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教案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案目标:了解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背景和发展。
理解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简述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背景。
介绍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
分析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背景和主要代表人物。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1.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国近代教育史》、《中国学前教育思想史》等。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和文章。
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思考。
第二章:鸦片战争后的学前教育思想2.1 教案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变革和探索。
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变革背景。
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
探讨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变革和主要代表人物。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
2.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国近代教育史》、《中国学前教育思想史》等。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和文章。
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思考。
第三章:戊戌变法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3.1 教案目标:了解戊戌变法时期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变革。
理解戊戌变法时期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戊戌变法时期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背景和发展。
分析戊戌变法时期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
探讨戊戌变法时期中国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戊戌变法时期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背景和主要代表人物。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戊戌变法时期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观点和影响。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概述
一、康有为的儿童公育思想
“公养”、“公育”是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的一种 理想的教育制度 ,它是建立在其政治理想基础之上的。
认为教育儿童的办法就是实行儿童“公养”、“公育”制 度。父母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儿童教育完全由公立政 府负责。
⑿幼稚园应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 ⒀幼稚园的老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 ⒁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 ⒂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察儿
童的成绩。
(二)幼稚园的课程
1.课程思想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3)课程应实验“整个教学法” (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教学
2.设立公立育婴机构——育婴院
婴儿满6个月断奶后进入育婴院
育婴院的工作人员分三类: 管理者由精通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且充满仁爱之心的医生担
任; 医生负责诊视婴幼儿的身体,安排衣着、饮食和作息; 女保身肩教育和保育的双重责任,选“德行慈祥、身体强
健、资禀敏慧,有恒性而无倦心等”担任
(一)学前教育的意义
1.幼稚期可塑性大,需要适当的环境与优良的养 育
2.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3.为减轻妇女养育子女的负担 4.为使特殊儿童能得到社会的养护
(二)儿童心理特点与教育
陈鹤琴是把幼儿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他 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其独特的生理心 理特点的。只有把握其特点,把握其生长发展的科 学规律,才能把幼儿养好、教好。
孕妇居处的人本院 , 必须内外环境极优 , 让孕妇生活舒适 、心情舒畅、心旷神怡。要求不但气候地带要在温带 , 而且 院址要择平原广野, 丘阜特出 ,水源环绕或近海广平之地。
第四章 近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的应用
2001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的环境,满足他们多方
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生活即教育)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社会即学校)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 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学做合一)
(3)论幼稚教育的普及方向
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三大主张:中国化、省钱化、平民化 两个最需要:女工区域、农村
普及幼稚教育的三个步骤:改变我们的态度;改变幼稚
园的办法;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
1927年11月,他带领助手张宗麟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
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929年10月18日,中国幼教史上唯一的一个专门研究
游戏,阅读,科学、艺术、劳动
2.人的环境
言行举止、性格表现、行为习惯
活教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下
对封建旧教育的有力批判,也是抗日
战争烽火催生下时代精神的体现;活
教育是对欧美新教育的吸收和再创造,
更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和理
论探索的结果。尽管活教育理论有其
历史和领域的局限,但却非常适宜于
学前教育领域。
创造的能力,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
)
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3)论“活教育”思想
17条教学原则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让他自己做 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你要儿童怎么做……
13条训育原则
从“空口说道”到“以身作则” 从消极到积极 从形式到精神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教案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案目标了解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理解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简述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背景。
介绍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强调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应用。
1.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思考的短文。
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鸦片战争后的教育改革2.1 教案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鸦片战争后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详细讲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改革方向。
分析鸦片战争后教育改革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使用历史文献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教育改革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
2.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加深对中国教育改革的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学前教育3.1 教案目标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
掌握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及其教育思想。
3.2 教学内容介绍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
详细讲解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及其教育思想。
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历史文献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思想。
3.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加深对洋务运动的理解。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优质课件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1942年,撤离到新四军淮南根据地,任江淮大学秘书长。
1943年到延安,任延安大学教育系副主任,被评为陕甘宁边区模范文教工 作者。
1947年后任北方大学文教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教研室主任、北平军管会教 育接管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等教育部计划财 务司副司长、司长,注重教育质量和教育体制旳建设,明确表达不同意机械照搬 苏联经验。
1957年,因在高级党校学习会上提出建立校长负责制、教授治校等意见, 被错划为“右派”,分配到教育部图书馆管理资料。1970年起,下放安徽凤阳 干校劳动。1972年因病回家,1976年10月14日卒于上海。1978年12月,教育部 党组对错划“右派”案予以改正,在追悼大会上,赞扬他“是我们党旳一位好党 员,教育战线上一位老战士”。
Part 1 Part 2 Part 3
活旳教育
•活教育旳课程论 •鉴于老式教育旳严重弊端,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 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 •活教育旳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到 大自然中去学习。但是,应该看到,陈鹤琴并没有否定课 本在教学中旳地位。
Part 1 Part 2 Part 3
我国当代著名幼教教授张雪门提出旳一套有关幼稚园 课程旳理论和实践体系。
他以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旳孩子们在幼稚园生 活中旳实践,就是行为课程。他以为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 合在小朋友旳生活中;应注意实际行动,并把生活和行动 看作相互联络旳整体。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旳两大 原因。
