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发展史概论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一、茶文化的起源与初期发展1. 茶的起源2. 茶在古代中国的初期使用3. 茶的传入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二、茶文化的兴盛与繁荣1. 唐宋时期的茶文化1.1 茶的制作技艺的改进1.2 茶的制茶工具的创新1.3 茶文化在宫廷中的地位1.4 茶文化在文人士大夫中的推广2. 明代的茶文化2.1 明代的名茶与书画文化的结合2.2 茶文化的推广与普及2.3 《茶经》的出版及其对茶文化的影响3. 清代的茶文化3.1 清代的茶具发展与茶道礼仪3.2 清代的茶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3.3 清代的茶馆与茶楼文化三、茶文化的现代发展1. 茶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1.1 茶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地位1.2 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 好茶的推广与茶旅的发展2.1 优质茶叶的种植与加工2.2 茶旅与茶园的兴起2.3 茶旅对茶文化的推广与传承3. 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影响3.1 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3.2 中国茶文化的国际推广结论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中,茶的起源与初期发展、茶文化的兴盛与繁荣以及茶文化的现代发展是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从古代起源的茶叶的使用到唐宋时期的茶文化的兴盛,再到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的推广与发展,茶文化与中国社会日常生活以及文化艺术密不可分。
在现代,传统茶文化通过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得到传承与创新,并且茶的优质种植与茶旅的发展也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的提升。
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国际推广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茶文化传承与发展。
茶文化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更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概况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概况]中国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是以茶为载体,从而传播各种文化,并呈现出肯定文化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进展历史概况,盼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的进展历史概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觉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觉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公元前1122-1116年,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
汉宣帝年间 (公元前57年-54年) 蜀人王褒所著僮约 ,内有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之句,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说明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味的特色,并被用于多种用途,如药用,丧用,祭祀用,食用,或为上层社会的浪费品;像武阳那样的茶叶集散市已经形成了。
春秋战国后期及西汉初年,我国历史上曾发生几次大规模战斗,人口大迁徙,特殊在秦统一四川后,促进了四川和其它各地的货物交换和经济沟通,四川的茶树栽培,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开头向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陜西.河南等地传播,陜西. 河南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之一.其后沿长江渐渐向长江中.下游推移,再次传播到南方各省.据史料载,汉王至江苏宜兴茗岭课童艺茶汉羡实茶,汉朝名士葛玄在浙江天山设植茶之圃,说明汉代四川的茶树已传播到江苏.浙江一带了。
江南初次饮茶的纪录始于三国,在吴志. 曜传中,曾叙述孙皓以茶代酒客的故事。
两晋.南北朝(265-587年),茶产渐多,郑羽饮茶的记载也多见于史册.及至晋后,茶叶的商品化已到了相当程度,茶叶产量也有增加,部再视为宝贵的浪费品了.茶叶成为商品以后,为求得高价出售,乃从事精工采制,以提高质量.南北朝初期,以上等茶作为贡品 ,再南朝宋山谦之所著的吴兴记中,载有:浙江乌程县(即今吴兴县)西二十里,有温山,所产之茶,转作进贡支用.汉代,佛教自西域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更为盛行.佛教提倡座禅,饮茶可以镇静精神,夜里饮茶可以驱睡,茶叶又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茶之声誉,逐驰名于世.因此一些名山大川僧道寺院所在山地和封建庄园都开头种植茶树.我国很多名茶,相当一部份是佛教和道教胜地最初种植的,如四川蒙顶.庐山云雾.黄山毛峰.以及天台华顶.雁荡毛峰.天日云雾.天目云雾.天目青顶.径山茶.龙井茶等,都是在名山大川的寺院四周出产,从这方面看,佛教和道教信徒们对茶的栽种,采制.传播也起到肯定的作用.南北朝以后,所谓士大夫支流,躲避现实,终日清淡,品茶赋诗,茶叶消费更大,茶在江南成为一种比屋皆饮和坐席竟下饮的一般饮料,这说明在江南客来早已成为一种礼节。
简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摘要: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1.唐代:茶道的兴起2.宋代:茶文化的全面发展3.明代:茶道的成熟4.清代:茶文化的繁荣三、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四、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五、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正文: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茶,作为中国的国饮,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茶叶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探讨其特点以及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茶叶的栽培和利用起源于我国的新石器时代,距今约8000年前。
最初,茶叶仅作为药用植物而被人们所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树的人工栽培和茶叶的制作技术逐渐发展,使茶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1.唐代:茶道的兴起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奠基时期。
当时,茶道逐渐兴起,文人墨客以品茗为雅趣,茶成为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中的常见元素。
