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神像雕刻-教案
高中美术_中西神像雕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A、群像的构图关系九尊格式中间最大的就是卢舍那大佛,她的个头怎么样?通过形体的大小来体现什么?地位的尊卑贵贱,等级分明B、艺术的概括能力我们结合课本通过视频来欣赏唐代艺术家们是如何塑造出各不相同的人物性格特征及象征意义?播放视频表情非常生动,各具特色。
B、形象的创造————————庄严肃穆神性与人性统一——————温和端庄救苦救难女神——————————端庄朴实纯正智慧和悟性——————威猛雄壮保护神力量象征无所畏惧勇敢对抗的力量——出示普贤菩萨图片中国菩萨神王脚下小鬼的图片无所畏惧的力量的赞扬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疑惑之处,远看护法和金刚力士的身材不成比例,上大下小的很不协调,绘制的这张测绘图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是因为东方审美重写意而不重写实么?播放力士视频近大远小透视规律D卢舍那大佛的脸型卢舍那大佛“卢舍那”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武则天为自己起名为武曌,又和卢舍那大佛有什么关联?传说卢舍那大佛的面相以武则天为原型,那为什么武则天要把自己的相貌与神像融合?石窟之宏伟在卢舍那石窟之美最美也在卢舍那从哪里体现出盛唐审美风貌的?大佛的五官有什么特点?面容圆润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祥和慈悲那她完全和武则天一模一样么?中国佛像雕塑特点:A、神性博大凝重像人的神(二)、合作探究:1、不同的历史时期神像是不是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展示:北魏初期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露天大佛麦积山石窟小游戏——找不同(五官、衣着、神态)佛教雕像的造型与中国特点的融合印度风格中国人特征印度风格中国人特征盛唐风貌从上面的三幅图片,你体会出了中国佛教雕塑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发展脉络:逐步本土化、汉化、世俗化;符合各朝代审美特点。
2、学以致用——排序(三)这三支手,我们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学情分析乡镇的孩子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通过教授这节课也了解到,真正见过中国石窟艺术文化的学生平均下来每个班也就一个,佛教雕塑艺术这块知识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通过前几节课的讲授,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化对艺术形式的影响,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的,积极性很高,这时安排本课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古代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升华。
高中美术课件《中西神像雕刻》

公元672年
五官 特征
卢舍那--智慧广大 光明普照
北魏初期460年 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
中国早期石窟艺术受印度犍陀罗的影响较为 明显。
北魏初期佛像 印度犍陀罗艺术
古希腊雕塑
犍陀罗艺术,是古代希腊艺术与印度艺术结合的 产物,故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
服饰特征
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 佛像五官服饰的逐渐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意 卡诺瓦 雕塑作品《扮成维纳斯的博尔盖塞》
中国艺术注重象征、表现、写意、追求 美和善统一 ,所以强调精神、气质。 西方注重再现、模仿、写实、追求美和 真统一,所以注重形体的比例、结构、 神态、转折 。
气韵生动
中国菩萨之手 力士之手
拉奥孔局部 古希腊
敦煌彩塑力士像
拉奥孔 古希腊
重神
重形
庄严肃穆
文静端庄
虔诚顺从 威武雄壮
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 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 写实美与理想美 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 相结合的典范 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完美的雕像的各部分 比例几乎都蕴含着 5∶8黄金分割。
