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中外雕塑作品欣赏教案
五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课 中外雕塑作品欣赏|广西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课中外雕塑作品欣赏|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中外优秀雕塑作品;2.掌握基本的雕塑造型语言和表现技法;3.能够对雕塑作品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4.提高学生审美维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外雕塑作品的欣赏1.【中国】小雅――《观音》2.【希腊】米洛斯的维纳斯3.【意大利】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4.【法国】罗丹的《思考者》5.【美国】艾伦莫尔的《像素人》6.【中国】徐悲鸿的《奔马》2. 雕塑造型语言和表现技法1.线条2.纹理3.与空间的关系4.色彩3. 雕塑作品的观察、分析和评价1.客观描述2.主观感受3.制作流程4.社会意义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向学生问:你们看过哪些雕塑作品?那些作品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老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带着学生一起观赏一些雕塑作品图片,让学生对雕塑作品的整体感受和特点有一个初步了解。
2. 中外雕塑作品的欣赏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欣赏的六件雕塑作品,并给出一些基本的信息。
1.【中国】小雅――《观音》简介:小雅是一位知名的女雕塑家,她的作品《观音》是她创作的一件优秀的佛教题材雕塑作品。
它描绘了观音的容貌和神态,通过线条的运用,表现出观音慈悲的心灵。
2.【希腊】米洛斯的维纳斯简介: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件古代希腊的典型雕塑作品。
它的特点是女性身体的丰满和优美。
它通过身体的线条和雕刻细致的纹理,表现出女性的柔美和娇媚。
3.【意大利】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简介:大卫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的特点是大卫的身体线条清晰明了,肌肉和骨骼的结构准确。
它通过富有力量感的造型和细腻的纹理,表现出男性的刚强和坚毅。
4.【法国】罗丹的《思考者》简介:《思考者》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描绘了一个头戴帽子的男子,他伏案思考,表现了人的思索和内心空虚的境界。
5.【美国】艾伦莫尔的《像素人》简介:《像素人》是一件较为现代化的雕塑作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 中外雕塑作品欣赏|广西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中外雕塑作品欣赏|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了解中外雕塑作品的发展和历史。
2.掌握雕塑作品的构成和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4.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中外雕塑作品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等。
–欧洲雕塑作品欣赏:希腊米罗斯神庙雕塑等。
2.雕塑作品构成和表现手法介绍–雕塑的材料和工具–雕塑作品的结构和构成要素–雕塑表现手法的分类和特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雕塑作品的构成和表现手法介绍是本课的重点,学生要掌握雕塑的构成和表现手法,能够从中多方面地欣赏雕塑作品。
2.学习中外雕塑作品的历史和发展是本课的难点,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了解中外雕塑作品的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结合PPT和图片,介绍中外雕塑作品的历史和发展等知识点。
2.观摩法:通过观摩中外雕塑作品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雕塑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实践法:通过手工模型、粘土、泥塑等实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雕塑作品的构成和表现手法。
五、教学流程设计1. 复习和导入(5分钟)本次课程主要内容是中外雕塑作品欣赏,那么在开始课程之前,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次学习的内容,以便更好的启发本次课程的学习。
2. 中外雕塑作品的历史和发展(20分钟)首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和PPT的方式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和欧洲雕塑作品的发展史和创作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感性和理性的认知,以个人独特的角度去欣赏中外雕塑作品。
3. 雕塑作品的构成和表现手法介绍(25分钟)让学生通过PPT和图片了解雕塑的材料、工具和结构构成要素。
介绍雕塑表现手法的分类与特点,如形态变化、空间表现、光影表现等,引导学生明确了解雕塑的语言特征。
4. 实践体验(5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模型、粘土、泥塑等材料,尝试掌握雕塑作品的构成和表现手法。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进行模仿创作。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外国雕塑作品欣赏_广西版

第二课外国雕塑作品欣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现代美国雕塑。
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
教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
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
学生:生通过课前预习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出示古希腊雕塑图片欣赏。
教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
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创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学生:生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
