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结课艺术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小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以前我总觉得上课嘛,把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小孩子们就好了。

可这本书告诉我,那可大错特错啦!课堂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老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学生们则是这场戏的主角。

如果老师只是自己在台上干巴巴地念台词(也就是讲课),那台下的小主角们肯定要不乐意了,要么走神,要么捣蛋。

就拿课堂导入来说吧。

以前我总是很直白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这个知识点啦。

”现在我才知道,这就像突然把一个小朋友拉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能不害怕、不抵触吗?书里讲了好多巧妙的导入方法,就像变魔术一样。

比如说,可以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一个小谜语或者一个超级搞笑的小视频来引出要学的内容。

这就像给孩子们先递上一颗甜甜的糖果,让他们满心欢喜地跟着你走进知识的大门。

还有课堂提问的艺术,这可太重要了。

以前我提问就很随意,结果常常是要么太简单,孩子们觉得无聊;要么太难,把孩子们都问懵了,教室里一片死寂。

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小助手,告诉我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

问题要像阶梯一样,一步一步引导孩子们往上爬,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挑战的乐趣,又不会因为太难而灰心丧气。

而且提问的时候还得注意方式,不能总是很严肃,偶尔幽默一下,孩子们的积极性就像小火箭一样“嗖”地就上去了。

课堂管理也是门大学问啊。

以前我看到调皮的孩子就头疼,总是板着脸去批评他们。

结果呢,效果并不理想,有时候还会搞得整个课堂气氛很压抑。

书里说,管理课堂就像放风筝,既要给孩子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中飞翔,又要紧紧地握住那根线,确保他们不会飞得太偏。

对于调皮的孩子,要用巧妙的方法去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打压。

比如说,可以把他们的小调皮转化为课堂的小乐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

书中还提到了教学评价的艺术。

以前我总是很吝啬表扬,觉得小孩子不能太骄傲。

现在才明白,表扬就像阳光一样,孩子们的成长是离不开它的。

而且表扬也不能总是千篇一律,要具体、真诚。

艺术读书笔记600字五篇

艺术读书笔记600字五篇

If you think that you have forgotten a person, then you are not so stupid as to mention her with forgetting.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艺术读书笔记600字五篇艺术读书笔记一孟子曰:“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但是,什么是“本心”,孟子没有直接给出回答,而只是慨叹,曾经为了“本心”,可以放弃房子、家室乃至社会地位。

像孟子一般的圣人,尚且无法给“本心”以恰切的定义,像我这样的凡人,自然也不到这一点。

但是,林语堂先生,则偏要通过一部以非母语完成的文集,来向世人展示其偿求先贤之心。

《生活的艺术》出版于1937年的美国,在写作了《吾土吾民》之后。

1937年的美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中国却发生着可以让全世界铭记的历史。

《吾土吾民》向美国人展示的,是五千年古国的儒雅之风,泱泱中华文明虽患难而泰然视之的不凡气度,再经由大师的文笔,自然得以明垂青史。

而《生活的艺术》则更像是在向人展示林先生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

一种闲适、优雅、浪漫、幽默的生活方式,对于张爱玲笔下的“易先生”而言,自然是心之所向,但对于其时常常苦于生计的“易太太”,则显得太过窔辽了。

因此,读这样一本书,要于盛世,于衣食无虑之时,以无争之心,去体会林先生的“艺术人生”。

前几日外出实习,在深圳地铁里看到一则广告,“天天不塞车,时间是我的”,旁边还有一则广告,“多睡十分钟,也不怕迟到”。

小小广告,折射出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为了生计而奔波,基于经济的选择,而在时间、金钱与生命之间取舍。

回程的路上,于北京地铁里看到另一则广告,“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这里面所体现的,又是另一种生活态度——为了大家、为了地球、为了子孙后代,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结课的艺术

结课的艺术

国培随感——谈结课的艺术前一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的研修。

通过学习,无论是教育教学理念,还是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可以说收获颇丰,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更是受益匪浅。

下面就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结课,谈一点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如果说一堂课的开始艺术在于“课伊始,趣亦生”的话,那么课的结尾艺术则在于“课已尽,趣不尽”。

