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滴胺碘酮对抗凝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影响
胺碘酮增强华法林钠抗凝作用的分析

胺碘酮增强华法林钠抗凝作用的分析摘要】目的: 了解胺碘酮增强华法林钠的作用机制,为医院心血管专业的临床药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我院使用胺碘酮联合华法林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胺碘酮和华法林合用时,抗凝作用明显增强,使PT及INR升高,出血机率增加,因此,临床药师及医师必须认识到:两药合用是使出血机率增高的一种危险的组合;两药合用时,抗凝作用的增强与药物的剂量、浓度呈显著相关性。
应当减少华法林的用量;两药长期合用时,尽可能减少胺碘酮的维持剂量;胺碘酮的半衰期长,个体差异大,两药合用时需要长期随访及监测胺碘酮的血药浓度、PT和INR。
【关键词】胺碘酮华法林分析【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088-01作为专科临床药师必需对专科用药十分了解,对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对药物的影响都要了解,为今后临床药师下临床与医师、护士和患者交流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病史摘要:患者刘某,男,65岁,因“反复胸闷、心悸2月余”,非急诊步行入院。
者自诉2月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上楼至3楼以上及劳累后出现,休息几分钟或深呼吸后可自行缓解,无胸痛、大汗、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咳痰,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下肢水肿等现象。
发病后曾到外院私人门诊就诊,行心电图检查示:“心房颤动”,未做过系统检查治疗。
门拟诊“阵发性房颤”收入院。
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入院查体:T36℃,P69次/min,R20次/min,Bp138/74mmHg,神志清,精神一般,眼睑无浮肿,口唇红润,颈静脉无怒张,呼吸平稳,节律整齐,2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界正常,心率69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直立位时耻骨联合上方可见一局部隆起,质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平卧时消失;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肠鸣音活跃。
585.一例胺碘酮致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病例分析

一例胺碘酮致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病例分析钱皎1,王卓*,曹爱霖(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 200433)[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并用胺碘酮引起INR值异常升高的分析与处理以及药学监护的方法。
方法通过对照华法林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确定引起INR 值异常波动的药物,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加强凝血功能的监测,并从华法林和胺碘酮的药物作用机理、两药相互作用机制、两药联合后抗凝作用与两种药物的剂量、浓度相关性等方面阐述胺碘酮对华法林的抗凝作用的影响。
结果INR值异常波动为华法林与胺碘酮联用所致,两药联用,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功能,增大出血风险,通过停用华法林3d,INR值恢复到目标值范围,继续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情况控制平稳,顺利出院。
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有效的药学监护,可协助临床及时发现药物治疗相关问题,在使用与华法林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要考虑其对抗凝治疗的影响,一方面要充分了解药物合用时的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的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监测,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也可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关键词]华法林;胺碘酮;药物相互作用;药学监护Case analysis of a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patient taking warfarin of anticoagulant effects enhanced by amiodaroneQIAN Jiao,WANG Zhuo*,CAO Ailin(Department of Pharmacy,Changhai Hospital,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analyzing and dealing with abnormal INR value fluctuations caused by the drug interaction of warfarin and amiodarone in a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patient. Methods By comparing warfarin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drugs, we investigated the drugs he was using, found基金项目上海医院药学科研基金(2012-YY-02-08),长海医院“1255”学科特色提升项目(CH125520400)[作者简介] 钱皎(1981-), 女, 主管药师. E-mail:qianjiaosmmu@[通信作者] 