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硕培养方案.doc

合集下载

天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样本(硕士)

天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样本(硕士)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编号:S20102
一、研究方向
1、机构学
2、机械动力学
3、啮合理论及应用
4、机械传动
二、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S131G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90
3
第一外国语
60
2
选1门
S131GA01
应用泛函分析
40
2
S131GA02
矩阵论
32
2
选1门
S131GA03
32
2
必修课
S201R001
学术报告
1S201R002实来自技能1公共必修课Ⅰ
32
2
跨门类
选1门
公共必修课Ⅱ
32
2
跨一级学科选1门
选修课
S201E003
机构分析与综合
24
1.5
不少于6学分(至少1门跨一级学科选课)
S201E004
机械动力学
24
1.5
S201E005
齿轮啮合理论
24
1.5
S201G021
现代设计方法
24
1.5
分委会主席(签字):
年月日
工程与科学计算
32
2
S131GA04
随机过程基础
32
2
S131GA05
数理方程
32
2
S131GA06
应用统计学
32
2
S131GA07
最优化方法
32
2
S201G001
工程测试理论与方法
32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按二级学科培养,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081701化学工程、081702化学工艺、081703生物化工、081704应用化学、081705工业催化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2.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求实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3.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4. 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本专业的现代实验技能、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5. 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6.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工作,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工作和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运用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研究环境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应用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对化学品在工程放大和实际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难点进行研究。

化学工艺:精细化学品与绿色化学工艺;清洁生产与生态化工;化学工艺与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资源利用及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生物化工:应用生物化学;动物高效繁育与品质控制;微生物产品及发酵工艺;植物细胞工程。

应用化学:食品添加剂及功能助剂的合成及应用;医药中间体的研制与开发;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基于光电检测的化学传感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

工业催化: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气体脱硫净化剂的研制与应用;有机催化氧化反应及其工业应用;催化材料合成与应用。

三、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教研室(研究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应在入学一个月之后,在导师组及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工作计划。

化工专业研究生学习计划

化工专业研究生学习计划

化工专业研究生学习计划一、学习背景分析化工专业作为一门工程技术学科,涉及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化学工业等方面的知识,属于工程化学的一部分。

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以研究的具体问题为主,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以研究的具体问题为主。

二、学习目标1. 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熟练掌握化工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技术。

2. 培养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 学术研究能力的提高,提升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

4. 掌握系统地学习与试验研究的方法,积累实践经验。

5. 健全的批判思维和科学态度,提升独立研究的能力,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三、学习内容1. 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化工设备等基础知识。

2. 化工领域前沿知识:深入学习化工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研究进展,探索相关研究方向。

3. 科研方法: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原理和技术,提升科研能力。

4. 实践经验:积累相关实习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四、学习方法1. 多渠道学习:充分利用图书馆、网上资源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

2. 认真钻研:认真学习课本和相关资料,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

3. 积极实践:通过参与实验、调研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

4. 专业指导:多与导师和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交流,获取专业指导。

五、学习规划1. 第一年:通过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深入了解化工专业知识和方法,积累实践经验。

2. 第二年:深入学习前沿知识,积极参与相关研究课题,提升科研能力。

3. 第三年:系统地开展论文研究工作,完成研究生论文,参与相关科研项目。

六、学习安排1.每天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每周保证一定的学术交流与研讨。

2.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全力以赴完成学习任务。

3.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多与导师和同学讨论交流,提升学习质量。

七、考核要求1.通过平时的专业考核和学术论文的写作,以及学术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方案一、引言随着化学工程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人才,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内容、实践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展开讨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套符合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要求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基本要求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化学、工程、数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扎实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有较强的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出能够胜任化工领域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2.专业素养应具备扎实的化工基础知识,掌握工程图纸的阅读与绘制,能够进行化工产品的设计、生产及管理,具备产品质量控制的技能,了解相关法规政策,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方案内容1.基础课程培养计划应包括化学、物理、工程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化学过程动力学、化工设备基础、化学工艺流程模拟与优化等基础课程。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应包括化学工程热力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工艺、生物化学工艺、环境工程、化工安全与环保、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化工与工程材料、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等。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生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进行化工实验和工程设计。

实践教学包括化学实验、化工实验、化工产品生产实习、工程设计实习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1.化学实验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包括常规的化学实验操作、化学试剂的使用与储存、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等。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对化学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2.化工实验化工实验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掌握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化工过程的基本操作、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化工工艺流程的模拟与优化等。

2024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需求,制定了以下2024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注重法律、伦理素养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建立学生的数理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单元操作、化工原理、传热传质、化工流程计算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实践课程:开设化工设计、实验技术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组织学生进行长时间的企业实习,了解真实的化工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2.毕业设计: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通过独立完成一个化工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创新创业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四、实验教学1.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对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更新仪器设备,提高实验教学条件。

2.实验课程:增加实验课时,开设化工实验、仪器操作等实用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实验指导:加强实验指导力度,提供充足的实验指导材料,并组织优秀教师进行实验指导。

五、社会实践1.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化工企业的实地考察、调研和交流,并开展化工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

