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完整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完整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完整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I 陆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NAFLD 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NAFLD 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仁,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 个级别5 个等次,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参见《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 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 诊疗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休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 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临床诊断标准[2,3]凡具备下列第1 一5 项和第6 或第7 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 g,女性每周<70 g。

2.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月干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 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5. 血清转氨酶和Y 一谷氨酞转肤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 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

nafld病理诊断标准

nafld病理诊断标准

nafld病理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率正逐年增加。

NAFLD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后者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更高。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NAFLD,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们正不断完善相关的病理诊断标准。

NAFLD的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检查,目前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标准是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和欧洲肝脏病学会(EASL)共同发布的指南。

根据这些指南,NAFLD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关键标准:1. 脂肪沉积:组织学检查发现肝脏脂质沉积是诊断NAFLD的基本标志。

通常情况下,肝细胞内脂质的沉积程度要大于5%。

病理检查一般采用肝组织活检的方式获取样本,然后通过HE染色或Oil Red O 染色来观察细胞内脂质的沉积情况。

2. 弥漫小胞变性:NAFLD患者的肝细胞脂质沉积常导致细胞内小胞变性,即肝细胞胞浆内含有细小而均匀的脂滴。

这是NAFLD病理学诊断的另一个关键特征。

3. 肝细胞损伤:在NAFLD进展至NASH的过程中,肝细胞常伴有炎症和坏死。

病理学检查会观察肝细胞的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和坏死等情况,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4. 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NAFLD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的一个主要预警信号。

病理学检查可通过观察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除了以上述关键标准外,病理学家在进行NAFLD病理诊断时还需排除其他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如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

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综合性。

近年来,一些新的病理诊断技术也逐渐应用于NAFLD的诊断中,如肝脏组织三维重建、传统染色法与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病,在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所以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现综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目的是为广大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参考,进而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

定义及自然病史早在1962年leery就发现某些患者的肝组织学病变与酒精性肝病无法鉴别,均有显著的脂肪沉积,直到1980年,luawig将与饮酒无关的脂肪肝称为nafld[1],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而出现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nafld的组织学包括单纯脂肪变性和伴有肝细胞损害和炎症的脂肪变性。

后者称之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单纯性脂肪变性患者的预后良好,对198例该类患者进行的为期21年的随访研究发现:3例进展为肝硬化,仅1例死于肝相关疾病,而11%的nash患者死于肝相关疾病。

另外,许多隐原性肝硬化患者具有nafld的代谢性危险因素,这些患者可能就是以前未被认识的nafld。

当进展为肝硬化时,肝脂肪变性改变可能消失。

因此更易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但nafld进展为肝硬化大约需要数10年的时间,少数可发生肝细胞癌[2]。

病因肥胖性脂肪肝:marceau等对重度肥胖症进行肝活检研究发现,86%伴有肝细胞脂肪变性,74%有肝纤维化,24%有脂肪性肝炎,2%发生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多发生于急性肝炎恢复期和慢性乙型、丙型肝炎者,由于营养调节不当如摄入脂肪过多而活动减少造成的,也与炎性肝细胞的变性有一定关系。

糖尿病性脂肪肝:4%~46%的脂肪肝患者有糖尿病,约50%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性脂肪肝,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是由于胰岛素缺乏,血浆脂蛋白清除能力降低所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关键词】脂肪肝,诊断;治疗,指南【文献类型】-代谢综合征Guidelinesformanagementof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811updatedandrevisededitionTheChineseNationalWork-shoponFattyLiverandAlcohol&LiverDiseasefortheChineseLiverDiseaseAssocicEtion.[Keywords]Fattyliver;Diagnosis/therapy;Guidebooks【Publicationtype];MetabolicsyndromeCorrespondingauthor:FANJian-gao,Email:fanjiangao@gmail.com.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XinhuaHospital,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0092,China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simplefatty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Il-21。

NAFLD是2l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问题131。

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圳,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l进行更新。

nash 诊断标准

nash 诊断标准

nash 诊断标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三点:
1. 排除其他肝病:诊断“NASH”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脂肪肝的可能原因,如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遗传性代谢紊乱等。

2. 脂肪肝的存在:必须存在肝脏脂肪积累,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核磁共振)或肝活检来确认。

3. 炎症的存在:必须存在肝脏炎症,一般通过肝活检来确定。

常见的炎症迹象包括肝细胞肿胀、单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断标准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最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

最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

最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 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真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NAFLD是指通过影像学或组织学检查,发现患者肝脏中存在脂肪沉积,但没有出现继续性脂肪沉积的病因(如大量饮酒、药物或遗传性疾病,现已成为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1]。

NAFL在组织学上定义为存在三5%的肝脂肪变性,但无肝细胞损伤的证据;NASH定义为存在三5%的肝脂肪变性和伴有肝细胞损伤的炎症如气球样变、炎症反应,伴或不伴纤维化[2]。

至少20%~30%的NAFLD患者发生NASH,可导致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1-2]。

对于NA F L D的诊断,尤真是NAFL 和NASH的鉴别,目前没再可靠的||备床或放射学检查,肝穿刺活检组织学检查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

本文就NAFLD的组织学检查作一综述,以期尽可能提高临床医师对于该疾病组织学诊断的重视。

1NAFLD的基本病理特征1.1 NAFL的主要病理特征NAFL的主要病理特征为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21(图1),表现为细胞浆内出现明显脂滴。

