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送别诗群文阅读
《我爱学语文 送别诗群文阅读》人教部编版 (共1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我爱学语文 送别诗群文阅读》人教部编版 (共1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26fd492360cba1aa811da63.png)
huáng hè lóu sòng mèng hào rán zhīguǎng líng
黄 鹤 楼 送 孟 浩 然 之广 陵
huáng hè lóu sòng mèng hào rán zhī guǎng líng
黄 鹤楼
送 孟 浩然之广
陵
《春
晓》 现在的江
苏扬州
题目是什么意思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 浩然去扬州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故名“元二”。
唐.王 维
安西:指唐 代安西都护 府,在今新 疆维吾尔自 治区库车县 附近。
wèi chéng zhāo yǔ yì qīng chén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群文阅读送别诗

大家好
4
三、理解诗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①广陵
(唐)李白
故人②西辞黄鹤楼,烟花③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④,唯⑤见长江天际⑥流。
①之:到。 ②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③烟花: 形容花开得茂盛,像流动的烟雾。
④尽:消失 ⑤唯:只。 ⑥天际:天边。
大家好
5
大家好
6
四、感悟诗情
依依不舍 深情厚谊
大家好
9
阅读迁移:我会用所学方法自主阅读
送元二①使②安西③
唐 王维
渭城④朝雨浥⑤轻尘,客舍⑥青青柳色⑦新。
劝君⑧更尽⑨一杯酒,西出阳关⑩无故人。
注释:
①元二:作者的好朋友元常。 ②使:出使。
③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附近。
④渭城:秦时咸阳城,在今天的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⑤浥:湿润、打湿;
⑥客舍:旅店。
⑦柳色新:柳树在雨后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⑧君:指元二。 ⑨更尽:再饮完。
⑩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今天的甘肃省敦煌附近,是古代 交通的咽喉之地。
大家好
10
阅读迁移:我会用所学方法自主阅读
别董大①
唐 高适②
千里黄云③白日曛④,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⑤前路无知己⑥,天下谁人⑦不识君⑧。
结束
大家好
16
大家好
13
群文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推荐阅读:
1 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渡荆门 送别》、《山中送别》等送别诗。 2、《唐诗三百首》
大家好
14
群文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西
东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大家好
送别诗群文阅读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
课前热身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2
课前热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5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16
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17
诗题 芙蓉楼送辛渐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不同点
送别诗
山中送别 送朱大入秦
18
1.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第 二天早晨王昌龄在江边送别辛渐,临别叮咛之辞,道出了自 己的一片纯洁之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9
小练笔:
引用古诗名句,书写离别之情 。
20
推荐阅读
李 白:《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送灵澈上人》 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骆宾王:《易水送别》 柳 永:《雨霖铃》
21
将自己点燃的火把双手奉上去点燃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 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够传达 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 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14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尽官桥杨柳枝,春风依旧绿丝丝。 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小学五年级语文群文阅读《诗歌中的离别情》教学设计(附选文)

-1-
-2-
附选文:
复习:《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略)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
送元二使①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yì②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①使:到某地,出使。
②浥::湿润。
唐王维
劳劳亭山中送别唐李白唐王维
天下伤心处,山中相送罢,
劳劳送客亭。
日暮掩⑤柴扉⑥。
春风知③别苦,春草明年绿,
不遣④柳条青。
王孙⑦归不归。
[注释]
③知:理解。
④遣:动词,使,令。
⑤掩:关闭。
⑥柴扉:柴门。
⑦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送别组诗
板块三:学以致用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hú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PPT课件

友人的?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你是从诗中的哪些特有景象感受到的?在诗 中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每人选择一首送别诗进行重点 学习并完成阅读表。
.
9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10
题目
用什么 方式送
表达什么 情感
抓住了 哪些景 象表达
《黄鹤楼 送孟浩然
以目相送 依依不舍 孤帆 碧空
长江 天际
之广陵》
.
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8
《赠汪伦》 《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学习提示: (1)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以上三
.
12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13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
14
全班交流
题目
用什么方式送
表达什么情感
抓住了哪些景 象表达
黄鹤楼 送孟浩然 之广陵
以目相送
依依不舍
孤帆 碧空 长江 天际
(1)诗中写了那些景象?
(2)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 候汪伦才匆匆赶到?
(3)思考:汪伦时怎样和李 白送别的?
.
11
全班交流
题目
用什么方式送
表达什么情感
抓住了哪些景 象表达
群文阅读送别诗优秀教案1

