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四种中药传统炮制方法
中药的炮制方法

中药的炮制方法
中药的炮制方法是将草药进行加工处理,以增强草药的疗效或降低其毒性。
炮制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炙:将草药置于火上烤热,使其表面出现微微焦黄。
这种方法常用于寒凉性的草药,如柴胡、陈皮等,可用于祛寒解表。
2. 炒:将草药放入干炒锅中进行炒制,使其变得干燥、香气四溢。
炒制方法常用于补益类中药,如黄精、枸杞子等,可增强其滋补功效。
3. 焙:将草药置于火上加热或烘烤,使其变得干燥。
这种方法常用于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如丹参根、当归等,可用于活血化瘀。
4. 温灸:将草药置于纱布中,放置在患处,用艾叶进行温灸,使草药渗入患处。
这种方法常用于外治类中药,如艾叶、益母草等,可用于温经散寒。
5. 泡制:将草药浸泡在水中,使其成为药液。
这种方法常用于中药饮片的加工,如人参、黄芪等,可用于调理气血。
6. 蒸制:将草药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使其变得柔软易煮。
这种方法常用于牛黄、龙骨等矿物类草药,可用于清热解毒。
以上是中药的常见炮制方法,炮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草药的性
质和用途。
在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以确保草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炮制的方法

中药炮制的方法
(1)方法:
1、制药材料炮制:将药材用常规方法炮熬,典型方法有煎熬、炙熬、炒熬、搗熬、蒸熬等,以便药材熟化、活性增强。
2、隔水炮制:将药材熬煮成汤汁,再以蒸炉、茶壶把汤内锅内的药汁再放置在外锅,用蒸汽加热炮制。
3、直接烹调炮制:将药材放置在皿中,直接以中火烹调炮制,如引水法、煨法、蒂法等。
(2)特点:
1、中药炮制后多具有阴、阳、补等温度和功效,能够开启药性,提升药效。
2、炮制后的药物更加化学稳定,更加安全,不易变质。
3、可以更好地改善药物的软硬度,增加它的溶解性,从而提升药效。
4、炮制能够提高药物吸收率,减少服务剂量,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种类有哪些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种类有哪些中药材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医疗、调制、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炮制工艺的恰当运用,不仅能提高药材的药效,降低其毒性和副作用,还能方便储存和使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药材常见的炮制工艺种类。
一、净制净制是中药材炮制的第一道工序,主要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常见的净制方法包括挑选、风选、水选、筛选等。
挑选是指通过人工挑选,去除药材中的杂质、霉变品、虫蛀品以及非药用部位,如去除根类药材的芦头、皮类药材的粗皮等。
风选则是利用风力将药材中的杂质、轻质部分与药材本体分离。
比如,去除蒲公英、紫苏子等药材中的杂质。
水选是将药材放入水中,根据药材和杂质在水中的沉浮程度不同来去除杂质,或者洗去药材表面的泥土、盐分等。
筛选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对药材进行筛选,以分离出大小均匀、符合要求的药材。
二、切制切制是将净制后的药材切成一定规格的片、段、丝、块等,便于后续的炮制和调配使用。
切制前,药材通常需要经过软化处理,使其质地变软,便于切割。
常见的切制规格有薄片(厚度 1-2mm)、厚片(厚度 2-4mm)、斜片、直片、段(长度10-15mm)、丝(细丝2-3mm,宽丝5-10mm)、块(边长 8-12mm)等。
切制的方法包括手工切制和机械切制。
手工切制对药材的损伤较小,但效率较低;机械切制效率高,但可能会对药材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三、炒制炒制是将药材置于锅中加热,并不断翻动,使其达到规定的程度。
炒制的目的是增强药效、缓和药性、降低毒性、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等。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是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或鼓起、爆裂,透出香气,如炒决明子、炒莱菔子等。
炒焦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如焦山楂、焦神曲等。
炒炭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如地榆炭、槐花炭等,炒炭后药材的止血作用增强。
中草药炮制方法

