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负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学案3: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

学案3: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

《水浒传》——李逵负荆学习目标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作者简介《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施耐庵(1296年-1371年),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施耐庵祖籍江苏泰州海陵县,出生于江苏兴化。

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是罗贯中的老师。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

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作品简介《水浒传》是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如果从艺术水准上来评定的话,仅次于《红楼梦》,排在第二位。

小说是一种以事件为依托,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文学体裁。

《水浒传》之所以能够列于四大名著,且艺术水准超过三国和稀有,关键就是人物形象塑造得好。

此前,我们讲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到了林冲是一位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是绵羊和豹子两种性格的结合体。

其实,水浒传很多人物都有其鲜活的个性,金圣叹曾经这样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

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金圣叹太喜欢《水浒传》了,所以说得有些夸张,但是它的确写出了十几二十个非常鲜活的人物,这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便能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禅杖、板斧的梁山好汉风风火火的身影,虽经历史的淘洗,但施耐庵的一支笔让这些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跃然纸上。

节选之前的主要情节这一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等随行。

李师师是东京名妓,暗与皇上有往来。

宋江到东京后,先后两次到李师师家,想通过李师师直接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

【范文】《李逵负荆》教案2

【范文】《李逵负荆》教案2

《李逵负荆》教案2《李逵负荆》教案李逵负荆教学目标、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预习作业、阅读《世纪金榜》中《水浒传》的有关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3、课外阅读《水浒传》。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二、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作者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2、内容和主题思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简要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

2. 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单线纵向进行的结构特点。

3. 品读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性格特征。

4. 初步感知《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情节,品读精彩语句,概括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
理解《水浒传》单线纵向进行的结构特点与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好汉歌》,引入《水浒传》,介绍作者及背景。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正音,全班齐读。

3. 深入研读:
- 梳理情节: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 分析人物:从文中找出描写李逵的语句,概括其性格特点。

- 探究方法:小组讨论,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4. 拓展延伸:播放影视片段,加深学生对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李逵的性格特点。

6. 布置作业:阅读《水浒传》,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结构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1-22版: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创新设计)

21-22版: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创新设计)

9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弩.子( nǔ ) 绾.(wǎn ) 发髻.( jì) 颊.( jiá)
跷.蹊.( qiāo qi ) 撅.( juē ) 哽.咽(gěng) 蹙.秋波( cù )
呼延灼.( zhuó) 掳.掠( lǔ ) 尪.羸(wāng) 蟊.贼( máo )
6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创新设计》
一、作者视窗 千秋峻笔著奇书——施耐庵
要说梁山好汉,谁论英雄,难以取舍。林冲、宋江、鲁智 深……一百零八将,一百零八号,可谓人人皆英雄豪杰,满 腔热血,个个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先生不愧圣贤志士,学 富五车,人物描写如此生动具体,堪称经典,可见深厚之文 学功底、艰辛之创作历程。
21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创新设计》
考点链接 概括情节、分析情节的作用 (1)情节 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入手,寻找线索, 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②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 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 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2)情节的作用 对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 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 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第2课 《水浒传》 ——李逵负荆
@《创新设计》
1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李逵负荆》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2

《李逵负荆》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2

《李逵负荆》教案2《李逵负荆》教案李逵负荆教学目标、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预习作业、阅读《世纪金榜》中《水浒传》的有关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3、课外阅读《水浒传》。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二、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作者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2、内容和主题思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李逵负荆》。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水浒传》中“李逵负荆”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 能够分析并评价李逵、宋江等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3. 通过对名著的阅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背诵“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重点:通过对名著的阅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水浒传》电视剧“李逵负荆”片段,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故事梗概:引导学生概括“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

3. 人物分析:组织学生讨论李逵、宋江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4. 课堂练习:请学生就“李逵负荆”故事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知识点拓展: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李逵负荆》1. 故事情节:概括“李逵负荆”的故事梗概。

2. 人物形象:分析李逵、宋江等人物形象特点。

3. 艺术特色:领会《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就“李逵负荆”故事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其他经典故事,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理解并背诵‘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教案】《李逵负荆》【教材版本】此教案适用于中学语文教材中《李逵负荆》一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1. 了解《李逵负荆》的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3. 理解并解读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5.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他们撰写读后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及行为动机;2. 掌握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3. 形成独立的读后感,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部分:导入】(用时: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李逵负荆》这篇课文,提出以下问题:1. 你们知道《李逵负荆》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 你们对《水浒传》的了解有哪些?【第二部分:阅读与分析】(用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1. 学生独立阅读《李逵负荆》。

2. 教师提问学生:a. 请描述李逵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b. 如果你是李逵,你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吗?为什么?c. 故事中发生了哪些重要的情节?这些情节对故事的发展有何影响?d. 故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主题的?【第三部分:讨论与交流】(用时: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思路,然后展开交流讨论。

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类似的故事?b. 你们认为李逵的选择是对的还是错误的?为什么?c. 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有哪些形象和特点?d. 故事中是否有一些隐含的道德观念?2. 不同小组的代表发言,与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部分:文学鉴赏】(用时: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升学生对《李逵负荆》的欣赏和理解。

