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合集下载

最新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最新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常用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手卫生1、一般洗手(一)操作要点1.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二)注意事项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一)操作要点1.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至消毒剂干燥。

(二)注意事项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4.手部皮肤无破损。

5.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

二、无菌技术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一)操作要点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无菌持物钳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

3.打开无菌钳包,取出无菌持物钳容器罐置于治疗台面上。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考核评分标准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考核评分标准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考核评分标准(1)准备工作:准备好洗澡用具,检查水温,确保室内安全无隐患。

(2)帮助患者入浴: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协助患者入浴。

(3)洗澡:用温水和洗发水、沐浴露等清洁患者身体,注意不要让水进入患者口鼻。

考核评分标准:①准备工作是否到位;②是否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确定入浴方式;③洗澡操作是否规范,注意安全,并且不影响患者舒适。

2. 导尿操作程序:(1)准备工作:准备导尿包、导尿管等器材,给患者解释导尿过程。

(2)消毒:将导尿器材消毒。

(3)导尿:根据患者性别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插入尿道,注意不要插入过深。

考核评分标准:①准备工作是否到位;②导尿器材是否规范消毒;③导尿操作是否规范,注意不要插入过深,不伤害患者。

3. 转移操作程序:(1)准备工作:调整床铺高度,确保室内无障碍物。

(2)协助患者: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协助患者转移。

(3)注意安全:转移过程中注意患者安全,确保患者不会跌倒或受伤。

考核评分标准:①准备工作是否到位;②协助患者是否得当;③转移过程中是否注意患者安全。

4. 翻身操作程序:(1)准备工作:调整床铺高度,将患者移动到床边。

(2)协助翻身: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协助患者翻身。

(3)换床单:将被褥换上干净的床单。

考核评分标准:①准备工作是否到位;②协助翻身是否得当;③换床单是否规范。

5. 护理记录操作程序:(1)准备工作:准备好记录工具,如笔、护理记录表等。

(2)记录内容:记录患者身体状况、护理过程、医嘱执行情况等。

(3)及时记录:护理过程中,及时记录并反映患者状况和护理效果。

考核评分标准:①准备工作是否到位;②记录内容是否详尽准确;③是否及时记录。

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常用护理操作技术一、基础护理技术1.卧床护理:指对不能坐起或下床活动的病人进行的一种护理过程,包括换位翻身、部位按摩、皮肤护理等。

2.体位护理:确保病人在正确的体位上休息,同时预防压疮和呼吸、循环功能不良。

3.饮食护理:包括给予病人合理的饮食,喂食技术和胃管护理等。

4.睡眠护理: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准备、定时助眠等,帮助病人改善睡眠质量。

5.个人卫生护理:包括口腔护理、洗澡、理发、指甲护理等,保持病人的个人卫生。

6.尿液管理:包括留置尿管护理、尿袋管理、尿流观察等,确保病人的排尿功能。

二、功能护理技术1.呼吸护理:包括氧疗、吸痰、气管切开护理等,保证病人的正常呼吸功能。

2.循环护理:包括心脏按摩、心电监护、动脉穿刺护理等,保障病人的循环系统功能。

3.消化护理:包括胃管护理、灌肠、胃肠减压等,维护病人的消化系统功能。

4.排泄护理:包括留置导尿管护理、良好的排便习惯培养等,维持病人的排泄功能。

5.营养与饮食护理:包括管饲、肠外营养、营养评估等,确保病人的营养需求。

6.口腔护理:包括口腔疾病预防、口腔清洁等,维护病人的口腔健康。

7.皮肤护理:包括压疮预防、伤口护理、危重病人皮肤护理等,保持病人的皮肤完整和健康。

8.体温调节护理:包括物理降温技术、体温监测等,维持病人的体温稳定。

三、特殊护理技术1.手术护理:包括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准备、术后伤口护理等,保证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疼痛护理:包括评估疼痛程度、镇痛治疗、心理支持等,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受。

3.病人安全护理:包括跌倒预防、感染控制、药物管理等,保障病人的安全。

4.急救护理:包括心肺复苏、中风抢救、伤员抢救等,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

5.康复护理:包括康复训练、活动能力提高等,帮助病人恢复和改善功能。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危及生命的患者,他们需要特殊的护理技术操作来维持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康复。

