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_赵欣宇

合集下载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影响分析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影响分析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影响分析杨建兰【摘要】分析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影响.选取国营长风机器厂职工医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采集的抗凝静脉血标本90例,所有标本均无溶血、脂血以及黄疸情况,采集之后立即进行离心,3000r/min,持续10min,使乏血小板血浆分离.采集之后立即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并且在温度-4°C条件下于采集后2h、4h、6h、24h分别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检查结果.与立即测定相比,4h后TT、APTT、6h后PT、APTT和TT、24h后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与2h后相比较,4h后TT、6h和24h后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4h后比较,6h后APTT、24h后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和6h 后比较,24h后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为保证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更为精准,检测时间必须控制在采血后2h内.【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6(032)019【总页数】2页(P120-121)【关键词】标本放置时间;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检测时间;检测结果【作者】杨建兰【作者单位】国营长风机器厂职工医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3凝血功能检测是临床常见检测内容,应用自动血凝仪,检测4个项目,分别为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1]。

自动血凝仪的使用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增加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医护人员采血时为改善频繁进行静脉刺穿,减少患者疼痛,医院护士会一次性在短时间内采集大量血液标本,同时一次性将标本进行送检,对其功能进行各项检查,检验科室标本量过大,易造成部分标本待检时间过长[2]。

影响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结果的常见因素分析

影响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结果的常见因素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7期227·经验交流·影响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结果的常见因素分析陈丽红(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结果的常见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凝血功能检测患者52例,在不同的放置时间、水浴温度等条件下,采用同一个血凝仪分别测定其PT值,分析影响PT值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

结果在同一放置时间下,36℃和38℃条件下,PT测定结果与37℃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5℃、39℃和40℃条件下,PT测定结果与37℃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T时间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延长;在同一室温下,PT值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37℃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水浴下,PT值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水浴2h和3h与37℃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浴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液放置时间、放置温度、放置方法均会影响PT测定结果,临床上应合理选择血液标本放置条件,以指导临床诊断。

关键词:凝血酶原;PT值;血液存放时间;离心速度;离心时间中图分类号:R55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7.1980 引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是临床上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常用试验,也是对口服抗凝剂监测的常用指标[1]。

由于机体凝血因子受多种因素干扰,临床上在测定PT时,有效提高PT测定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为观察并分析影响PT测定结果的常见因素,选取我院凝血功能检测的52例患者进行实验研究,现将实验具体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的52例患者,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凝血功能检测的患者,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均正常,且并未患有凝血功能障碍、重症脑组织疾病、出血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影响凝血功能的疾病。

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英简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英简APTT)检查结果所造成的影响。

方法:择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查的180例患者,利用计算机将全部患者入院编码打乱随机抽取进行平均分组,实验A组患者采集血量不足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为8:1,并采集合格血量标本(2.7ml)作为对照A组;实验B组患者采集血量不足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为7:1,并采集合格血量标本作为对照B组。

结果:实验A 组患者的PT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APTT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B组患者的PT、APTT与对照B组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标本血量不足;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113-01临床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筛查血栓、止血的重要手段[1],是手术治疗前筛查患者凝血系统疾病、调整抗凝剂用量、观察血栓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的关键指标。

血凝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血液标本的剂量、运送、离心速度以及检测时间等,采集的血液标本不合格是导致检测结果出现错误、误差的重要因素。

现择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查的180例患者,进一步观察标本血量不足对PT、APTT的影响情况,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查的180例患者,包括84例女性患者,96例男性患者。

年龄范围12~62岁,平均年龄(43.07±6.25)岁。

利用计算机抽签法进行分组,A组与B组各有90例患者。

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发表时间:2015-07-21T15:04:12.6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敏[导读] 在凝血标本检验中,检验试剂、样本血量、时间、温度等将影响凝血因子离体后的变化情况,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张敏(贵州省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550002)【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的60例抗凝静脉血标本,采集完立即在室温下对其进行常规四项检查,数据作为对照组。

然后,将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其中,A组在-4℃条件下放置24h,B组置入-20℃条件下24h后再次进行凝血检查;C组在4h、8h、24h后进行检查。

对比不同检查数据。

结果:凝血标本在-4℃条件下保存24h后,凝血四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而-20℃保存24h后,APTT明显延长(P<0.05)。

在室温下,放置4h、8h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置24h后,FIB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三项指标发生明显变化(P<0.05)。