王卓. E-mail:wangzhuo088@the cause of unusual INR value fluctuations, and regulated warfarin dosage in time. After that, we strengthened the monitoring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offered detailed pharmaceutical care to the patient, as well as we tried to find the reasons for the phenomen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the drug action mechanisms of warfarin and amiodaron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of the two drugs, and the correlation of anticoagulation effects of warfarin and the dosage and concentration of the two drugs after their joint use. Results The reason for abnormal INR value fluctuations was the drug interactions of warfarin and amiodarone. Amiodarone can enhance the anticoagulant effects of warfarin, increase the risk of bleeding. By stop using warfarin for 3 days, INR value was restored to the target range. We continued to carry out the anticoagulant therapy,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 was controlled steadily, so he was discharged smoothly. Conclusion Clinical pharmacists can help doctors find out problems related to drug therapy in time by offering effective pharmaceutical care to patients, so doctors may adjust the treatment plan in time. In the use of the drugs interacted with warfarin, we have to consider the effects on anticoagulant therapy. On the one hand, we have to understand the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drugs we used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other hand, we must strengthen monitoring, in order to adjust regimens in time. By that, we can improve the safety and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also can provide better pharmaceutical care for patients.[Key words] warfarin; amiodarone; drug interaction; pharmaceutical care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一线口服抗凝药物,对于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至今尚无可替代品种。
胺碘酮对华法林抗凝的影响-徐勇军

使用胺碘酮对全体、进入或未进入不同治疗窗的瓣膜置换患者 前 5 d服用华法林累积剂量无显著影响(P>0.05)
谢爽,刘红,等.中国药学杂志,2010,45(8):593-595
文献七 胺碘酮影响华法林抗凝的起始时间
在目标 INR分别为 1.5-2.6、1.8-2.6 及1.5-.0的患者中,使用/未使用胺碘酮 术后INR首次进入治疗窗的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
与不使用胺碘酮的患者相比,华法林与胺碘酮 联用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
相对来说,阿哌沙班联用胺碘酮的出血风险稍
低,阿哌沙班与华法林相比,使NVAF患者获益 可tml
文献六 代谢基因变异患者
基于基因型以及是否使用胺碘酮的对比 基因变异患者,华法林代谢受影响,
华法林组:2.52±0.26mg 联合治疗组:华法林 (2.48±0.24mg)+可达龙(200mg po tid)
联合治疗组:INR较治疗前、较华法林组均明显增高。
胺碘酮与华法林有协同抗凝作用,出血风险明显增大。
郑炜平,余惠珍,等.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4,35(1):6-7
文献二 AF患者
房颤患者常见联合用药中 可能会引起INR升高的6种药物进行了统计分析 研究表明: 联用胺碘酮会大大增加 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的出血风险 是华法林出血的极高危因素。
应当减少华法林的用量 ;两药长期合用时 ,尽可能减少胺碘酮的维持剂量; (3) 胺碘酮半衰期长, 个体差异大,两药合用需长期随访及监测PT 、INR和血药浓度。
参考文献
[1]郑炜平,余惠珍,等.胺碘酮与华法林合用对老年房颤病人INR 的影响[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4 ,35(1):6-7 [2]魏萌,陶宜富,等.房颤患者华法林初始剂量及出血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 疗学,2012,17(1):83-86 [3]姚均迪,蒋逸风,等.胺碘酮增强华法林钠的抗凝作用[J].临床荟萃,2006,21(1):810-811 [4]张萍.房颤抗凝治疗:阿哌沙班再添新证./detail/573817.html [5]李汇娟,张伟.利用遗传和临床因素预测华法林治疗剂量. /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1 [6]谢爽,刘红,等.胺碘酮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华法林初始服药1周内抗凝效果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 志,2010,45(8):593-595 [7]王志宏 ,郑子恢,等.CYP2C9和VKORC1基因分型患者华法林/胺碘酮药物相互作用的横断面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24):2150-2153