虽然课上完了,学生仍回味无究,“余音不绝,绕梁三日”,给学生的继续学习注入无穷的推动力,这才是课的结尾应有的效果。

因而,结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结课的功能1.强化课堂知识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注意力集中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有关研究表明,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般持续在10分钟左右。

一堂课的教学,不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全部内容,也不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把教学内容完全搞通弄懂,因而课的结尾应抓住关键,理清脉络,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强化所学知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2.整理学生思维一节课的教学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往往是通过多个知识点来阐述的,课上完了,有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没有将各个知识点同课的中心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的结尾要善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整理。

将课堂内容简明、扼要、有条理地归纳总结,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升华课堂教学一名好的教师,不仅会使课堂教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学生沉迷其内,流连忘返。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堂课的教学,无论是阐述一个基本理论、概念、一个实验、一种结论、一种思想、观点、方法等,到了课的结尾都应把落脚点放在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上,揭示出思维规律,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指导课后学习一堂课的结尾,一方面要为复习巩固课堂知识打上浓墨重彩的感叹号,另一方面要埋下伏笔,为探索以后阶段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服务,即对以后学习起导向性作用。

课堂教学艺术读书笔记2000

课堂教学艺术读书笔记2000

课堂教学艺术读书笔记最近我读了《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这本书对我来说收获颇丰。

它不仅拓展了我的教学思路,还给我提供了许多实际操作方法,使我在短时间内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一、教学艺术的概念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技能、技巧等手段,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形成品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教学艺术,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

二、教学艺术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艺术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当教师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时,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方式,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教师通过运用教学艺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学会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艺术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当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时,就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教学艺术的实践应用1.导入的艺术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一个好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故事导入、情境导入、问题导入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

2.提问的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提问的艺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的针对性、问题的难度、问题的开放性等。

针对性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难度适中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最新的艺术读书笔记5篇

最新的艺术读书笔记5篇

最新的艺术读书笔记书中部分观点早已不适用当下社会,但书中弗洛姆对爱的思考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的思考过,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艺术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艺术读书笔记1小说的核心。

什么是小说的核心或是价值所在。

昆德拉在这本书中讲了这样一句话:小说诞生于幽默精神。

一个不会笑、没有幽默感的人是进入不了小说的国度的。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

”这句犹太的谚语,在阅读之前我一直不能理解。

人要活着,想要深刻有意义的活着,怎能不去认真思考世界呢,只有通过思考才能透过纷繁浩瀚的表面慢慢理清世界本身的思路。

可是昆德拉告诉我这个世界存在本身并不是一个唯一或是必有一个定论。

我们所能积极寻求的只是对于世界的一种理解。

我们能做到的只是把握存在的某个方式。

论断是愚蠢的。

所以昆德拉说:小说是作为上帝笑声的回声,是个体想象的天堂,在其中没有一个人拥有真理,所有人都有权被理解。

想象死亡。

什么样的小说才能带领人进入一种完全想像的境界。

轻飘飘或是沉甸甸。

头脑与身体完全断开。

亮着昏黄灯光的夜色下的斗室成了天堂。

小说总是在讲着死亡或是与死亡有关的体验。

在死亡的入口或是边界,传达那种不可言达的经验。

人生很无奈,活在没有经验的世界之中。

我们无从寻找到世界的真理,甚至越来越难以了解自己。

在这一新的处境之上建立起新的艺术,即小说的艺术,昆德拉如是说。

存在。

存在是什么?存在属于人类可能性的领域,所有人类可能成为的,所有人类做得出来的。

存在即是意味着存在的可能性。

昆德拉认为每一部小说都在试图回答同一个问题:人的存在是什么,它的诗性在哪里?正是因为只作为可能性的存在的存在,小说的世界里充满了乐趣。

想象力。

小说家肆意的想象。

拥有明净的,消除了滞碍的头脑。

“一个真正小说家的特征:不喜欢谈自己”。

希望自己从来不存在过,被历史删除而不仅是遗忘。

小说家只渴望人们记住的只是他印出的书。

正是因为存在只是一种可能的状态,无法把握世界的真理,无法把握自身的真理,小说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甚至于写作者也是陌生的。

