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负荆》教学设计
人民大道小学(李逵负荆)教学设计

修《李逵负荆》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一、教学内容分析元第二课选编荆》,》第一单《李逵负欣赏人教版普通高中课准实程标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小说史与英雄”这个主题。
“历传》来表现本单元主要通过《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小说》《水浒李师。
正当宋江等人暗下商量趁着宋徽宗与李师会宋江面见写的是李逵不知内情,误上回书师相会的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燕青稍候,自己带大队京城,却找不到李逵。
宋江让出东时候发的生的故事。
荆门镇荆》接着写燕青与李逵路过人马回梁山。
《李逵负情况分析二、学生学习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种了解大多是宽传》有一定了解,但是这学生对《水浒单而机械地理解人物形象。
因此,学生在接触《李逵负荆》的时候,极容易简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丰富人物形象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的内涵。
计思想三、设学生主体的积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极思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依据新课文本。
因此,本课宜采用讨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读文本的基础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论课的形式教学。
自该尽可能不重复,可结合《水修教材,那么在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就应选此外,本课浒传》这一本著作来进行教学,可以《李逵负荆》为范例,引导学生综合欣赏《水浒传》,如构特点”“人物塑造手法”等。
”“结“主要内容”“主题四、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
2.情感教育目标:科学评价李逵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
3.能力培养目标: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并拓展至对《水浒传》的综合欣赏。
点五、教学重点和难1.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2.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计程设六、教学过入一、导史与英雄”,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说英雄。
我们学习元是“历个单的这的古代英雄,说所知道的英雄的豪言壮语)谈自己欣赏(请学生畅搜索,最后在淘尽天下英雄宝贵的“淘宝”上找到了一些英雄的足迹。
《李逵负荆》教案

04
教师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共同关注 孩子的成长,促进家校合作。
06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度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掌握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 事情节,理解李逵的性格特点 。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 生能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增强语言表达和表演能 力。
情感目标
反馈与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根据 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展示《李逵负荆》的背 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使 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生动。
实物展示
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物或 图片,如古代的荆条、刑具等 ,增强学生对古代社会的直观 感受。
小组合作
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过程性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 学生调整学习状态。
终结性评价
通过小组报告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 现。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01
02
03
教学内容的选择
本课教学内容紧密围绕《 水浒传》中李逵的故事展 开,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内容的深度
本课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了 李逵的性格特点和故事主 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 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的广度
本课教学内容涵盖了《水 浒传》中的相关人物和事 件,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 识面。
《李逵负荆》教案
授课教师:
2024-01-02
目
CONTENCT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作业与练习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自我反思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李逵负荆》这个古代故事的内容和结局,了解李逵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1.了解《李逵负荆》的故事内容。
2.理解李逵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
三、教学难点:1.分析李逵一角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2.合作探究运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段与古代英雄有关的影视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英雄的世界。
(2)提问:你们最喜欢的古代英雄是谁?原因是什么?2.预习(10分钟)(1)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李逵负荆》这个故事,并思考故事的大致情节和结局。
(2)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故事讲述了什么?主要人物有哪些?故事结局如何?3.探究(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李逵的性格特点,并列举学生观点。
(2)学生回答问题:根据故事描写,李逵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4.合作探究(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饰演。
(2)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饰演角色的特点和形象,其他组员进行评价和点评。