胺碘酮

胺碘酮通用名称:胺碘酮英文名称:Amiodarone中文别名:安碘达隆、安律酮、胺碘达龙、乙胺碘呋酮、乙碘酮英文别名:Amiodar、Atlansil、Atlansil Cordarone、Cardilol、Corbionar、Leu rquin、Rythmarone、Sedacoron、Trangorex、Tranguarone【药理】药效学本品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且具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
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
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减慢传导速度。
减低窦房结自律性。
对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高度无影响。
对房室旁路前向传导的抑制大于逆向。
由于复极过度延长,心电图有Q-T间期延长及T波改变。
静注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但通常不抑制左室功能。
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
可影响甲状腺素代谢。
本品特点为半衰期长,故服药次数少,治疗指数大,抗心律失常种类多。
药动学口服吸收迟缓。
生物利用度约为50%。
表观分布容积大,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及含脂肪丰富的器官。
其次为心、肾、肺、肝及淋巴结。
最低的是脑、甲状腺及肌肉.在血浆中62.1%与白蛋白结合, 33.5%可能与β脂蛋白结合。
主要在肝内代谢消除。
半衰期为14~28天, 单次口服800mg时为4.6小时(组织中摄取), 长期服药为13~30天。
停药后半年仍可测出血药浓度。
口服后4~6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约1个月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稳态血药浓度为0.92~3.75μg/ml。
4~5天作用开始, 5~7天达最大作用, 停药后作用可持续8~10 天, 偶可持续45天。
静注后5分钟起效, 停药可持续20分钟~4小时。
有效血药浓度为1~2.5μg/ml, 中毒血药浓度1.8~3.7μg/ ml以上。
血液透析不能清除本品。
药理学特性:1.抗心律失常作用:a.延长心脏纤维动作电位Ⅲ相时程以减少钾内流(Vaughar Williams分类为Ⅲ类),这种作用与心率无关.b.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因其可导致对阿托品无反应的心动过缓.c.非竞争牲α-和β-肾上腺能的抑制作用.d.减慢窦房、房内和结区传导(心律快时表现更明显).e.不改变室内传导.f.延长不应期,降低心房、结区和心室的心肌兴奋性.g.减慢房室旁路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2.抗心绞痛作用:a.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以致减少摄氧量.b.非竞争性α- 和β-肾上腺素能的拮抗作用.c.直接作用于心肌动脉平滑肌以增加冠状动脉输出量.d.降低主动脉压力和外周阻力,维持心输出量.3.其它无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
胺碘酮不良反应的预防

胺碘酮不良反应的预防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且具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
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
具有起效快、安全性大等优点,但随着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多年临床应用发现,该药有多种药物毒性[1],为此总结了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治疗措施,有助于对使用胺碘酮的患者开展了个体化用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8%~24%。
常规剂量的胺碘酮口服或静脉注射均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一过性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偶有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以Q-T间期延长、低血压等。
其中以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次/分)和Ⅰ、Ⅱ度房室阻滞最为多见,常规应用阿托品对抗无效,首先应停用本药,严重者可考虑安装起搏器治疗。
胺碘酮不可合用能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如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和索他洛尔等;非抗心律失常药,如西沙必利、特非那丁、红霉素静脉剂型等,当室性心动过速发展成室颤时可用直流电转复;还有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如刺激性泻药,因其可引起低钾血症,从而增加尖端扭转室速的危险。
胺碘酮导致过敏性休克少见,主要因对碘过敏所致,使用前就询问患者的过敏史,过敏体质者慎用本药。
2呼吸系统的损害长期服用可以引起肺间质纤维化、肺泡炎、以及肺内多发性结节等病变[2]。
由于胺碘酮半衰期很长(最长可达110d)所以肺毒性随胺碘酮的累积剂量增加而增大。
起病通常隐蔽,常表现为气短、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乏力、胸痛、消瘦、血沉增快及白细胞增多等,DR胸片或高分辨CT扫描显示局部或弥漫纤维化,一氧化碳弥散功能较用药前降低>15%,诊断可确定,应立即停药,早期多为可逆性变化,也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因此在开始用药时应行胸片及肺功能检查,3~6个月复查,必要时做高分辨薄层扫描。