此外,唐代还出现了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由陆羽所作,对后世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宋代:茶文化的全面发展宋代茶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茶道、茶艺、茶具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著名的茶学家蔡襄撰写了《茶录》,对茶叶的品质、制茶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此外,茶楼、茶肆在宋代兴起,成为市民阶层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明代:茶道的成熟明代茶文化进入成熟阶段,茶道更加讲究。
明代文人雅士将茶道与诗词、绘画、书法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高雅的文化现象。
同时,明代还创制了许多茶具,如紫砂壶等,至今仍为茶艺爱好者所珍视。
4.清代:茶文化的繁荣清代茶文化延续了明代的传统,并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态势。
茶道在宫廷中盛行,成为皇家的生活方式。
同时,茶文化开始传播到民间,深入寻常百姓家。
清代还出现了许多茶书,如《茶谱》等,对茶文化进行了总结和传承。
三、中国茶文化的特点中国茶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讲究茶道,注重礼仪。
2.茶与诗词、书画、雕刻等艺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简述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简述中国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茶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非酒精饮料之一,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
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从中国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茶文化因此成为世界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农时代,当时人们发现了茶树的叶子可以煮水饮用,具有提神醒脑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种植茶树,改良茶叶的制作方法,并开始将茶作为礼物馈赠给贵族和官员。
茶的饮用方式也逐渐发展和演变。
最早的茶叶是煮水饮用,后来逐渐发展为用茶叶泡制饮用。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茶具和茶道也逐渐形成。
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而茶道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仪式,注重茶的品质、泡制过程和品尝方法。
茶的文化传播和发展也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教传入中国后,茶成为佛教寺庙的必备饮品。
佛教徒们通过饮茶来保持清醒的状态,帮助他们进行冥想和禅修。
茶文化也因此与佛教文化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的茶禅一味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逐渐完善。
唐朝时期,茶文化达到了巅峰,茶叶的质量和制作工艺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唐代的茶道文化影响了后来的茶文化发展,并逐渐传入了日本,成为了日本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的文化在宋代进一步发展。
宋代的茶文化推动了茶的商业化和茶的广泛普及。
茶的种植面积扩大,茶叶的品种也增加。
宋代的茶文化促进了茶的生产和销售,同时也推动了茶叶的制作工艺的改进。
明清时期,茶的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明朝时期,茶叶开始出口到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中国茶文化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清朝时期,茶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茶文化也成为了士人和文人墨客们的重要话题。
近代以来,茶的文化受到了一些挑战和冲击。
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对茶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
然而,茶文化仍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茶的文化和茶的品饮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和口味。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概论

•西汉: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荼”、“烹荼尽具
• 《飞燕外传》 所述: “咸帝崩后,后夕寝中惊啼其次。侍 者呼问,方觉,乃言曰:吾梦中见帝,帝赐吾坐,命进荼。 左右奏帝云, 向者侍帝不仅,不合啜此茶”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槚笥”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 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 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 饮。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 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an)茶。或用葱、姜、枣、 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 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总之,明清的泡茶法继承了宋代点茶的清饮,不加佐料, 包括撮泡(杯、盏泡)、壶泡、功夫茶(小壶泡)三种形式。 泡茶法蕴酿于隋唐时期,正式形成在十六世纪末叶的明朝后期, 鼎盛于明朝后期至清朝前中期,流行至今。
文献:明 张源《茶录》 明 许次纾《茶疏》
三、中国茶发展简史
•唐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西周:华阳国志·巴志》称:周武王灭纣后, 巴族地方出产 的“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州,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云南《大理府志》:“点苍山……树之大者高一丈”。
《广西通志》:“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 七、八尺。嫩叶如银针,老叶尖长”。
野生的大茶树
① 西双版纳野生古茶树王勐海县巴达大黑山原始森林.(1962 年发现) 巴达大茶树。当时被誉为世界茶树之王。2012年 自然死亡(1700岁)
