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合集下载

秦汉文学 七章(1)

秦汉文学 七章(1)

三、秦嘉、郦炎的五言诗
秦嘉五言《赠妇诗》三首。秦嘉、徐淑夫妇经历过缠绵悱恻的生离死别,他们 的诗文赠答也成为文学史上流传的佳话。
其一:(文学史225)
第一首写秦嘉即将赴京之际遣车迎妇,徐淑因病不能返回面别,使秦嘉伏枕辗 转,彻夜难眠。
其二: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行善之人方可得到天赐的官位)。伤我与尔 身,少小罹茕独。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河广 无舟梁,道近隔丘陆。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 属。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 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 贡,但感别经时。
二诗一首是游子诗,一首是思妇诗。基本手法: 1.写景,也是起兴。触景生情,感物怀人。2. 行为描写。3.直接抒情。格调悲伤,情景交融, 文辞曲婉,语短情长。
(2)伤时感乱,慨叹人生。抒发一种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欲望及情绪, 体现了生命意识的觉醒和人生价值的思考,人生短暂,生命易逝,或 欲取高位荣名,或欲及时行乐,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反映了衰世文 人末路的普遍心态。如《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回车驾 言迈》、《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等。
《行行重行行》(作品选263)
1.这首诗是萧统《昭明文选》所选《古诗十九首》中的 第一首,是一首思妇诗。它以思妇的口吻抒写了妻子对 远行在外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愁苦。
2.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1)诗歌抒情委婉含蓄、深沉曲折。开头两句先追叙当 初的离别,“重行行”和“生别离”就已曲婉地写出离 别的缠绵和痛苦之情。接着的六句写相距遥远,天各一 方,道路险阻,无从会面,又以胡马与越鸟为喻,暗喻 物尚有情,何况于人,写得委曲而含蓄。随后的四句先 刻写自己消瘦的形貌,暗示刻骨的相思之痛,然后疑虑 丈夫的不归,也是情至深处而产生的猜疑。最后四句在 无望的思念中,只好自我宽慰。它以含蓄曲折的笔法将 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古诗十九首》哲理意蕴
第一,永恆与有限的关系。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青青陵上柏》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驱车上东门》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回车驾言迈》)
第二,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行行重行行》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冉冉孤生竹》
第四,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三、《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
第一,《古诗十九首》是
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 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 而是委 曲宛转,反复低徊。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 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 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 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 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 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 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 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 何为怀忧心烦惋。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叶嘉莹
(四)《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①坦率、真实的抒情方式 ②自然、清新的语言表达 ③情、境结合的表现手法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个问题:在一般选本 中,对《古诗十九首》往往只选其中的几首, 但如果你要想真正了解《古诗十九首》,真 正得到诗中那种温厚缠绵的感受,只读几首 是不够的,必须把它们全部读下来。因为这 十九首诗在风格和内容上虽然有一致性,实 际上又各有各的特点。
陆时雍 《 古詩鏡》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徐志摩 “在茫茫人 海中,寻找我 灵魂的伴侣. 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 如此而已.”
潘啸龙
②不满现实,抒发孤独苦闷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情动於中, 郁勃莫已, 而《势诗又经不•大能东》 自维达南,有故箕托, 为不一可意以、簸托扬。 为维一北物有、斗托, 为不一可境以以挹出酒 之浆”。
怎样过渡到文人的制作,他们是怎样纯熟地
驾驭民间原已流行的五言诗的形式,给杂言
体的乐府民歌以加工改写,使之成为最精练
的五言诗,因而从形式上奠定了五言诗的基
础。
马茂元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东汉文人诗

东汉文人诗

东汉文人诗
一、东汉文学的背景与概述
1.东汉文学发展的背景
2.东汉文学的主要特点
3.东汉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二、东汉文人诗的特点和类型
1.东汉文人诗的特点
2.东汉文人诗的发展历程
3.东汉文人诗的主要类型
三、东汉文人诗的代表作及其思想特点
1.陈蕃《东篱乐府》
a.作品概述
b.思想特点
2.张衡《竹林诗》
a.作品概述
b.思想特点
3.贾谊《揖让诗》
a.作品概述
b.思想特点
4.杨修《五言诗》
a.作品概述
b.思想特点
四、东汉文人诗的成就与影响
1.东汉文人诗的创作成就
2.东汉文人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东汉文人诗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五、结语
以上便是对东汉文人诗的一次全面探讨和研究。

