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幼穗分化

合集下载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

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

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

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

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

水稻各生育阶段形态特征、诊断指标和因苗管理

水稻各生育阶段形态特征、诊断指标和因苗管理

水稻各生育阶段形态特征、诊断指标和因苗管理水稻各生育阶段形态特征、诊断指标和因苗管理(一)秧苗阶段1.秧苗长相苗龄适当,叶龄整齐,苗健壮,叶挺秀,根系发达,移栽后抗植伤力强。

2.诊断指标(1)足苗:移栽时每亩秧田叶面积系数约3.0一3.5;大苗每亩总苗数为100一120 万,中苗为150一200万,小苗为250一300万,单季杂交水稻每亩总苗数为50万一75万左右;叶龄整齐一致,中苗叶龄6.1一7.0,大苗叶龄8.1一9.0,小苗叶龄4.1一5.0无土小苗叶龄3.0。

(2)发根力强,单株根系发达,白根多,栽后2一4天返青活棵,活棵标准为早晨见心叶叶尖吐水为准。

(3)抗植伤力强,中苗叶色青绿,叶弯不披垂,碳氮比10一13,称健壮秧;大苗时色淡绿,叶片硬直,碳氮比15以上,称老壮秧,小苗叶色嫩绿,叶片微弯,称嫩壮秧。

(4)秧苗基部粗壮,其粗度为0.5一0.7厘米;带蘖率大苗95%以上,中苗50%左右,小苗30%上下。

3.因苗管理图示(1)选种种子要充分成熟,纯净,粒大,饱满,发芽率高,发芽势强。

(2)浸种催芽满足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促使种子发芽快而整齐,根与芽粗壮,以利播后迅速扎根,育成齐壮秧苗。

(3)适期播种露地育秧播种过早,易遇到低温危害,生长缓慢,发生烂秧死苗(4) 播量适宜播种过密,扎根不良,光照不足,秧苗细长黄瘦;播种适宜,秧苗健壮.(5)湿润扎根播后平沟水,保持秧板湿润,扎根快,立苗早,根芽生长健壮,成秧率高,播后深水,只长芽扎根,易引起倒芽、浮苗;如低温,还会引起烂秧、死苗。

要排水落干。

(6)早施断奶肥三叶期的秧苗,胚乳内养分已全部耗尽,它的生长靠自己的根系吸收水和养料,制造有机物质,独立生活。

追肥要早,一般在一叶一心时开始。

(7)防止死苗秧苗三叶期时,抗逆性最弱,遇5一7℃的低温,籼稻就会受到冷害,保温育秧或旱育秧,秧苗2一3叶时,由于病菌侵入,在遇低温阴雨转高温的晴天时,常出现青枯或黄枯死苗。

水稻幼穗分化

水稻幼穗分化

水稻幼穗分化水稻植株在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量的基础上,当满足其发育特性对光照、温度的要求后,茎端生长点在生理和形态上发生质变,由原來分化叶原基等营养器官转入分化幼穗。

一、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历时30d左右,整个分化发育过程可划为八个时期,即:(1)第一苞分化期;(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3)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4)雌雄蕊形成期;(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8)花粉完成期。

前四个时期属于生殖器官形成阶段,又称为幼穗形成期;后四个时期属于生殖细胞形成期,乂称为孕穗期,各时期主要特征见表1。

表1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幼穗发育时期主要特征1.第一苞分化期出现第一苞原基2.第一次枝梗原基第一次枝梗原基在生长锥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产生分化期3.第二次枝梗及颖第二次枝梗原基在顶端第一次枝梗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原基分化期依次出现,肉眼可见幼穗为大量白毛密布。

