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简介茨威格简介

合集下载

茨威格

茨威格

人物传记
人物内心的揭露 两种方式 一,作家自己揭露 《家庭女教师》等 二,人物本身袒露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 时》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关于小说的几点分析
1,赞叹了女主人公道德上的纯净和精神上的完美
2,永恒的爱之心灵绝唱
1. 无私、诚挚、自我奉献的爱
2. 暗恋的心结
3,男性权力-游戏爱情
弗洛伊德与茨威格
A,通信集 B,茨威格小说与弗洛伊德学说的联系与区别
徐静蕾离茨威格有多远
艺术效果
1,细微的心理刻画、 “灵魂的独白”
2,主体部分采用第一人称的书信体叙
述方式(如清泉、如诉如泣、真实
感人)
3,情节始终高涨不衰,扣人心弦
4,激情的强化处理
心理描写的总体艺术
1,细腻心理描写、因人物的心理而生动(理 性展开的叙述体) 传统:人物敞开心扉、与之同感、经历其境, 有叙述逻辑“我想”、”我思“等话语。 现代:没有听话者、纯粹人物话语,打破时 空自由联想、梦幻与清醒意识交织的扑朔 迷离的心理活动
• 全篇结尾,可谓点睛之笔。当作家R先生读完信后 • 些感悟,可怎么也想不起她是谁。 • “这些回忆模模糊,朦胧不清,宛如一块沉在水底的 石头闪烁不定、飘时,书桌上的 那只兰色水晶花瓶第一次是空的。他悚然一,顿觉 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个看不见的女人,她浮不定, 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 • 作者点染笔在此嘎然而止,如曲尽音绕,其意蕴深远, 令人回味穷。
茨威格
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是奥地利的著名 作家。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7)以细腻的 心理描写见长,传记著作《三大师》(1920)也很有 名。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3日),是著名的奥地利犹太裔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3日),是著名的奥地利犹太裔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3日),是著名的奥地利犹太裔作家。

中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

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富有的犹太工厂主,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

在中学时代,他深受尼采和霍夫曼斯塔尔的影响,17岁已在文坛崭露头角。

离开大学后,他到欧洲、印度、北非和美洲等许多国家旅行,结识了罗丹、罗曼·罗兰、维尔哈仑等人。

旅行生活及与各国艺术家的广泛交往,丰富了他的思想,扩大了他的创作题材和作品的生活画面。

茨威格在其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学财富,在诗歌、小说、传记、文学理论和批评等各个方面都蔚然成家,成就卓著。

其中以描写女性的中短篇小说和传记文学最为出色。

一、《火烧火燎的秘密》一位单身男爵在休假地与一名年轻的已婚妇人相遇。

男爵表面上向这位女子年幼的儿子表示友好,实际上是为了接近男孩的母亲,进而达到勾引她的目的。

男孩天真地误认为男爵的友好是唯一针对他的,所以格外珍视。

但他渐渐察觉到了这两个成年人之间的不可告人的感情奥秘。

朋友和母亲对他的欺骗使他纯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伤害,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

母亲终于悬崖勒马,男爵的阴谋未能得逞。

这段短暂的婚外插曲成为了母子二人之间的秘密。

在这部小说中心理分析大师茨威格将男孩的纯真、男爵的虚伪和居心叵测以及男孩的母亲。

一位已婚妇女受到诱惑时的内心骚动刻划得淋漓尽致。

1933年《火烧火燎的秘密》被拍成电影,并在纳粹制造的“国会纵火案”之后上映。

当时在街头的电影海报前,面对《火烧火燎的秘密》这个片名不少人露出会心的笑容。

在这种时间的巧合下,这部小说得以产生出人意料的非文学效果。

二、茨威格的女性小说在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中,以描写女性的奇特遭遇、透视女性微妙心理为体材的女性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批判精神。

这些别具特色的女性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写,提示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再现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笔触细腻,语言优美,构思精巧,富有立体感。

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

11。

28至1942。

2。

2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

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爱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的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

一八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茨威格出生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里。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简介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1.28-1942.02.22),,奥地利著名作家、评论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成功的秘诀》是他的传记名篇之一,被译成二十几种语言文字,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其著作还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狼子野心》,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一、生平经历1881年,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犹太人,家境富有。

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

1899年,茨威格中学毕业。

1900年,已有200首诗歌问世;在维也纳大学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19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收录50首诗歌。

1902年,出版了《波德莱尔诗文集》;编选了《凡尔哈伦诗歌集》。

1904年,大学毕业,以《泰纳的哲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收录《雪中》、《出游》、《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和《生命的奇迹》四篇小说;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1911年,结识弗洛伊德,并一直保持友谊;悲剧《滨海之宅》问世,次年上演;第二本小说集《初次经历—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出版,收录《朦胧夜的故事》、《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以青春萌发期的儿童视角去观察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去探索去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这成为他此后作品的一个基调,他把这部小说集称为他“链条小说”最初的一部。

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绿蒂(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简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简介

《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简介杨村中学蔡虹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

一八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茨威格出生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里。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

一八九九年中学毕业,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一九零零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

他有意识地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一九零三年获博士学位。

茨威格早期的诗集《银弦》(1901)和《早年的花冠》(1906)、小说集《埃利卡·艾瓦尔德之恋》(1904)等,受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缺乏内容和新意。

