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负荆
20-21版: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步步高)

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水浒传》中的名言警句。
2.读: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练:通过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点。
4.写: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一个人物。
一、诵记名言警句《水浒传》中的名言警句1.有眼不识泰山。
2.胜败乃兵家常事。
3.却之不恭,受之太过。
4.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5.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6.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7.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8.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
9.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
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11.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12.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曾一度居住淮安。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登进士,后曾在钱塘(今杭州)当过两年官。
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弃官归里,从事著述。
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起义队伍。
《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
史籍曾载宋江等36人造反的事迹,而后水浒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宋末元初,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话本、戏剧相继问世,最后由施耐庵等在前人话本的基础上创作出了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2.相关链接《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杰出小说。
它是我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富有典型性的艺术概括,通过描写梁山起义军的成长、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真实。
全书的精华所在,是从“官逼民反”揭示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显示了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及其发展,赞颂了梁山英雄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自豪感。
全书也表现了农民起义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本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等随行。
高中语文《《水浒传》——李逵负荆》课件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交流探究
素养拓展提升
课后课时作业
答案
(3) 口是心非:形容虚伪欺骗的言行。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此处应 用“言不由衷”。
课堂交流探究
素养拓展提升
课后课时作业
四、走近作者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的施耐庵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交流探究
素养拓展提升
课后课时作业
简介:施耐庵(1296~约 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别号
□01 耐庵 。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元延祐元年(1314)中秀才,泰
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后弃官 归里,闭门著书。他博古通今,才气横溢,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 等,无不精通。
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
作品导读 《水浒传》是一部产生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它生动而深 刻地描写了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领袖、有众多英雄豪杰参加的农民起义队 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作者写农民起义,不满足于写农民起义的一两个片段、 插曲,而是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从发生、发展到衰败、瓦解,全都收入笔 底。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于,形象地表现历史上的这场农民起义从首至尾的全 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让人们深入地思考。这支队伍的参加者,绝大多数 曾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各种各样的迫害。他们被逼无奈,为了 反抗压迫,走到了一起。他们开辟了根据地,建立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并 且有严格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他们的矛头所向是地主恶霸,是贪官污吏, 是封建官府,而不是某一特定的个人。
学案3: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

《水浒传》——李逵负荆学习目标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作者简介《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施耐庵(1296年-1371年),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施耐庵祖籍江苏泰州海陵县,出生于江苏兴化。
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是罗贯中的老师。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
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作品简介《水浒传》是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如果从艺术水准上来评定的话,仅次于《红楼梦》,排在第二位。
小说是一种以事件为依托,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文学体裁。
《水浒传》之所以能够列于四大名著,且艺术水准超过三国和稀有,关键就是人物形象塑造得好。
此前,我们讲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到了林冲是一位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是绵羊和豹子两种性格的结合体。
其实,水浒传很多人物都有其鲜活的个性,金圣叹曾经这样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
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金圣叹太喜欢《水浒传》了,所以说得有些夸张,但是它的确写出了十几二十个非常鲜活的人物,这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便能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禅杖、板斧的梁山好汉风风火火的身影,虽经历史的淘洗,但施耐庵的一支笔让这些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跃然纸上。
节选之前的主要情节这一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等随行。
李师师是东京名妓,暗与皇上有往来。
宋江到东京后,先后两次到李师师家,想通过李师师直接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
课时作业9: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

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梁山好汉多性急。
一则因他们都是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年少气盛,自然性急。
二则因他们多为北方大汉,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乱世尤然。
②李逵毕竟是李逵,耿直之间透出的是英雄本色,小肚鸡肠、优柔寡断....便不是李逵。
③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
④在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
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地穿插一些现场点评。
⑤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害了自己。
⑥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英雄武松打死老虎后不是余勇可贾....,而是使尽了气力,手脚也酥软了。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⑤⑥答案 B解析①年富力强:年纪轻,精力旺盛。
句中强调的是“性急”,不合语境。
②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使用正确。
③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
不合语境。
④摇唇鼓舌: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含贬义)。
褒贬失当。
⑤作茧自缚:蚕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使用正确。
⑥余勇可贾:还有剩余力量可以使出来。
使用正确。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他在东京兀自..(还,仍然)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B.柴进道:“这个不妨。
你先去那里等,我们前去时,又怕有跷蹊..(奇怪可疑)。
”C.但见荒僻无人烟去处,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消息)。
D.小人只是这里剪径..(直道),做些小买卖,那里敢大弄,抢夺人家子女。
答案 D解析剪径:路上打劫,抢人钱财。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林冲、李逵、武松等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不仅他们勇武多智,而且在一次次济困扶危的义举中,显示出高尚的品格和纯朴可爱的个性。
试论_李逵负荆_的歌颂性喜剧特征