中草药炮制方法中草药炮制方法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人们发现中草药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对人体的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中草药炮制是指将鲜草药或干草药经过一系列加工工艺处理,以提高药材的药效和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草药炮制方法。
一、煎煮法煎煮法是中草药炮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操作步骤如下:1.将干草药清洁干净,并切碎成小块。
2.取适量的草药放入煮药用的器皿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将草药浸泡15-30分钟。
3.随后,放入适量的水,用中小火煮沸,至开始冒泡为止。
4.保持中小火煮药,使其继续保持冒泡状态,煮至水剩余量与草药的比例为1:5左右,即可关火。
5.用纱布或滤网过滤出草药渣,得到煎剂。
二、炙烤法炙烤法是一种处理草药的有效方式,特别适用于一些具有寒性或寒凉属性的中草药。
其操作步骤如下:1.将草药晒干,直至草药变得硬结,然后打碎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将草药块放入炉灶上烤至微黄色或微黑色,注意不要过度炙烤。
3.待草药冷却后,进行进一步的切割和处理,使其适合煮药使用。
三、蒸煮法蒸煮法适用于处理一些硬质的中草药,可以软化草药的纤维质,提高其溶出性。
其操作步骤如下:1.将草药洗净,并切碎成小块。
2.将草药放在蒸锅中,加上适量的清水,盖上锅盖。
3.煮沸后,改为中小火蒸煮1-3个小时,直至草药变得软烂。
4.待草药冷却后,用纱布或滤网过滤出草药渣,得到蒸剂。
四、浸泡法浸泡法是一种将草药浸泡在液体中,以提取其有效成分的方法。
其操作步骤如下:1.将草药清洁干净,并切碎成小块。
2.将草药放入瓶中,加入适量的酒精、水或其他液体中浸泡。
3.在浸泡过程中,可以适度摇晃草药,促使其更好地溶出有效成分。
4.根据不同的草药和浸泡的要求,浸泡时间可以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
5.待草药充分浸泡后,用纱布或滤网过滤出草药渣,得到浸剂。
中草药炮制的完整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所选用草药的属性、特点和药效来进行。
不同的中草药炮制方法可以使草药更加适应药物的需要,发挥其最大的疗效。
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炭法、煅法、蒸法、煮法、炖法、煨法

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炭法、煅法、蒸法、煮法、炖法、煨法一、炭法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灰化,更要避免复燃。
(1)炒炭1. 目的:①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如:荆芥炭、大蓟炭、绵马贯众炭等。
②降低毒性和副作用。
如:血余炭等、附子炭等。
③改变原药材性能。
2. 方法:取待炮炙品,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2)煅炭1. 目的:①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如:绵马贯众炭等。
②降低毒性和副作用。
如:血余炭等。
③改变原药材性能。
如:姜炭。
2. 方法:取待炮炙品,置煅锅内,密封,加热至所需程度,放凉,取出。
二、煅法煅制时应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
(1)明煅1. 目的:①使药物酥脆,如石膏。
②除去结晶水,如白矾、硼砂等。
③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2. 方法:取待炮炙品,砸成小块,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或红透时,取出,放凉,碾碎。
含有结晶水的盐类药材,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至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固体。
(2)煅淬1. 目的:①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如代赭石,磁石。
②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如阳起石,炉甘石。
③清除药物中的杂质,洁净药物。
2. 方法:将待炮炙品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酥(若不酥,可反复煅淬至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研粉。
三、蒸法1. 目的:①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
如地黄。
②减少副作用。
如大黄。
③保存药效,利于贮存。
黄芩蒸后破坏酶类,保存甙类有效成分。
④便于软化切片。
如木瓜、天麻、玄参等药物或质地坚硬,或含糖类较多的药材。