从一九零七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创作上渐趋成熟。

除了《泰西特斯》(1907)、《海滨之屋》(1912)和《化身戏子》(1913)等剧本外,他还发表了小说集《最初的经历》(1911),由有声望的莱比锡岛屿出版社出版。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茨威格在《柏林日报》(9月19日)上发表《致外国友人》一文,表明自己忠于同他们的友谊,以及来日和他们携手重建欧洲文化的愿望。

第一次大战期间,欧洲许多知名作家都未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影响,唯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反战立场,茨威格便是其中之一。

茨威格经历了战后的灾难:饥馑、寒冷和通货膨胀;对他触动最深的是社会道德的沦丧。

此后的二十余年是他的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一方面是传记著作。

他的《三大师》(1920)论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陀耶夫斯基。

茨威格介绍

茨威格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简介:开放分类:外国文学、人物、作家、奥地利、小说家目录• 【作家简介】• 【作家的人生经历】• 【作家的文学历程】• 【作家死因的解释】【其他译名】斯台芬·茨威格,斯台凡·茨威格,简称斯·茨威格或茨威格。

【作家简介】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

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国内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内出版过几乎所有他的传记著作和小说文集。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纪》、《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又译《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作者信息拓展】茨威格介绍

【作者信息拓展】茨威格介绍

【作者信息拓展】茨威格介绍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在法国结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

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1917),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

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

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

1941年到达巴西。

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威格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

早期诗集《银弦》(1901)和《往日的花环》(1906)深受法国印象主义和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等人的影响。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1920),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1921);《同精灵的斗争》(1925),为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和尼采作传;《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为托尔斯泰、斯汤达和卡萨诺瓦作传;《约瑟夫·福煦》(1929);《精神疗法》(1931),为催眠术发明者梅斯默尔、“基督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作传;《玛丽亚·斯图亚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败》(1935)。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1911)、《马来狂人》(1922)、《恐惧》(1925)、《感觉的混乱》(1927)、《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1927)、《象棋的故事》(1941)。

惟一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1938),描写一个瘫痪少女的恋爱和自杀悲剧。

斯蒂芬·茨威格个人资料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个人资料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个人资料简介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斯蒂芬·茨威格个人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斯蒂芬·茨威格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

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

1942年在巴西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人物经历1881年11月28日,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茨威格的家庭是犹太商人,家境富有。

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1899年,茨威格中学毕业。

1900年,已有200首诗歌问世;在维也纳大学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19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收录50首诗歌;1902年,转入柏林大学攻读哲学;维也纳《新自由报》刊出了第一篇小说《出游》,取材于《圣经》;出版了《波德莱尔诗文集》;编选了《凡尔哈伦诗歌集》。

1904年,大学毕业,以《泰纳的哲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收录《雪中》、《出游》、《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和《生命的奇迹》四篇小说;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1905年,发表了专著《魏兰》;1906年,第二部诗集《早年的花环》问世;1907年,第一部诗剧《泰西特斯》发表,次年上演;1910年,发表专著《艾米尔·瓦尔哈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茨威格简介-茨威格简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创作的,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

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位......(更多) 《异端的权利》讲述的是欧洲大陆在灿烂黎明之后重新沦为黑夜时的一个小故事。

宗教改革英雄加尔文此时已经是日内瓦君临一切的最高统治者和暴君。

而温和的充满人道主义气质的学者卡斯特利奥,以“苍蝇战大象”式的勇气,对加尔文的倒行逆施展开了英勇的对抗。

当作为异见者的新教徒企图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时,他们遭到了罗......(更多)
本书是茨威格的人物传记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之一,出版后曾轰动欧洲。

玛丽·安托瓦内特天生丽质,却成了母亲政治棋盘上的一颗棋子,15岁远嫁法国,与当时还是王储的路易十六结为夫妇。

路易十六性格软弱,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她不能履行丈夫的责任,并由此放任安托瓦内特的任性胡为以作为补偿。

在法国大革命爆发......(更多)
本书是茨威格在一九三八年流亡国外时发表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生前面世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茨威格简介轻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贵族地主封•开克斯法尔伐的女儿艾迪特。

这位姑娘生性活泼,正直繁花似锦的年龄,却不幸下肢瘫痪,霍夫米勒对她深表同情,却因此酿成悲剧。

奥匈帝国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偶然结识了下肢瘫......(更多)
《三大师传》通过对传记对象内心世界的分析,解读其作品风格形成及命运遭际的必然性,塑造了“一个巴尔扎克
人物,一个狄更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既是19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的传记,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小说家的心理学”著作。

茨威格简介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更多)
富有高贵的律师之妻伊蕾娜与一位年轻的钢琴家发生了婚外情。

某天,她忽然遭到一位女人的敲诈。

害怕丑闻的曝光,担心失去富有的生活与高贵的地位,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无边的恐惧之中……——《恐惧》女人初遇男人的时候,她13岁,他23岁。

18年后,他对于她是一生的挚爱,而她对于他只是一个陌生人。

——《一个陌......(更多)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0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0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
滑铁卢的一分钟以及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

而这10个历史瞬间......(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