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复习步步高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及习题

合集下载

【步步高】2018届新人教课标Ⅰ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四章 专题讲座四

【步步高】2018届新人教课标Ⅰ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四章 专题讲座四

专题讲座四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考纲要求]1.了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环境的危害,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3.原子经济性的概念和原子利用率的计算。

一、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环境污染与化学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气污染问题:是指由空气中的颗粒物、硫的氧化物(SO2、SO3>、氮的氧化物(NO、NO2等>、CO、碳氢化合物、氟氯代烷等造成的污染(其中SO2、NOx主要来源于化石类燃料的大量使用>。

大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形成酸雨、酸雾;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室内空气污染(指家用燃料的燃烧、烹调、吸烟产生的CO、CO2、NO、NO2、SO2等,各种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机物造成的污染等,其中CO与血红蛋白作用会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导致CO中毒>。

二是水体污染:是指过量有害物质进入水中造成的污染。

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重金属污染,如重金属Hg、Cd、Pb、Cr等进入水中形成的污染,这些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化工、冶金、电子、电镀等排放的工业废水。

另一类是植物营养物质污染:水中高浓度的N、P等植物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形成的污染。

它主要是由进入水中腐烂的含蛋白质的物质、含磷洗涤剂及大量使用磷肥造成的。

三是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工业废料随意堆放造成的污染,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由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废旧电池造成的重金属污染。

垃圾污染范围广泛,对环境及生物的不良影响途径多样。

b5E2RGbCAP思考:当今环境污染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用物质化学式或元素名称填写相关原因>(1>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SO2和氮氧化合物。

(2>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造成的。

(3>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代烷、氮氧化合物等的排放引起的。

【步步高】第二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导学案

【步步高】第二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导学案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 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式,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式。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彼此关系。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1. 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2. 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不同主要体此刻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转变。

3. 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深度试探1.下列元素①Na②Mg③Al④Fe⑤Cu⑥C⑦Si⑧O⑨S⑩N⑪P⑫Cl⑬H⑭He在自然界中,(1)只以化合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⑦⑫⑬(2)⑭(3)⑥⑧⑨⑩⑪2.判断下列说法是不是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②在化学转变中,分子能够再分,离子和原子不能够再分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必然是同一种物质⑥物质的化学性质必然是由分子维持的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必然是同一种粒子答案①正确;②错误,在化学转变中复合离子如NH+4等能够再分;③正确;④正确;⑤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⑥错误,如Fe是由原子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维持;⑦错误,如N2和CO。

【步步高】2018届新人教课标Ⅰ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十章 第1讲

【步步高】2018届新人教课标Ⅰ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十章 第1讲

第1讲探究型实验题热点一探究型实验题1.对未知产物的探究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物质。

虽然探究性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在问题中常常包含了对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1>常见物质分离的提纯方法:结晶法、蒸馏法、过滤法、升华法、萃取法、渗析法等。

(2>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等方法。

(3>熟悉重点的操作:气密性检查、测量气体体积、防倒吸、防污染等。

2.物质性质的探究(1>在探究过程中往往可以利用对比实验,即设置几组平行实验来进行对照和比较,从而研究和揭示某种规律,解释某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或证明某种反应机理。

(2>无机物、有机物性质的探究,必须在牢牢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想,细心论证。

脱离元素化合物知识,独立看待实验问题是不科学的,只有灵活运用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能变探究型实验为验证型实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2018·安徽理综,28>工业上从废铅蓄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处理后的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4>发生反应:PbSO4(s>+CO错误!(aq>PbCO3(s>+SO错误!(aq>。

某课题组用PbSO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PbSO4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在________溶液中PbSO4转化率较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它和PbCO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

步步高2018届高考化学人教版,安徽专用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九章第1讲 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

步步高2018届高考化学人教版,安徽专用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九章第1讲 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