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凝血标本;检验结果;时间;温度【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221-02在医学检查中,凝血四项检查是必要检查项目,即是检查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主要用于预测术前凝血功能、诊断出血性疾病、监控抗凝血类药物等[1]。

同时,在凝血标本检验中,检验试剂、样本血量、时间、温度等将影响凝血因子离体后的变化情况,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本文分别以温度、时间为变量对凝血检验的四项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影响。

以下为研究报告: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采集的60例抗凝静脉血标本为本次研究对象。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

龙源期刊网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作者:蔡宁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4期【摘; 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112例体检者,抗凝后实施离心处理。

记录1h检测与存放8h、16h、24h、48h与72h的APTT与PT指标情况。

结果:血液标本存放8h与血液标本在1h内检测的PT结果相比较,差距小(P>0.05);血液标本存放16h、24h、48h与72h的PT检测结果同1h内检测的PT 结果相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液标本存放8h与血液标本在1h内检测的APTT结果相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存放16h、24h、48h与72h的APTT检测结果同1h内检测的APTT结果相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建议不要超过48h及时进行检查,不然对血凝中的APTT与PT指标会产生影响,降低诊断准确率,影响预后效果。

【关键词】存放时间;血液标本;血凝;PT;APTT;检测结果;【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269-01血液检查是医院众多检查项目最基础的一项,当机体出现部分疾病后,血液中相关指标会发生变化,医师根据指标情况可分析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疾病类型。

血液检查对治疗方案的治疗非常重要。

但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1]。

因此,本文针对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的APTT与PT检测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112例体检者,男性62例,女性50例,年龄25至76岁,平均年龄(53.54±1.45)岁。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自愿签订参加此次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听力障碍;②语言障碍;③精神系统疾病;④对药物过敏者;⑤残疾者。

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分析

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分析

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

方法:选用我院2014年~2015年90例患者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作A、B、C三组。

本院选用的是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相应的配套试剂,分析标本保持时间和温度对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

结果:标本全血温室(26摄氏度)放置,离心后温室(26摄氏度)放置6hAPTT结果和0h的结果相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本实验室检测未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APTT标本时,离心或未离心的标本在为开盖的试管中,保存在4摄氏度或室温下,应当选择标本采集4h内进行检测。

【关键词】标本;温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影响【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020-02Analysis of specimen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influence of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determination Zuo Xueme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Shizhong District, Lesh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Leshan 614000, Chinese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pecimen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determination. 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5 to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three groups: A, B, and C. The selection of SysmexCA1500 full automatic blood coagulation analyzer and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reagent and sample analysis holding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activated thromboplastin time effect. Results The specimens were placed in a whole blood greenhouse (26 degrees Celsius), and the results of 6hAPTT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0h after the centrifuge (26 degrees Celsiu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the laboratory detection without the use of anticoagulants in patients with APTT specimens, centrifugation or not centrifugal specimens in the test tube to open the lid of the, save at 4 degrees Celsius or room temperature, should choose specimens collected at 4H are detected.【Key words】Specimens; Temperatur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Detection; influenc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体现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正常的一个常规的筛选试验,当前,溶栓和抗凝治疗的检测与疗效观察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1]。

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结果的真实性及对策

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结果的真实性及对策

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结果的真实性及对策发表时间:2016-05-31T14:29:32.34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3期作者:杨翠娟[导读]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分析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产生的异常结果,同时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百色 533000【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产生的异常结果,同时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

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3790例凝血APTT检验患者,对凝血APTT检验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对其中的124例异常患者进行静脉采集血液复查,对比分析前后两次的检查结果。

结果:患者凝血样本APTT检验中出现异常的比率为0.33%,通过复查前后检验的平均结果比较显示,复查前为65.1±7.7,一组复查后为67.2±4.1,另一组复查后结果为65.2±4.1前后差异比较大,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为了确保凝血APT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对患者进行凝血APTT检查时,针对结果出现异常的情况,需要对此患者进行再次采集血液复查,避免样本采集、处理及分析过程中的影响。

【关键词】凝血检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策APTT是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可以作为肝素治疗的监护指标,同时还可以用于DIC、血友病、肝病、大量输入库存血以及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等。

在临床上,血栓及止血试验如果出现错误,会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保证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变得异常重要。

在对患者的凝血标本进行检验时,由于样本的采集、处理或分析的不当,会使记过出现偏差,需要对异常结果患者进行复查,保证血凝标本的质量。

本文主要就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产生的异常结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相关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作者:陈柳玲张志宋晗罗水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20年第18期【摘要】目的觀察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 100例体检健康者,所有患者取静脉血进行PT、APTT检测,比较采血后样本在1 h内与12、24、48、72 h的PT、APTT水平。