幼穗长约1mm。

雄蕊分化出花药及花丝;雄蕊开始分化;内外颖逐渐包合。

4.雌雄蕊形成期幼穗长约0. 5〜1cm。

花粉母细胞形成;内外颖长度达护颖长度的1倍左右;颖5 .花粉母细胞形成花长广3mm;幼穗长约1. 5~5cm。

6.花粉母细胞减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二至四分体形成。

颖花长3、5mm,分裂期幼穗长5、10cm。

7.花粉内容物充实花粉单胞,外壁形成,萌发孔出现,花药尚未转黄;颖花期增长达全长的85%或全长;颖壳尚未变绿,幼穗渐达全长。

花粉由二胞至三胞,内含物逐渐充实至完全成熟;花药转8.花粉完成期呈黄色;颖花在长宽方面均达最大值;颖花变绿。

二、稻穗发育进程的检查及鉴定方法1、幼穗发育时期的检查方法幼穗开始分化时,肉眼难以看见,以后虽可看见幼穗,但也难准确鉴定各期,特别是从第五期起往后各期都要看生殖细胞的发育,必须借助光学仪器,所以检查幼穗发育进程时,「4期,是以整穗为对象,在解剖镜下剥叶检查;5、8期则以小穗为对象,用压片染色方法在显微镜下检查。

水稻幼穗分化与拔节关系是怎样的

水稻幼穗分化与拔节关系是怎样的

水稻幼穗分化与拔节关系是怎样的水稻幼穗开始分化和稻株拔节有密切的关系。

但它们之间发生的先后,因品种生育期的不同而有差异。

那么水稻幼穗分化与拔节关系是怎样的呢?
水稻幼穗分化与拔节的三种关系
有的品种分蘖还未结束,拔节尚未开始,幼穗分化却早已进行;有的品种拔节刚开始,幼穗分化也就跟着进行,还有的品种拔节以后,幼穗分化仍未开始。

这三种情况表现稻穗发育和拔节之间呈现重叠、衔接和分离三种类型。

一、重叠型
所谓重叠型是指主茎基部第一个节间开始伸长时,幼穗发育早已开始。

也就是稻穗发育早,拔节(或分蘖停止)开始得迟。

农业工作者把这种分蘖期和长穗期互相重叠的现象称为重叠型。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早稻品种之中。

如二九青、矮南早39等。

都属于这种类型。

其重叠的时间约一个星期左右。

二、衔接型
这类品种的主茎基部节间伸长时,幼穗刚好开始分化,即拔节和幼穗分化是同时开始的,拔节和孕穗之间刚好衔接,所以称为衔接型。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一些中稻品种之中。

三、分离型
这类品种是主茎基部节间伸长时,幼穗分化尚未开始,拔节在幼穗分化之前,彼此分离,称作分离型。

这种情况多半出现在单季晚稻品种中。

如农虎6号等属于这种类型。

水稻的一生

水稻的一生

水稻的一生一、水稻一生概述:水稻从种子发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经过生根、长叶、分蘖、穗分化、孕穗、开花、灌浆到成熟,每一个生育期对外界条件即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养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律,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主要是建成营养生长器官,为生殖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稻谷形成,为生殖生长阶段,此期主要是长穗、开花、灌浆、结实。

构成产量器官,同时,根据水稻外部生态显著变化的情况,又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这些时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黄熟期等。

这两个阶段和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

二、水稻优化控灌技术:水稻是喜水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实行科学用水,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节水技术概述:水稻和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们把水稻称为水生作物,这说明它离不开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条件下生长,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分不开。

人们称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并不是每个生育阶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层。

有时田面需要浅水,有时不需要水层,实践上看,水稻是一种半水生作物,这就为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旧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根系发育,因此普遍低产。

高产水稻必须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水稻的高产经验是:“要以根定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二是“水肥气热”这四个条件与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干干湿湿,壮根保叶,提高产量。

在稻田水、肥、气、热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就可以有效地对水稻生育进行促控,这是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研究的基本原理。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