3.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 S-诱抗素制剂,以保持
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
确的是
( A)
(提示: 从图示可是以羰分基析) ,该有机物的结构中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存羧在基 3 个碳碳双键、1 个羰基、1 个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醇酯羟基基、1 个羧基。
化学 人教安徽
第九章 有机化学基础
第1讲 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
[考纲要求]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
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
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
(5)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OH”
(×)
(6)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
(7)CO2、CO、NaHCO3 中都含有碳元素,它们都属于
有机物
(×)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递进题组
题组一 1
2
题组二
3
4
5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递进题组
题组一 1
2
题组二
3
4
5
题组一 正确表示有机物
1.某期刊封面上的一个分子球棍模型图如图所示,图中“棍”代
(醛基)
乙醛 CH3CHO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知识梳理
酮 羧酸

(羰基) 丙酮 CH3COCH3
(羧基) 乙酸 CH3COOH

【步步高】2018届新人教课标Ⅰ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十一章 第2讲

【步步高】2018届新人教课标Ⅰ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十一章 第2讲

第2讲烃和卤代烃[考纲要求]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应用。

3.了解卤代烃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与其他有机物的相互联系。

4.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5.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1.烷烃、烯烃、炔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通式2.物理性质3(1>烷烃的化学性质①取代反应如乙烷和氯气生成一氯乙烷:CH3CH3+Cl2错误!CH3CH2Cl+HCl。

②分解反应③与氧气的反应燃烧通式为C n H2n+2+错误!O2错误!n CO2+(n+1>H2O。

(2>烯烃的化学性质①与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②燃烧燃烧通式为C n H2n+错误!O2错误!n CO2+n H2O。

③加成反应。

④加聚反应如n CH2===CH—CH3错误!。

(3>炔烃的化学性质①与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如:CH≡CH错误!CO2(主要产物>。

②燃烧燃烧通式为C n H2n-2+错误!O2错误!n CO2+(n-1>H2O。

③加成反应CH≡CH+H2错误!CH2===CH2,CH≡CH+2H2错误CH3—CH3。

④加聚反应n CH≡CH错误!CH===CH。

题组一判断烃的空间结构1.下列关于甲烷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烷的分子式是CH4,5个原子共面B.甲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形成了4个不完全相同的碳氢共价键C.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属于正四面体结构D.甲烷中的任意三个原子都不共面答案C解读甲烷分子中的5个原子最多3个原子共面,选项A、D错;甲烷分子中的4个碳氢共价键完全相同,选项B错。

2.下列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答案D解读苯分子中12个原子处在同一平面上,可以看作甲基取代苯环上的1个氢原子,因此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乙炔分子中4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HC≡C—CH3可以看作甲基取代乙炔中的1个氢原子,因此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且在同一直线上;乙烯分子中的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可以看作2个甲基取代乙烯中1个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因此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步步高】2018届新人教课标Ⅰ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十二章 第3讲

【步步高】2018届新人教课标Ⅰ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十二章 第3讲

第3讲晶体结构与性质[考纲要求]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4.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构成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考点一晶体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胞(1>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①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②并置:所有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4.晶格能(1>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摩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单位:kJ·mol-1。

(2>影响因素①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

②离子的半径:离子的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3>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且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深度思考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1>固态物质一定是晶体( >(2>冰和固体碘晶体中相互作用力相同( >(3>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排列( >(4>凡有规则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答案(1>×(2>×(3>√(4>×2.(1>立方晶胞中,顶点、棱边、面心依次被多少个晶胞共用?答案立方晶胞中,顶点、棱边、面心依次被8、4、2个晶胞共用。

(2>六棱柱晶胞中,顶点、侧棱、底面上的棱、面心依次被多少个晶胞共用?答案六棱柱晶胞中,顶点、侧棱、底面上的棱、面心依次被6、3、4、2个晶胞共用。

题组一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晶体的晶胞,则甲晶体中x与y的个数比是________,乙中a与b的个数比是________,丙中一个晶胞中有________个c离子和________个d离子。