1. 教师向学生介绍《李逵负荆》的作者罗广斋,并讲解他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描写技巧和语言表达,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和叙事手法。

【推荐】教学设计2-可编辑.doc

【推荐】教学设计2-可编辑.doc

人教版选修《李逵负荆》教学设计六盘水实验二中语文组舒艳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李逵负荆》,本单元主要通过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来表现"历史与英雄”这个主题。

上回书写的是李逵不知内情,误会宋江面见李师师。

正当宋江等人暗下商量趁着宋徽宗与李师师相会的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却找不到李逵。

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带大队人马回梁山。

《李逵负荆》接着写燕青与李逵路过荆门镇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对《水浒传》有一定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李逵负荆》的时候,极容易简单而机械地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丰富人物形象的内涵。

三、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因此,本课宜采用讨论课的形式教学。

此外,本课选自选修教材,那么在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尽可能不重复,可结合《水浒传》这一本著作来进行教学,可以《李逵负荆》为范例,引导学生综合欣赏《水浒传》,如"主要内容”"主题”“结构特点”“人物塑造手法”等。

四、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

2.情感教育目标:科学评价李逵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

3.能力培养目标: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并拓展至对《水浒传》的综合欣赏。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2.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是“历史与英雄”,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说说英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修《李逵负荆》教学设计福州一中语文组孟全波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李逵负荆》,本单元主要通过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来表现“历史与英雄”这个主题。

上回书写的是李逵不知内情,误会宋江面见李师师。

正当宋江等人暗下商量趁着宋徽宗与李师师相会的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却找不到李逵。

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带大队人马回梁山。

《李逵负荆》接着写燕青与李逵路过荆门镇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水浒传》有一定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李逵负荆》的时候,极容易简单而机械地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丰富人物形象的内涵。

三、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因此,本课宜采用讨论课的形式教学。

此外,本课选自选修教材,那么在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尽可能不重复,可结合《水浒传》这一本著作来进行教学,可以《李逵负荆》为范例,引导学生综合欣赏《水浒传》,如“主要内容”“主题”“结构特点”“人物塑造手法”等。

四、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

2.情感教育目标:科学评价李逵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

3.能力培养目标: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并拓展至对《水浒传》的综合欣赏。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2.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是“历史与英雄”,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说说英雄。

(请学生畅谈自己欣赏的古代英雄,说说所知道的英雄的豪言壮语)老师也通过网络搜索,最后在淘尽天下英雄宝贵品质的“淘宝”上找到了一些英雄的足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舞台上,总活跃着英雄们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气势磅礴的交响中,总回荡着英雄们的话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一代奸雄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勃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一代贤相孔明的鞠躬尽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是革命志士林觉民的广阔胸襟……可见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性格密切相关,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否则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我们不敢想象贾宝玉会说“砍头不过碗大的疤,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也不敢想象鲁智深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倘若真会说,那么贾宝玉就该叫做鲁宝玉,鲁智深就该叫做贾智深了。

《水浒传》中一位英雄就这样说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大家知道是李逵,李逵的外号是“黑旋风”“铁牛”,你觉得这个外号与李逵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学生讨论)可见大家对李逵有一定了解,那么我们继续来看看一下几句话,你认为李逵最不可能说哪句。

(PPT展示)1、“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

”(李鬼哭述家有老母,李逵慷慨解囊,足见其孝心善心)2、“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

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在号衙门前示众。

”(闯入寿张县衙判案,足见其天真可爱)3、“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喝完宋江毒酒后,足见其忠心)总结:也许同学们的意见不那么统一,那是因为我们对李逵这个人物还不是太了解,只要你了解了李逵的性格,你就能够明确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逵负荆》,通过学习这一课走进李逵,去更深入地了解黑旋风。

二、梳理▲自读课文,复述大意。

请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听——听信虚言闹——大闹山寨证——对证负荆救——救出刘女贺——设宴庆贺三、赏析1、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逵性格特点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什么?(鲁莽)2、哪些情节最能突出李逵鲁莽的这一性格特点?①听信刘太公(“燕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

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我便是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这个便是浪子燕青。

既是宋江夺了你女儿,我去讨来还你”)▲具体分析:对一个陌生人的言语,不加分辨,不加思索,盲听盲从;且毫无顾忌,暴露自己和兄弟的身份,有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江湖莽撞英豪的味道。

倘若梁山好汉个个如此,那朝廷自不必费尽心机征讨梁山,只要四处请人散布谣言,说宋江今天劫了刘太公的女儿,明天劫了王太公的女儿,李逵就和宋江闹矛盾;说林冲今天和官府勾结,明天又抢了某良家妇女,李逵又和林冲闹矛盾……不出一年,李逵已经把梁山折腾得够呛,朝廷便可坐收渔翁之利!②大闹山寨(不理宋江,砍倒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拿了双斧,直奔宋江……“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黑旋风”不是虚名,脸一黑,宋江便懵了;板斧旋一旋,宋江就疯了。