长期服用早可以引起肺间质纤维化、肺泡炎等病变,还有张鲁英[3]报道1例胺碘酮导致肺部多发结节样病变的病例,严重的进行性肺间质纤维化可能是致命的,药物干预不能取得很好疗效。
华法林抗凝患者的抗凝现状调查及分析_张喆

林抗凝治疗,并且均 在 院 内 接 受 用 药 教 育 并 完 成 问 卷 调 查 ,出 院 后 愿 意 接 受 电 话 随 访 ,共 计 600 名 。 所 有 患 者 均 接 受 电 话 随 访 ,无 1 例 脱 访 。 1.2 研究方法 采用合理用药 监 测 系 统(PASS 系 统)统计、自制问卷、电 话 随 访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进 行 调 查。患者入院后,临 床 药 师 通 过 PASS 系 统 了 解 患 者病情并对其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进行全程监控; 临床药师定期在病 区 对 患 者 进 行 用 药 教 育,患 者 接 受 用 药 教 育 前 填 写 问 卷 ;患 者 出 院 后 ,临 床 药 师 对 其 进行电话随访,首次 电 话 随 访 的 时 间 为 患 者 出 院 后 2 周 ,此 后 的 随 访 频 率 为 每 月 1 次 。
表 3 联 合 使 用 的 药 物 及 用 药 比 例 Tab 3 The combined use of drugs
药物种类或名称
用 药 比 例/%
中成药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酶 抑 制 剂/血 管 紧 张 素 Ⅱ 受 体 阻 滞 剂 洋 地 黄 类 (地 高 辛 ) 利 尿 剂 (呋 塞 米 、氢 氯 噻 嗪 、螺 内 酯 )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 β受体拮抗剂 辅 酶 Q10 曲美他嗪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 胺碘酮 硝酸酯类 甲状腺素钠 茶碱 甲巯咪唑 其他药物
法提供院外长期抗 凝 患 者 的 用 药 监 护,而 我 国 的 抗 凝治疗管理工作 起 步 晚,尚 无 成 熟 的 工 作 模 式。 我 院每年有超过两千 名 患 者 接 受 华 法 林 抗 凝 治 疗,我 院 于 2010 年 探 索 开 展 了 以 院 内 用 药 宣 教 、用 药 监 护 和院外用 药 指 导 相 结 合 的 华 法 林 抗 凝 治 疗 管 理 工 作。本文中,我们调 查 了 华 法 林 抗 凝 患 者 的 抗 凝 现 状 ,进 而 提 出 了 抗 凝 治 疗 管 理 工 作 的 要 点 ,为 更 好 地 开展此项工作并为同行提供参考。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1-12月我 院 接 受 华 法 林 抗凝治疗的住院患 者,所 有 患 者 均 为 首 次 接 受 华 法
1例华法林与胺碘酮合用致INR异常升高的病例分析

1例华法林与胺碘酮合用致INR异常升高的病例分析杨雪;邓冬梅;马云琪;陈剑鸿【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8(047)008【总页数】2页(P1149-1150)【作者】杨雪;邓冬梅;马云琪;陈剑鸿【作者单位】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药剂科,重庆400042;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药剂科,重庆400042;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药剂科,重庆400042;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药剂科,重庆4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华法林作为一线口服抗凝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常用于房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栓塞等的抗凝治疗[1]。
而胺碘酮作为一种高效、安全性较高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常见胺碘酮与华法林合用的案例。
两药联用时,胺碘酮可增加华法林的浓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增加出血风险[2-3]。
本文通过1例华法林和胺碘酮联用INR升高的病例,分析华法林与胺碘酮相互作用机制,以期给临床药师在今后的相关药学监护工作中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9岁,因“头晕、胸闷10年,再发伴气促10 d”于2016年12月3日入院。
患者自诉10年前在家中做家务时出现头晕、胸闷,伴黑曚,数秒后出现晕厥,持续约半小时,自行清醒,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痉挛、抽搐,无大小便失禁,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高血压病”,予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
出院后患者头晕、胸闷症状反复,未予特殊处理。
10 d前,患者静息状态下出现头晕、胸闷,伴气促明显,快步走后需休息2 min缓解,无胸痛,无黑曚晕厥,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恶心、呕吐,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为进一步治疗收住心内科。
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一般,食欲可,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未见明显变化。
患者既往有阵发性房颤病史;2016年5月,患者行肺动脉血管CTA诊断“肺栓塞”,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胺碘酮静脉注射致血栓性静脉炎1例分析及护理

胺碘酮静脉注射致血栓性静脉炎1例分析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36-01胺碘酮注射液作为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广泛的应用[1]。
但是,由于其对血管刺激性较强,在临床使用常常会引起静脉炎,甚至静脉血栓的形成。