通过对东汉文学背景、文人诗的特点和类型、代表作及其思想特点、成就与影响等多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东汉文人诗的价值与意义。

东汉文人诗不仅在当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也对后世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通过对这一时期文人诗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优秀的文学传统。

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第五、六、七章 东汉辞赋、汉书及东汉散文、东汉文人诗剖析

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第五、六、七章 东汉辞赋、汉书及东汉散文、东汉文人诗剖析

张衡《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 模仿《两都赋》,但其创作动机是 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 下莫不逾侈”。 《二京赋》中:“苟好剿民以媮 乐,忘民怨之为仇”, 凝聚了作 者的创作宗旨。 《二京赋》中理性精神和充实的 社会内容结合完美,超越前人。 新鲜内容:1、令人叹为观止的 民俗事象;2、充满诗情画意的景 物描写。
《史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秦汉之际的战将和 谋士。《汉书》最出色的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 他们的阅历虽然缺少传奇色彩,但许多人的遭遇 却是富有戏剧性的。 《史记》除《世家》外基本以写单人为主;《汉 书》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庭的历史,以家庭的 兴衰显社会变迁。 《史记》悲剧色彩浓郁,《汉书》悲剧人物数 量不如《史记》多,但《李广苏建传》中李陵和 苏武的传记悲剧气氛很重。
张衡的《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 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得《离骚》之神韵, 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 为主的基本走势。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 诗成熟的标志。这三首诗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 中和之美。东汉文人诗的最后阶段,是以对现实 的猛烈批判而告终。 郦炎的作品今存五言体《见志诗》二首,抒发 怀才不遇的感慨,传达出遭受压抑的不平之气。 灵芝生河洲,动摇因洪波。兰荣一何晚,严霜瘁 其柯。哀哉二芳草,不植太山阿。文质道所贵, 遭时用有嘉。绛、灌临衡宰,谓谊崇浮华。贤才 抑不用,远投荆南沙。抱玉乘龙骥,不逢乐与和。 安得孔仲尼,为世陈四科。(《见志诗之二》)
《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1、《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 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 2、《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 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 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读者准确把握汉代 各种制度的演变,强化了叙事的力度。 3、《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 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凡属传 闻类的生活小故事几乎全部置于篇末,很少有例外者。 总之,《汉书》有精细的笔法,有自己固定的叙事规则, 以谨严取胜,从而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g东汉文人诗

g东汉文人诗

迢迢牵牛星
• • • •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2、追求功名富贵的愿望与失意的苦闷哀愁 •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 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今日良宴会》) •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 ,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回车驾言迈》) •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 ,弃我如遗迹。”(《明月皎夜光》)
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 言诗
• 东汉末年诗坛新风:对现实的猛烈批判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郦炎
• 五言体《见志诗》二首 • 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 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具有深刻意蕴
• 二、赵壹
• 五言《疾邪诗》二首 • 以秦客、鲁生对唱形式出现 • 感情激烈,充满愤怒
• 三、蔡邕
• 寓言诗《翠鸟诗》 • 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
涉江采芙蓉
• • •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行行重行行
• • • • • • •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 一、班固
• 1、《咏史》: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 言诗。 • 描写缇萦救父的故事 • 按时间顺序,以叙事为主,不重议论抒情 。用词质朴。

东汉文人诗名词解释

东汉文人诗名词解释

东汉文人诗名词解释东汉文人诗,是指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的一批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崇尚古风、提倡文学修养的文人所创作的诗歌作品。

东汉文人诗在形式上主要以五言古诗为主,不追求花哨华丽的修辞,而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

以下是对东汉文人诗中几个常见词汇的解释。

1. 古风:古风,指古代的风韵和风格,是东汉文人诗歌的主要特征之一。

东汉文人诗追求古人的文学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比较注重古代的文学作品和传统的文学修养,创作出具有浓郁古风的作品。