《李逵负荆》是一部妙趣横生的歌颂性喜剧,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是现传元人水浒戏中的优秀作品。
李逵负荆的故事,在元明之际,被施耐庵等小说家采集编写于《水浒传》中,但小说中的这一故事,远不如杂剧那样生动感人。
在杂剧作品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农民英雄形象,整本戏映现着浓郁的喜剧色彩,不断博得观众的笑声,成为歌颂性喜剧的范例,其艺术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借鉴。
引人发笑,是喜剧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有不同的笑。
在我国古代有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喜庆剧,也有为小市民制造笑料的笑闹剧。
而进步作家和优秀民间艺人创造的喜剧,总是要引起人们健康的笑。
这种笑既有对陈旧事物的否定和批判,又有对新生事物的肯定和歌颂。
《李逵负荆》就是一部长期流传在人民之中的歌颂性喜剧,取材于民间关于梁山英雄的传说。
写李逵清明节休假下山,两恶棍宋刚、鲁智恩假冒宋江、鲁智深,抢走杏花村酒店主王林的女儿满堂娇;李逵闻知此事,勃然大怒,提着板斧冲上梁山,找宋江问罪,并大闹忠义堂,欲砍倒杏黄旗,与宋江立下军令状,同宋江、鲁智深下山对质;弄清真相后,李逵后悔鲁莽,向宋江等负荆请罪,并除掉恶棍,使王林父女团圆。
剧作的成功之处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成熟的歌颂性喜剧的范例。
本文就《李逵负荆》的歌颂性喜剧特征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加以分析论述。
一、塑造正面人物形象歌颂性喜剧以塑造正面人物形象、歌颂新生的美好事物为主。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农民英雄形象。
剧作一开始就以细腻抒情的笔调描写李逵对梁山风光的赞美:“和风渐起,暮雨初收。
俺则见杨柳半藏沽酒市,桃花深映钓鱼舟。
更和这碧粼粼春水波纹绉,有往来社燕,远近沙鸥。
”[1]173“李逵心中梁山优美纯净的景致,乃是对梁山正义纯洁的起义事业的物化,从他对梁山景致的赞美,透露出来的正是他对梁山事业的无比热爱。
正是基于这种朴素的感情,他不允许任何人,哪怕是他最敬重的宋江哥哥玷污它。
《水浒传》之李逵负荆课件

五、古今异义 1.暗地里叫人出来接纳 .. 古义: 接待 2.我教你一个法则 .. 古义: 办法 今义:规律;法规 今义:接受,采纳
3.李大哥不要赶,我自有道理 .. 古义: 方法 今义:事物的规律或事情、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
六、一词多义 一十八岁 刚刚 . ①年方 ②地方 数千里 方圆,纵横 . 1. 方 正当 其时 ③方 . 才 到 ④错了许多路,如今方 .
数曾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各种各样的迫害。 为了树起反抗的大旗,他们走到了一起,共同的目标把他 们团结起来。他们开辟了根据地,建立军队。他们有严格 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他们进行的是武装的斗争,而不是 和平的、“合法的”斗争。他们的矛头所向是地主恶霸, 是贪官污吏,是封建官府,而不是某一特定的个人。 本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 灯,李逵、燕青随行。宋江到京后想通过与皇帝素有联系 的李师师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李逵认为宋江是贪恋女 色,于是怒火中烧并在门外闹起来。宋江的计划泡了汤, 慌忙带人马杀出京城。宋江等杀出东京城,却不见了李
逵,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便带了大队人马回到梁 山。没想到,燕青和李逵这一路又横生了枝节:先 是在四柳村乔装成“真人”,替庄主狄太公捉 “鬼”,然后路过荆门镇,又发生了课文中所叙的 故事。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弩 子( nǔ ) . 4.绾 扣儿( wǎn ) . 7.发髻 ( jì ) . 10.脸颊 (jiá) . 2.蹊跷 ( qiāo ) . 5.撅 嘴( juē ) . 8.哽 噎( ɡěnɡ ) . 11.蹙 秋波( cù ) . 3.呼延灼 ( zhuó ) . 6.掳 掠( lǔ ) . 9.筵 宴( yá n ) . 12.蟊 贼( má o ) .
(二)多音字
李逵负荆读后感

