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 送别诗

合集下载

《我爱学语文 送别诗群文阅读》人教部编版 (共1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我爱学语文 送别诗群文阅读》人教部编版 (共1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送别诗群文阅读
huáng hè lóu sòng mèng hào rán zhīguǎng líng
黄 鹤 楼 送 孟 浩 然 之广 陵
huáng hè lóu sòng mèng hào rán zhī guǎng líng
黄 鹤楼
送 孟 浩然之广

《春
晓》 现在的江
苏扬州
题目是什么意思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 浩然去扬州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故名“元二”。
唐.王 维
安西:指唐 代安西都护 府,在今新 疆维吾尔自 治区库车县 附近。
wèi chéng zhāo yǔ yì qīng chén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群文阅读送别诗

群文阅读送别诗

大家好
4
三、理解诗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①广陵
(唐)李白
故人②西辞黄鹤楼,烟花③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④,唯⑤见长江天际⑥流。
①之:到。 ②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③烟花: 形容花开得茂盛,像流动的烟雾。
④尽:消失 ⑤唯:只。 ⑥天际:天边。
大家好
5
大家好
6
四、感悟诗情
依依不舍 深情厚谊
大家好
9
阅读迁移:我会用所学方法自主阅读
送元二①使②安西③
唐 王维
渭城④朝雨浥⑤轻尘,客舍⑥青青柳色⑦新。
劝君⑧更尽⑨一杯酒,西出阳关⑩无故人。
注释:
①元二:作者的好朋友元常。 ②使:出使。
③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附近。
④渭城:秦时咸阳城,在今天的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⑤浥:湿润、打湿;
⑥客舍:旅店。
⑦柳色新:柳树在雨后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⑧君:指元二。 ⑨更尽:再饮完。
⑩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今天的甘肃省敦煌附近,是古代 交通的咽喉之地。
大家好
10
阅读迁移:我会用所学方法自主阅读
别董大①
唐 高适②
千里黄云③白日曛④,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⑤前路无知己⑥,天下谁人⑦不识君⑧。
结束
大家好
16
大家好
13
群文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推荐阅读:
1 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渡荆门 送别》、《山中送别》等送别诗。 2、《唐诗三百首》
大家好
14
群文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西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大家好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走进送别诗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走进送别诗

群文阅读——走进送别诗黄金实验小学程晓燕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淮上与友人别》、《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别董大》教学目标: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一:师:孩子们,你们能根据这些描写猜出古诗句吗?1、诗人伫立在楼上,久久深情目送友人乘船顺流而下,直到消失在海天交接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诗人乘舟欲行,朋友踏歌送行,水深情更深。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诗人别具匠心借筵席将近,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与祝福,使人不难想象诗人与好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句都是描写送别的诗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送别诗。

板书课题:群文阅读之走进送别诗二:了解送别诗师:送别诗在古诗中占有很重要地位,为什么古代有这么多送别诗呢?PPT:因为古代交通不便,通讯落后,路途艰难。

或为拜师学艺,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波,或为战争充军,不得不远走他乡而离别亲人,朋友……这就为送别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淮上与友人别》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学习PPT出示古诗:1. 解诗题师:读了诗题,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生: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师:你从哪知道这是首送别诗?生:我从“别”这个字知道的。

师:你很善于抓住关键的字。

生:诗人郑谷在扬州与朋友握别,友人去潇湘,诗人去长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通过下面的注释师:是啊!通过注释来理解诗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2、读诗文师:诗题我们了解了,那么你们会读诗文吗?(板书:读诗文)师: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读这首诗。

送别诗群文阅读

送别诗群文阅读
课前热身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
课前热身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2
课前热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5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16
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17
诗题 芙蓉楼送辛渐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不同点
送别诗
山中送别 送朱大入秦
18
1.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第 二天早晨王昌龄在江边送别辛渐,临别叮咛之辞,道出了自 己的一片纯洁之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9
小练笔:
引用古诗名句,书写离别之情 。
20
推荐阅读
李 白:《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送灵澈上人》 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骆宾王:《易水送别》 柳 永:《雨霖铃》
21
将自己点燃的火把双手奉上去点燃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 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够传达 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 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14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尽官桥杨柳枝,春风依旧绿丝丝。 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一切景语皆情语”课例乐山市新建小学钟和平黄洁一、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二、选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三、教学目标:1. 学会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学习四首古诗,为学生古诗阅读奠定基础。

2. 能说出诗人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并体会送别诗的意境美。

四、教学重点: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送别诗的意境美。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紧紧地握着你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

深深地望着你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这首歌听过吗?对,这是《离别的车站》。

现代人送别,直接表达情意,分别时就是那么的难舍难分。

可是古时候交通不便,人们一旦分别更是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组诗中,去感受诗人的别样情怀。

