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昔孟母教案
《三字经》完整教案(27课时)

《三字经》教学教案(一)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介绍《三字经》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三字经》教学教案(二)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三字经》昔孟母教案

《三字经》昔孟母教案第一篇:《三字经》昔孟母教案教学内容: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五、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
2.全班齐背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知识1、小黑板出示: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2、指名读句子。
3、老师范读句子,学生思考句子的意思。
4、同桌根据注释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5、指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6、老师解释句意:7、带着对句子的理解熟读句子。
8、找小老师领读句子。
9、分小组赛读句子。
10、检查背诵情况。
三、拓展交流:1、我们已经背诵了经典名句,谁来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四、回忆总结刚才的学习方法(熟读名句、理解含义、检查背诵、得到启示)五、课外作业:将今天所学内容背诵给家长。
第二篇:《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
教案《三字经》教案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故事激趣。
1、背诵《三字经》第一章,比一比谁背得好。
2、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讲这个故事。
(要求学生认真听)3、听了这个故事鼓励学生讲讲自己懂得了什么?4、导入新课。
国学启蒙《三字经》教案

国学《三字经》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及教材简析以传统国学幼学教材《三字经》为教学内容.《三字经》全文1128字,它言简意赅,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讲述历史,介绍知识,鼓励学习,它采用三言韵语,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通俗易懂,有“袖里通鉴纲目”之称。
二、教学目标1.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基本的人文常识、历史知识、人物典范.2.通过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教学重点《三字经》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意蕴,反复诵读,了解文史常识,学习人物典范,并在生活学习中以古代典范人物为榜样指导自己的行动。
四、具体措施认真备课上课,不应付,不走过场,把国学教学落到实处。
在读原文的基础上,引入历史故事,联系当今社会生活。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本课程上成一门学生喜欢上、积极学的课程。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
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
对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中以之指导自己的行动。
五、课时安排1、人之初—-习礼仪2课时2、香九龄——应乎中2课时3、曰水火——人所同2课时4、凡训蒙—-迁夏社2课时5、汤伐夏——与高齐2课时6、迨至隋——若亲目2课时7、口而诵--勉而致2课时8、犬守夜——宜勉力(+小测验)2课时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3、理解三字经前八句的内容.4、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典故:孟母三迁、燕山教子。
背诵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
授课基本内容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字经教案篇一一、班会主题《三字经》学历史二、题目诵《三字经》通圣人礼三、活动目的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
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
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
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六、活动延伸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3篇

《三字经》教案3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教案篇1经典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活动目标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2、识字:山、远、近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字卡:山、远、近“多闻之星”贴纸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
”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
”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
“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
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
〕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
“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一〕诵读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
”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
〕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
〔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
三字经教案0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

一、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二、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现在的孩子一开始上的是幼儿园,古代是没有幼儿园的,古代的小朋友主要教什么呢?古代的小朋友主要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简称三百千。
(2)了解《三字经》《三字经》是南宋时一位名叫王应(yìng)麟的学者编写的,共一千多字,到今天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有人评价“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也就是说我们读会了这本《三字经》,对古代的很多东西都能了解,也能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
1、很短,一千多个字2、很顺口3、包括的内容很广(包括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三字经有什么特点呢?(通俗、顺口、易记、很短但涵盖很广)(3)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经典原文①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初:初生,人刚生下来性:生性、天性习:习性、习惯【译文】每个人刚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
人的这种天性都很类似,但由于受环境和教育不同的影响,人的性情、习惯差别很大。
②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苟:假如迁:迁移,改变道:方法,道理【译文】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孩子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教育的方法,贵在专一、坚持不懈。
【改过自新】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
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得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得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的人见了他,总是躲得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搞破坏,甚至还吃人,大家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国学启蒙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精品国学教案