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

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

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

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

水稻幼穗分化各个时期划分法

水稻幼穗分化各个时期划分法

水稻幼穗分化划分法天数 2 4 4 5-7 3 2(7-8 2分化期一期余3.5叶二期余3叶三期余2.3叶四期余1.5叶五期剑叶露尖余0.8叶六期叶枕平余0.3叶七期谷嘴青余0.0叶八期花粉黄形态特点水泡现看不见白须尖毛绒绒穗长1m m以上粒粒显穗长5m m以上颖壳分穗长2c m以上叶环距-10cm、谷半长谷嘴现青花粉黄主茎总叶龄例子: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叶龄12叶803A 9.0 3.0 66 9.2 2.8 77 9.9 2.1 83 10.3 1.4 88 11.2 0.8 93 11.7 0.3 98 12.0 完100 完13叶G46A 9.9 3.1 76 10.1 2.9 78 10.8 2.2 83 11.3 1.4 89 12.2 0.8 94 12.7 0.3 98 13.0 完100 完14叶Ⅱ-32A 10.7 3.3 76 11.1 2.9 79 11.8 2.2 84 12.5 1.5 89 13.2 0.8 94 13.7 0.3 98 14.0 完100 完15叶R838 11.6 3.4 77 12.0 3.0 80 12.7 2.3 85 13.5 1.5 90 14.2 0.8 95 14.7 0.3 98 15.0 完100 完16叶R527 12.5 3.5 78 12.9 3.1 81 13.6 2.4 85 14.4 1.6 90 15.2 0.8 95 15.7 0.3 98 16.0 完100 完17叶R140 13.4 3.6 79 13.9 3.1 82 14.6 2.4 86 15.4 1.6 91 16.2 0.8 95 16.7 0.3 98 17.0 完100 完18叶14.4 3.6 80 14.9 3.1 83 15.6 2.4 87 16.4 1.6 91 17.1 0.9 95 17.7 0.3 98 18.0 完100 完19叶15.3 3.7 80 15.8 3.2 83 16.5 2.5 87 17.3 1.7 91 18.1 0.9 95 18.7 0.3 98 19.0 完100 完解析如下:定远县西卅店水稻幼穗分化期特征(江淮分水岭地区类似)1期(2天) “看不见”2期(2天) “白毛尖”3期(3天) “毛茸茸”4期(4-4.5天) “粒粒显“5期(4-4.5天) “剑叶露”6期(2天) “叶枕平”7期(7-8天) “谷嘴青”8期(2天) “花粉黄”(-李总)各个时期如何判断:1.各时期典型特征要熟记于心2.首先,要找到主茎(撸起来后基本最高的那个),幼穗剥查后,会看到第一茎节(拔节)刚刚长出,节尖是否露绒毛(露出程度)3.叶龄余数是指还未抽出的叶片数,即水稻主茎总叶片数-主茎已抽出叶片数4.花期预测的目的:就是要尽早掌握父母本的始穗期,从而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5.花期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播始历期推算法、积温预测法、叶片预测法、幼穗剥查法(后期以此法为主)。

水稻长穗期是什么时候 水稻穗期管理的三个重点

水稻长穗期是什么时候 水稻穗期管理的三个重点

水稻长穗期是什么时候水稻穗期管理的三个重点水稻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这一时期为长穗期,这一时期决定水稻的产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决定水稻的产量,一定要加强此期的田间管理。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水稻长穗期是什么时候,以及水稻穗期管理的重点是什么。

一、水稻长穗期是什么时候我国地域广大,水稻长穗期的具体时间,不同地区是有很大差别的。

在黑龙江地区,水稻长穗期一般为30天左右,主要在7月份,6月末7月初开始幼穗分化,7月末开始抽穗。

从叶龄看,以11叶品种为例,还要长出4片叶,即8、9、10、11。

此期平均5~7天生长一片叶。

后4片叶的最晚出叶期分别在6月25日长出8叶、7月2日长出9叶、7月9日长出10叶、7月16日长出11叶,7月25日(再经过1.2个叶龄期,9天左右)开始抽穗。

二、水稻穗期管理的三个重点水稻长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极转化,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

水稻长穗期管理的重点有三个:1、巧施拔节长穗肥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

一般施用尿素2.5~5千克左右。

不可施肥过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前15~18天巧施粒肥。

一般每亩施尿素 1~2千克。

切忌施肥量过大,引起贪青晚熟。

2、灌好“养胎”水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时期。

此时正值盛夏,日照强,温度高,适当加深水层,可以控制水温。

一般保持水层2~3寸深。

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

3、加紧防治病虫害水稻拔节后,病虫害流行,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常在这一时期为害,要注意及时除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幼穗分化
水稻植株在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量的基础上,当满足其发育特性对光照、温度的要求后,茎端生长点在生理和形态上发生质变,由原来分化叶原基等营养器官转入分化幼穗。

一、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历时30d左右,整个分化发育过程可划为八个时期,即:(1)第一苞分化期;(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3)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4)雌雄蕊形成期;(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
(8)花粉完成期。