当然这是开玩笑,“黑旋风”这个名号也可表现出李逵的急躁鲁莽。

▲具体分析:a. 李逵为什么要砍旗扯字?(旗、字代表了梁山的理念,而现在李逵觉得宋江所作所为违背了梁山信条,所以把这招牌毁了)b. 李逵这么莽撞,难道就没有一点理由吗?(杀阎婆惜是小样,去李师师家是大样。

宋江去见李师师,李逵早就看不顺眼,因而心有芥蒂,这一下正好触发了。

)3、李逵就是一个这么鲁莽的人,如果有可能,你喜欢跟这样的人交往吗?▲我肯定不喜欢,因为很有可能某一天他就听信谗言,一下就背叛了我。

4、但是,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的李逵却是个带有喜剧色彩的英雄人物,那就说明,李逵的鲁莽决不是简单的鲁莽,你是怎样评价李逵的鲁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累,对李逵这个人物进行相对全面的介绍,并与“导语”部分提及的问题加以解答。

)参考资料:①忠诚与正义▲宋江是他的大哥,也是他一生都敬重的人,可以说,宋江叫如同李逵的精神教父。

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了,他对宋江都是忠诚的,这种忠诚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忠臣。

当他知道宋江因为怕他反叛,破坏梁山好汉忠义之名而让他喝下毒酒的时候,他说“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可见其忠心。

然而,即便是对自己最为敬重的哥哥,只要听的他做了不义之事,便也毫不留情,由此可见李逵嫉恶如仇的性格。

▲深具“儿童情结”的李逵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的意义的精神之父,于是他那颗天真的心灵仰慕了许久的宋江终于在他的生命里出现了,试看李逵初见宋江时是何等的狂喜,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卤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这一切都和宋江初会武松时的意味有微妙差别,宋江在柴家庄厚待武松,要出钱给他做衣服,又连着几天带他各处吃酒,这并不是为了满足武松的口腹之欲,而是为了熨贴武松那因柴进的慢待而受伤害的自尊,表现的确实如一个温厚的兄长,而宋江初会李逵的那一日,那举止,那神态,却全如外公疼爱外孙。

这一日奠定了宋、李二人终生的情感格局。

此后,宋江因题反诗入狱,戴宗因受知府差遣进京需离开一段时日,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伏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卤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跳楼劫法场还难得多。

再往后,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

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难道这种玩笑也可移用到武松、鲁智深、大刀关胜身上?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宋江名义上是他的大哥、首领,而实际上,却是这个具有“儿童情结”的好汉的永远的精神之父。

②纯真与直率▲负荆请罪之时,“不如割了头去干净”,听闻宋江饶他,便跳将起来“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而李逵跑到寿张县衙,更多是为了好玩。

李逵进了县衙的堂屋,吓跑了县令。

他自己“扭开锁,取出幞头,插上展角,将来戴了,把绿袍公服穿上,把角带系了,再寻皂靴,换了麻鞋,拿着槐筒,走出厅前,大叫道:‘吏典人等都来参见!’”这位只爱喝酒吃肉杀人的铁牛哥这次倒是态度温和,没有给各位吏员动蛮,而是让他们当了一回群众演员,自己狠狠的过了一把当官的瘾。

让两人乔装因斗殴前来告状,在这场游戏逼真的外表下,李逵的“判决”显露出游戏的本色,他根本不管判断寻常民事纠纷的起码常识,而是用自己的强盗逻辑来断案,“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

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

”而且他穿着官服,一直跑到了忠义堂前,引起兄弟们的哄堂大笑。

就如李卓吾所赞的那样:“李大哥做知县,闹学堂,都是逢场作戏,真个神通自在,未至不迎,既去不恋,活佛!活佛!”金圣叹也赞李逵“一片天真烂漫到底”。

▲弗洛伊德所谓的童心,远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般美好,它同样可以表现得非常凶残,因缺少成熟的社会理性规范意识,蛰伏在潜意识深层的破坏性本能往往便毫无避忌地释放出来,儿童虐杀小动物以取乐的行径即是,李逵纯粹为快活而杀人与此不正相似吗?③孝顺与善良▲李逵无论是从传统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他都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孝子,而且他的孝是渗到了骨子里的。

李逵接母,路遇冒他名声剪径的李鬼。

李逵最恨的就是这种事,但是他在听到李鬼悲诉家中有老母,便动了恻隐之心。

说:“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

”取了一锭银子给李鬼。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心中的孝和善。

5、李逵与其他草莽英雄的比较“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音颠,跌下)做粉碎;(足见其火爆脾气,鲁莽性格)▲“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武松)▲“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音多,古代一种袍子)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鲁智深)▲李、鲁的性格对比: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

6、李逵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他“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不计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保持一个童心,与那些被封建理学扭曲的“假道学”的虚伪做作形成鲜明对比。

体现了个性的真诚和解放。

附:板书设计听——听信虚言闹——大闹山寨忠诚与正义证——对证负荆鲁莽纯真与直率救——救出刘女孝顺与善良贺——设宴庆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