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中化学高三步步高一轮复习资料第一章 专项提能特训1
高2021届高2018级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步步高第一章专项提能特训1

专项提能特训1物质分离、提纯过程的综合分析1.(2020·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检测)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
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
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A.试剂①为Ba(OH)2溶液B.操作②为结晶C.操作③为过滤D.试剂④为稀HNO3答案 B【本题解析】根据题意,可用Ba(OH)2溶液除去SO2-4、NH+4和HCO-3,NH3·H2O通过加热除去,操作②为加热;过量的Ba2+用Na2CO3溶液除去,过滤除去沉淀,滤液中过量的OH-和CO2-3用硝酸除去,则操作③为过滤,试剂④为稀HNO3。
2.(2016·上海,16)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答案 C【本题解析】KNO3中混有NaCl应提纯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
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化。
则有,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3晶体。
故选C。
3.(2020·广东茂名五大联盟学校联考)某同学查阅教材得知,普通锌锰电池筒内的无机物主要为MnO2、NH4Cl、ZnCl2等。
他在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并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操作①中玻璃棒能加快固体溶解B.操作②为过滤,得到的滤液显酸性C.操作③盛放滤渣的仪器是坩埚D.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滤渣中的杂质答案 D【本题解析】操作①中玻璃棒搅拌起到加速溶解的作用,A 项正确;操作②得到的滤液中含有NH 4Cl 、ZnCl 2,溶液呈酸性,B 项正确;操作③是在坩埚内灼烧滤渣,C 项正确;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灼烧后的滤渣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证明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所以操作④的目的不是除去滤渣中的杂质,D 项错误。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史上最全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一部分:知识篇策略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金点子: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
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
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
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
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
B项中N与N 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
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
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
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A.空气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步步高】2021届高考化学大一轮温习 第一章 第四讲 物质的量浓度配套试题(含解析)鲁科版(1)

第四讲物质的量浓度一、选择题1.用NaOH固体配制250 mL 0.5 mol·L-1 NaOH溶液,在以下仪器当选出正确的组合:①托盘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漏斗、⑥500 mL容量瓶、⑦药匙、⑧250 mL容量瓶、⑨胶头滴管、⑩坩埚( )。
A.①②③④⑥⑨⑩B.①③④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⑦⑧⑨D.①②④⑤⑧⑨解析用NaOH固体配制250 mL 0.5 mol·L-1 NaOH溶液,不需要漏斗、500 mL的容量瓶。
答案C2.配制100 mL 1 mol·L-1 NaCl溶液,以下操作中错误的选项是( )。
A.在托盘天平上放两片大小一样的纸,然后将氯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B.把称得的氯化钠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溶解、冷却,再把溶液移入容量瓶中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各2~3次,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中D.沿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解析配制溶液的进程中,在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时,需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D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1 L水中溶解1 mol NaCl所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中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为1 LC.标准状况下,将33.6 L HCl溶于水形成1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5 mol·L-1D.1 mol CaCl2溶于水形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c(Cl-)等于1 mol·L-1解析A项中体积为溶剂水的体积,不是溶液的体积,B项忽略了将HCl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会发生转变;D项1 mol CaCl2溶于水形成1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其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