教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
罗马雕塑的继承性。
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
出示罗马雕塑艺术图片。
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较:学生:谈谈感受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
学生:谈谈感受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
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生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
六、教师小结。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中国雕塑作品欣赏-广西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 - 中国雕塑作品欣赏 - 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历史背景、特征及代表作品;2.通过欣赏、比较和分析中国传统雕塑作品,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3.发现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历史背景、特征及代表作品。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课时:中国雕塑的历史背景及特征•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雕塑的历史发展,分析中国雕塑的特征;•时间安排:40分钟。
第二课时:汉代和唐代雕塑•教学内容:介绍汉代和唐代雕塑,分析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时间安排:40分钟。
第三课时:宋代和元代雕塑•教学内容:介绍宋代和元代雕塑,分析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时间安排:40分钟。
第四课时:明代和清代雕塑•教学内容:介绍明代和清代雕塑,分析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时间安排:40分钟。
第五课时:现代中国雕塑艺术的应用•教学内容:介绍现代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特点及应用场景;•时间安排:40分钟。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程采用演讲、范例展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维度的讲解、生动的范例展示和充分的讨论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关注课堂内容,听取讲解,积极参与讨论;2.作业质量:完成作业,准确表达理解和感悟;3.考试成绩:能够准确描述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历史背景、特征及代表作品;4.创意成果: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创造出个性化的作品。
六、教学反思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深入理解雕塑艺术,从而更好地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创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形成有效的学习成果。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中外雕塑作品欣赏-广西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中外雕塑作品欣赏-广西版课程背景本次课程主要涉及到中外著名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旨在通过对各种风格和材质的雕塑作品的观察和理解,引导学生了解雕塑和雕塑家的意图,增强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能够通过观察中外雕塑作品,了解各种风格和材质的雕塑作品特点。
•能够描述和解读雕塑作品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能够通过手工模仿雕塑,了解制作过程和体验手工技巧。
•能够鉴赏雕塑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内容•欣赏中国传统雕塑作品——青铜器;•欣赏西方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欣赏现代雕塑作品——手工雕刻;•制作手工雕塑。
教学过程第一课:欣赏中国传统雕塑作品——青铜器1.1 活动1:观察和品析青铜器•认识青铜器,了解其材质和制作工艺;•观察和品析各种形状、纹饰和器形的青铜器;•引导学生了解古代青铜器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1.2 活动2:制作模板•学生通过制作模板的方式了解青铜器的形状和工艺;•通过手工模仿青铜器的制作过程,理解其制作方式;•提高手工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二课:欣赏西方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2.1 活动1:欣赏和品析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以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品《大卫》为例,了解其雕塑技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雕塑作品的形式、主题和内涵,了解其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风格和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2.2 活动2:制作模板•学生通过制作模板的方式,了解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品和雕塑风格;•通过手工模仿雕塑的制作过程,了解其制作方式;•提高手工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三课:欣赏现代雕塑作品——手工雕刻3.1 活动1:欣赏和品析现代雕塑作品•向学生介绍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现代雕塑作品,了解其材料、形式和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雕塑作品的价值和审美标准。
3.2 活动2:制作手工雕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选择素材和设计风格;•学生熟练掌握手工雕刻的技巧和方法;•学生将手工雕塑作品细节处理并进行涂装,完成作品。
小学美术桂美版五年级下1中外雕塑作品欣赏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2