结果采血后1 h内受试者PT水平(11.52±0.43)s、APTT水平(26.01±1.52)s与采血后12 h的(11.55±0.47)、(26.33±1.47)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24、48 h受试者的PT水平分别为(11.58±0.52)、(11.61±0.47)s与采血后1 h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PTT水平分别为(27.24±1.86)、(27.97±1.93)s均高于采血后1 h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血后72 h受试者的PT水平(12.07±0.47)s、APTT水平(29.94±1.56)s均高于采血后1 h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随着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样本中PT、APTT水平会出现明显改变,其中PT水平能够保持48h不变,而APTT水平能够保持12 h不变,因此应该在取得血液标本后尽量短的时间内进行PT、APTT检测。

【关键词】血液标本;存放时间;血凝;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OI:10.14163/ki.11-5547/r.2020.18.090Effect of storage time of blood sample on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PT and APTT in hemagglutination ; CHEN Liu-ling, ZHANG Zhi, SONG Han, et al. Dongguan Huangjiang Hospital, Dongguan 52375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torage time of blood sample on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plasma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in hemagglutination. Methods ; For 100 healthy people, all patients took venous blood for PT andAPTT detection, and compared the PT and APTT levels of the blood samples 1 h and 12, 24,48, 72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Results ; PT level (11.52±0.43) s and APTT level(26.01±1.52) s of the subjects 1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12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11.55±0.47) and (26.33±1.47) s(P>0.05). PT levels of the subjects 24 and 48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were (11.58±0.52),(11.61±0.47) s, which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ose 1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P>0.05), APTT levels were (27.24±1.86) and (27.97±1.93) s,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1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PT and APTT the subjects 72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were(12.07±0.47) and (29.94±1.56) s,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1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storage time of blood samples, the levels of PT and APTT in the samples will change obviously. The level of PT can keep unchanged for 48 h, while the level of APTT can keep unchanged for 12 h. Therefore, PT and APTT should be tested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the blood samples are obtained.【Key words】 Blood sample; Storage time; Hemagglutination; Plasma prothrombin tim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凝血功能是血液从流动状态转变成为凝胶状态过程的一种能力,其实质是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功能[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于室温下分别放置 1、2、4、6、8、12、24 h,检测其 PT 和 APT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 PT 与 APTT 标本分别于
室温存放 8 h 和 4 h 时检测结果基本稳定。异常组 PT 与 APTT 标本分别于室温存放 4 h 和 2 h 时检测结果基本稳定。异常组较
正常组检测结果更易受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PT 标本放置 6 h、APTT 标本放置 4 h 时,检测结果即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 对
PT
APTT
0
11.63±1.21
29.42±2.79
1
11.68±1.22
29.46±2.88
2
11.65±1.21
29.64±2.87
4
11.82±1.26
29.74±2.90
6
11.86±1.33
31.63±2.951)
8
11.88±1.29
31.97±2.891)
12
12.56±1.34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与试剂:STA-R 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 剂(LOT:PT:107541 exp 2013.3,பைடு நூலகம்PTT:107362 exp
第 7 期 赵欣宇等.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
·657·
2013.3)由法国 STAGO 公司提供。 1.1.2 标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送检 的检测血凝标本 70 例(包括健康体检、接受抗凝治 疗及凝血异常的患者标本),男 32 例,女 38 例,年龄 2~78 岁。根据 PT 和 APTT 的正常参考值,将空腹(0 h)检测结果分为:异常组(PT>14.3 s,APTT>43.0 s) 和正常组(PT:11.0~14.3 s,APTT:32.0~43.0 s)。 1.2 方法
表 1 不同放置时间 2 组标本 PT 和 APTT 的检测结果(x ±s,s) Tab.1 PT and APTT of normal and prolonged specimens at different storage time(x ±s,s)
Storage time(h)
Normal specimens(n =40)