答案C4. 已知NH3和HCl都是能用来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项提升: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解析版)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1.为了探索外界条件对反应a X(g)+b Y(g)c Z(g)的影响,以X和Y的物质的量比为a∶b开始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分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ΔH>0,a+b>cB.ΔH>0,a+b<cC.ΔH<0,a+b>cD.ΔH<0,a+b<c【答案】C【解析】由图像可知,降低温度,Z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放热,则ΔH<0;降低压强,Z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说明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应有a+b>c,故选C。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 4(g)+H2O(g)CO(g)+3H2(g) ΔH>0,测得c(CH4) 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5 min内,v(H2)=0.1 mol·L-1· min-1B.反应进行到12 min时,CH4的转化率为25%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H2浓度减小D. 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答案】D【解析】A项,v(CH4)==0.1 mol·L-1· min-1,根据方程式可知:v(H2)=3v(CH4)=0.3 mol·L-1· min-1,错误;B项,反应进行到12 min时,CH4的转化率为×100%=75%,错误;C项,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增大。
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是由于平衡移动的趋势是微弱的,所以当达到新平衡后H2的浓度比原来大,错误;D项,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正反应方向移动,物质的转化率增大。
故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正确。
2021届高中化学高三步步高一轮复习资料第一章 第1讲

①浓HNO3、酸性KMnO4溶液、氯水、 溴水等腐蚀橡胶 ②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NaOH、Na2CO3、Na2SiO3溶液等
5.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2)常见残留物的洗涤
大一轮复习讲义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考点一 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 考点二 化学基本操作及安全 真题演练 明确考向 课时精练
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 01
7.常见实验事故的处理
实验事故
处理方法
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抹布、石棉或沙子盖灭,不能用水灭火
浓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 苯酚沾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5%的稀硼酸 用酒精擦洗
误食重金属盐
服用大量牛奶或蛋清,并及时送往医院
1.可加热的仪器
核心知识梳理
(1)仪器②为蒸发皿。使用方法: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 其容积的 2,蒸发浓缩时要用 玻璃棒 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
3 (2)仪器③为坩埚。使用方法:用于灼烧固体物质,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_泥__三__角__
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 坩埚钳 ,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 石棉网 上冷却。
防挥发
①密封,置于阴凉处 ①浓盐酸、浓氨水等置于阴凉处
②液封
②液溴用水封
2025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高考化学大单元一 第一章 热点强化1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含答案

2025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高考化学热点强化1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反应生成的离子又能与剩余(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
(1)CO2通入NaOH溶液中:①CO2少量:CO2+2OH-===CO2-3+H2O;②CO2过量:CO2+OH-===HCO-3。
(2)盐酸滴入Na2CO3溶液中:①盐酸少量:CO2-3+H+===HCO-3;②盐酸过量:CO2-3+2H+===CO2↑+H2O。
(3)盐酸滴入NaAlO2溶液中:①盐酸少量:AlO-2+H++H2O===Al(OH)3↓;②盐酸过量:AlO-2+4H+===Al3++2H2O。
(4)CO2通入NaAlO2溶液中:①CO2少量:2AlO-2+CO2+3H2O===2Al(OH)3↓+CO2-3;②CO2过量:AlO-2+CO2+2H2O===Al(OH)3↓+HCO-3。
(5)NaOH滴入AlCl3溶液中:①NaOH少量:Al3++3OH-===Al(OH)3↓;②NaOH过量:Al3++4OH-===AlO-2+2H2O。
(6)Fe加入稀HNO3中:①Fe少量:Fe+NO-3+4H+===Fe3++NO↑+2H2O;②Fe过量:3Fe+2NO-3+8H+===3Fe2++2NO↑+4H2O。
2.当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离子参与反应时,因其组成比例不协调(一般为复盐或酸式盐),当一种组成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组成离子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有剩余或不足),因而跟用量有关。
(1)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①NaOH不足:Ca2++HCO-3+OH-===CaCO3↓+H2O;②NaOH过量:Ca2++2HCO-3+2OH-===CaCO3↓+2H2O+CO2-3。