下面是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1.呼吸道管理:-确保通畅的呼吸道:保持患者头部位置合适,定期清洁呼吸道,移除分泌物和异物。

-气管插管:进行气管插管前需要进行充分准备,包括消毒器械,准备插管器械等。

操作时要轻柔、准确地插入气管,并固定好位置,以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指在危重患者的颈部进行手术切开气管,插入气管插管来维持呼吸道通畅。

操作时需要注意消毒器械和手术部位,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2.静脉通路管理:-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是将导管插入患者的静脉内,以便输液、输血、给药等。

操作时需要消毒穿刺部位,采用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避免穿刺动脉或神经。

-静脉置管:当需要长期输液或大量输液时,可以选择在患者的手背或手臂上放置静脉置管,以便将导管连接到输液装置。

操作时需要注意导管长度、一次性使用、固定稳定等。

3.压疮预防:-肤色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的变化,特别是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如脊柱、坐骨和脚跟等。

及时发现异常肤色,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体位翻身:危重患者需要经常翻身,避免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姿势中,减少皮肤受压。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一般每2小时至4小时,进行一次体位翻身。

4.尿液管理:-尿液排出量的记录:对危重患者的尿液排出量进行详细的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尿液异常情况,如尿潴留、少尿或多尿等。

-导尿:当患者不能自主排尿时,可以进行导尿操作。

操作时需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注意消毒器械和导尿通路,以防感染。

5.疼痛管理:-疼痛评估:对危重患者进行定期的疼痛评估,记录疼痛程度和疼痛特点,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计划。

-给药: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镇痛药物,注意给药途径和剂量,防止过量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6.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对危重患者进行定时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记录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一、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一) 铺备用床法[目的] 保持病区整洁,准备接受新患者。

表1-1 铺备用床操作规程总分:100分1. 铺床前后均应洗手,避免病原体经过操作者的手进行传播,以达到保护患者和自身的目的。

2. 操作前应仔细评估床的各部位1有无损坏,以确保患者安全。

3. 同室病友在进行治疗、换药或进餐时应暂停铺床。

4. 如遇有新患者入院时,则将备用床盖被3折于床尾,并根据病情在床中部加橡胶单和中单,改成暂空床,以方便患者使用。

(二)铺麻醉床法【目的】1.便于接受和护理麻醉手术后的患者。

2.使患者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

3.保护被褥不被污染。

表1-2 铺麻醉床操作规程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同备用床注意事项。

2、更换全部床单,以保证患者术后安全、舒适。

(三)口腔护理【目的】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患者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黏膜及舌苔的变化,特殊的口腔气味,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

注意事项:1、关爱患者,动作轻柔,边操作、边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对于凝血功能差得患者,要防止碰伤口腔粘膜及牙龈。

2、昏迷患者严禁漱口,需用开口器时,应从磨牙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用暴力助其张口)。

擦洗棉球不宜过湿,以防患者将溶液吸入呼吸道;擦洗时须用血管钳夹紧棉球,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操作前后要清点棉球数,有活动义齿应取下,浸入清水中保存。

3、对于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应观察口腔粘膜有无真菌感染。

漱口溶液的选择:1.清洁口腔预防感染等渗盐水、2%-3%硼酸液、0.02%呋喃西林液。

2.轻度口腔感染朵贝尔溶液。

3.口腔感染、口臭1%-3%过氧化氢溶液。

4.真菌感染1%-4%碳酸氢钠溶液。

5.绿脓杆菌感染0.1%醋酸溶液(四)卧床患者更换床单【目的】使床铺平整、舒适、预防压疮,保持病区整洁、美观。

表1-4 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操作规程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 保护患者,冬天防止患者受凉。

