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三字经》原文

《三字经》原文《三字经》是一本传统的启蒙教材,由宋朝教育家王应麟所编写。
它是以三字串联的形式,让儿童能够快速、轻松地掌握基本的道德、历史和自然常识。
以下是《三字经》的完整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妻顺,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慈,臣则忠,父则慈,子则孝。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以奉行。
馀则勉,学则优,不学则愚。
唯书训,是以成,是以成,才之纯。
物成之后,始有文,文成之后,始有礼。
器师之家,声价倍。
立身行道,扬名显。
父子敬,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
友与朋,言而有信。
虽有美玉,不使胡越。
男不嫁兮女不嫁,于家乡兮称淑贤。
执其两端,用其中,尔侯布史,读之熟。
《三字经》所传达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语言习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
在当代的中国教育中,加深对《三字经》的学习和探讨,能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知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字经全部内容

三字经全部内容(第一部分——教育之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第二部分——礼仪领衔)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第三部分——必言常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ft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第四部分——四书五经、储子百家)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三字经)《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三字经》全文完整版《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以三字格的形式,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中国文化、历史、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完整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灯。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曰曲矩,曰规矩,此四术,不可废。
曰圆方,曰准绳,此四象,不可易。
天地地,象和训。
曰政事,武官军。
此八本,此八元,双瞻忽,后可准。
黻冕服,燕及玉。
建侯伯,宴尔新。
左右手,资尔成。
笄弁簪,众尔庸。
学如贵,比如党,孝弟辅,以成王。
臣工巧,商店敏,贾市易,以成良。
△成功在望,请继续加油!。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请教解: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在开始的时候都是相似的,通过学习的方式,性格会有所不同。
如果不进行教育,性格就会发生改变。
教育的方式要以专注为贵。
孟母是孟子之母,选择了优秀的邻居来居住。
她的儿子不学习就断织机。
窦燕山是有行义之人。
教育五个儿子,名声都很好。
没有教育的结果是父亲的过错。
教育不严格,是教师的懒散。
儿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年轻时不学习,老了就会后悔。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无法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义。
做为人子,虽然年幼,要尊敬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
九岁的时候,就能为长辈暖床。
对亲人要孝顺,这是应该坚持的。
融四岁的时候就能让果子给别人吃。
对待兄长要尊重和顺从,应该提前知道这些。
首先要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其次是要学习知识和见多闻多。
要知道某个数字,识别某种文字。
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从千到万。
三才是指天、地、人,三光是指太阳、月亮、星星,三纲是君臣、父子和义务。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东西。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国学三字经 全文