(3)学生可以参考故事中的形象描写和台词进行表演。
5.总结(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李逵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并总结讨论。
(2)学生总结:李逵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们对李逵有什么看法?6.活动(1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摇旗吶喊比赛,展示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力量。
(2)评选最佳团队,并分享团队合作心得。
五、作业请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对《李逵负荆》的故事内容和李逵的形象进行阐述。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教学中,通过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李逵负荆》这个古代故事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饰演的形式,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范文】《李逵负荆》教案2

《李逵负荆》教案2《李逵负荆》教案李逵负荆教学目标、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预习作业、阅读《世纪金榜》中《水浒传》的有关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3、课外阅读《水浒传》。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二、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作者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2、内容和主题思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简要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
2. 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单线纵向进行的结构特点。
3. 品读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性格特征。
4. 初步感知《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情节,品读精彩语句,概括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
理解《水浒传》单线纵向进行的结构特点与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好汉歌》,引入《水浒传》,介绍作者及背景。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正音,全班齐读。
3. 深入研读:
- 梳理情节: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 分析人物:从文中找出描写李逵的语句,概括其性格特点。
- 探究方法:小组讨论,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4. 拓展延伸:播放影视片段,加深学生对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李逵的性格特点。
6. 布置作业:阅读《水浒传》,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结构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李逵负荆》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2

《李逵负荆》教案2《李逵负荆》教案李逵负荆教学目标、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预习作业、阅读《世纪金榜》中《水浒传》的有关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3、课外阅读《水浒传》。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二、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作者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2、内容和主题思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李逵负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李逵负荆》,本单元主要通过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来表现“历史与英雄”这个主题。
上回书写的是李逵不知内情,误会宋江面见李师师。
正当宋江等人暗下商量趁着宋徽宗与李师师相会的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却找不到李逵。
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带大队人马回梁山。
《李逵负荆》接着写燕青与李逵路过荆门镇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水浒传》有一定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李逵负荆》的时候,极容易简单而机械地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丰富人物形象的内涵。
三、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因此,本课宜采用讨论课的形式教学。
此外,本课选自选修教材,那么在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尽可能不重复,可结合《水浒传》这一本著作来进行教学,可以《李逵负荆》为范例,引导学生综合欣赏《水浒传》,如“主要内容”“主题”“结构特点”“人物塑造手法”等。
四、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
2.情感教育目标:科学评价李逵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
3.能力培养目标: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并拓展至对《水浒传》的综合欣赏。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2.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是“历史与英雄”,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说说英雄。
(请学生畅谈自己欣赏的古代英雄,说说所知道的英雄的豪言壮语)老师也通过网络搜索,最后在淘尽天下英雄宝贵品质的“淘宝”上找到了一些英雄的足迹。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教案】《李逵负荆》【教材版本】此教案适用于中学语文教材中《李逵负荆》一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1. 了解《李逵负荆》的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3. 理解并解读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5.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他们撰写读后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及行为动机;2. 掌握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3. 形成独立的读后感,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部分:导入】(用时: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李逵负荆》这篇课文,提出以下问题:1. 你们知道《李逵负荆》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 你们对《水浒传》的了解有哪些?【第二部分:阅读与分析】(用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1. 学生独立阅读《李逵负荆》。