我科为心血管内科,2014年在静脉使用胺碘酮时出现前臂血栓性静脉炎1 例,后予以精心的治疗和护理,7天后痊愈出院。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2 岁,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
于2014.8.23.15:00主诉心悸入院。
心电图示心率146 次/min,房颤。
即刻遵医嘱予胺碘酮注射液150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脉推注,然后予以胺碘酮注射液3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5-20滴/分钟,2小时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仍未复律,故持续使用胺碘酮静脉点滴。
于第2天早上交班时,发现患者左手前臂留置针穿刺处出现明显肿胀,但不伴有疼痛,疑为药物外渗,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继续输注。
同时肿胀处予以硫酸镁外敷,中午肿胀明显消退。
下午15:20 护士又发现穿刺部位出现液体渗漏,局部肿胀,面积2cm ×4cm,局部皮肤温度较高,立即拔除静脉留置针。
抬高患肢,并予25% 硫酸镁湿敷。
第3天症状较前加重,肿胀处皮肤发亮呈黑紫,皮温较高,有明显触痛。
立即告知医生,请血管外科会诊,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静脉血栓。
遵医嘱予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 皮下注射,q12h。
同时抬高患侧肢体,制动,局部禁忌按摩、热敷,继续硫酸镁外敷,予以弹力尼龙网套固定,并始终保持一定的湿度。
定时观察肢体的肿胀、温度、颜色等情况,注意保暖,做好交接班。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与配合。
于第5天肢体疼痛及肿胀逐渐减轻,停用低分子肝素钙,继续硫酸镁外敷。
7天后患者除原穿刺渗漏部位有0. 5cm ×1.0cm 硬结外,余无不适予以出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滴胺碘酮对抗凝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影响
贾宝成1,庄聪文2,
(1上海长海医院 心胸外科,上海 200433;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心胸外科,福建 福州 350025)
摘要:目的 评价静滴胺碘酮对瓣膜置换术后房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的影响。
方法 选择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快速房颤患者33例,患者均接受静滴胺碘酮治疗5d,于静滴胺碘酮前后检查凝血酶原时间。
结果 常规剂量华法林抗凝情况下,33例患者中PT全部延长。
静滴胺碘酮前PT为(21.2 3.1)s,静滴胺碘酮后PT为(35.2 6.1)s,前后相差显著,(P<0.05)。
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快速房颤患者在应用胺碘酮静滴治疗快速房颤时,应用常规剂量华法林抗凝可使PT明显延长。
关键词:胺碘酮;凝血酶原时间;房颤;瓣膜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R972.2 R55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3826(2003)02 0015 02
Effect of Intravenous Amiodarone on Prothrombin Time in Patients with Anti coagulation
Jia Bao cheng,Zhuang Cong w en
(Cardiothoracic Departmert of Chang hai Hospital,Shanghai20043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 aluate t he effct of intr avenous amiodaro ne on prothrombin time(PT)in pat ients after valv e replace ment.Methods Intr av enous amiodarone was administered to33atrial fibeillaion patients w 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and me chanical valve replacement for5days,and P T w as detected in every patient before and after amiodarone uses.Results PT w as (21.2 3.1)s befo re amiodarone use and became(35.2 6.1)s after ordarone use,on condition of routine w ar far in adminis traion.Y he latter is significantly lo nger than the former(P<0.05).Conclusion PT become signifcantly lo ger after intravenous amiodarone adminstration to atrial fibr illation patents with rheumat ic hear t disease and mechanical valv e replacement on condition of routine w arfar in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amiodar one;prothrombin time;atrial fibrillat ion;valve replacement
胺碘酮属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使心房和心室的肌纤维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从而达到抗心律失常作用。
由于静滴胺碘酮起效快速,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因而临床应用日渐增加。
大多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多合并房颤,在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均需抗凝治疗。