小学美术桂美版五年级下册《1中外雕塑作品欣赏》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我国古代优秀雕塑作品,漫步历史,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没有雕塑作品的挂图、幻灯片。
老师课前准备:搜集中外优秀雕塑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学生作业: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二、让学生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它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
用石头、金属、木头等雕出的立体形象,其特点是:无背景,可四面欣赏。
圆雕的特征是完全立体的,观众可从四面八方去欣赏它。
浮雕的形式与圆雕有较大的区别,首先圆雕是在一整块材质上雕刻出的三维立体图案,可以从四面八方各个角度去把玩观看,而浮雕只是依附于一个与材质本身相同的板形,具备圆雕的独立性。
圆雕的使用范围也比浮雕要多出许多。
五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外国雕塑作品欣赏-广西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外国雕塑作品欣赏-广西版一、设计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作为小学美术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艺术形式,发散思维,提升审美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价值观、个性、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外国雕塑作品欣赏。
通过对外国雕塑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外国雕塑艺术的特点,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了解外国雕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
•掌握基本雕塑制作技艺,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雕塑作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艺术品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敬重人类文明和多元文化的意识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外国雕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
•掌握基本雕塑制作技艺,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雕塑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作品欣赏引导学生了解外国雕塑艺术的特点,同时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创造,并运用感性认识去感悟、理解和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如何使学生掌握基本雕塑制作技巧,同时又能够发挥创造性,进行艺术创作。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外国雕塑作品欣赏。
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板块:(1)雕塑艺术基本概念教学•雕塑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外国雕塑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欣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外国雕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
•十个外国雕塑作品的欣赏。
2.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图片或视频,展示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技法,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雕塑作品的构造和造型。
(2)讨论教学法教师出示外国雕塑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并介绍作品的作者、时间、文化背景等,让学生观察、感受、思考,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
五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外国雕塑作品欣赏-广西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外国雕塑的基本知识,欣赏和分析外国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激发学生对外国雕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外国雕塑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外国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外国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外国雕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外国雕塑的基本知识,欣赏和分析外国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外国雕塑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外国雕塑作品图片、雕塑作品实物(如有条件)、画纸、画笔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绘画工具(如彩色铅笔、水彩笔、马克笔等)、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外国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外国雕塑艺术。
2. 基本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外国雕塑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 作品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外国雕塑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艺术价值。