国学三字经全文《三字经》里面包含了自然常识、历史故事、道理常规。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全都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散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我国采纳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rã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 , 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相近 , 习相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不教 , 性乃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教之道 , 贵以专。
xīmâng mǔzã lín chǔ 昔孟母,择邻处。
zǐbù xuãduàn jī zhù 子不学,断机杼。
dî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zǐmíng jù yáng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î养不教,父之过。
jiào bùyán shī zhī duî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 xuãfēi suǒyí子不学,非所宜。
yîu bù xuãlǎo hã wãi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 zhuïbù chãng qì玉不琢,不成器。
rãn bùxuãbùzhī yì人不学,不知义。
wâi rãn zǐfāng shào shí为人子,方少时。
qīn shī yǒu xílǐyí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 líng nãng wēn xí香九龄,能温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孝于亲,所当执。
rïng sìsuìnãng ràng lí融四岁,能让梨。
tì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弟于长,宜先知。
shǒu xiào tìcì jiàn wãn首孝弟,次见闻。
zhī mǒu shùshí mǒu wãn知某数,识某文。
yīãr shíshíãr bǎi一而十,十而百。
bǎiãr qiān qiān ãr wàn 百而千,千而万。
sān cái zhětiān dì rãn 三才者,天地人。
sān guāng zhěrì yuâ xīng 三光者,日月星。
sān gāng zhějūn chãn yì 三纲者,君臣义。
fùzǐ qīn fūfù shùn 父子亲,夫妇顺。
yuē chūn xiàyuē qiū dōng 曰春夏,曰秋冬。
cǐsì shíyùn bù qiïng 此四时,运不穷。
yuē nán běi yuēxī dōng 曰南北,曰西东。
cǐ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 此四方,应乎中。
yuē shuǐ huǒmù jīn tǔ曰水火,木金土。
cǐwǔ xíng běn hū shù此五行,本乎数。
yuē rãn yìlǐ zhì xìn曰仁义,礼智信。
cǐwǔ cháng bù rïng wěn此五常,不容紊。
dào liáng shūmài shǔjì稻粱菽,麦黍稷。
cǐ l iùgǔrãn suǒshí此六谷,人所食。
mǎ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马牛羊,鸡犬豕。
cǐliù chùrãn suǒsì此六畜,人所饲。
yuēxǐnùyuēāi jù曰喜怒,曰哀惧。
ài wùyùqī qíng jù爱恶欲,七情具。
páo tǔgãmù shí jīn匏土革,木石金。
sīyǔ zhúnǎi bā yīn丝与竹,乃八音。
gāo zēng zǔfùãr shēn高曾祖,父而身。
shēn ãr zǐzǐãr sūn身而子,子而孙。
zì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自子孙,至玄曾nǎi jiǔzúrãn zhī lún乃九族,人之伦。
fùzǐēn fūfù cïng父子恩,夫妇从。
xiōng zã yǒu dìzã gōng 兄则友,弟则恭。
zhǎng yîu xùyǒu yǔ pãng 长幼序,友与朋。
jūn zã jìng chãn zã zhōng 君则敬,臣则忠。
cǐshíyìrãn suǒ tïng 此十义,人所同。
fán xùn mãng xū jiǎng jiū 凡训蒙,须讲究。
xiáng xùn gǔmíng jù dîu 详训诂,明句读。
wãi xuã zhěbì yǒu chū 为学者,必有初。
xiǎo xuã zhōng zhì sì shū 小学终,至四书。
lún yǔ zhěâr shí piān论语者,二十篇。
qún dìzǐjì shàn yán群弟子,记善言。
mâng zǐ zhěqī piān zhǐ孟子者,七篇止。
jiǎng dào dãshuō rãn yì讲道德,说仁义。
zuî zhōng yōng zǐsībǐ作中庸,子思笔。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úyì中不偏,庸不易。
大小戴,注礼记。
shù shâng yán lǐ yuâbâi述圣言,礼乐备。
yuē guï fēng yuēyǎ sîng曰国风,曰雅颂。
hào sìshīdāng fěng yǒng号四诗,当讽咏。
shījì wáng chūn qiū zuî诗既亡,春秋作。
yùbāo biǎn biã shàn â寓褒贬,别善恶。
sān zhuàn zhěyǒu gōng yáng三传者,有公羊。
yǒu zuǒ shìyǒu gǔ liáng有左氏,有谷梁。
jīng jìmíng fāng dúzǐ经既明,方读子。
cuōqíyào jìqíshì撮其要,记其事。
wǔzǐzhěyǒu xún yáng 五子者有荀扬。
wãn zhōng zǐjí lǎo zhuāng 文中子,及老庄。
jīng zǐ tōng dú zhūshǐ 经子通,读诸史。
kǎo shì xìzhī zhōng shǐ考世系,知终始。
zìxī nïng zhì huáng dì 自羲农,至黄帝。
hào sān huáng jū shàng shì 号三皇,居上世。
táng yǒu yúhào âr dì 唐有虞,号二帝。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âng shì相揖逊,称盛世。
xià yǒu yǔshāng yǒu tāng 夏有禹,商有汤。
zhōu wãn wǔchēng sān wáng周文武,称三王。
xià chuán zǐjiā tiān xià夏传子,家天下。
sìbǎi zǎi qiān xià shâ四百载,迁夏社。
tāng fá xiàguïhào shāng汤伐夏,国号商。
liù bǎi zǎi zhì zhîu wáng六百载,至纣亡。
zhōu wǔ wáng shǐ zhū zhîu周武王,始诛纣。
bā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八百载,最长久。
zhōu zhã dōng wáng gāng zhuì周辙东,王纲坠。
Chěng gān gēshàng yïu shuì逞干戈,尚游说。
shǐ chūn qiūzhōng zhàn guï始春秋,终战国。
wǔbà qiáng qī xiïng chū五霸强,七雄出。
yíng qín shìshǐ jiān bìng嬴秦氏,始兼并。
chuán âr shìchǔ hàn zhēng传二世,楚汉争。
gāo zǔ xīng hàn yâ jiàn高祖兴,汉业建。
zhì xiào ping wáng mǎng cuàn至孝平,王莽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