(2)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①NaHCO3不足:HCO-3+OH-+Ca2+===CaCO3↓+H2O;②NaHCO3过量:Ca2++2OH-+2HCO-3===CaCO3↓+CO2-3+2H2O。
2021届高中化学高三步步高一轮复习资料第一章 第3讲

解题能力提升
1.在0.5 mol Na2SO4中含有的离子的个数和氧原子的质量分别是
A.1.5 NA 2 mol C.3.01×1023 4 mol
√B.1.5NA 32 g
D.NA 64 g
2.3.4 g OH-含有的电子数目为_2_N_A_或__1_._2_0_4_×_1_0_2_4_。
3.若12.4 g Na2X中含有0.4 mol钠离子,Na2X的摩尔质量是_6_2__g_·_m_o_l_-_1_,X的
pp12=nn12 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其压强与其物质的量 成正比
辨析易错易混∙正误判断
(1)标准状况下,H2和N2的气体摩尔体积均为22.4 L( × ) (2)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一定不是22.4 L·mol-1( × ) (3)在标准状况下,1 mol O2与1 mol SO3的体积相同( × ) (4)标准状况下,11.2 L O2和H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约为3.01×1023( √ ) (5)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12C18O和NO体积相同( √ ) (6)不同温度下,相同体积的CO和N2密度相同,则二者含有的原子数相同( √ ) (7)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H4和NH3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 )
相对原子质量是_1_6__。
解析 1 mol Na2X中含有2 mol钠离子,0.2 mol Na2X中含有0.4 mol钠离子,则
Na2X的摩尔质量为M(Na2X)=
12.4 g 0.2 mol
=62
g·mol-1;X的相对原子质量=62-
46=16。
4.最近材料科学家研究发现了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 K下呈现超导性。 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1.3H2O。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试计算12.2 g该晶体中含氧原子数为__0_._3_3_N_A___,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_化学人教版

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_化学人教版第1 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重难点:物质的分类和胶体的性质。
知识梳理探究高考练出高分知识梳理题型构建考点一物质的组成考点二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考点四分散系、胶体知识梳理探究高考练出高分知识梳理题型构建I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种元素形成的_________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混合物和纯净物探究高考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知识梳理练出高分知识梳理题型构建【递进题组】题组一1 2题组二345知识梳理探究高考练出高分知识梳理题型构建题组一12题组二345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 如NH 4等可以再分题组一组成物质的微粒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质量几乎相等。
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 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如Fe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如N2和CO知识梳理探究高考练出高分知识梳理题型构建题组一12题组二3452.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A . NO、C2H5OH、HNO3、I2 B . CaO、N2、HCl、H2O C. NH3、H2S、Si、CO ( A )CaO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D. CO2、SiO2、__、H2SO4Si和SiO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判断试剂①已过量的方法是:__静__置__,__向__上__层__清__液__中__滴__加__少__量__B_a_C_l_2_溶__液__,__ _没__有__白__色__沉__淀__产__生__,__说__明__B_a_C__l2_溶__液__已__过__量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入试剂②的作用:_B_a_C_l_2_+__N_a_2_C_O_3_=_=_=_2_N__a_C_l+__B__a_C_O_3_↓_ 、 _C_a_C_l_2+__N__a_2C__O_3_=_=_=_2_N__aC__l+__C__a_C_O_3_↓__。 (4)操作①是利用半透膜进行分离提纯,操作①的实验结果:淀粉__不__能___(填 “能”或“不能”,下同)透过半透膜;SO24-_能___透过半透膜。
1234 5678
解析 由实验流程可知,粗盐溶解后,可先加NaOH除去MgCl2,再加BaCl2 除 去Na2SO4,然 后加 Na2CO3除 去CaCl2及 过量的 BaCl2 ,且Na2CO3 一定 在 BaCl2之后加入,过滤后,滤液中加盐酸,最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固体。 粗盐 —溶—解→—试—剂—①→—试—剂—②→—试—剂—③→—过—滤→ 滤液 —盐—酸→—→ 氯化钠固体
试剂Ⅰ不能为 Ba(NO3)2 溶液,否则会引入难以除去的 NO- 3 ,B 项错误; 图示中的2次过滤操作可以合并为1次,D项错误。
1234 5678
6.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可制备1-丁醇。为提纯含少量正丁醛杂质的1-丁醇,现设计 如下路线:
已知:①正丁醛与饱和NaHSO3溶液反应可生成沉淀; ②乙醚的沸点是34 ℃,难溶于水,与1-丁醇互溶;
1234 5678
2.(2016·上海,16)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 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解析 KNO3中混有NaCl应提纯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因为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 显变化。则有,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 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 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3晶体。故选C。