《教学艺术》读后感

《教学艺术》读后感

《教学艺术》读后感《教学艺术》是一本由儿童教育学家约翰·伦敦撰写的教育理论著作,本书主要探讨了教学的本质和艺术,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学的本质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艺术》中,约翰·伦敦提到了教学的本质是“创造性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设计课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他还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不只是灌输知识。

在书中,伦敦提到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情境教学、探索式学习和问题解决方法等。

这些方法都强调了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并提供具体的问题和挑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除了教学方法和策略,伦敦还谈到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导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他们的发展,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他还提到了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与同行交流经验和分享教学资源。

通过阅读《教学艺术》,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并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我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我还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我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此外,我还学到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应该提供具体的问题和挑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阅读《教学艺术》给我提供了许多关于教学的思考和启示。

2024年教师教学笔记读后感

2024年教师教学笔记读后感

2024年教师教学笔记读后感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近日,我细心阅读了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的新作品《2024年教师教学笔记》,并在阅读后进行了深入思考。

对于这部作品,我深受启发,对我未来的教育实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我对该书的读后感的总结,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分享和交流。

首先,我要感叹这是一本富有前瞻性的书籍。

通过对新的科技、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描绘,这本书对未来的教育展开了大胆又真实的设想。

无论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个性化学习的实施还是智能化教学的发展,作者都展现了对未来教育的深入思考和丰富想象力。

这让我更加相信,未来的教育将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而作为教师,我们需及时适应和引领这些变化。

其次,我感受到这本书对于教师的教育观念的重要意义。

作者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抗压能力。

这一观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反思。

在未来,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激发他们的潜在潜能。

同时,我会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他们提供适应他们个性和兴趣的学习环境。

再次,这本书提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强调,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术。

我深以为然。

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只有保持学习的状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因此,我将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与同事和专家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最后,我要感叹这本书以其独特的文风赢得了读者的心。

作者深情地叙述了自己作为教师的故事,并通过故事引发读者对教育的思考。

这样的叙述方式更加贴近读者,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将教育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也给我启示,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注重教学的故事性,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通过故事来传递知识、引发思考。

在阅读完《2024年教师教学笔记》后,我被这本书激发出了更多的思考和行动。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是魏书生老师的一本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书籍,全书围绕着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展开,共分为四个部分: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学的过程、教学的艺术和教师的素质。

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总结了书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第一部分: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1.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道德的人。

2. 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

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 教育要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二部分:教学的过程1.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努力的过程。

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主体。

2. 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教师应该通过提问、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要注重实践性教学。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4. 教学要注重评价反馈。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

第三部分:教学的艺术1. 教学的艺术在于运用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

2. 教学的艺术在于讲求策略。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熟练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的艺术在于注重情感教育。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4. 教学的艺术在于培养学习能力。

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自己不断学习和提高,成为学习的榜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结课艺术》读书笔记
1.细心观察,为总结评价提供真实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做有心人,面向全体,分层观察,做到心中有数,总结评价时才能言之有物,具有针对性,收到实效。

2.留足时间,使总结评价得以课内完成。

为取得评价效益,首先要有足够的时间作保障。

一般来说,总结评价所用的时时,少则2—3 分钟,多则3—5 分钟,一节课如能做到总结评价完成,布置作业后,就铃响下课,效果最佳,也最受学生的欢迎和赞赏。

3.把握要点,让总结评价内容具体而全面。

很多人都同意这个公式: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人才。

因为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它,设计教学程序要考虑它,所以总结评价时更不应忽略它。

(1)在智力因素方面,要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评价。

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揭示规律,使知识得到升华。

(2)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等进行鼓励性评价。

4.方法灵活,使总结评价取得最佳效益。

课堂总结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不拘一格。

一般要按总结评价的几个方面,遵循评价原则,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多向信息交流等方式方法,目的在于把个别的优点和长处化作集体共有的精神财富。

总结评价搞好了,会使全体学生在认知和情感领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造成一个爱集体、爱学习、团结互助的好学风,并使学生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