2. 教师提问学生:a. 请描述李逵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b. 如果你是李逵,你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吗?为什么?c. 故事中发生了哪些重要的情节?这些情节对故事的发展有何影响?d. 故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主题的?【第三部分:讨论与交流】(用时: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思路,然后展开交流讨论。
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类似的故事?b. 你们认为李逵的选择是对的还是错误的?为什么?c. 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有哪些形象和特点?d. 故事中是否有一些隐含的道德观念?2. 不同小组的代表发言,与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部分:文学鉴赏】(用时: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升学生对《李逵负荆》的欣赏和理解。
1. 教师向学生介绍《李逵负荆》的作者罗广斋,并讲解他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描写技巧和语言表达,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和叙事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 《李逵负荆》 , 本单元主要通过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来表现“历史与英雄”这个主题。
上回书写的是李逵不知内情,误会宋江面见李师师。
正当宋江等人暗下商量趁着宋徽宗与李师 师相会的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 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 怒打杨太尉, 火烧李师师家, 大闹东京, 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却找不到李逵。
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带大队 人马回梁山。
《李逵负荆》接着写燕青与李逵路过荆门镇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水浒传》 有一定了解, 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 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 因此,学生在接触《李逵负荆》的时候,极容易简单而机械地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丰富人物形象 的内涵。
三、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 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因此,本课宜采用讨 论课的形式教学。
此外,本课选自选修教材, 那么在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尽可能不重复, 浒传》这一本著作来进行教学,可以《李逵负荆》为范例,引导学生综合欣赏《水浒传》, “主要内容”“主题”“结构特点”“人物塑造手法”等。
四、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
2、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并拓展至对《水浒传》的综合欣赏。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 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 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因此,本课宜采用讨论课的形式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评价李逵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 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是“历史与英雄”,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说说英雄。
(请学生畅谈自己欣赏的古代英雄,说说所知道的英雄的豪言壮语) 老师也通过网络搜索,最后在淘尽天下英雄宝贵品质的“淘宝”上找到了一些英雄的足迹。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舞台上, 总活跃着英雄们的身影; 在中华民族气势磅礴的交响中, 总回荡着英雄们的话语: “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 是一代奸雄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勃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一代贤相孔明 的鞠躬尽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以天下人 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是革命志士林觉民的广阔胸襟……可见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性格密切可结合《水 如 大胆创新,相关,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否则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我们不敢想象贾宝玉会说“砍头不 过碗大的疤,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也不敢想象鲁智深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 水做的骨肉”,倘若真会说,那么贾宝玉就该叫做鲁宝玉,鲁智深就该叫做贾智深了。
《水浒传》中一位英雄就这样说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 杀了你”。
大家知道是李逵,李逵的外号是“黑旋风”“铁牛”,你觉得这个外号与李逵有什 么内在联系吗?(学生讨论) 可见大家对李逵有一定了解,那么我们继续来看看一下几句话,你认为李逵最不可能说哪句。
( PPT 展示)1、 囊,2、 众。
3、 见其忠心) 总结: 也许同学们的意见不那么统一,那是因为我们对李逵这个人物还不是太了解,只要你了解了李 逵的性格,你就能够明确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逵负荆》,通过学习这一课走进 李逵,去更深入地了解黑旋风。
二、梳理▲自读课文,复述大意。