2. 方法:取待炮炙品,大小分档,按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清水或液体辅料拌匀、润透,置适宜的蒸制容器内,用蒸汽加热至规定程度,取出,稍晾,拌回蒸液,再晾至六成干,切片或段,干燥。
四、煮法1. 目的:①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川乌、附子、硫黄、藤黄等。
炮制方法总结

炮制方法总结炒法1、炒法:药物净制或切制后,置热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2、步骤:放锅(平放或斜放)——热锅——投药(适宜)——翻炒(均匀)——出锅(迅速)一、清炒法目的:增强疗效——如炒王不留行、紫苏子、牛蒡子等;焦麦芽、焦山楂等。
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莱菔子、瓜蒌仁、苍耳子等。
缓和药性——如葶苈子、牵牛子等。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地榆、大蓟、荆芥、牡丹皮等。
保证疗效、利于贮存——如槐米、苦杏仁等。
有些药物炒制后还可以除去水分,杀死微生物或虫卵,从而利于贮存。
1、炒黄:药物净制或切制后,置热锅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破裂、或爆花、或溢出香气等的方法。
2、炒焦: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多为黄或深黄色),并有焦香气。
3、炒炭: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棕黄色或棕褐色。
二、加辅料炒法目的: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某些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的饮片色泽一致,外观质量好。
1、麸炒(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15kg)目的:增强疗效——如山药、白术等。
缓和药性——如枳实、苍术等。
矫臭矫味——如僵蚕等。
操作方法:先用中火或武火將锅烧热,再将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2、米炒(每100kg药物,用米20kg,最好湿米)目的: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矫正不良气味,如昆虫类药物。
操作方法:(1)先將锅烧热,加入定量的米,用中火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拌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2)先將锅烧热,撒上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至所需要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介绍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介绍中药炮制方法是指将草药进行加工处理,以增强其药性或改变其性能,使其更适合治疗疾病。
以下将介绍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
1. 炒制(焙制)炒制是将草药放入炒锅中进行炒煮,以改变其性能或增强其功效。
例如,炒制的人参能够减轻寒凉的性质,增强其滋补作用。
2. 蒸制蒸制是将草药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以改变其性能或增加其药效。
蒸制可以使草药更容易被消化吸收,提高疗效。
如蒸制的枸杞子可增强滋补肝肾的功效。
3. 水煮水煮是将草药放入水中煮沸,然后再炖煮,以提取草药的有效成分。
此方法适用于多种草药,如水煮的桑叶能够减轻寒凉的性质,增强其止咳清热的功效。
4. 捣碎捣碎是将草药研磨成细粉,以增加其表面积,便于提取药效。
捣碎的黄连粉可以直接服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5. 曝晒曝晒是将草药放在阳光下晒干,以去除水分,增强草药的保存性能。
曝晒的天麻能够提高其镇静安神的功效。
6. 晒黑晒黑是将草药放在太阳下晒黑,以改变其性能或提高其药效。
晒黑的当归能够增强其补血活血的效果。
7. 发酵发酵是将草药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以增加其药效或改变其性质。
发酵的红曲米被广泛用于制备中药,能够改变其化学成分,增强降脂作用。
8. 浸泡浸泡是将草药放入水或酒精中浸泡,以提取其有效成分。
譬如,浸泡的干姜可以用于治疗腹胀腹痛的症状。
9. 蒸馏蒸馏是将草药放入蒸馏器中进行蒸馏,以提取其纯度较高的有效成分。
蒸馏的薄荷油能够提高其镇痛和解毒的功效。
10. 醋制醋制是将草药放入醋中浸泡,以增加其酸性,提高药效。
醋制的山楂能够促进消化,改善胃口。
总结: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包括炒制、蒸制、水煮、捣碎、曝晒、晒黑、发酵、浸泡、蒸馏和醋制。
这些方法能够改变草药的性能或增强其功效,使其更适合治疗不同的疾病。
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草药的处理方法和时间,以确保炮制的草药质量和疗效。