2. 五言:五言是指每句诗的字数为五个字。

五言古诗在东汉文人诗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特点是行成句,句句平仄对仗工整,语言简练,不拘泥于形式,更注重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3. 情感抒发:东汉文人诗主要通过诗歌的情感抒发,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文人们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身边人的经历为题材,通过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表达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4. 思想表达:东汉文人诗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著名。

文人们通过诗歌对社会、历史、人性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并通过具体的意象和抽象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见解和感悟。

5. 文学修养:东汉文人非常注重文学修养,他们深刻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崇尚古人的品格和思想,以此来塑造自己的诗歌形象和文学风格。

文人们追求纯粹的文学境界,讲究言辞的雅致和诗句的工整,力求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展现得精细、完美。

东汉文人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东汉时期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反映。

通过对古风的追求、五言的运用、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以及文学修养的追求,东汉文人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启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培训_课件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培训_课件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同声歌》是一首很有特色 的文人五言诗: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 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不才勉自 竭,贱妾职所当。绸缪主中馈,奉 礼助烝尝。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 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洒 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重户结金 扃,高下华灯光。衣解巾粉御,列 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 方。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乐
2.揭示了许多人生哲理。
①永恒与有限的关系。《古诗 十九首》在表现人生有限的感慨时, 或以外物的永恒反衬人生的有限,或 以外物的有限来感伤人生的有限。
②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 “思君令人老”,不是时间的流驶使 人自然衰老,而是痛苦的心态加速了 人的衰老。
③忧郁与欢乐的关系。例如 《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 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等来 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一、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1.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和 七言诗《竹扇赋》
五言诗《咏史》:文人五言诗 产生较晚,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是班固的《咏史》。内容如下: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班固的《竹扇赋》今存残篇, 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原来当是 系于赋的末尾。这首七言诗叙述 竹扇的制作过程,它的形制、功 用,遣词造句质朴无华,浅显通 俗。
班固的五、七言诗朴素自然, 以叙事为主。
2.张衡的五言诗《同声歌》 和七言诗《四愁诗》
张衡是在班固之后继续创
作五、七言诗的著名文人,并 且取得重要成就。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 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 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 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 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郦炎的诗: 郦炎的作品今存五言体《见志诗》二首,抒发怀 才不遇的感慨,传达出遭受压抑的不平之气。第 一首诗通篇坦露自己高远的志向,他要“舒吾陵 霄羽,奋此千里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第二首诗的格调不如前篇高昂,显得有些低沉。 两首《见志诗》成功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具 有深刻的意蕴。前首诗以修翼、远趾、陵霄羽、 千里足等词语构成连绵意象,把自己比作一飞冲 天的巨鸟和驰骋千里的骏马。第二首则以灵芝困 于洪波、兰荣摧于严霜象征志士遭受压抑,词多 托寓,感慨颇深。
2、班固的《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 的七言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这首七言诗叙述竹 扇的制作过程,它的形制、功用,遣词造句质朴无 华,浅显通俗。 3、班固很大程度上是以史学家的笔法写五、七 言诗,都以叙事为主,即使像《咏史》这样最适合 于抒情言理的作品,依然重在陈述史实。他的五、 七言诗和系于《东都赋》的五首四言及骚体诗有质、 文之别,前者质朴,后者典雅。究其原因,就在于 班固对四言和骚体这两种传统的诗歌形式掌握得很 娴熟,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故能充分体现文人本色; 而他对于五、七言诗则比较生疏,还处于模拟阶段, 作品风格也相应朴素质实。
3、深切的世态炎凉感。