中国追求美和善统一 ,所以强调精神气质。 “ 美”是中西雕塑的共同追求 西方追求美和真统一,所以注重比例结构。
意 卡诺瓦 雕塑作品《扮成维纳斯的博尔盖塞》
《普拉东抢劫珀耳塞福涅》局部 意大利 贝尼尼
望楼上的阿波罗 古希腊
阿波罗与达芙妮 意大利 贝尼尼
17世纪
北魏菩萨头像
敦煌莫高窟第194窟唐代彩塑
大卫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
摩西 哀悼基督
《命运三女神》 古希腊 菲狄亚斯 三女神身体的动势显出优美的体形,波浪式的衣纹曲线疏密节奏的 流动,既平稳又柔和。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凿而成, 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用诗人海涅的话来说,希腊雕像上的衣 纹是身体动势的多音反响。
【教案】第11课 中西古代雕塑艺术 说课稿-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第11课中西雕塑艺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题目为中西雕塑艺术,分为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塑和佛教雕像)、西方雕塑传统及演变和中西现代雕塑的新创作三大部分。
教材中展现的信息量较大,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方便题取信息和资料,本单元课程可以通过中西雕塑对比的形式展开教学。
本人选择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课程教学内容。
课题名为中西古代雕塑艺术。
主要涉及西方:古希腊、罗马雕塑、中世纪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塑。
中国:陵墓雕塑和佛教造像。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近于成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判断、辨别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本教材的第七课西方古典美术的传统与成就和第八课19世纪西方美术的新创造已经学习了关于西方雕塑的相关内容,对西方雕塑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中西方雕塑艺术对比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主题:中西古代雕塑艺术四.基本问题:中西古代雕塑是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雕塑造型语言体系?五.教学目标:能够从展示方式、雕塑手法、不同的艺术观念这三个方面来理解中西古代雕塑在文化历史中的演变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中国古代雕塑作品与场景之间的密切联系关系;理解西方雕塑更加重视单体雕塑的相对特点。
2.理解西方传统雕塑与中国古代雕塑之间不同的雕塑手法。
3.通过鉴赏中西古代雕塑作品,理解中西古代雕塑所起到的文化符号的作用。
六.问题情境:最近,济南动物园开展了一个为园中动物树立雕像的活动,园中管理人员有的倾向于用西方的动物雕塑为原型,有的倾向于以中国古代的动物雕塑为原型,意见不统一,不知道用哪一个好。
请同学们搜集一组中西方动物雕塑作品(与园中动物对应)展开比较,写下自己的理由。
七.学习过程:第一节走进中西古代雕塑小问题汇总:1.观看下列两组图片中的雕塑作品,你能看出在数量上有什么不同?一、中西古代雕塑在展示方式上的不同小问题1.:观看下列两组图片中的雕塑作品,你能看出在数量上什么不同?中国:秦俑——汉霍去病墓——重庆大足石刻西方:思想者、大卫、阿芙罗狄忒雕像学生:第一组数量多,排列等等。
高中美术_《中西神像雕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西神像雕刻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假日外出旅游,名山古刹中精美的宗教建筑、神像常常会使我们驻足凝视。
神像雕刻在中西传统艺术中均占有重要位置,凝聚了中外能工巧匠的艺术智慧。
欣赏几幅神像雕刻作品。
二、讲授新课:中国神像雕刻:中国古代的神像雕刻以佛教造像为最多。
与寺院建筑一样,佛教造像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融合了儒、道文化及民间神话传说,佛、菩萨、罗汉、护法神等形象逐渐吸收了中国的神仙、勇将和智者的形象特点,这些神像是中国古典雕塑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神像雕刻是宗教美术的一部分,是以宗教教义和与其相关的人物、故事为题材的雕刻。