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 木败器,不用之。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简述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简述摘要:一、茶的历史起源二、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三、茶文化的繁荣时期四、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五、茶文化的未来展望正文: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简述茶,作为中国古老的文化符号和饮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自古以来,茶叶的栽培、制作和饮用,在中国大地上一代又一代传承,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一、茶的历史起源据考古学家研究,茶树起源于我国南方地区,早在公元前2737年神农时代,茶就被当作药物使用。
距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茶叶仅作为药用植物而被人们所认识。
二、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随着茶叶的普及,茶文化逐渐形成。
汉代时期,茶叶成为朝廷贡品,受到上层社会的喜爱。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茶道逐渐兴起,品茗成为一种雅趣。
唐代,茶道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茶圣陆羽撰写了《茶经》,被誉为茶文化的鼻祖。
三、茶文化的繁荣时期宋代时期,茶文化进入繁荣阶段。
茶艺技法不断提高,茶具、茶室等茶道器具日益讲究。
同时,茶宴、茶会等茶文化活动盛行,茶文化开始融入民间生活。
四、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明代,茶叶制作技术得到革新,茶叶逐渐走向世界。
清代时期,茶文化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皇家茶仪。
近现代,茶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茶艺、茶道、茶宴等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五、茶文化的未来展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茶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茶产业逐步转型升级,茶科技得到重视和发展。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传承弘扬,发挥其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总之,中国茶文化发展史悠久,历经沧桑,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象征。
简述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简述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中国茶文化可追溯到距今约四千年前,它不仅是一种日常饮用的饮料,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厚重和悠久。
茶的兴起源于战国时期,发展到秦汉时期形成为一种日常饮料,此后宋元时期茶又渐渐流行开来,中国开始把茶当作一种贡品,在世界上传播开来。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茶文化也发展了出来,到了唐宋时期,茶文化已经被普遍接受,人们在宴会上也开始泡茶,用茶来款待客人。
宋代更是茶文化的重庆,人们将茶饮作为一种文化,并不断向更高的艺术化程度发展,而且在中国的南方普及开来。
宋人发明了浓缩茶饮、茶饼等,把茶当成文化的载体,大力传播茶艺。
自明清以来,随着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茶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清代茶文化为促使茶文化在中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兴建了茶馆,茶室,茶艺开始普及,茶文化也受到更多人们的关注,茶叶的种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至于今天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
因此,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从茶的属性、茶的制作方法,到茶艺的传播,中国茶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1 -。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茶叶在中国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地位,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是世界茶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唐代的茶叶主要产自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唐代的茶叶分为两大类:砖茶和散茶。
砖茶是将压缩后的茶叶切割成方形压缩块,散茶则是将茶叶晒干后制成的散装茶叶。
唐代的茶叶以砖茶为主,因为砖茶易于存储和运输。
唐代的茶叶品种有“贡茶”、“吉州茶”、“武夷茶”等,其中以“贡茶”最为著名。
贡茶是唐代的一种贡品,以云南滇池周边的茶叶为原料,制成后运往唐朝的都城长安,供皇室和贵族享用。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
宋代的茶叶主要产自福建、浙江、江西等地。
宋代茶叶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出现了“碾茶”、“揉茶”等新的制茶工艺。
宋代的茶叶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有“龙井茶”、“信阳毛尖”、“铁观音”等。
宋代的茶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茶文化的书籍和诗歌也开始出现。
宋代文人墨客喜欢在茶馆聚会,品茶、吟诗、谈论天下事,形成了茶馆文化。
元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转折点。
元代的茶叶主要产自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元代的茶叶种类较少,主要有“普洱茶”、“黑茶”等。
元代的茶文化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茶马古道的开通也使茶叶的运输更加便利。
元代的茶文化也有一些新的特点,如“三道茶”、“煮茶论道”等。
明清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明清时期的茶叶主要产自福建、浙江、安徽等地。
明清时期的茶叶种类更加丰富,有“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
明清时期的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茶文化的书籍和诗歌也更加丰富多样。
明清时期的茶文化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茶文化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鸦片战争后,茶叶的出口急剧下降,茶农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中国茶文化并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新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