2.产学研合作:促进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实际项目和实际问题供学生解决。

3.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增加学术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交流能力。

六、评价机制1.考试评价:采用多种形式的考试,包括笔试、实验考核和毕业设计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实践评价: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包括实习成绩和毕业设计的评价,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3.个人发展评价: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开展综合素质测评,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参考。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硕士培养方案学科、领域代码:0817一、培养目旳和规定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旳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坚实旳理论基础和系统旳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应用化学方面旳科学研究和肩负专门技术工作旳能力。

可以纯熟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旳听说能力。

具有健康旳体魄。

二、研究方向1.分离工程与技术2.电化学工程3.催化材料与分子设计4.绿色化学工艺与清洁生产过程研究方向简介见附表1。

三、学习年限脱产硕士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工作旳时间不少于一年(从通过开题汇报算起)。

少数品学兼优旳学生提前完毕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但论文工作时间(从通过开题汇报算起)也不得少于一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规定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

课程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和非学位课。

硕士在规定旳时间内至少应完毕总计31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共3学分)旳学习任务。

学位选修课中旳《高等精细化学品化学》为必修课。

教学实践旳完毕可以通过带本科生试验、帮导师批改课程作业等方式完毕;专业实践通过带本科生毕业论文或做导师科研课题完毕;学术活动规定学生必须做不少于1个学术汇报、听取学术汇报或参与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社会实践则规定学生做横向课题或在假期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完毕。

课程设置详细状况见附表2。

五、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独立完毕。

2.学位论文工作旳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汇报、理论分析、科学试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理论联络实际,内容一般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道谢、参照文献、附录等。

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旳课题应在理论分析、科学试验、工程应用与指导实践等环节提出一定旳新见解。

5.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旳深度和先进性,应反应出作者对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旳掌握状况,反应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措施和手段处理理论和实践问题旳能力。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基础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化学、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了解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基础知识和技术。

2.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要熟悉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工艺流程和装备设备等,具备分析、设计、优化和控制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能力。

3.实践能力:学生要具备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等基本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工实验室中独立进行实验研究。

4.创新能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工工程实际问题,并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5.团队合作能力:学生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跨学科团队中进行合作与协调,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化学、物理、数学、材料科学等基础课程,为后期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原理、传热传质、工业催化、化工装备与自动化控制等专业课程,系统地学习化工基本理论和工艺流程。

3.实践教学:包括化学实验、工程实践、设计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综合实践:包括毕业设计、实习等综合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核和培养。

5.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

三、培养方式: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2.实践教学:通过化学实验、工程实践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加强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5.毕业设计: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与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研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培养保障:1.师资队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包括博士生导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

化学一级学科(07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一级学科(07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一级学科(07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研究型和应用型高层次化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政治素质过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勇于探索与创新。

2.掌握坚实的化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科研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工业生产部门的教学科研或生产管理工作。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英),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英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英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二、质量标准1.应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2.应具备化学学科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

3.应具备化学学科基本的学术能力,包括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术交流能力。

4.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申请者独立完成;论文内容应有自己的新见解并具有一定的工作量;论文应符合科研论文的学术规范,并具有简明的中、英文提要。

三、学科方向1.无机化学(1)配位化学:本研究方向主要进行新型功能配合物、固体聚合物、超分子化合物、化学合成和天然分离、结构活性研究以及构效关系等研究;设计和合成新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探索其作为异相催化剂在催化中的应用,拓展其在有机级联反应中的应用。

在气体吸附与分离,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分离、光催化活性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对水中污染物降解及光解水产氢性能研究方面具有特色。

(2)生物无机化学: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元素,尤其是过渡金属元素与体内有机配体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形成、转化,以及在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在生物配体金属有机框架(BIO-Mofs)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金属水解酶和金属蛋白的化学模拟及新型核酸水解催化剂的合成、性质及机理研究方面具有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8 学分
不 少 于 8 学 分
6
S207E002 材料电化学
24 1.5
S207E054 金属组织与性能
选 S207E062 能源电化学 修 课 S207E087 新型功能材料
S207E097 有机电化学
24 1.5 24 1.5 24 1.5 24 1.5
S207E101 碳、碳质材料和碳纳米技术
32 2
备注
不 少 于 16 学 分
课程 类别
学 位 课
必修 环节
选 修 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S131A033 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 第一外国语
S131A035 工程数学基础 S209RC01 现代管理学 S402EP01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S207G011 高等化工热力学 S207G027 化工热力学 S207G024 化工分离工程 S207G038 绿色化学工艺 S207G044 有机催化反应工程 S207G045 有机催化基础 S207R010 学术报告及学术交流(4 次) S207R011 工程应用实践及实验技能 S207E138 仪器分析测试原理及应用 S207E134 先进分离材料及应用 S207E135 先进碳氢燃料化学 S207E121 功能材料化学与技术 S207E129 能源化学与工艺 S207E126 化工过程强化与节能 S207E127 化工过程设计原理 S207E128 精细化工工程 S207E144 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论 S207E036 化工过程分析与模拟 S207E042 化学工艺进展 S207E064 清洁生产导论 S207E088 新型炭素材料 S207EP01 论文选题与写作 S207E004 超临界流体技术
S207E034 化工分离过程计算机模拟
S207E014 多相流态化与传热
S207E026 工程最优化方法
S207E027 工业结晶与粒子过程
S207E038 化工过程计算流体力学
二者 选一
学 学时