李逵负荆读后感《李逵负荆》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小说,它以李逵为主角,通过他的一生展现了一个古代豪杰的形象。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武侠小说,更是一部反映人性、友情和忠义的作品。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其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我被李逵这个人物所深深吸引。
他是一个有着古代豪杰气概的人物,有着勇猛的战斗力和不屈的性格。
他是一个热血的汉子,对待朋友忠诚,对待敌人勇敢,对待爱情执着。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古代豪杰的气质,他的形象给人一种霸气和豪放的感觉。
然而,李逵也有着自己的软肋,他对待爱情和友情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和无奈。
这种矛盾和冲突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其次,我被小说中的友情和忠义所感动。
在小说中,李逵和他的朋友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他们在困难的时候总是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外敌。
他们之间的友情让人感动,让人感叹古代豪杰的情义。
而李逵对待忠义更是毫不含糊,他对待朋友和家人都是忠诚不渝,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种忠义精神让人感到敬佩,也让人思考自己对待友情和忠义的态度。
最后,我被小说中的人性所触动。
在小说中,除了李逵这个豪杰形象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有的人物勇猛豪迈,有的人物心机深重,有的人物善良忠厚。
这些人物形象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人深刻思考人性的本质。
在这个世界上,善良和邪恶、忠诚和背叛、勇敢和懦弱都并存,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选择和命运。
这种对人性的思考让人感到深刻,也让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的来说,《李逵负荆》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小说,它不仅仅是一部武侠小说,更是一部反映人性、友情和忠义的作品。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古代豪杰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友情和忠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古代豪杰的英雄气概,更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感受其中的魅力,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李逵负荆(施耐庵)