前四个时期属于生殖器官形成阶段,又称为幼穗形成期;后四个时期属于生殖细胞形成期,又称为孕穗期,各时期主要特征见表1。

表1 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幼穗发育时期主要特征
1.第一苞分化期出现第一苞原基
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

第一次枝梗原基在生长锥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产生
3.第二次枝梗及颖原基分化期第二次枝梗原基在顶端第一次枝梗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出现,肉眼可见幼穗为大量白毛密布。

幼穗长约1mm。

4.雌雄蕊形成期雄蕊分化出花药与花丝;雄蕊开始分化;内外颖逐渐包合。

幼穗长约0.5~1cm。

5.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母细胞形成;内外颖长度达护颖长度的1倍左右;颖花长1~3mm;幼穗长约1.5~5cm。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二至四分体形成。

颖花长3~5mm,幼穗长5~10cm。

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花粉单胞,外壁形成,萌发孔出现,花药尚未转黄;颖花增长达全长的85%或全长;颖壳尚未变绿,幼穗渐达全长。

8.花粉完成期花粉由二胞至三胞,内含物逐渐充实至完全成熟;花药转呈黄色;颖花在长宽方面均达最大值;颖花变绿。

二、稻穗发育进程的检查与鉴定方法
1、幼穗发育时期的检查方法
幼穗开始分化时,肉眼难以看见,以后虽可看见幼穗,但也难准确鉴定各期,特别是从第五期起往后各期都要看生殖细胞的发育,必须借助光学仪器,所以检查幼穗发育进程时,1~4期,是以整穗为对象,在解剖镜下剥叶检查;5~8期则以小穗为对象,用压片染色方法在显微镜下检查。

穗发育期判断,一般以主茎发育期的百分率表示,即达到某发育时期有效茎数的40%~50%以上的日期,作为某发育阶段的平均发育期。

取样时应以穗中部同枝梗的
小穗为准,剥检数量不能太小,小区以15株为宜。

2、稻穗发育期的鉴定方法
稻穗分化和发育过程,以镜检最为准确,但在实践中也可以根据稻株内部发育器官与外部形态变化的相关性原理检查判断,虽准确性差,但应用方便。

(1)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
叶龄指数是指某一生育时期的已出叶数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即:
叶龄指数(%)=
已出叶数
×100 主茎总叶数
指主茎的总叶数减去已出叶数即得到叶龄余数。

如主茎总叶数为12叶的品种,当已出叶数为6时,则其叶龄指数为50%。

一般生育期短的品种叶龄指数达75%~76%时,开始幼穗分化,生育期长的品种要达到78%~79%,才开始幼穗分化,可见,水稻的叶龄与幼穗发育时期有密切关系。

根据早、中、晚稻的早、中、迟熟品种其主茎都有一定叶片数的情况,用叶龄指数来推断稻穗的八个分化期就比较容易了(见表2)。

叶龄指数与叶龄余数以叶为对象,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剑叶已将近全出,所以只能在减数分裂前各期应用。

(2)幼穗长度
幼穗长0.3~1mm时,为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1~2mm时为颖花分化期;0.5~1cm为雌雄蕊形成期;1.5~5cm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5~10cm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见表2)。

(3)距出穗日数
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稻播种期相同,各年度间出穗日数相近。

在大田生产上便可根据中距离抽穗日数来判断稻穗发育的时期。

一般,早稻幼穗分化开始在抽穗前25~30天;中稻30天左右;晚稻30~35天。

抽穗前11~12天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抽穗前2~3天为花粉完成期。

(4)目测法
生产实践中还可以用目测法来鉴定幼穗发育各期的简便方法,能形象准确地表示幼穗发育各期。

即:一期看不见,二期苞毛现,三期毛丛丛,四期粒粒现,五期颖壳分,六期叶枕平,七期穗色绿,八期穗即现。

表2 稻穗发育时期几种鉴定方法
鉴定方法
穗发育期
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五期六期七期八期
叶龄指数(%)76 82 85 92 95 97 100 叶龄余数(片) 3.0 2.5 2.0 1.2 0.6 0.5
幼穗长度(mm)<0.1 0.3~1 1~2 5~10 15~50 50~100
距抽穗天数(天)30 28 25 21 15 11 7 2~3
目测法看不见苞毛现毛丛丛粒粒现颖壳分粒米长
叶枕平
穗色绿穗即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