内科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内科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内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目录一、体位引流 (3)二、气雾剂使用 (4)三、振动排痰机使用 (6)四、结核菌素(PPD)试验 (7)五、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配合 (9)六、经口气管插管护理配合 (10)七、张力性气胸紧急排气法护理配合 (13)八、胸腔穿刺术护理配合 (15)九、中心静脉压测定 (17)十、心包穿刺护理配合 (19)十一、三腔两囊管注药 (21)十二、纤维胃镜检查护理配合 (23)十三、结肠镜检查护理配合 (25)十四、腹膜透析换液(Y型路管) (26)十五、腹膜透析换液 (28)十六、骨髓穿刺配合 (30)十七、胰岛素笔使用 (31)十八、胰岛素泵使用 (33)十九、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35)二十、新期的明试验 (35)二十一、腰椎穿刺护理配合 (37)二十二、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配合 (39)二十三、血液透析 (41)二十四、血浆置换护理配合 (43)二十五、血浆吸附护理配合 (45)二十六、中草药煎制 (46)二十七、化疗药物外渗处置 (48)二十八、间歇性压力泵使用 (50)一、体位引流【目的】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用物准备】护理车上备软枕3个、听诊器、痰杯、毛巾、水杯、纸巾,另备可调控床、屏风。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指导内容】1.向患者讲解体位引流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引流宜在早饭前及晚间睡眠前进行,每次“10~15”分钟。

3.指导患者每次引流后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注意事项】1.体质虚弱、严重心功能不全、大咯血者慎用。

2.引流过程中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发绀、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大汗时,应停止引流,卧床休息。

3.如痰液粘稠不易排出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或用祛痰药后再行引流。

4.备好吸引装置,必要时吸痰。

【相关知识】1.体位引流原理使病变肺叶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使该段支气管内的痰液借助重力作用,顺体位由气管排出。

对病变广泛者,可轮流采取不同体位进行引流。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详细完整版)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详细完整版)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新以下是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的详细完整版,旨在对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评估和管理。

一、操作准备1.操作前,护士需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手部消毒剂。

2.根据操作需要,准备所需的设备、药品和物资。

3.确认患者身份、核实医嘱及操作步骤。

二、操作技巧1.护士需熟悉该项操作的正确步骤,并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2.操作应轻柔而准确,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不适或损伤。

3.操作过程中,护士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提供必要的说明和安慰。

三、安全措施1.护士需了解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如防止交叉感染、避免误操作等。

2.在操作过程中,护士需确保患者的安全,如正确使用护栏、固定床位等。

3.针对特定操作,如输液、注射等,护士需特别注意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剂量控制。

四、患者评估1.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前后,护士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疼痛程度等。

2.对于某些操作,如导尿、伤口换药等,护士需对相关部位进行检查,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五、协作与沟通1.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护士需与其他护理人员(如医生、药师等)进行有效的协作和沟通。

2.护士应及时向团队成员或上级汇报操作进展、问题或变化情况。

六、操作完成后1.完成操作后,护士应整理和清洁操作区域,保持环境整洁和无菌。

2.针对某些操作,如注射给药、输液等,护士需妥善处理废弃物与污染物品。

七、文档记录1.操作完成后,护士需及时、准确地记录操作过程、患者反应和观察结果。

2.记录内容应包括操作时间、操作者姓名、患者身份信息等必要信息。

以上是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的详细完整版。

护士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应参照该评分标准进行操作评估,以确保操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常用60项护理技术流程电子版(3篇)

常用60项护理技术流程电子版(3篇)

第1篇一、导言护理技术是护理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病人进行身心护理的过程。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以下列举了60项常用护理技术流程,供广大护理人员参考。

二、常用护理技术流程1. 入院评估流程:病人入院→护士接诊→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评估病人需求→制定护理计划。

2. 健康宣教流程:了解病人需求→根据病人情况制定健康宣教内容→口头或书面宣教→评估病人掌握情况。

3. 协助病人进行个人卫生流程:评估病人自理能力→指导病人进行个人卫生→协助病人完成个人卫生。

4. 协助病人进行床上活动流程:评估病人活动能力→根据病人情况制定活动计划→协助病人进行床上活动。

5. 气管切开护理流程:评估病人气管切开情况→清洁切口→更换气管切开套管→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6. 鼻饲护理流程:评估病人营养需求→准备鼻饲液→协助病人进行鼻饲→观察病人反应。