请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听——听信虚言 闹——大闹山寨 证——对证负荆 救——救出刘女 贺——设宴庆贺三、赏析( 小组合作 )1、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逵性格特点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什么?(鲁莽) 2、哪些情节最能突出李逵鲁莽的这一性格特点?① 听信刘太公(“燕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
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我便是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这个便是浪子燕青。
既是宋江夺了你女儿,我去讨来还你”▲具体分析:对一个陌生人的言语,不加分辨,不加思索,盲听盲从;且毫无顾忌,暴露自 己和兄弟的身份,有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江湖莽撞英豪的味道。
倘若梁山好汉个个如 此,那朝廷自不必费尽心机征讨梁山, 只要四处请人散布谣言, 说宋江今天劫了刘太公的女儿, 明天劫了王太公的女儿,李逵就和宋江闹矛盾;说林冲今天和官府勾结,明天又抢了某良家妇 女,李逵又和林冲闹矛盾 不出一年, 李逵已经把梁山折腾得够呛,朝廷便可坐收渔翁之利!② 大闹山寨(不理宋江,砍倒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拿了双斧,直奔宋江… “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黑旋风”不是虚名,脸一黑,宋江便懵了;板斧旋一旋,宋江就疯了。
当然这是开玩笑,“旋风”这个名号也可表现出李逵的急躁鲁莽。
▲ 具体分析: a. 李逵为什么要砍旗扯字?(旗、字代表了梁山的理念,而现在李逵觉得宋江所作所为违背了梁山信条,所以把这招牌毁 了) b. 李逵这么莽撞,难道就没有一点理由吗?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
”(李鬼哭述家有老母,李逵慷慨解 足见其孝心善心)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
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在号衙门前示 ”(闯入寿张县衙判案,足见其天真可爱) 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喝完宋江毒酒后,足(杀阎婆惜是小样,去李师师家是大样。
宋江去见李师师,李逵早就看不顺眼,因而心有芥蒂,这一下正好触发了。
)3、李逵就是一个这么鲁莽的人,如果有可能,你喜欢跟这样的人交往吗?▲ 我肯定不喜欢,因为很有可能某一天他就听信谗言,一下就背叛了我。
4、但是,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的李逵却是个带有喜剧色彩的英雄人物,那就说明,李逵的鲁莽决不是简单的鲁莽,你是怎样评价李逵的鲁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累,对李逵这个人物进行相对全面的介绍,并与“导语”部分提及的问题加以解答。
)参考资料:①忠诚与正义▲宋江是他的大哥,也是他一生都敬重的人,可以说,宋江叫如同李逵的精神教父。
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了,他对宋江都是忠诚的,这种忠诚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忠臣。
当他知道宋江因为怕他反叛,破坏梁山好汉忠义之名而让他喝下毒酒的时候,他说“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可见其忠心。
然而,即便是对自己最为敬重的哥哥,只要听的他做了不义之事,便也毫不留情,由此可见李逵嫉恶如仇的性格。
▲深具“儿童情结”的李逵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的意义的精神之父,于是他那颗天真的心灵仰慕了许久的宋江终于在他的生命里出现了,试看李逵初见宋江时是何等的狂喜,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卤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这一切都和宋江初会武松时的意味有微妙差别,宋江在柴家庄厚待武松,要出钱给他做衣服,又连着几天带他各处吃酒,这并不是为了满足武松的口腹之欲,而是为了熨贴武松那因柴进的慢待而受伤害的自尊,表现的确实如一个温厚的兄长,而宋江初会李逵的那一日,那举止,那神态,却全如外公疼爱外孙。
这一日奠定了宋、李二人终生的情感格局。
此后,宋江因题反诗入狱,戴宗因受知府差遣进京需离开一段时日,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伏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卤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跳楼劫法场还难得多。
再往后,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
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难道这种玩笑也可移用到武松、鲁智深、大刀关胜身上?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宋江名义上是他的大哥、首领,而实际上,却是这个具有“儿童情结”的好汉的永远的精神之父。
②纯真与直率▲负荆请罪之时,“不如割了头去干净”,听闻宋江饶他,便跳将起来“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而李逵跑到寿张县衙,更多是为了好玩。
李逵进了县衙的堂屋,吓跑了县令。
他自己“扭开锁,取出幞头,插上展角,将来戴了,把绿袍公服穿上,把角带系了,再寻皂靴,换了麻鞋,拿着槐筒,走出厅前,大叫道:‘吏典人等都来参见!'”这位只爱喝酒吃肉杀人的铁牛哥这次倒是态度温和,没有给各位吏员动蛮,而是让他们当了一回群众演员,自己狠狠的过了一把当官的瘾。
让两人乔装因斗殴前来告状,在这场游戏逼真的外表下,李逵的“判决” 显露出游戏的本色,他根本不管判断寻常民事纠纷的起码常识,而是用自己的强盗逻辑来断案,“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
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
” 而且他穿着官服,一直跑到了忠义堂前,引起兄弟们的哄堂大笑。
就如李卓吾所赞的那样:“李大哥做知县,闹学堂,都是逢场作戏,真个神通自在,未至不迎,既去不恋,活佛!活佛!” 金圣叹也赞李逵“一片天真烂漫到底”。
▲弗洛伊德所谓的童心,远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般美好,它同样可以表现得非常凶残,因缺少成熟的社会理性规范意识,蛰伏在潜意识深层的破坏性本能往往便毫无避忌地释放出来,儿童虐杀小动物以取乐的行径即是,李逵纯粹为快活而杀人与此不正相似吗?③孝顺与善良▲李逵无论是从传统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他都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孝子,而且他的孝是渗到了骨子里的。
李逵接母,路遇冒他名声剪径的李鬼。
李逵最恨的就是这种事,但是他在听到李鬼悲诉家中有老母,便动了恻隐之心。
说:“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
” 取了一锭银子给李鬼。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心中的孝和善。
拓展迁移5、李逵与其他草莽英雄的比较“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音颠,跌下)做粉碎;(足见其火爆脾气,鲁莽性格)▲“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武松)▲“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音多,古代一种袍子)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鲁智深)▲李、鲁的性格对比: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