国学启蒙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精品国学教案(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理解原文意思。
2、借助《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燕山教子》的故事带动学生理解原文。
3、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父母的苦心,知道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理解原文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父母的苦心,知道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教学准备:几名学生准备情景模拟表演。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断织》的故事吗?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2、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3、其实,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跟孟母一样很有教育方法的家长,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就有介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1、出示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2、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
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7)指导学生读出节奏韵律。
3、质疑释义(1)这课《三字经》还包涵着孟母教育孩子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听听。
(2)讲《孟母三迁》的故事,学生认真听。
(3)说说你听懂了什么?(4)语译: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曾经搬过三次家。
有一次,逃学回家,难过的孟母也割断快要织完的布匹,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其实跟孟母一样教子有方的还有一个五代后晋时叫窦燕山的人,他的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赢得人们的赞誉。
当时人人都知道他教子有方。
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

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三字经教案洲村小学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默写课文。
第3课时内容:课文第3课。
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默写课文。
第4课时内容:课文第4课。
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默写课文。
第5课时内容:课文第5课。
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确、流利地诵读《昔孟母》原文, 理解其义。
2、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关爱 。感悟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成才的道理。
教具准备
《孟母三迁》的故事,原文。PPT。 新编《三字经》儿歌。 调查小问卷。
教
学
过
程
1、激趣导入板题。
1、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孟母三迁》。
三、演练大舞台
寻找身边的好邻居,夸夸你的好邻居。
四、体验新乐园
1、背诵所学三字经经文和新编趣味三字经歌谣。
2、把《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给他人听。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近经典,学习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从中感悟到只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成才的道理,同时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
学生人数
61人
4、快乐列车(乐趣体验)。
学习创编趣味三字经
(1)出示创编《三字经 》儿歌。(ppt插入图片)
学孟母,择邻处。
好环境,人羡慕,
好教育,英
(2)诵读创编《三字经 》。(多种形式)
①自由读。
②指导读。重点指导读出欢快的语气及节奏感。
③接龙读。
④男女生接读。
3、解大意,悟道理。
(1)指名根据故事内容说说对所学经文大意的理解。
(2)师指导理解经文大意。
过渡:通过刚才这几句三字经经文的学习,我们从中初步懂得了只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成才的道理,同时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
下面,老师根据所学经文进行了一个大胆创编,编了一首充满趣味的新三字经儿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吧!
2、板题《孟母三迁》出示视频。
二、新授:
1、开心演播厅(借用典故 化难为易出示视频)
(1)出示图片,(ppt)观察图片,了解图片大意。
(2)听故事
①认真听故事思考:(出示ppt,阅读思考问题)
故事中说了一件一件什么事
b:你从中初步懂得了什么道理
②反馈听故事结果。(出示ppt要求)
α:同桌说一说。
b:小组交流。
C:指名说一说。
过渡: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不错。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这个故事有关的的《三字经》吧!
2、学习《三字经》经文。
(1)出示经文(ppt):“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2)诵读经文。(多种形式)
① 自由读。
② 指导读。重点指导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及节奏感。
③接龙读。
④男女生接读。
⑤拍手读。
②你喜欢什么样的邻居呢(可多选)
A、长得好看的 B、勤奋好学的 C乐于助人的 D不求上进的
③你会边写作业边玩吗
A、会 B、有时会 C、不会
(3)学生做调查小问卷。
(4)反馈小问卷的结果。
6、思考乐园 (口语交际会)
(1)出示思考题思考。
学了三字经《昔孟母》,你打算像什么样的人学习呢
①小组讨论。
②反馈讨论结果。
华博利星行小学二(4)班兴趣小组教案
一
日 期
任课教师
邹丽成
课 题
昔孟母
授课形式
讲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三字经《昔孟母》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2、理解经文大意。并从中感悟只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成才的道理,同时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
3、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关爱 。受到爱的熏陶。
⑤拍手读儿歌。
(3)唱创编新《三字经》歌谣。
学 孟 母 择 邻 处。
好 环 境 人 羡 慕,
好 教 育 英 才 出
子 不 学 断 机 杼。
父 母 心 真 良 苦。
惜 时 光, 苦 功 读。
5、生活大求真。(调查小问卷)
(1)发调查小问卷。
(2)出示调查小问卷内容。(ppt)
①你认为你的邻居好吗
A、好 B、还可以 C、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