请看大屏幕,齐读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

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诗题中有“送”、“别”等字,这是一组“送别诗”(板书)。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读诗题师:让我们穿越时空,去到那一千多年前的黄鹤楼一睹当年诗仙李白与友人的离别场景。

再读题目,你还知道什么?(指名回答)谁了解孟浩然?(指名说)是啊,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是李白的师长、好友。

他也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作,(指名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是的,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明诗意师:现在,我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把读懂的内容与同桌交流。

请你说,嗯。

你呢?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诗意。

3.悟诗情师:那望着远去的孤帆、滚滚的江水,你觉得李白的心情如何?师: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哦,最后一句,能具体说说吗?是啊!诗人望着江水久久不肯离去,在他眼里,流水是有情的,诗人对好友的情谊如同那滔滔江水,追随好友而去,真是一场富有诗意的离别啊!这也让老师想到了李白的另一句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选取的送别诗作品及作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送别诗的鉴赏方法。

2. 难点: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群文阅读: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送别诗的特点和差异。

2. 讲授法:讲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选取的送别诗作品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教学环节1】1.1 导入:简要介绍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2 学生自主阅读选定的送别诗作品,注意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环节2】2.1 教师讲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2.2 学生分享对选定诗作的理解和体会,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环节3】3.1 学生分组进行群文阅读,对比分析不同送别诗的特点和差异。

3.2 各组汇报阅读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环节4】4.1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尝试创作送别诗。

4.2 学生互相分享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环节5】5.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送别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5.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阅读送别诗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环节六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送别诗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巩固。

6.2 学生分享课后阅读的送别诗作品,交流读后感。

七、教学环节七7.1 教师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诗,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

7.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习如何鉴赏送别诗。

八、教学环节八8.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送别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将诗中的情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8.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群文阅读送别组诗课件

群文阅读送别组诗课件

(唐)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赠汪伦
(唐)李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送元二使安西 3、芙蓉楼送辛渐 4、别 董 大 5、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习提示: 1、诵读这几首诗歌,填写下 面的表格。 方法:读——找——填
2、小组合作 :比较异同,你 发现了什么? 方法:横向发现,纵向发现。
题目
谁送谁
送别的地点
送别的 方式
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送 元二
渭城 客舍
饮酒 作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难分难舍 依依惜别
赠汪伦
汪伦送 李白
岸边
踏歌 李白乘舟将欲行, 桃花潭水深千尺, 依依惜别 送别 忽闻岸上踏歌声。 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同点: 不同点
送别的方式不同,送别的地点也不同
1、前两句是写景叙事的,后两句是作者抒发情感的。 2、不管是什么方式送别,都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群文阅读之送别诗鉴赏

群文阅读之送别诗鉴赏

群文阅读之送别诗鉴赏教习目标:1、通过对送别诗的学习,体会送别诗的意境与情感。

2、小组合作探究归纳送别诗答题技巧。

3、感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送别诗的学习,体会送别诗的意境与情感。

难点: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由打油诗导入:田园有宅男,边塞多愤青。

咏古伤不起,送别满基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是宋代著名诗人柳永对离别诗情感的经典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送别诗的天地,去感受那份浓浓的诗情吧!二、赏析《送友人》1、读一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想一想:1)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2)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说一说:以《送友人》为例,谈谈阅读送别诗的方法。

三、按“抓意象”“感意境”“析情感”的方法赏析下面三首诗1、练一练:小组合作探究,用5分钟时间,按“抓意象”“感意境”“析情感”的方法赏析下面三首诗,完成下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学生谈收获。

2)学生小结本节课赏析送别诗的方法。

3)教师寄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积多练必能行!四、拓展延伸:读唐朝著名女诗人薛涛的《送友人》,按“抓意象”“感意境”“析情感”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题。

送友人唐·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2.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自作小诗一首:送舍弟朝雨润无声,泣别泪沾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学设计
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小学陈洪平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并试着运用学习诗歌的方法,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并学习运用通过景色描写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意味。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教学难点
在和其他古诗的对比阅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和诗风,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五、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导入
同学们,家里有在外边工作的父母吗?举手我看看。

谁来和我说说你去送别父母的情形?(两个学生说)要分开了,的确舍不得
是的。

古人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亲友送别时的离愁别绪,特别能激发起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同感。

尤其在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开就可能终生不能相见了,他们又是怎样送别的呢?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几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去感受下古人的那份送别情怀!读题目!
(二)读题、解题
请生个人读题目
(解析“使、之”的意思,并指导读顺题目。

很好!读题目就要读出节奏,读懂意思,这是上好课的开始。

一起再读题目!
(三)诵读诗文,知诗意。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越级挑战。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来,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生自由读)
请生读,请学生评价)
好,刚才几个同学都读得很不错,尤其是这首诗中的几个多音字,要读对可不容易。