7. 胃管护理流程:评估病人胃管留置情况→清洁胃管→观察病人反应。

8. 口腔护理流程:评估病人口腔状况→准备口腔护理用品→协助病人进行口腔护理。

9. 肛门护理流程:评估病人肛门状况→准备肛门护理用品→协助病人进行肛门护理。

10. 超声波雾化吸入流程:评估病人呼吸道状况→准备雾化吸入设备→协助病人进行超声波雾化吸入。

11. 吸痰护理流程:评估病人呼吸道状况→准备吸痰设备→协助病人进行吸痰。

12. 心电图检查流程:评估病人病情→准备心电图设备→协助病人进行心电图检查。

13. 血压测量流程:评估病人血压状况→准备血压计→协助病人进行血压测量。

14. 血糖测量流程:评估病人血糖状况→准备血糖仪→协助病人进行血糖测量。

15. 脉搏测量流程:评估病人脉搏状况→准备脉搏计→协助病人进行脉搏测量。

16. 呼吸测量流程:评估病人呼吸状况→准备呼吸计→协助病人进行呼吸测量。

17. 肺功能检查流程:评估病人肺功能状况→准备肺功能检查设备→协助病人进行肺功能检查。

18. 心脏彩超检查流程:评估病人心脏状况→准备心脏彩超设备→协助病人进行心脏彩超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禁忌证 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12告治艾知疗绒过点程燃中后局可部出皮现肤较可淡能的出中现药烫燃伤烧等气情味况。。 3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 停止 治疗。 4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 5 物品准备: •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可备浴巾、屏风等。
• 1 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穴部位的皮肤情况。
•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2 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 防病治病的目的。
6 操作程序
•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 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 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内容
• 技术1 耳穴埋豆法 • 技术2 艾条灸 • 技术3 拔罐法 • 技术4 穴位按摩法 • 技术5 刮痧法 • 技术6 湿敷法 • 技术7 涂药法 • 技术8 熏洗法
技术一 耳穴埋豆法
• 耳穴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的粘贴于耳穴处,给予 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胀、痛等刺激感应, 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 5将王不留行籽,以小方块胶布固定耳穴部位,俗称 “埋豆”。感到酸、胀、麻或发热,贴后患者用手 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每次1-2分钟,保持3-7天。 6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1贴压处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
• 1 评估 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 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 心理状况。
• 2 目标 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 3 禁忌证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 告知 1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2 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 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3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 火柴、小口瓶等。
• 3 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
耳穴局部有酸、麻、胀、痛感。
•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菜籽)、皮肤消毒液、棉球、棉签、 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
•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舒适,皮肤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术者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 内找敏感点。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 合理体位、松解衣着, 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 暖。
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 端对准施灸穴位,使患 者感到温热但无灼痛 为度。随时弹去艾灰, 灸至局部皮肤红晕。
使艾条彻底熄灭,清洁 局部皮肤。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艾 条施灸治疗的客观情 况,并签名。
评估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定穴 施灸 观察 灸毕 整理 记录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 取合理体位。
消毒局部皮肤。
患者是否不适、疼痛等 情况。
安排舒适体位,告知患 者留豆后应注意的事 项。整理床单位,清洗 用物。
耳穴埋豆
技术二 艾条灸
•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 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 1 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2 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 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在留豆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
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 观察有无不适情况。 4根据不同病症豆 法 流 程 示 意 图
治疗盘、菜籽、皮肤消 毒液、棉球、棉签、镊 子、胶布、探棒、弯盘 等。
遵医嘱核对穴位。手持 探棒自耳轮后上方由 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 耳穴的敏感点。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 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 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 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 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艾 条 灸 法 操 作 流 程 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 史、艾条施灸部位的皮 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 程度、心理状况等。
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 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 区内找敏感点。 用小方块胶布固定菜 籽在耳穴部位,
每天按压数次,保留 3-7 天。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 施耳穴埋豆治疗后的 客观情况,并签名。
评估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定穴 皮肤消毒 进行按压
观察 按压 1-2 分
钟 整理 记录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 史、取穴部位的皮肤情 况、对疼痛的耐受程 度、心理状况等。
治疗盘、艾条、打火机、 弯盘、小口瓶、必要时 备浴巾、屏风等。
遵医嘱确定施灸部位 及施灸方法。
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 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 适,防止艾灰脱落,造 成烧伤或毁坏衣物。
协助衣着,安排舒适体 卧位,整理床单位,清 理用物。
艾灸
技术三 拔罐法
•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 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 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 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