佛教造像主要由两类作品组成,一是小型雕像:指寺院中供奉的或可携带的小型单体石雕像、金铜雕像等;二是大型雕像:指古代宗教洞窟、摩崖石窟中的大型雕像。
中国四大石窟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
看视频:北魏前期云冈石窟造像,思考两个问题:1、皇权(人)与神权(神)的关系?中国神像雕刻的文化特点:将人神化2、云冈石窟佛像(北魏前期)雕刻的风格?异域风格看视频北魏后期龙门石窟造像,思考造像风格发生什么改变?本土化风格看视频龙门奉先寺石刻群造像,了解造像的排列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造像排列为“九尊”格式,九尊格式形象的诠释了佛教的意义,中间的主佛体积较大,神情庄严、深沉、稳重,弟子迦叶和阿难体现佛法的内涵,面相饱满端庄象征纯正、智慧和悟性,面相清瘦、饱经风霜象征苦行、坚忍和意志,菩萨形象温和可亲,天王力士保护佛法,形象威猛夸张。
看唐代菩萨造像形象,分析唐代佛教造像演变特点:世俗化风格宋代长清灵岩寺罗汉像,体现了造像的特点是:平民化风格欣赏中国古代石窟寺造像西方神像雕刻:古希腊神像风格特点:欣赏雕像阿弗洛狄德雕像、望楼上的阿波罗,对比中国佛教造像,发现古希腊神像更写实,更接近人的形象,这些裸体形体健美、神态和悦,具有一种人间凡人无法达到的完美。
中世纪神像风格特点:欣赏阿米朗大教堂西侧门廊的雕刻,中世纪时期,神像雕刻围绕宗教教义和教堂建筑而展开,古希腊雕像那种自由的、典雅的健美形象,变成充满宗教虔诚感的形象,这些雕像表现出严肃、神圣的品格。
高三专题——中西雕塑

高中美术鉴赏基础知识专题——中西神像雕刻的比较中国佛教造像与西方神像雕刻一、考纲要点:1、初步认知、理解中西神像雕刻的不同特点与中国佛教雕刻手法的演变。
2、体验、评价中西神像雕刻的美感特征,提高鉴赏能力。
3、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现代雕塑特点、代表作品和含义。
二、鉴赏内容:(一)中国佛教造像与西方神像雕刻中国古代的神像雕刻以佛教造像为最多。
佛教造像在传播过程中融合了儒、道文化及民间传说,佛、菩萨、罗汉护法神等形象逐渐吸收中国的神仙、勇将和智者的形象特点,这些是中国古典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造像有两类作品组成:一是寺院中供奉的小型单体或可携带的单体石雕像、金铜雕像;另一类是大型宗教石窟造像,并与自然环境、建筑和周围壁画同生共存,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
(p55-64)佛教美术以“佛”为中心的“九尊”格式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中国佛教造像是一个逐渐汉化的过程,造型写实,创造了“像人”的神。
古希腊神像雕刻更写实、更接近人的形象,他们是“像神”的人,雕刻体现自由、典雅的健美形象;中世纪神像是静止、神秘、虔诚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体现对古希腊雕刻的向往;17世纪出现的巴洛克风格,借对神的赞美,讴歌了人性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展示了人的创造力。
(p159-168、179、190、198)(二)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现代雕塑雕塑是指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雕塑在艺术样式上,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
石窟寺艺术是雕塑、建筑、绘画(壁画)的综合体。
“麦积山石窟造像”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
秦陵兵马俑雕塑群:造型生动写实,可谓“尽精微,致广大”,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霍去病墓石刻群:简练概括,具有强悍的生命力,代表作品《立马》、《跃马》、《伏虎》。
唐代陵墓雕刻:恢宏博大,刻画精致,如《昭陵六骏》、《乾陵》。
高中美术-中西神像雕刻-课件

莫高窟 藏经洞
• 泉州。我国现有最大的石雕老君像, 坐落在泉州老君岩上石像高6米宽8 米,神态超然的老子端坐自若、目 光炯炯、仙风道骨、出神入化。真 个是“老子天下第一”,让人忘却 许多人间烦恼。
• 中国传统道教奉老子为教主,称” 太上老君”
西方神像雕刻发展脉络 古希腊时期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伸手去接触那赐予他生命的上帝。亚当的左手似将移动,充满了被控制住 的感觉,而上帝则上前伸出右手食指,这两只手是整个创世记的象征。 画面的焦点是神与人指头的接触,该作品强调人体动作,使二人之间的联 系具有动感。
哀悼基督
• 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作品的题材取 自圣经故事中基督耶酥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 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