五、《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 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 曲宛转,反复低徊。 2、《古诗十九首》许多诗篇以其情景 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 艺术境界。 3、《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 青的程度,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 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二、《古诗十九首》内容
1、写游子怀念家乡,思念妻子。
2、写游子建功立业,步入仕途。
3、写思妇盼夫早归。
三、《古诗十九首》的哲理意蕴
1、永恆与有限的关系。 2、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 3、忧郁与欢乐的关系。 4、来去亲疏的关系。
四、《古诗十九首》独特的感受:
1、敏锐的节序感。
2、微妙的空间感。
作品讲读 《行行重行行》 (1)运用回环复沓,反复咏叹的表现手 法,抒发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情。 (2)比喻贴切形象,令人过目不忘。
《迢迢牵牛星》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叠字的大量运用,恰当地表现 了思妇肝肠寸断的哀怨和惆怅。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
击鼓说唱陶俑
一、《古诗十九首》得名及时间: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 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作为 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 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 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 人,而是多人。《古诗十九首》的好几篇作 品在意境和用语上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 相似之处,二者产 生的年代不会相去太远,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三、秦嘉的《赠妇诗》: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 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秦嘉、 徐淑夫妇经历过缠绵悱恻的生离死别, 他们的诗文赠答也成为文学史上流转 的佳话。秦嘉的《赠妇诗》是一组艺 术成就较高的抒情诗,是汉代文人五 言抒情诗的 成熟之作。从班固到秦嘉, 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发展,东汉文人 五言诗的创作进入繁荣期。
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五言诗
一、东汉后期诗风的转变: 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叙事向抒情、由 模仿民歌到作家独创的转折,但诗歌的基调一直未 见太大的变化,保持前后的连续性。班固、张衡、 秦嘉的五、七言诗均无过分激烈的言词,更没有惊 世骇俗之语,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东汉 末年则不然,主要活动在灵帝时期的几位著名诗人 都有不幸的遭遇,他们的诗歌也呈现出和班固、张 衡、秦嘉等人迥然有别的风貌。他们通过自己的控 诉、呐喊,开创了诗坛的新风气。东汉文人诗的最 后阶段,是以对现实的猛烈批判而告终。
第七章
东汉人形吊灯
东汉文人诗
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一、班固的诗: 1、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 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一事。这首诗先叙 太仓令有罪,被押送到长安城。次写缇萦闻父言 而沉痛,遂诣阙陈辞。然后写汉文帝生恻隐之心, 下令废除肉刑。结尾是班固的感慨,赞扬缇萦胜 过男儿。《咏史》诗按时间先后依次道来,以叙 事为主,而不是像后代有些咏史诗那样重在议论 抒情。班固是以写纪传体史书的手法创作《咏史》 诗,用辞质朴,渲染修饰成分很少。此诗当是班 固晚年下狱时所作,其中寄托着自己的感慨。
二、张衡的诗: 1、《同声歌》。张衡是在班固之后继续创作五、 七言诗的著名文人,并且取得重要成就。他的《同 声歌》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在东汉文人五言诗 中别具一格。《同声歌》明显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 法,措辞奇妙,兴寄高远。 2、《四愁诗》。张衡的《四愁诗》是经过改造 的骚体,是骚体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全诗 皆为七言句,除每章首句中间有“兮”字外,其余 都是标准的七言诗句。 3、张衡的五、七言诗在技巧上较之班固有明显 提高,他运用这两种新的诗歌样式已经得心应手, 或缛丽长美。
三、赵壹的诗: 赵壹的《疾邪诗》二首均是五言,附在《刺世疾邪赋》之 后,以秦客、鲁生 对唱的形式出现,二人各申己志。第一 首诗以“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开头,表示他对东汉 王朝的彻底绝望。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两首诗通过鲜明的 对比,暴露黑暗,指斥时弊。“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 钱。”这是批判贿赂公行,取士用人看重钱财而轻视学问。 “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这是揭露取士用人不注重 品德,致使谄媚之徒受重用,耿直的人士被摈弃,前者升 堂而坐,后者倚门而立。“势家多所宜,颏吐自成珠。被 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这是控诉权势成 为价值判断的 唯一尺度,从而出现善恶颠倒,正义和真理被扭曲的反常 现象。赵壹的《疾邪诗》所表达的感情在东汉文人诗中最 为激烈,他不是普通的哀怨,而是充满愤怒;他不是一般 的愤世疾俗,而是刺世疾邪,具有东汉党人的婞直之风。
四、蔡邕的诗: 蔡邕的《翠鸟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 的写照。在这首寓言诗中,蔡邕 为翠鸟构想 出一个有限、然而可以托身的空间。庭前的 若榴树生着绿叶红花,翠鸟在这里能够振翅 修容。它是从猎人追捕下逃脱出来的幸存者, 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若榴树的主人。翠 鸟暂时找到栖身之地,但仍然是寄人篱下, 并且对以往被人追捕的遭遇心有余悸。这首 诗是蔡邕自身经历的形象反映,从中可以看 出汉末文人身处乱世的惶恐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