据不准确碳市场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准确的碳排放数据。

然而,在中国现有的碳市场中,存在着碳排放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监测与报告不完善目前,中国企业的碳排放数据主要依赖于自我监测与报告,缺乏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审核和验证。

这导致了存在数据造假或不准确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使得清洁发展机制直接影响的 碳减排市场的迅速成长。 清洁发展机制旨在帮助 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技术转移 和环境保护, 减少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成本。 • 2005年12月仅有40个CDM项目在CDM EB注册,有 500个项目在申报中。现在有176个项目注册,同时 另有600个项目在作评估过程中,这是注册之前的 最后一步。 • 目前,清洁发展机制包含的项目类型和行业比其 预期的要少,已注册的90%的CER减排项目与可持 续发展和减少贫困无直接关系。 中国的清洁发展 机制项目的数据统计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
重点2.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Renewable Energy)
• 为实现国家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 展的远景战略目标,支持可再生 能源的立法工作 • 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包括 国家沼气行动计划、风资源评估 和风能发展规划等 • 创造可再生能源的融资环境,包 括融资的机制和方式以及相关的 政策和措施的研究 • 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现代农村 能源服务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 注的重点,包括对与送电到村相 关的支持和政策研究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G Carbon Facility)
2006年5月18日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第1部分 联合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援助框架(UNDAF) (2006-2010)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联合国系统发展援助框架(UNDAF) (2006-2010)
• 框架1: 通过缩小差距,实现社会 和经济的平衡发展,注重减少贫 困、促进平等增长 • 框架2: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 本的观念,促进社会和经济协调 发展 • 构架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有 效地管理自然资源,形成有利于 环境的行为方式,以确保环境的 可持续性-特别关注能源、生物 多样性和水资源 • 框架4: 遏制并扭转爱滋病、结核 病以及疟疾的蔓延 • 框架5: 促进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协调发展-加强中国在国际舞台的 作用和南南合作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能源领域我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 (Our Partners in China)
• 中国政府:MOFCOM, NDRC, MOST, MOFA, MOF, MOC,SEPA • 国有企业:电力、钢铁和冶金、化工、水 泥、家电、照明 • 跨国集团:BP, Shell, DC, Arcelor, DNV etc. • 学术和研究机构: LBL, NREL, IEA 以及国 内著名学术机构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清洁发展机制与中国 CDM in China and UNDP Efforts
•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的国。以煤作为能源的中国有潜力 成为清洁能源发展机制项目的最大的接受国。现在的估计是全球到2012 年仅仅CDM项目产生的减排额将到达9.1亿吨。从各种来源的报告预示 ,由于相对低的减排成本,30-50%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将产生于中国 。 • UNDP在过去几年对中国CDM的支持包括政策、培训、示范和网站。 有两个项目已经在EB注册: -内蒙风电项目:25.8MW装机,51,430年吨减排, SenterNovem 是买方 -南京垃圾填埋项目:甲烷燃烧发电, 265,032吨年减排,EcoSecurities 是买方 • 中国的CDM发展存在着的问题:政策方面需要完善、对CDM市场潜力 有待进一步研究、PDD的开发能力有限、许多领域特别是节能无方法 学、无本土运营实体、 无清楚的公共和私营伙伴关系(PPP)指南。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重点3. 能源新技术和气候变化 (CC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 促进能源新技术发展, 包括节能冰箱、节能照 明灯和氢燃料电池车 • 支持中国履行国际环境 协定如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包括研究温室 气体(GHGs) 的排放清单 来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 战略、选定领域的气候 变化影响研究、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家方案(CPD) (2006-2010)
• 方案领域1: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和减少贫困-应对性政策改进 和贫困监控;法规、人权和社 会团体发展;使全球和区域发 展的平衡有益于贫困人群;性 别平等 • 方案领域2:环境和能源促进人 类发展-经济增长和环境的协 调、可持续的能源服务、生物 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减 灾 • 方案领域2:遏制爱滋病和其它 疾病-立法和决策者的能力建 设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第3部分 清洁发展机制发展战略 (CDM Strategy of UNDP China)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清洁发展机制国际动向 (Update of Global CDM Development)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第2部分 能源领域援助框架 (UNDP Energy Portfolio) (2006-2010)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重点1. 提高能效和节约能源 (Energy Efficiency)
• 提供制定节能政策和战略制定的支持,包括节能法修 订,“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分解和指标体系,节能融 资研究 • 节能标准的修订和制定,包括水泥和化工行业工艺节 能标准(规范);电机系统的能效水平;工业、居民和 商业建筑用能设备标准、以及节能认证和标识活动 • 机构的能力建设,特别是地方节能监察中心的能力建 设,主要使通过人员培训和资金的支持来实现 • 工业(化工、水泥和冶金) 、建筑和农村节能是联合国 开发计划署支持的重点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