听歌,体会歌中的离情别绪。
六、板书设计
送别诗
经典意象
柳长亭酒芳草晚风风笛……
送别
七、作业布置
课后查阅资料,找一找还有哪些古诗中提到过今天学到的意象
八、课后反思
二、教学目标
1.群诗共读,对比发现送别诗中的相似之处。
2.理解什么是意象,知道柳是送别诗的经典意象,结合课前搜集的送别诗发现其它的送别经典意象。
3.通过对送别意象的解读,加深对送别诗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意象,知道柳是送别诗的经典意象,结合课前搜集的送别诗发现其它的送别经典意象。
3.理解一般意象和经典意象的区别。
知道柳树是送别诗的经典意象
4.再读李叔同《送别》
5.小组讨论:结合自己搜集的古诗,猜猜哪些可能是送别诗的经典意象?
6.汇报交流
7.明确课后作业
四、总结,解答课前疑问
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李叔同为什么给这首词叫做《送别》吗?
思考《送别》命名的原因
五、再听《送别》,体会意蕴
2.思考“送别”这个词语的意思,发言
3.从词里寻找谁要离开?谁去送他?(词中没有答案)
4. 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群诗阅读,比较发现。
1.布置任务:拿出题单,浏览第一页,这里面有五首古诗,其中有三首是送别诗,把你认为是送别诗的打上勾。
2.抽生发言,出示答案。
3.出示三首送别诗PPT,一起来读一读。
4.提问:既然都是送别诗,你能准确地说出每首诗写的谁送谁?他们为什么分别吗?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诗?
3.播放朴树版本的歌曲《送别》
1.听曲,猜一猜。生发言。
2.听教师讲述曲子的作者,再齐读李叔同填的词。
送别诗组群文阅读教案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送别诗组群文阅读教案设计教学内容:送别诗5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送杜十四之江南》(王勃)。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诗的离别情感。
2、了解古人送别习俗。
3、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感悟送别诗的不同风格,体会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以诗识人,以人悟诗。
从诗中感知当时的社会风情。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传统魅力,培养学生课外主动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感悟送别诗的不同风格,体会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以诗识人,以人悟诗。
从诗中感知当时的社会风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打印材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年级:六年级教学过程:一、开篇点题,明确教学主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从古到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几千年来,多少人在离别时刻愁断肠,泪双行,空留遗恨满头霜!因此也留下无数经典的送别诗篇。
如(生齐声诵读下列诗句)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师:今天,我们要走进几首古代的送别诗里,去感受他们的离愁别恨。
二、了解古人送别习俗。
师:古代交通不便,山高水长,人们一别往往就是数载甚至再难见面,因而古人非常看重离别。
士大夫们,文人墨客们在离别时不仅要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远行之客或者留下之人。
那么古人送别有哪些习俗呢?1、师:酒是古代文人的最爱,在送别的场合也少不了它。
例如--王维的——劝君更近一杯酒,生: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再如李白: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2、古人离别相送时还有一种重要的习俗就是“折柳赠别”。
为什么呢?柳留谐音,表达想让离别之人留下之意,同时古人认为柳树能辟邪,折柳希望远行之人,一路平安。
如:王之涣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走进送别诗小学群文阅读PPT课件

用 什 表 达 抓住了哪 题 谁 送在 哪到 哪
么 方 什 么 些景象表 目 谁 里送 里去
式送 情感 达
赠 汪 伦 桃 花 ? 以歌 依依 踏歌声、
汪送 潭
相送 不舍 桃花潭水
伦 李白
第20页/共24页
题目 谁送谁
在 哪 到 哪 用什么方 表 达 什 抓住了哪些景
里送 里去 式送
第3页/共24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解诗题 ②读诗文
第4页/共24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5页/共24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解诗题 ②读诗文 ③明诗意 ④悟诗情
第6页/共24页
看注释 查资料 了解背景 理解重点字词 拆字组词 看插图
第7页/共24页
第8页/共24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 送孟 鹤
相送 不舍 空 长江 、
之广陵 浩然 楼 第12页/共24页
天际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读诗文 •明诗意 •悟诗情
第13页/共24页
《送元二使安西》 《赠汪伦》、 《别董大》。
第14页/共24页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送别诗四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
教学目标:
1.理解四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
1. 回顾:学生回顾自己已经学过的送别诗歌。
2. 明确: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送别的。
3. 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了解背景,把握基调
1.教师讲解送别诗成为诗歌重要题材的原因。
2.出示诗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学生谈谈理解。
三、第一板块,温故知新
(一)已学的送别诗
1.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一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余学生思考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孟浩然?
(2)情境创设: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却一直望啊望啊,这眼中满是?
(3)板书:极目远送
2.回顾《赠汪伦》
(1)自读《赠汪伦》,思考汪伦是怎样为李白送行的。
(2)讲典故,找问题: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才匆匆赶到呢?
(3)板书:踏歌送别
四、第二板块,学思并重
学习《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的。
3.交流分享
(1)理解“折柳赠别”的含义。
(2)分别时的这一杯杯酒,代表了什么?
4.明确送别方式:折柳饯别、饮酒泣别
五、总结延伸。
小练笔:引用送别名句,书写离别之情。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诗歌原文欣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