40 2 60 2 80 4 32 2 32 2 40 2 40 2 40 2 40 2 32 2 32 2
校内编号: Q20703
领域名称: 化学工程(工业催化) 培养单位: 化工学院
课程 课程编号
类别
课程名称
S131G001 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
第一外国语 学
S131A035 工程数学基础
学时 学分 备注 40 2 60 2 80 4
位 S209RC01 现代管理学
二 者 32
S402EP01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选一 32
16 1 16 1 32 2 32 2
S207E007 催化剂设计 选 S207E013 多相催化的基础与应用
修 S207E037 化工过程分析与设计
S207E041 化工学科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 课
S207E043 化学和化工科技文献检索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不少 于8 学分
S207E144 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论
S207G069 现代分离分析方法
2 共8 学分
6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8

32 2

32 2
32 2
32 2
领域代码: 430117 领域方向: 精细化工
校内编号: Q20706 培养单位: 化工学院
课程 课程编号
类别
课程名称
40 2
60 2
80 4


二者 32 2

选一 32 2
16

32 2

32 2
32 2
S207R010 学术报告及学术交流(4 次) 必修 环节
S207R011 工程应用实践及实验技能
2 共8 学分
6
S207E028 固体材料力学性能
24 1.5
S207E122 固液分离原理与技术
32 2
S207E035 化工分离中的现代测试技术及原理 24 1.5 不
二者 32 2
S402EP03 网络资源检索与知识产权保护 选一 32 2 学
位 S207G005 电化学进展
32 2
课 S207G006 电极过程动力学
32 2
S210G026 高等无机化学
32 2
必修 S207R010 学术报告及学术交流(4 次)
2
环节 S207R011 工程应用实践及实验技能
S131A033 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
第一外国语 学
S131A035 工程数学基础
位 S209RC01 现代管理学
S402EP01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课
S207G012 高等精细有机合成
S207G069 现代分离分析方法
S207R005 功能有机材料与新技术
学时 学分 备注
40 2
60 2
80 4
二者 选一
学时 学分 备注
40
2
60
2
80
4
32
2
32
2
32
2 必选其
32
2 中1门
32
2
32
2 不少于
32
2 4 学分
32
2
2 共8 6 学分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24 1.5 不
32
2


32
2
8
32
2

分 24 1.5
24 1.5
24 1.5
24 1.5
16
1
24 1.5
领域代码: 430117
S211EP03 德语(第二外国语)
64 2
领域代码: 430117 领域方向 应用电化学
校内编号: Q20707 培养单位: 化工学院
课程 课程编号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S131A033 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
40 2
第一外国语
60 2
S131A035 工程数学基础
80 4
S209RC01 现代管理学
32 2
S207E147 新能源材料
32 2

S207E148 精细有机产品加工原理与技术 选
32 2


电化学反应器的电极结构和动力学 S207E119
32
2

原理
于 8

S207E136 药学基础与应用
32 2

S211RC01 西方创新思维方式研究
32 2
S211EP02 日语(第二外国语)
64 2

选一 32 2
16
学 32 2

32 2
S207R004 材料分析与表征技术
32 2
S207R010 学术报告及学术交流 必修 环节
S207R011 工程应用实践及实验技能
S207G018 功能材料 S207G017 高分子生物医学材料 S207R007 纳米技术及复合材料 S207E120 聚合催化技术 选 S207E130 人工器官和组织工程 修 课 S207G021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I+II) S207G027 化工热力学 S207E137 药用高分子材料与给药系统
课程 课程编号
类别
课程名称
S131A033 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 学
第一外国语
位 S131A035 工程数学基础
课 S209RC01 现代管理学
S402EP01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领域代码S207G020 过程装备固体力学基础 领域名称S207G037 流体力学
S207G027 化工热力学
学时 学分 备注
S207E075 微系统封装可靠性
24 1.5
S207E125 过程装备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
32 2
S207E123 过程能量系统优化
32 2
S207E117 超声化学
32 2
S207E095 药物制剂过程及装备
32 2
领域方向: 430117 领域名称: 高分子材料
校内编号: Q20704 培养单位: 化工学院
S207G002 传质过程
S207G025 化工分离过程(双语)
S207G039 膜科学与技术原理
S207E022 复杂物质分析
S207E144 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论
S207E011 多级分离理论(I)
选 S207E077 吸附分离过程原理
修 S207E039 化工过程系统工程专论 课
S207G008 非传统反应工程

S207G070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I+II)
课 S207G071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II)
S207G072 化学反应工程(I+II)
S207G073 化学反应工程(II)
S207G027 化工热力学
S207G011 高等化工热力学
必修 S207R010 学术报告及学术交流(4 次) 环节 S207R011 工程应用实践及实验技能
2 6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备注



必选 16
1门


必选 1门
必选 1门共8 学分来自不 少 于 8 学 分
领域代码: 430117
校内编号: Q20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