中药 制法

中药制法
中药制法是指将中药草药进行加工和炮制,使其具有药物活性和治疗作用的过程。
以下是中药的一般制法:
1. 黄芩。
黄芩的制法包括洗净晾干、生炙、炭炙、曝晒等步骤。
生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炭炙的黄芩具有更强的止咳化痰功效。
2. 川芎。
川芎的制法主要是烘干,使其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3. 当归。
当归的制法包括清洗、蒸制、干燥等过程。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对女性的月经不调和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4. 枸杞子。
枸杞子的制法是挑选成熟果实,晒干或烘干。
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等功效。
5. 人参。
人参的制法包括蒸制、风干等过程。
通过炮制,人参的药效能够增强,可用于滋补气血、增强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制法因草药的种类和用途不同而有所差异,每一种中药都有相应的炮制方法,制法的妥善与否对药效和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中药的制法需要严格按照传统方法进行,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四种中药传统炮制方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彭银亭老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生前从事中药炮制、鉴别和传统制剂加工八十余载,临床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其鉴证我国中药炮制发展兴衰近一世纪,为湖北省中药界的泰斗,本人有幸被他收为弟子,跟随他学习传统中药炮制、鉴别和传统制剂加工,通过多年的跟师学习,对老师的传统炮制经验进行总结,现将其部分药材传统炮制方法介绍如下: 1.山药片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清水浸泡透,捞取,沥干水分,切斜片,放在铁折子上,置烘箱中烘八成干后,置撞筛中撞光,烘干。
注:山药炮制要掌握水浸泡时间和季节气温,要浸泡透,浸泡时大小分档,避免浸泡时太过或不及;山药在夏季气温高炮制时,润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易发粘变红,并且切片后要及时干燥,以烘干品为佳,因烘干品起粉,撞去边角后,饮片好看,晒干品不起粉,饮片不如烘干品好看。
米炒山药将浸湿的大米均匀撒入锅中,用中火加热,另将山药摆在麻袋皮上,俟米冒浓烟时,将麻袋皮放在米上熏待山药变黄色时,轻轻抖动麻袋皮,使山药表面色泽变均匀黄色时,出锅,晾凉。
每山药10kg, 用米1.2kg。
注:山药米炒时,大小分档,麻袋皮抖动用力适中,将山药均匀翻动,使其色泽一致,用麻袋隔锅米炒其炒制品色泽均匀精致美观,不焦糊。
2.爆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用清水浸2h,捞取,沥干水分,闷润1~2h,先将木甑或蒸笼垫上布,放入薏苡仁隔水蒸上大汽1~2h,至透心,取出,在通风处凉至半干,将结陀块者用手搓散,晒干。
另取油砂置锅中,用武火加热,至滑利易翻动时投入蒸薏苡仁,不断翻动,炒至膨胀鼓起,微黄色,气香,取出,筛去砂,晾凉。
注:薏苡仁经清水浸泡蒸熟晒干再用油砂拌炒,成品松泡,气香色白漂亮,无焦斑,健脾胃作用佳。
3.白扁豆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至皮软时,捞取置冷水中浸泡,用搓板搓去皮,晒干,簸取种皮和仁,分别入药。
将扁豆仁用开水泡2min,捞取,在簸箕里摊开,吹去表面水分。
取油砂置锅内,武火加热,炒至砂滑利容易翻动时投入扁豆仁拌炒,快速翻动,炒至扁豆起泡(俗称痱子嘴),颜色加深时,出锅,筛去砂,晾凉。
该法制成品为黄褐色,表面起泡,色泽均匀一致,质地酥脆焦香。
4.乳香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块者砸碎。
另取谷壳过筛,洗净,晒干。
将锅洗净,中火加热,投入净乳香不断翻炒,炒至冒烟,表面微熔,有油渗出时加入净谷壳拌炒,至乳香表面发亮时,出锅晾凉,搓碎,筛去谷壳。
与清炒品比制成品松泡,发亮,好看,去油效果好,谷壳容易筛去,较其他加入面粉、茯苓碎末拌炒制成品颜色一致,松泡,辅料易于筛去。
5.狗脊: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将油砂置锅内,武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投入狗脊片,不断翻炒,炒至表面微黑色,茸毛呈焦褐色时,取出,筛去砂,撞去毛,未去净者,用刀刮净,清水洗净,加酒拌匀,闷润待酒吸尽后,置木甑中武火加热隔水蒸4~6h,至呈黑褐色时,取出晒干,将蒸锅中的液汁与药材拌匀,闷润吸透后再晒干。
每100kg狗脊片加白酒25kg,制成品表面黑褐色,精致好看,毛去干净,砂炒酒蒸后祛风湿、补肝肾作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