√B.操作②为结晶
D.试剂④为稀HNO3
1234 5678
解析 根据题意,可用 Ba(OH)2 溶液除去 SO24-、NH+4 和 HCO3-,NH3·H2O 通过加热除去,操作②为加热;
选择试剂 ① Na2CO3溶液 ④
实验操作 ②
③
加热
过量的 Ba2+用 Na2CO3 溶液除去,过滤除去沉淀,滤液中过量的 OH-和 CO23- 用硝酸除去,则操作③为过滤,试剂④为稀 HNO3。
1234 5678
解析 结合流程图可知,实验过程中先将样品溶于水,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试 剂Ⅰ(BaCl2 溶液),使 SO24-、CO23-分别生成 BaSO4、BaCO3 沉淀,过滤后再向滤 液中加入试剂Ⅱ(K2CO3 溶液),以除去引入的 Ba2+,过滤除去生成的 BaCO3 沉淀 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Ⅲ(盐酸),以除去引入的 CO23-,最后加热蒸干 Q 可得纯净 的 KCl 晶体。起始时滤液中含有 K2CO3,由于 CO23-水解而使滤液呈碱性,A 项 错误;
1234 5678
8.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 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 ℃, 热稳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已知:乙醚沸点为35 ℃,从青蒿中提 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 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如图所示: (1)对青蒿进行干燥破碎的目的是 _增__大__青__蒿__素__与__乙__醚__的__接__触__面__积__,_ _提__高__青__蒿__素__的__浸__出__率__。 (2)操作Ⅰ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_漏__斗__、__玻__璃__棒__,操作Ⅱ的名称是_蒸__馏__。
1234 5678
7.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CaCl2溶液和淀粉胶体,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从中 提纯出NaCl晶体。相应的实验过程如图: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试剂①_B__a_C_l_2溶__液___;试剂③_盐__酸___。
1234 5678
解析 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操作①为渗析,除去Na2SO4、CaCl2,可分别加 入BaCl2、Na2CO3,则试剂①为BaCl2溶液,操作②为过滤,沉淀A为硫酸钡, 试剂②为Na2CO3溶液,操作③为过滤,沉淀B为CaCO3和BaCO3,试剂③为盐酸, 加入盐酸可除去过量的Na2CO3,最后蒸发结晶可得到NaCl晶体。
1234 5678
(3)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_B__(填字母)。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1234 Leabharlann 678大一轮复习讲义大一轮复习讲义
1.(2020·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检测)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 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实验方案: 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
选择试剂 ① Na2CO3溶液 ④
实验操作 ②
③
加热
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A.试剂①为Ba(OH)2溶液 C.操作③为过滤
1234 5678
3.(2020·广东茂名五大联盟学校联考)某同学查阅教材得知,普通锌锰电池筒内 的无机物主要为MnO2、NH4Cl、ZnCl2等。他在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并 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操作①中玻璃棒能加快固体溶解 B.操作②为过滤,得到的滤液显酸性
√ C.操作③盛放滤渣的仪器是坩埚
D.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滤渣中的杂质
1234 5678
解析 操作①中玻璃棒搅拌起到加速溶解的作用,A项正确;
操作②得到的滤液中含有NH4Cl、ZnCl2,溶液呈酸性,B项正确; 操作③是在坩埚内灼烧滤渣,C项正确; 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灼烧后的滤渣能加快过 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证明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所以操作④的目的 不是除去滤渣中的杂质,D项错误。
1234 5678
5.某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 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起始滤液的pH=7 B.试剂Ⅰ为Ba(NO3)2溶液
√C.步骤②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除去Ba2+
D.图示步骤中必须要经过2次过滤操作
1234 5678
4.除去粗盐中的杂质MgCl2、CaCl2和Na2SO4,过程如下: 粗盐 —溶—解→—试—剂—①→—试—剂—②→—试—剂—③→—过—滤→ 滤液 —盐—酸→—→ 氯化钠固体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试剂①②③分别是NaOH、Na2CO3、BaCl2
B.除去Ca2+的主要反应:Ca2++CO23- ===CaCO3↓ C.检验 SO24-是否除净的方法:取适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D.加稀盐酸调节pH后,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NaCl固体
③1-丁醇的沸点是118 ℃。则操作1~4分别是
A.萃取、过滤、蒸馏、蒸馏
B.过滤、分液、蒸馏、萃取
C.过滤、蒸馏、过滤、蒸馏
√D.过滤、分液、过滤、蒸馏
1234 5678
解析 由流程可知,向粗品中加饱和NaHSO3溶液生成沉淀,不溶物与液体 分离,则操作1为过滤;对滤液萃取后分液得到乙醚和1-丁醇,操作2为分液; 有机层中加固体干燥剂,除去水,操作3为过滤;最后利用乙醚和1-丁醇的沸 点不同进行分离,则操作4为蒸馏,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