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
《水浒传》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 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 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 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 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其 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本身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 中篇小说或者将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 来,可以成为人物有声有色的“传记”。
• 原书:宋江在李逵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喝了 毒酒,之后才告诉他,李逵说:“罢、罢、 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 个小鬼。”
• 电视剧:宋江告诉李逵是毒酒,但李逵还是 一口气都喝了,也说那一番话;
• 我个人认为原书更好!电视剧虽说可以表现李逵 对宋江的忠诚和勇敢,但不免有些故意煽情,再 说每个梁山好汉都是义字当先,是不怕死的,最 忌恨的反而是兄弟不以诚相待,电视剧表现方式 不能说明李逵对宋江的一片痴心。
• 李逵对宋江情分最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招安时,扯了皇帝诏 书,要杀钦差。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 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 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 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细品阅读时间(15分钟)
思考问题: 1、画出文中难理解或自己所喜欢的词句, 准备交流; 2、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故事大意; 3、你喜欢李逵,还是鲁智深?为什么?请 结合课文和材料的具体描写这两个人物的 性格特点。
之后,才把二两银子丢还给李忠。
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李、鲁的性格对比:
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
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 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 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
你怎么看待李逵对于宋江过分的忠诚? 是愚忠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过碗大的疤,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也不 敢想象鲁智深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 做的骨肉”,倘若真会说,那么贾宝玉就该叫做 鲁宝玉,鲁智深就该叫做贾智深了。 • 《水浒传》中一位英雄就这样说的:“招安,招 安,招甚鸟安!”“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 了你”。大家知道是李逵,李逵的外号是“黑旋 风”“铁牛”,你觉得这个外号与李逵有什么内 在联系吗?
细品阅读时间(15分钟)
思考问题: 1、画出文中难理解或自己所喜欢的词句, 准备交流; 2、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故事大意; 3、你喜欢李逵,还是鲁智深?为什么?请 结合课文和材料的具体描写这两个人物的 性格特点。
三、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开端 惊闻宋江,霸强刘女。 大闹山寨,负荆请罪 戴罪立功,救出刘女。 刘公答谢,兄弟释怨
金圣叹说:“《水浒传》并无之乎者 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
比较研究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 • 1、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 2、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 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是蛮, 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 .
五、《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 状,人有其声口” (金圣叹)。 1、传奇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结合。 2、人物性格的矛盾与发展变化。 3、多使用有“四大粗人”形象: 《水浒传》中的李逵;《三国演义》中的张 飞;《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岳飞传》 中的牛皋。他们都是“粗”人,但每个人的 “粗”又是各不相同。请大家试着做些简单 的探讨。
3、小说结构特点
(单线纵向进行)
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 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 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 人入胜其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本身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小说或 者将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来,可以成为人物有声有色的 “传记”
•
梁山好汉没有粗鲁野蛮超过李逵的人 其实他性格的“至蛮”是与“纯义”紧密 相连的,相互映衬的一方面,重义者必直 爽,直爽者多性急,性急者多粗鲁,粗鲁 者多野蛮一方面,粗鲁者必性急,性急者 多直爽,直爽这多重义所以义越纯,蛮性 就越烈这就是《水浒传》中李逵丰富的性 格特点
李逵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 “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不计礼法、 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保持一个童 心,与那些被封建理学扭曲的“假道学” 的虚伪做作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个性的 真诚和解放。
前情简述
• 李逵不知内情,误会宋江面见李师师。 正当宋江等人暗下商量趁着宋徽宗与李师 师相会的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 外闹将起来,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 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 慌忙杀出东京城,却找不到李逵。宋江让 燕青稍候,自己带大队人马回梁山。《李 逵负荆》接着写燕青与李逵路过荆门镇的 时候发生的故事。
发展
高潮 结局
四、分析李逵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
1、崇尚正义、嫉恶如仇:
2、粗蛮鲁莽、不分是非 3、敢作敢为、率性憨直: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 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 来”——金圣叹
• (一)崇尚正义、嫉恶如仇
• 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 (1)“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 (2)“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 你” • (3)“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 你做得这等好事!” • (4)“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 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换给他时,我早做早杀了 你,晚做晚杀了你”
《李逵负荆》
施耐庵
【学习目标】 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 结构特色。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 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 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 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 法和小说主题。
【学习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 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 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 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 方法。
【学习难点】 1、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 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 方法。
一、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 1、作者 施耐庵(1296—1370),原名 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汉 族,江苏兴化白驹场人(一说浙江钱塘 人)。元末明初作家。 《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 传》。
2、内容和主题思想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 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 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 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 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 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 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 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小结
• 通过文中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 写,我们发现,有些行为只有李逵做 得出,有些话只有李逵说得出我们认 识了李逵个性鲜明特点:伸张正义、 嫉恶如仇;粗蛮鲁莽、不分是非;敢 作敢为、率性憨直
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 •
• • •
• •
• •
(一)阅读资料,勾画出相关描写的语段或语句 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 白跳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 聚义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H:\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 四虎.doc 第四十七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五十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 家庄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 山泊
• 1、“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 业。”(李鬼哭述家有老母,李逵慷慨解囊,足见其孝心 善心) • 2、“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 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在号衙门前示众。” • (闯入寿张县衙判案,足见其天真可爱) • 3、“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 的一个小鬼!” • (喝完宋江毒酒后,足见其忠心) • 总结: • 也许同学们的意见不那么统一,那是因为我们对李逵这个 人物还不是太了解,只要你了解了李逵的性格,你就能够 明确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逵负荆》,通过 学习这一课走进李逵,去更深入地了解黑旋风。
2、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 “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 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李逵 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李逵 气做一团,那里说的出”
(二)粗蛮鲁莽、不分是非
• 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 (1)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 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 和烦恼的说话” • (2)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 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 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三)敢作敢为、率性憨直
• 1、语言描写 • (1) “只是我性紧上错做了事既然输 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 哥哥便了” • (2)“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 罢” • (3)“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 颗头去,也是了当”
• 2、动作描写 (1) 宋江道:“若要我饶他,只教他捉 得那两个假宋江,讨得刘太公女儿来还他, 这等方才饶你”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 “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2)“李逵那里睡得著,爬起来坐地只听 得庙外有人走的响,李逵跳将起来” ( 3)“李逵那里忍耐得,腾地跳将过去 了”
• 李逵自笑道:“这厮却撞在我手里。既然他 是个孝顺的人,必去改业,我若杀 了他,也不合天理。我也自去休。”拿了朴 刀,一步步投山僻小路而来。诗曰: 李逵迎母却逢伤,李鬼何曾为养娘。 可见世间忠孝处,事情言语贵参详。
《水浒传》中李逵之形象
• 李逵的性格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义”和 “蛮”,表现出“纯义至蛮”的特点 • 所谓“纯义”是说李逵的心里只有“义”, 至少是一切以“义”当先,他的“义”是纯粹的, 并无一己之利 • 所谓“至蛮”,是指李逵粗豪鲁莽到了无以 富加的程度李逵外号“黑旋风”,他的粗豪鲁莽 夹杂着威猛,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有雷霆万钧 之力,有诗句为证:“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 天黑旋风”(第三十八回)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中 华民族灿烂辉煌的舞台上,总活跃着英雄们的身 影;在中华民族气势磅礴的交响中,总回荡着英 雄们的话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我”是一代奸雄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勃勃;“苟 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一代贤相孔 明的鞠躬尽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 和月”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以天下人 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是革命志士林觉民的广 阔胸襟……可见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性格密切相 关,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否则就有些不伦 不类了。我们不敢想象贾宝玉会说“砍头不
• 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听的说了 这话,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 来取娘,却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 不?我。罢,罢!我饶了你这厮性命。” 放将起来,李鬼手提着斧,纳头便拜。李 逵道:“只我便是真黑旋风,你从今已后, 休要坏了俺的名目。”李鬼道:“小人今番 得了性命,自回家改业,再不敢倚着爷 爷名目,在这里剪径。”李逵道:“你有孝 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 改业。”李逵便取出一锭银子,把与李鬼, 拜谢去了。
•
(3)“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 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 • (4)“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 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换给他时,我早 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 2、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 (1)“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 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 碎……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