本文就静滴胺碘酮对瓣膜置换术后房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胺碘酮在抗凝患者中的安全使用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1-06~2002-12,收治33例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置换术后快速房颤患者,房颤心率(131.4 25.6)次 min,病程3月~17年,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45.3 14.6)岁,NYHA心功能分级!~级。
所有病人均口服华法林,剂量个体化,1.25~3.75mg。
1.2 方法 33例患者入院后即行PT及标准化比值(IN R)检查,监测心率,停服地高辛,给予胺碘酮(法国赛诺菲公司杭州赛诺菲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加入5%的葡萄糖250ml静滴,450mg d,2~3h滴完,连续5 d,同时按患者原剂量口服华法林,5d后复查PT及INR。
收稿日期:2003 01 13
作者简介:贾宝成(1973 ),男,吉林人,博士研究生。
∀15∀
第31卷第2期临 床 军 医 杂 志
2003年4月CLI NI CAL JOU R NAL OF M EDICAL O FF ICER
PT及IN R由美国I L公司提供ACL 200型全自动凝血仪及其配套设备检测,操作步骤按仪器使用说明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对P T、I NR及心率行用药前后测定,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 s)表示,测定值行用药前后自身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33例患者给药前PT为(21.2 3.1)s,静滴胺碘酮后PT为(35.2 6.1)s,给药前IN R(1.9 0.2)s,静滴胺碘酮后IN R为(3.1 0.4)s,静滴胺碘酮后PT与IN R与静滴胺碘酮前比较均明显增加,心率于用药前(131.4 25.6)次 min明显减少至(99.7 17.5)次 min。
见下表1。
表1 33例患者静滴胺碘酮前后PT,INR及心率变化( x s)
时间 PT(t s) INR 心率(次 min)
用药前 21.20 3.10 1.90 0.20 131.40 25.60
用药后 35.20 6.10 3.10 0.40 99.70 17.50
P值 0.001 0.004 0.010
3 讨论
已有研究证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的心房颤动发生率高达79%[1],瓣膜置换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为80%[2],近年来,胺碘酮被证实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而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在风心房颤患者中应用广泛。
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需要常规抗凝,胺碘酮与抗凝药物华法林相互作用,抑制华法林的体内转化,而加强了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可使PT时间延长近1倍。
原因在于静滴胺碘酮吸收快,血浆消除率低,与蛋白质高度结合(96%),而口服华法林生物利用度>90%,与蛋白质大量结合,自由部分约是0.5%~3%,T1 2为18~35h,当二者合用时,自由华法林将大量增多,华法林生物利用度增加而导致半衰期增加,使PT明显延长,甚至造成临床,出血倾向[3]。
由于我们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不能说明这种相互作用取决于静滴胺碘酮剂量。
临床上为尽量减少药物相互作用时可能出现的P T延长和出血并发症,根据我们的经验,静滴胺碘酮后,华法林的剂量应减少原剂量的1 3~1 2,并最好在给静滴胺碘酮3d后复查PT,根据PT结果,调整华法林用量,否则会出现我们研究上PT明显延长的现象。
另外,从静脉滴注胺碘酮前后心率变化看,本研究同时证实了短期静脉滴注胺碘酮可明显减低快速房颤患者的心率。
参考文献:
[1] H irosaw a K,Sekiguchi M,Kasanuki H,e t al.Natural history of
atri al fibril lation[J].Heart Ves selts,1987,12(Supp):14-23. [2] 李 莉,张宝仁,汪曾炜,等.风湿性心脏病手术前后房颤发生
率及其预后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18(增刊):89
-91.
[3] 王 湛,安丽敏,吴晓辉,等.华法林和胺碘酮合用引起凝血功
能障碍一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16(1):
77.
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马广信,刘建辉,赵 磊
(解放军第252医院,河北 保定 071051)
关键词:清开灵;过敏反应
中图分类号:R5931
病人,男,21岁,战士。
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体温37. 8#,脉搏114次 min,呼吸18次 min,血压113 68mmHg(1 mmHg=0.1333kpa)。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予清开灵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滴。
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感到身体颤动,接着出现面色苍白,手指紫绀,四肢发凉。
立即停输清开灵注射液,测血压90 60 mmHg,急予地塞米松10mg静滴、异丙嗪25mg肌注,患者症状迅速缓解。
讨论 本例可排除药物沉积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病机制与清开灵中的胆酸、猪去氧胆酸等可能作为过敏原诱发B细胞产生Ig E抗体经过一系列效应引起细胞内游离Ca2+升高,促进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及某些酶类引起平滑肌收缩、血压降低等有关。
(收稿日期:2002 12 30)
∀16∀
临 床 军 医 杂 志 第31卷第2期CLI NI CAL JOU R NAL OF M EDICAL O FF ICER 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