4. 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外国雕塑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外国雕塑基本概念2. 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3. 作品欣赏与分析4. 绘画创作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外国雕塑作品,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信息,准备下一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
2. 让学生课后思考外国雕塑作品对自己美术创作的启示,准备下一节课进行讨论和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外国雕塑知识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参与度是否高等,以便改进和优化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雕塑作品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了解我国优秀艺术瑰宝。
(了解)
2、了解名画、作者、时代背景。
(记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代表作品。
难点:知道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代表作品及作者、时期。
教学过程:
一、介绍书中的名作
秦始皇陵兵马桶
1974年和1976年,在秦始皇陵外城东侧约1.5千米处地下,发现并发掘了秦陵从葬坑三处。
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面积达14000平方米,内有6000多件形同真人、真马一般大小的兵马陶源和7000多件战车、铜兵器及金、铜、石等装饰品,是一个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向东开进的古代大型军事长方阵形。
它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装备情况及古代战争的阵法。
一号坑内,车与步兵相间,以步兵为主。
二号坑内主要是车兵,也有骑兵、步兵,形成车兵、骑兵、步兵联队。
说书佣
中国古代有活人殉葬的习俗。
到了汉代,这一习俗废除。
但一些达官贵人还对此念念不忘,企望去世后在阴间也能作威作福。
因此,他们就用陶土或木头做成人形,当作活人替身,随葬地下。
这些陶或木制成的替身,叫做佣。
1951年在成都天回山崖墓出土了一具击鼓说唱的东汉陶佣。
这具陶佣是一个说书艺人的形象。
他坐在一个石台上,张着嘴巴,身体微微前倾,左臂环抱着一只鼓,右手高举鼓褪,一足翘起,似乎是说书说到了精彩之处,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显得清新活泼、栩栩如生。
青铜奔马
青铜奔马出自汉代的马踏飞燕铜像,是中国的艺术珍宝。
马踏飞燕铜像是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县一座东汉古墓中出土的,是墓中近百件青铜车马仪仗桶中的一件,像高34. 5厘米。
奔马矫健雄壮,四蹄腾空,昂首扬尾,马首向左微微昂起,口鼻微微张开,逼真地表现了骏
马在疾驰中的形象,仿佛使观者能听到它那沉重的呼吸和声震原野的嘶鸣。
更巧妙的是在奔马的有蹄下,还有一只展翅疾飞的燕子。
两者奇妙的组合,使人产生“天马行空”的感觉。
青铜奔马反映出制作奔马的工匠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位于甘肃西部敦煌,是由莫高窟、西干佛洞和安西县榆林窟所组成的规模巨大的石窟群,其中以莫高窟为主。
敦煌石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金、元,持续修建约千年,共开凿1000多个洞窟。
现保存完好的洞窟有492个,窟内有塑像2000余尊,壁画45000余平方米。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佛教经此传入内地,因此较早接受佛教的文化艺术。
维纳斯像
在古罗马神话中,维纳斯是美与爱的女神,是女性美的代表者和体现者。
古罗马统帅恺撒的宗洞里供奉着维纳斯,认为这位女神是他的祖先。
即使在今天,维纳斯也是人们喜爱的、复制品很多的雕像。
维纳斯雕像是公元前1世纪希腊著名雕塑家亚历山德罗斯的作品。
这座高2米,通体由一块半透明的白云石雕就的塑像,站立在鸡血纹的云石底座上。
雕像造型典雅,神情庄重,曲线调和,自然妩媚,体态健美,反映出雕塑家高超的艺术造诣。
这座雕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一种统一而富有变化的美。
掷铁饼者
《掷铁饼者》是米隆制作的一座青铜雕塑,被公认为经典之作。
他的雕像选取的是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前的一刹那,就是所谓“引而不发”的状态,处在矛盾的高潮中而显得更有吸引力。
在这件静止的雕塑里,作者把握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以达到在心理上使人获得“运动感”,为后代艺术家创造了成功的范例。
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也增加了“发射”的联想。
铁饼和头部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落地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
运动员俯身弯腰,侧转头部,全神贯注,鼓胀的肌肉充满力度,整个身体形成高度动感的平衡。
所有这些都显出相当精湛的艺术匠心。
米隆的原作已在很久以前失踪,所幸罗马的艺术家用大理石复制了这座雕塑,现保存于罗马的意大利国家博物馆。
大卫
《大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高5.5米,用整块大理石雕成。
大卫是圣经故事中的人物,从小容貌俊美,机智勇敢。
当非列土部族侵犯他的家乡,以色列城地受到严重威胁时,牧童大卫挺身而出,用放牧时打死过狮子和熊的投石机把非列士的头领歌利亚杀死,挽救了民族。
大卫以他的赫赫战功,受到人们的拥戴,成了以色列最年轻的军事统帅。
这段旧约上的神话被米开朗基罗用来作为保卫共和国的象征。
加莱义民
1884年,法国加莱市政府为建立一座雕像举行了一次创作竞赛,来纪念一件人民永远不能忘却的史实:在14世纪中叶的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军围攻法国加莱城,情况紧急,全城人民濒于死亡。
后来英国国王提出条件,要加莱城交出六个人任由英国士兵屠杀,全城居民就可免于一死。
这时有六个普通市民为了拯救同胞,自愿献身。
该怎样去表现这个极其残酷而又无比壮烈的场面呢?罗丹选择了六位英雄在赴刑场路上的一个画面。
他们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城市和人民,衣衫破烂,神色疲惫。
在经受了无数痛苦的折磨之后,正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
走在前面的年轻人侧低着头,无可奈何地扬起了右手;有两个人回转头去,一个捂着眼睛,另一个双手抱头;中间一位老人在沉思,是他第一个挺身而出,鼓舞了其他的人;最左边的是一个大义凛然的教士,他两手拿着即将交给英军的城市钥匙。
他那被仇恨的怒火烧灼着的面部,表情庄重严峻。
他的深沉的目光表明,这是一个不屈的灵魂。
罗丹用他的雕刻刀,表现出了他们走向死亡时的内心感受,歌颂了这些平凡的勇于自我牺牲的品质高尚的人。
这座雕像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强烈力量。
二、回顾所讲的内容
请学生来谈一谈
三、请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