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重点+试题

⒉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 • 在幼稚师范教育方面,陶行知运用了艺友 制培养幼教师资。在《艺友制师范教育答 客问》中,陶行知解释了艺友制:“艺友 制是什么?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 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 手艺便是艺友制。”“凡是朋友之道教人 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
含义: 艺友制是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 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 方法是边干边学。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培养幼教师资运用( ) A.小先生制 B.艺友制 C.五指活动 D.行为课程
判断: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运用艺友制培养 幼教师资。( )
(一)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P73 (二)幼儿教育普及化、平民化、大众化 真题 :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
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 和富贵病的是我国教育家(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 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 富贵病。
第四章育思想概述
一、近代的儿童公育思想
(一)康有为论儿童公育思想
康有为(1858-1927),广东省南海人,是中国近 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 主义的代表人物。 1891年起,在广州庆里万木草堂讲授新学,宣传自 己的改革思想,先后出版《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 考》,引起思想界大轰动。 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 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1.康有为是儿童公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的
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同书》)中。
2.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 相应地,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的是( 康有为 )
总结康有为的学前教育思想

总结康有为的学前教育思想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知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学前教育的思想有着独特的见解。
总结康有为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康有为认为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
他主张幼儿教育应以形成良好的身心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儿童的感官、语言、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以满足儿童个体成长的需求。
他强调,不应仅仅关注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应注重儿童的道德、智慧、体魄、劳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培养,使儿童在身心和社会适应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康有为主张对幼儿教育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实践。
他认为,学前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寻找最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他提倡注重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逐步总结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再次,康有为强调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呼吁父母要重视儿童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为儿童的学前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
最后,康有为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培训。
他认为,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的关键人员,他们应该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和素养,具备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责任心。
他主张通过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总之,康有为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注重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提倡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培训。
这些思想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今天的学前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教案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简述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探讨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和意义。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鸦片战争后的学前教育思想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变革和探索。
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变化和探索。
探讨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文献研究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书面作业,评估学生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学前教育思想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和贡献。
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和意义。
3.2 教学内容分析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变革。
探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和意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洋务运动对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戊戌变法与学前教育思想4.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和贡献。
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期间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和意义。
4.2 教学内容分析戊戌变法期间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变革。
探讨戊戌变法期间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和意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中国近现代幼稚教育机构化、平民化和中国化思路
(一)儿童公育思想
康有为: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一整套儿童公育的思想,设想 了从胎教到幼儿教育的完整学前公共教育体系。 蔡元培:指出应实行学前儿童公育,并设想了从胎教院到乳儿院进而到 蒙养院的一整套学前教育体系。
三 中国近现代幼稚教育机构化Fra bibliotek平民化和中国化思路
3.张宗麟的社会化课程论
幼稚园的课程应该是社会化的课程,课程实施中应注 意培养儿童互助与合作的精神以及顾到别人的思想。
以学科分类为依据,把幼稚园的课程分为:音乐、 游戏、故事、谈话、手工、常识等。
以儿童活动为依据,将幼稚园课程内容分为:开始 的活动、身体上的活动、家庭的活动、社会的活动及技 巧的活动。
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 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课程内容:内容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 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他把活教育的 内容具体化为“五指活动”。即健康活动、社 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
二 中国近现代幼稚教育观的转变
课程组织: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强调了单元整合的课程观; 课程实施: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 教育方法:以“做”为中心,重视直接经验。
(二)幼儿园课程理论的转变
1.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幼稚园课程是给三周岁到六周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 的预备。 课程的目的:联系孩子们的旧观念,以引起新观念,更谋其旧经验 的打破和新经验的建设。 课程的组织:注重课程的整体性,课程各科的界限应以混合为主。
二 中国近现代幼稚教育观的转变 2.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理论
学前教育学 授课教师:杨晓萍
第三章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 | 学习单元二
想
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思
主要 内容
一 中国现代儿童观的革新 (一)尊重与解放儿童
父母对子女应“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 放”,具体做到:理解孩子、指导孩子、解放孩子。
鲁迅
儿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 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 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二)幼稚教育的平民化、中国化
陶行知:要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张宗麟:把幼稚教育运动转向劳苦大众的队伍,平民子女也应受到 教育。 陈鹤琴:创办幼稚园应有自己的主张,适应中国国情。
感谢 聆听 ~
陶行知
一 中国现代儿童观的革新
(二)儿童不是“小人”
陈鹤琴通过对其子多年的观察研究,结合西方 心理学相关理论,提出儿童不是“小人”,其心理 与成人不同,具有自身独特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二 中国近现代幼稚教育观的转变
(一)幼稚教育目的的转变
中国近现代处于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幼稚教育的目的经历了从最 初以儿童为本位的价值选择,到抗战时期对民族振兴这一特殊使命强调 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