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102291) 作者简介:赵欣宇(1989 -),女,本硕连读学生. 通讯作者:宋鉴清,E-mail:songlisw@ 收稿日期:2012-05-09 网络出版时间:2012-07-20 16:13
与抗凝剂的比例等) 已成为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 素[2~5]。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 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产生显著影响[3,4,6,7,9~11]。而对于 凝血异常的标本,放置时间对其影响可能与正常标 本不同,但现有国内外文献对此问题的结论不一,具 体机制也尚不清楚[6,9~11]。因此,本研究拟探讨放置 时间对凝血异常标本 PT 和 APTT 检测结果的影响。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的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是出血和血栓检测的重要项目,也是术 前筛查的常规项目和抗凝及溶栓治疗的重要监测指 标[1]。随着现代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否严格控 制实验前因素(如标本采集和运送、标本放置时间与 温度、标本离心温度与转数、抗凝剂的种类及采血量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异常时,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 利用 STA-R 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测定不同放置时间下 70 例血凝标本 PT 和 APTT 的检测结果。根据 PT 和 APTT
的正常参考值,将空腹(0 h)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PT:11.0~14.3 s,APTT:32.0~43.0 s)和异常组(PT>14.3 s,APTT>43.0 s)。将标
32.23±2.932)
24
13.24±1.362)
33.96±3.022)
1)P < 0.05,2)P < 0.01 vs 0 h result.
Prolonged specimens(n =30)
PT
APTT
26.13±2.32
53.42±3.65
26.12±2.46
53.51±3.86
26.23±2.47
于凝血异常者,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甚大,PT 和 APTT 测定均应于标本采集后 2 h 内尽快进行。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放置时间
中图分类号 R446.1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8-4646(2012)07-0656-03
网络出版地址 /kcms/detail/21.1227.R.20120720.1613.001.html
抽取被检者肘静脉血 3.4 mL 至 3.2%枸橼酸钠 (与血浆混合比例为 1︰9)抗凝管中充分混匀,密封 送至检验室,距采血约 30 min 内,2 500 r/min 离心 10 min,立即测 PT 和 APTT(取此数值作为 0 h 检测 结果)。此后在距采血 1、2、4、6、8、16 和 24 h 时,分 别再次检测 PT 和 APTT。 1.3 统计学分析
53.97±3.56
26.25±2.43
54.96±3.781)
27.01±2.451)
56.03±3.951)
27.53±2.561)
56.65±4.022)
27.94±2.542)
58.02±4.012)
28.22±2.572)
59.67±4.132)
3 讨论
APTT 和 PT 检测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的筛 查与诊断及术前凝血功能筛查,APTT 常用于监测 普通 (标准) 肝素抗凝治疗,PT 与国际正常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常用于监控口服 抗凝血药物的治疗。文献报道,对于接受肝素治疗 患者的血液标本,其标本的不稳定性常导致检测结 果不准确,影响临床用药和决策[2]。因此,标本采集 后及时检测非常重要。
丛玉隆等[12]的研究结果发现,Ⅴ、Ⅷ因子的活 性随时间推移下降明显,可能是造成 PT、APTT 变化 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提示,与正常组检测结果 相比,异常标本更易受放置时间的影响,与文献报 道一致[6,9,11]。其原因可能是 PT、APTT 异常标本很
·658·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第 41 卷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torage time on prothrombin time(PT)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agulation disorder. Methods Clinical specimens with normal and prolonged storage time on PT and APTT tests were enrolled. The assay was conducted immediately after centrifuge,and PT of 11.0-14.3 s and APTT of 32.0-43.0 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normal range. The specimens were kept at room temperature,and the coagulation test was performed at 1 h,2 h,4 h, 6 h,8 h,12 h,24 h after collection. Results For normal specimens,PT result was stable up to 8 h,APTT up to 4 h at room temperature; but for the prolonged storage time,PT was stable up to 4 h,APTT 2 h. Conclusion Normal specimens were stable at 4 h for coagulation tests,but the coagulation assays should be performed in 2 h for the prolonged group was stable for only 2 h. Key words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prothrombin time;storage time
关于凝血标本放置时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 化委员会推荐:室温条件(21~24 ℃)下,PT 和 APTT 测定应在 2 h 内完成,与本研究结果相同,国内亦有 报道支持此观点[7,8]。但在临床工作中,此标准常因
某些原因而不能实现。也有学者认为,PT、APTT 检 测可推迟至更长的时间[6,9~12]。以上差异可能与各医 院工作流程及各检验科实验条件不同有关。本研究 结果表明:凝血正常的标本离心后室温放置 8 h 内 PT 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APTT 的测定结果在 4 h 内无明显变化。所以对于正常标本,4 h 内的检测结 果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异常标本,PT 标本放 置 6 h、APTT 标本放置 4 h 时,检测结果即发生明显 的改变,因此我们认为最好在采血 2 h 内完成检测。
·656·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第 41 卷 第 7 期 2012 年 7 月 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Vol.41 No.7 Jul. 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