敦煌莫高窟 飞天[标清版].ifox
• 河西走廊西端,甘肃省敦煌县(今为 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第16 号窟北壁后面,隐藏着一座封闭千年 的暗窟。1900年6月21日(农历5月 25日),由于偶然的契机,被住持 道士王圆禄破壁打开。洞内藏有从公 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各种历史文 本、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 些珍贵文献用多种文字记载,有汉文、 藏文、梵文、龟兹文、粟特文、突厥 文、回鹘文、 康居文等,简直是一个 内容丰富的古代博物馆。1907年斯 坦因第一次来到莫高窟之时,王道士 已伴随藏经洞又度过了7个春秋。在 这7年中,除官员拿走部分经卷外, 王道士对藏经洞看守得很紧,散失的 卷子很少。斯坦因为了看到日夜盼望 的藏经洞,想了很多办法接近王道士, 但王道士避而不见,弄得斯坦因束手 无策。后来他了解到王对唐玄奘非常 崇拜,便把自己装扮成唐玄奘的信奉 者,并欺骗王圆,说他是沿着唐玄奘 西天取经的路来的,这一招很灵,是 宗教信仰把他们的思想沟通了,所不 同的是,王道士是一个真诚的信奉者, 而斯坦因显然只是为了达到骗取藏经 的目的。
8、中西神像雕刻课件

圆雕
浮雕
透雕
一、中国神像雕刻 (宗教雕刻)
宗教雕刻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 物传说等题材的雕刻。中国古代ຫໍສະໝຸດ 教雕刻以佛教 雕刻艺术 成就最高。
宗教雕刻主要保存于寺庙和石窟中。
石窟雕刻源于印度,约于3世纪传入我国, 我国造窟最盛的时期在南北朝至唐代中期, 约5-6世纪。
中国四大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德列撒的幻觉 阿波罗与达芙妮
中西神像雕刻
古中国:表情温静慈祥,注重神态的传达 (神似) 偏于象征,皇权与神权相统一 古希腊:神态优雅,形体健美,富有动感 (形似) 注重再现,追求和谐与美的统一
中国佛教雕塑的发展脉络
民族化 世俗化 人性化
原因:佛教传播的需要,入乡 随俗。不同文化融合的产物。
老君像 (道教)
二、西方神像雕刻
1、古希腊时期
神像雕刻更写实、更接近人的形象, 理想美与写实美得结合,神是理想化 的人。雕刻体现自由、典雅的健美形 象。
2、中世纪(约4—15世纪)
3、文艺复兴时期
甘肃敦煌莫高窟
主要成就: 壁画和彩塑
莫高窟257窟北魏壁画《鹿王本生图》
曲眉丰颊 圆润肥美
龙门石窟奉先寺 卢舍那佛龛造像 (唐代) 世俗化
云冈石窟第20窟佛像 (北魏)
麦积山石窟
“彩塑博物馆”
麦积山127号窟菩萨像 “秀骨清像”
犍北 陀魏 罗前 风期 格
本 土 化
秀北 骨魏 清后 像期
高中美术_中西神像雕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中西神像雕刻》教学设计课题:中西神像雕刻课型:欣赏评述课课时:1教学准备:教材,学案,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多角度了解雕塑的类型;学习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等的代表性佛像,把握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尤其是北魏、唐代造像的特点;学习古希腊神像、中世纪的神像雕刻、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的神像雕刻的代表性作品,把握欧洲神像的主要特点,并能够用恰当的术语描述、评价。
2、方法过程目标:通过欣赏、讨论、阅读教材、交流,学习、寻找、发现并使用术语、关键词,做到独立思考、积极讨论,勇于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由中西神像雕刻的差异思考中西方文化传统、审美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形成国际视野。
重点:使用雕塑的相关术语正确评价中西神像雕刻的特点。
难点:正确理解中西方神像的审美差异,理解其背后的文化传统。
课前准备:通读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问:这两座山不高不大,却举世闻名,成为人人向往的圣地,知道为什么吗?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那么,神仙从哪里来呢?播放神像雕刻的视频。
【生】思考,观看,思考【意图】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
二、新授。
1、神像雕刻的分类【师】问:神是怎样被造出来的?①材料:石、木、金、泥、沙、冰、象牙、玉、陶瓷、玻璃、石膏、硅胶、塑料等②方法。
:雕(刻、凿)、塑(铸、堆)等③呈现形式:圆雕、浮雕④体量:大、小【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雕塑的多种类型。