新闻: 中国人工种植茶树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至少3000年 余姚田螺山遗址茶树根遗存近日被认定为迄今为止我国 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遗存距今约6000年 1973在距今7000年历史的余姚河姆渡遗址中考古专家发 现一些堆积在村落房屋附近的叶片被认定为原始茶遗物。这 一认识当时震撼了考古界、茶学界、史学界 2004年在田螺山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很近)考古工作中, 房屋附近发现根块,并伴随一些碎陶片。经专家检测采用多 种技术手段、色谱检测(提取活体茶树、山茶、油茶树根) 以数据断定是茶树的遗存,碳14技术测定这批树根生长于距 今6000年左右。
蔎(shè) ,四曰茗,五曰荈(chuǎn)。
神农氏
• 20世纪80年代中期证据论证是中国六大理由:
① 中国新南部山茶科植物最多,是山茶属植物的分布中心(
世界山茶科植物有23属,380余种,中国15属,260余种,多分布在
西南地区。)
① 中国西南野生茶树最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0个省区近200处
五之煮
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 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土娄]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 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炙之。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 以柔止。
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蒸罢热捣,叶烂而芽笋存焉。假 以力者,持千钧杵亦不之烂。如漆科珠,壮士接之,不能 驻其指。及就则似无穰骨也。炙之,则其节若倪倪如婴儿 之臂耳。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候寒 末之。
② 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 。(2700岁)
③ 临沧茶王村茶王树3200-3500年
④ 1997年4月8日中国发行以茶为题材的4枚邮票,第一枚是云 南邦威大茶树,树龄超过1000年。是经人工栽培后经修建后 又放弃形成自然生长的大茶树,高11.8米
世界1700年野生古茶树王保护研讨会在勐海工业园区举行。
• 茶的发现者传说 • 中国论:神农 医药农业的发明者 • 印度论:达摩面壁
•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
而解”——唐代.陆羽《茶经》。 • 达摩面壁沉思九年, 偶睡,醒而怒极, 割脸掷于地,脸生
根成茶树,其中热水浸泡,可饮,且消睡 • 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
春秋》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茶的 别称)菜而已”。东汉时壶居士在《食忌》上则说:“苦菜久食为 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这种茶“与韭同食”,也是以茶作菜。
• 饮用
翼而飞,毛而走,呿(qu)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 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juan)忧忿, 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 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 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 饮。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 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an)茶。或用葱、姜、枣、 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 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 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二、人类利用茶的三个阶段 食用——药用——饮用
• 药用:在人类进入农耕生产之后,便开始寻求防病和治病的方法。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这一事实的记载。 茶的作用从充饥发展到药用。 •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 食用:茶菜,茶叶当菜吃,少则不下3000年以上的历史。据《晏子
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 木败器,不用之。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 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濑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 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降)以 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 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
•《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用葱、姜、桔子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乃斫、乃熬、乃炀、乃 春、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活焉,谓之阉茶
•僧皎然《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文火香偏 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州,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云南《大理府志》:“点苍山……树之大者高一丈”。
《广西通志》:“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 七、八尺。嫩叶如银针,老叶尖长”。
野生的大茶树
① 西双版纳野生古茶树王勐海县巴达大黑山原始森林.(1962 年发现) 巴达大茶树。当时被誉为世界茶树之王。2012年 自然死亡(1700岁)
——《茶经·六之饮》
三、茶作为饮品发展的三个阶段
唐煎 宋点 明泡
唐煎茶法
隋唐时期, 泡(淹)茶法 新起,煎茶法 一出现便受到 了文人雅士士 大夫们的喜爱, 中唐以后,煎 茶法成熟并盛 行
•唐朝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说道:“自周以降及于 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 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
中国茶文化
一、茶树的原产地及故乡
• 茶叶原产于中国,西南云 贵高原地区(云贵川)是茶树 的起源中心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 利用、人工栽培茶树,最早 加工茶叶,茶类最为丰富。 • 中国被誉为茶的祖国和茶 文化的发源地
• 起源地学说论:
• 一说:云贵高原起源中 心论
• 二说:印度学说阿萨姆 起源中心论
发现有野生大茶树.70%集中在云贵高原上。云南特大型连片类型之
多数量之大面积之广世界罕见。)
② 中国西南部种内变异最多(现在茶树类型最多,有灌木型、乔木
型、小乔木型,叶型大小全部都有)
③ 记载茶文化最早
④ 茶树命名发音与那边相关
⑤ 茶叶生化成分特征提供的线索
中国西南野生茶树最多
古文献中有许多茶的记载。 唐.陆羽《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