物质的组成 性质 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 性质 和分类

化学键
1. 概念:使相邻原子或离子结合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叫化学键 2. 分类:
共价键 非极性键 (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 化学键 …… 离子键 (活泼非金属和金属元素之间)
极性键(不同种元素之间)
3.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步步高》p119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系统》p41
离子键
组成 元素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 属之间(铵盐例外) 阴、阳离子之间 的静电作用 有方括号、有正负号
共价键
非金属元素之间 原子间形成共用 电子对 无方括号
本质
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 快速判断方法:化学式中是否有活泼金属或铵根。
《系统复习》p41(学生活动6 )
4、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必修2》p23
《步步高》p121
(1)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②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之间,不存在于分子之内, 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部,也存在于离子、原子之间。 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 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 点也越高。
(一)元素、核素、同位素
1、概念
2、关系 3、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微粒) (物质)
《步步高》p111 《系统》p39
[练习]元素பைடு நூலகம்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同一元素 的不同核素 说明: 图中包 含元素 符号的 圆圈表 示一个 原子
23
属于不同 的元素
Na
14C
H T
D
19
F
互为同位素
35Cl
(二)原子结构 《步步高》p110
1.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原子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化学《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化学《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① ② ③ ④ ⑤ (2)以“H2S——→S——→SO2——→SO3——→H2SO4——→Na2SO4” 转化关系为例,写出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① 2H2S+O2=====2S+2H2O ;
点燃 ② S+O2=====SO2 ;
催化剂 2SO2+O2 2SO3 △ ③ ;
④ SO3+H2O===H2SO4 ; ⑤ H2SO4+2NaOH===Na ; 2SO4+2H2O 或 H2SO4+Na2CO3===Na2SO。 4+H2O+CO2↑
答案
[正误辨析]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 ) (2)Na2CO3· 10H2O的风化属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物理变化( √ ) (3)焰色反应有特征颜色出现,所以是化学变化( × ) (4)电离、电解均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它们均是化学变化( × )
可溶性碱:NaOH、KOH、BaOH2等 按水溶性 难溶性碱:MgOH2、CuOH2等 碱 强碱:NaOH、BaOH2、KOH等 按碱性强弱 H2O等 弱碱:NH3· 无机化合物 正盐:BaSO4、KNO3、NaCl等 酸式盐:NaHCO3、KHSO4等 盐 碱式盐:Cu OH CO 等 2 2 3 复盐:KAlSO42· 12H2O等
答案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 单质 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 化合物 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答案
2.简单分类法的概述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不相同。 3.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比较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的组成是指纯净物中所含有的元素。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3.同素异形体4.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1)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无机化合物⎩⎪⎪⎪⎪⎪⎨⎪⎪⎪⎪⎪⎧ 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P 2O 5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HCl 、HNO 3等二元酸:H 2SO 4、H 2S 等三元酸:H 3PO 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 无氧酸:HCl 、H 2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等按酸性强弱⎩⎪⎨⎪⎧ 强酸:HCl 、H 2SO 4、HNO 3等弱酸:CH 3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 挥发性酸:HNO 3、HCl 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无机化合物⎩⎪⎪⎨⎪⎪⎧碱⎩⎨⎧按水溶性⎩⎪⎨⎪⎧ 可溶性碱:NaOH 、KOH 、Ba (OH )2等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等按碱性强弱⎩⎪⎨⎪⎧ 强碱:NaOH 、Ba (OH )2、KOH 等弱碱:NH 3·H 2O 等盐⎩⎪⎨⎪⎧正盐:BaSO 4、KNO 3、NaCl 等酸式盐:NaHCO 3、KHSO 4等碱式盐:Cu 2(OH )2CO 3等复盐:KAl (SO 4)2·12H 2O 等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2)Na 、NaCl 、SiO 2、H 2SO 4都称为分子式( ) (3)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 (4)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5)胆矾(CuSO 4·5H 2O)、明矾[KAl(SO 4)2·12H 2O]属于混合物( ) (6)由NaH 2PO 2是正盐知H 3PO 2是一元酸( ) 答案 (1)× (2)× (3)× (4)× (5)× (6)√2.(1)能电离出H +的都是酸吗?能电离出OH -的都是碱吗? (2)盐必须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吗?答案 (1)能电离出H +的不一定都是酸,如NaHSO 4,只有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才是酸;能电离出OH -的不一定都是碱,如Cu 2(OH)2CO 3,只有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才是碱。