【意图】多角度了解雕塑的分类,以便恰当使用术语评价中西神像雕刻。
课件展示中西方的神像。
【师】问:这些雕像,你觉得哪些雕的是神,哪些雕的是人?其实它们都是神像,分别代表了中西方的神像雕刻。
下面我们就通过比较来研究中西方的神像雕刻艺术。
【意图】通过对比展示,让大家对中西方神像有个整体印象,同时提醒大家本节课的视点是中西比较。
2、中国佛教造像①佛像与石窟寺【师】中国神像以佛像为最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了解中西方神像雕刻的不同特点;
中国佛教雕刻手法演变的大致线索
教学重点:中西方神像雕刻的审美特征和演变的大致线索
教学难点:中西方神像雕刻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
教学进度: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中国菩萨和西方维纳斯,说明中西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别。
第八课中西神像雕刻
二、新授内容
(一)、欣赏一下中国的神像雕刻。
影响中国古代的宗教是儒道佛教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为什么以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
A、佛教通过“造像”来宣扬佛教,所以佛教雕塑非常盛行。
B、许多朝代统治阶级非常推崇佛教,许多佛像的建造都是皇室或政府行为,
集全国的人力、物力。
所以一般都规模宏大、艺术成就极高。
中国最著名的佛教雕塑在那里
(1).敦煌莫高窟(2)、麦积山石窟(3)、云岗石窟(4)、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创造(5)、四川乐山大佛(6)、大足石刻
中国佛教雕塑的两种形式:
(1)、泥塑:泥塑造像是中国的独创,能保存一千多年而不朽坏,难能可贵。
(2)、石刻: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高贵典雅,严肃中带
有慈祥,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皇权和神权统一,武则天的相貌,皇帝即当今如来。
皇家开凿用最豪华的九尊格式,主佛旁边文武兼备,等级森严。
思考与讨论:
从上面的三幅图片,你体会出了中国佛教雕塑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提示:从脸型、体形、服饰、表情上考虑
不同点:外国人—中国人(陌生感)神—人严肃的人—和蔼的人
中国佛教雕塑的发展脉络:民族化世俗化人性化
活动与互动:
按时间顺序为四尊菩萨排序
(二)、欣赏一下西方神像雕刻
(1)古希腊文明
希腊文明特征: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
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
古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众神住在奥林匹亚山上,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缺点,只是他们拥有人不具有的神力,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再没有比人体更美了,因此我们把人的形体赋予我们的神灵——菲狄亚斯
(2)、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世纪
一切荣耀归于上帝,人性受到压抑。
基督教成为治理国家的精神支柱,整个欧洲完全处于封建宗教的控制之下,文化处于被桎梏的状态,艺术也完全为宗教服务,非写实的、教条的、充满宗教色彩的艺术风格主宰了中世纪的美术。
(3)、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为口号。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个性自由,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英雄主义,力与美的化身。
西方神像雕刻发展脉络
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古希腊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不同点:
文艺复兴时期更加个性、人性,对人体结构更加理解,表情更加丰富。
活动与互动:
按时间顺序为四尊雕像排序
(三)、中西神像雕刻的特点有哪些不同
1、神性人性
2、感性理性
3、整体个性
三、小结
中国佛教雕塑的发展脉络
西方神像雕刻发展脉络
中西神像雕刻的特点有哪些不同
思考与讨论:中西神像雕刻有哪些不同?
思考与讨论:中西神像雕刻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