【多音字出示】
(师辨析“朝”和“舍”、“更尽”的读音和意思的关系: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师总结;你的语文功底不错,懂得了要根据意思的不同去辨别多音字的读法,很好!全班一起读!
2、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古诗,这是我们学古诗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要想读出感情,还需要我们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板书:知诗意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学生读,并思考)谁先来说?(都不会的话,先试着说一说一句诗。


谢谢你,很好!知道了诗意,再来读这首诗,就印象更深了,读!
(学生读)
(四)读诗,赏诗景。

1、同学们,王维是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也不例外,看!(出示图片和诗句)
这样的景色美吗?(生:美)谁愿意美美的来读一读?(请两个学生读)
然而在这样的一个柳色青翠、细雨湿润微尘的早上,诗人要在渭城送别元二远去安西了!好朋友这一分离,再相见已不知是何年了,我们可以理解,此时此刻的王维心中一定是——(学生接:难过、不舍的)
可是,我们再看看诗中的景色,读!(学生读前两句)
2、如此的美丽而纯净,这不恰好和当时人物的心情相反吗?是不是矛盾了?如果我们把前两句诗换成这两句,大家连起来读一读,会不会更好?(出示《别董大》前两句连成一首新诗)
(学生说:不行,但是……)在这样大雪纷飞、寒冷孤寂的环境里分别,恰
好和当时他们的心情相对应,可以换吗?
(学生读,讨论,汇报:不能换……师引导说完)
师总结: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就是说所有的景物描写都是可以表达当时人物的感受心情的。

我们可以想象,此地的景色越美,此地的人越美,他们却要分别,心情就越加的伤感、越加的不舍了。

同学们,这种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以后要多注意体会!
师板书:以乐景衬哀情
师:全班齐读,再一起感受下那个情景。

(学生读)以后我们学习诗歌时,一定要注意多欣赏诗中的景色描写,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课文。

板书:赏诗景
(五)创设情境,悟诗情
1、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元二要离开都城远去安西了!安西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啊?
(学生说)是的!再看!师出示资料介绍和地图
同学们,这就是元二一路所经之处,黄沙漫天,荒无人烟
作为元二的老朋友,王维深知这一路途的艰辛,深知这一去任务的艰难,现在如果你就是王维,面对着即将出发的好友元二,你会说些什么呢?想象下你就是王维,你会怎么说
……
可是,大家读原诗,会发现诗中没有写他们离别时说了多少话,只是在重复一个动作——(学生说:劝酒)只喝了一杯酒吗?
(抓住“更尽”理解)请生读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以酒送别,这是王维的送别方式,请你读出这份祝福吧!
酒中还包含着什么?(再请学生说感受,再读!)
诗人对朋友的所有担忧,所有祝福,用语言已经说不完了,都包含在了酒水之中。

请生再读!(教师引导并评价)
师:同学们,在这离别的时刻,酒逢知己千杯少,离别方知故人情。

千年
以来,读到这首的读者无不为二人的深厚友谊而感动。

板书:悟诗情
(六)、以学法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好,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在学习这首诗中,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结合板书,教师引导,学生说:读准字音,读通古诗,知诗意,赏诗景,悟诗情)
学习古诗的方法不一,同学们要根据具体的诗歌的特点,去运用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可以结合我们刚才总结的学习古诗方法,也可以结合我们平时的学习经验来学习下这首诗,小组之间合作一下,开始吧(生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哪个组先来汇报?先给大家读一读吧!
(学生读)
知道古诗写了什么吗?老师相信你可以说的。

(学生说)小组其他同学呢,可以补充的。

你们从中读出了什么?
(请其他学生评价)
全班读诗!其他小组这首诗,有没有自己的独特的发现?(想象一下,李白送别孟浩然后是怎样的一个情景)送了多久?
(学生补充)你们很善于抓住关键词去理解,真棒!
2、师总结:大家注意到没,这首送别诗也写了很多的景色,找到了吗?
出示图片,一起欣赏!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呀
王维通过乐景衬托哀情,李白的这首诗的景色描写有何妙处呢?
在古诗中,景色描写往往都表达着诗人的一些情感,我们称之为【借景抒情】
3、,两人友谊非常深厚,离别时是那样的依依不舍。

可是你们知道吗,当时他们才仅仅只相处了几天时间。

背景介绍。

看了这些,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指导朗读!带着感受,我们一起来体会下这份忘年之交的情感,读!
(七):下边还有两首诗,请大家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下它们,并同桌合作完成这张表格。

(学生自学,完成表格)
谁先来展示下你们的合作成果?不对的请其他同学补充。

2、大家对比着这几首诗,发现了吗,他们都有那些共同点?
(依依不舍之情,都有景色描写。


虽然都有景色描写,可是不同的诗人却有不同的用意,请大家再读读这些诗,想一想。

谁先来说?(学生说,可以请同学补充)
我们今天学习了几首送别诗,还运用了好多方法去深入理解古诗,尤其抓住了诗中的景色描写去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

我们以后也要继续保持下去,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