(2)不一定,盐也可以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如NH 4Cl 。

题组一 物质组成的判断1.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A .NO 、C 2H 5OH 、HNO 3、I 2 B .CaO 、N 2、HCl 、H 2O C .NH 3、H 2S 、Si 、COD .CO 2、SiO 2、CH 3COOH 、H 2SO 4 答案 A解析 CaO 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Si 和SiO 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冰水混合物②水煤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有机玻璃⑦漂白粉⑧TNT⑨H2SO4⑩含氧40%的氧化镁⑪花生油⑫福尔马林⑬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⑭CuSO4·5H2O ⑮液氯⑯王水⑰KAl(SO4)2·12H2O⑱分子式为C5H10的烃⑲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以上物质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一定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可能为纯净物,也可能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①⑧⑨⑩⑭⑮⑰⑲②③④⑤⑥⑦⑪⑫⑬⑯⑱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注意: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题组二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答案 C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4.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

正确的组合是()A.①②B.④⑤⑥C.②④⑥D.①⑤⑥答案 C解析①中,石灰石不具备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③中,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不属于营养物质;⑤中,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C项正确。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图解,回答下列问题:①石油的分馏②煤的干馏③钠的焰色反应④碘的升华⑤氯化铵分解⑥蛋白质的变性⑦蛋白质的显色反应⑧电解食盐水⑨CaCl2的潮解⑩冰的熔化⑪FeCl3的水解⑫石油的裂化、裂解⑬蛋白质的盐析⑭食物的缓慢氧化⑮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③④⑨⑩⑬ ②⑤⑥⑦⑧⑪⑫⑭⑮ 2.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 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深度思考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 (2)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3)用铂丝蘸取Na 2SO 4、Na 2CO 3、NaCl 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4)232Th 转化成233U 是化学变化( )(5)Na 2CO 3·10H 2O 的风化属化学变化,NaOH 的潮解属物理变化( ) (6)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7)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 答案 (1)× (2)× (3)× (4)× (5)√ (6)× (7)√题组一 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1.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 .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C .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答案 C解析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Mg2+→Mg(OH)2→MgCl2→Mg,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正确;侯氏制碱法的过程是NaCl→NaHCO3→Na2CO3,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正确;“地沟油”纯化是分馏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石墨与C60的结构不同,在转化的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正确。

2.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答案 C解析选项A、D都是物理变化。

选项B,前者是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电解必然会产生新物质,故食盐水导电是化学变化。

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胆矾变白,说明胆矾失去结晶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选项C符合题意。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题组二古典记载的化学物质及应用3.(2017·永州质检)《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

”《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

这里的“丹”是指() A.氯化物B.合金C.硫化物D.氧化物答案 D解析在土釜中加热Hg,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氧化汞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

4.(2016·济宁一模)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

宜外用,勿服。

……”这里的“鼻冲水”是指()A.氨水B.硝酸C.明矾水D.卤水答案 A解析 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储存于玻璃瓶中、易挥发、有毒的物质。

考点三 物质类别与物质性质的关系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2.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3.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的结构、类别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的环境有关,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

有关物质个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1.学生甲已将四种物质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分类归入椭圆形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B.b可以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C.SO2、Na2C2O4均可作还原剂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CH3COOH与Na2S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答案 C解析SO2溶于水后生成的H2SO3能电离出H+和HSO-3,这是溶液能导电的原因,但导电的原因是H2SO3电离而不是SO2电离,故H2SO3是电解质而SO2是非电解质,A错;CH3COOH 是共价化合物而不是离子化合物,既然CH3COOH和b填充在一起,故b不可能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B错;SO2中的S元素为+4价,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Na2C2O4中的C元素为+3价,也具有还原性,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正确;Na2S是盐而不是碱,故CH3COOH与Na2S的反应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D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