脂滴的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醋[3]。

在石蜡切片制片过程中会被脂溶剂二甲苯溶掉,故常规切片中仅留萄园形空泡。

可用油红O染色或饿酸化的组织做HE染色或Masson三色染色来证明脂变。

正常情况下,肝脏内可有占肝脏总比<5%的脂肪变性,少量出现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也可能是非特异性改变或见于衰老细胞。

当脂j商占到50%以上时,大体上肝脏会表现为肝大,会高苍白或发黄、高;由腻感。

镜下脂变形式高大泡性脂肪变性、微j包性脂肪变性。

大泡性脂肪变性在肝细胞胞浆内出现的是单个脂滴或少数圆形脂滴或孤立的大脂滴,该脂滴将细胞核挤向细胞边缘(图1a),脂滴大者可达4~5个肝细胞大。

NAFL大泡性脂肪变性轻者通常见于肝小叶腺泡3区,重者可达2区及汇管区周围区域(41(表1)。

国1NAFLD/NASH主要病理特征(HE染色,×200)121注:a,肝细胞大泡脂肪变性;b,肝细胞中泡脂肪变性;c,肝细胞微泡脂肪变性;d,肝细胞气球样变性;e,肝细胞炎症坏死;f,卫星现象。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症的日益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最新的诊疗策略和研究进展。

本文首先概述了NAFLD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然后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以及病理诊断等方面详细描述了NAFLD的诊断流程。

接下来,文章重点介绍了NAFLD的治疗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新兴的非侵入性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还讨论了NAFLD患者的管理和随访,以及预防NAFLD的策略。

文章总结了当前NAFLD研究的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疾病概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随着全球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流行率的增加,NAFLD现已成为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并被认为是导致HCC的第二大病因。

NAFLD不仅影响肝脏,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肾脏疾病等密切相关。

因此,对NAFLD的深入研究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NAFLD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临床表现上,多数NAFLD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肝功能异常,但通常无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MRI等可用于诊断NAFLD,其中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经济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而成为首选检查方法。

然而,影像学检查难以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NASH,因此对于疑似NASH的患者,建议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2006.8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1]。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疗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临床诊断标准[2-5]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小于140 g/wk(女性< 70 g/wk);2 .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征象;4. 可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5. 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为主;6.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7. 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关键词】脂肪肝;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Fatty Liver an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Study Group of Chinese Liver Disease Association.
【Key words】Fatty liver; Diagnosis; Criteria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

患者常伴有体重过重或肥胖、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以及血脂紊乱等易患因素。

一、临床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4项和第5或第6项中任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每周<40g;
2. 除外病毒性肝炎、全胃肠外营养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 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腹胀、肝区隐痛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
4. 血清转氨酶可升高,并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加为主,常伴有γ-谷胺酰转肽酶、三酰甘油等水平增高;
5.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6. 肝脏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二、临床分型标准
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者,其临床分型如下。

(一)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或第4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3项;
2. 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3. 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
4. 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单纯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或第4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3项;
2. 血清AL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持续时间大于4周;
3. 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
4. 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

(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
凡具备下列第1项和第2或第3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3项;
2. 影像学提示脂肪肝伴肝硬化;
3. 肝脏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硬化诊断标准。

三、影像学诊断
1. 脂肪肝:B超诊断依据为:(1)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2)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4)肝脏轻度或中毒重大,肝前缘变钝。

CT诊断依据为肝脏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值≤1。

肝脏密度降低,CT值稍低于脾脏,肝/脾CT比值≤1.0者为轻度;肝/脾CT比值≤0.7,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者为中度;肝脏密度显著降低甚至呈负值,肝/脾CT比值≤0.5,肝内血管清晰可见者为重度。

2. 肝硬化:影像学诊断依据为肝裂赠宽,肝包膜厚度增加,肝表面不规则,肝内回声/密度/信号不均匀,各肝叶比例失常,门脉主干管径增粗,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参数增加,脾脏体积指数增大,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形态改变等。

四、组织学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大泡性或大泡性为主伴小泡性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组织学诊断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1. 单纯性脂肪肝诊断依据为:低倍镜下视野内30%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但无其他明显组织学改变,即无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视野内30%~50%的肝细胞脂肪变者为轻度脂肪肝;50%~75%肝细胞脂肪变者为中度脂肪肝;75%以上肝细胞脂肪变者为重度脂肪肝。

低倍镜下视野内脂肪变的肝细胞<30%者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

2. 脂肪性肝炎诊断依据为:(1)肝细胞大泡性或以大泡性为主的混合性脂肪变性;(2)肝细胞气球样变,甚至伴肝细胞不同程度的坏死;(3)小叶内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或小叶内炎症重于汇管区。

3. 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根据肝腺泡3区纤维化、门静脉纤维化、架桥纤维化的程度和肝硬化的有无可将脂肪性肝纤维化分为4期:S1为局灶或广泛的肝腺泡3区窦周纤维化;S2为上述病变+局灶性或广泛性门脉周围纤维化;S3为S2病变+局灶性或广泛桥接纤维化;S4为脂肪性肝硬化,形成的纤维隔从中央静脉到门管区分割肝小叶,形成假小叶。

在肝硬化发生后,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可减轻,有时可完全消退。

(收稿日期:2002-12-11)
(本文编辑:袁平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