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数组的定义(精)

合集下载

C语言第六章_数组_2

C语言第六章_数组_2

if (a[i]>a[i+1])
{temp=a[i];a[i]=a[i+1];a[i+1]=temp;14}
#include <stdio.h> main(){ /*对10个整数排序*/
int a[10]={9, 8, 5, 4, 2, 0, 6, 1, 3, 7}, i, k; for (k=1;k<10;k++)
f0=1 (n=0m) ain(){
f1=1
(n=1) int i; long f [20]={1,1};
0 f1n=fn-1f+[0f]n-2 (nfo2r) (i=2;i<20;i++)
1
1
f[1]
2
2
f[2]
f[i]=f[i-2]+f[i-1];
3
3
f[3]
for(i=0;i<20;i++)
4
数组是具有一定顺序的若干同数据类型变 量的集合体。数组要有名称,要有规模。
一.一维数组定义
类型说明符 数组名[常量];
例如:int a[6]; a = = &a[0]
a
内存映象:编译时分配一片连续的内 存空间,数组名为该空间的首地址— —常量地址。
0 a[0]
1 a[1]
2 a[2]
3 a[3]
1
4 a[4]
4
一行一行地存储所有的数组 5
a[0][1] a[0][2] a[0][3] a[1][0] a[1][1]
元素,数组名为该空间的首 6 a[1][2]
地址——地址常量。
7 a[1][3]
8

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C语言数组详解

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C语言数组详解

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C语言数组详解数组可以说是目前为止讲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存储数据的结构。

虽然前面学习的变量也能存储数据,但变量所能存储的数据很有限。

不仅如此,数组和指针(后续会讲)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数组可以为学习指针打下基础。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组呢?顾名思义数组就是很多数的组合!那么这些数有没有什么要求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数组合在一起都是数组呢?同一数组中存储的数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这些数的类型必须相同。

2.这些数在内存中必须是连续存储的。

换句话说,数组是在内存中连续存储的具有相同类型的一组数据的集合。

一维数组一维数组的定义方式如下:类型说明符数组名[常量表达式];例如:复制纯文本复制1.int a[5];int a[5];它表示定义了一个整型数组,数组名为 a,定义的数组称为数组 a。

数组名a 除了表示该数组之外,还表示该数组的首地址(关于地址现在先不讨论,稍后讲指针的时候再说)。

此时数组 a 中有 5 个元素,每个元素都是 int 型变量,而且它们在内存中的地址是连续分配的。

也就是说,int 型变量占 4 字节的内存空间,那么 5 个int型变量就占 20 字节的内存空间,而且它们的地址是连续分配的。

这里的元素就是变量的意思,数组中习惯上称为元素。

在定义数组时,需要指定数组中元素的个数。

方括号中的常量表达式就是用来指定元素的个数。

数组中元素的个数又称数组的长度。

数组中既然有多个元素,那么如何区分这些元素呢?方法是通过给每个元素进行编号。

数组元素的编号又叫下标。

数组中的下标是从0 开始的(而不是1)。

那么,如何通过下标表示每个数组元素的呢?通过“数组名[下标]”的方式。

例如“int a[5];”表示定义了有 5 个元素的数组 a,这 5 个元素分别为 a[0]、a[1]、a[2]、a[3]、a[4]。

其中a[0]、a[1]、a[2]、a[3]、a[4] 分别表示这5 个元素的变量名。

掌握一维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精)

掌握一维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精)
பைடு நூலகம்
static int arr[3][2]={{1, 2},{3}}; /*采用第①种赋初值方式*/ static int arr[3][2]={ 1, 2, 3}; /*采用第②种赋初值方式*/ 上面二种对数组arr部分元素赋初值的结果是相同的, 都是对数组arr的前面3个元素赋初值,后面叁个元素未 赋初值,系统自动化赋以0值。
12
§7.2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在计算机中多维数组其实只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在内 存中,多维数组只按元素的排列顺序存放,形成一个序 列,就好似一维数组一样。 §7.2.1 二维数组的概念
二维数组的应用很广,例如平面上的一组点的集合就可 用二维数组表示,平面上的点可用二维数组来表示:
08:47
13
⑦元素个数代表着数组的长度。
08:47 5
§7.1.2 一维数组使用
数组一经定义后,就可在程序中使用,使用格式如下: 数组名[下标] 例如 : var[3]=28; var[4]=var[2]; str[3]= ‘d’; str[2]=str[4]; printf(“%d”, a[0]); 说明: ①下标可以是整数或整型表 达式 。如:var[i+j]=2; ②C编译不检查下标是否 “出界”。
下标的值不应超过数组的长度,如var数组的长度为5, 则下标的取值在0~4的范围内。
08:47 6
【例7-1】 一维数组在程序中的使用
/*exam7_1.c 一维数组在程序中的使用*/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i,a[5]={1,2,3,4,5}; /*初始化数组*/ printf("输出数组元素的正确值: \n"); for(i=0;i<5;i++) printf("%d\t",a[i]); printf("\n输出超出下标的元素的值:\n"); for(i=5;i<10;i++) /*使用超出下标的元素*/ printf("%d\t",a[i]); printf("\n改变数组元素的值:\n");

1.一维二维数组的定义方法,赋值和访问方法

1.一维二维数组的定义方法,赋值和访问方法

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它们在数据存储和访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维和二维数组的定义方法、赋值和访问方法,并深入探讨它们在编程中的应用。

1. 一维数组的定义方法一维数组是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组成的有序集合。

在许多编程语言中,可以使用以下方式来定义一维数组:int[] array = new int[5];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包含5个整数元素的整型数组。

一维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一旦定义了数组的长度,就无法更改。

2. 一维数组的赋值和访问方法一维数组的赋值可以通过索引来实现,索引从0开始计数。

例如:array[0] = 1;array[1] = 2;array[2] = 3;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数组的元素,例如:int x = array[0];通过循环遍历一维数组的元素,可以方便地对数组进行操作。

3. 二维数组的定义方法二维数组是由行和列组成的表格状数据结构。

在许多编程语言中,可以使用以下方式来定义二维数组:int[][] array2D = new int[3][3];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包含3行3列整数元素的二维数组。

二维数组的长度也是固定的,无法更改。

4. 二维数组的赋值和访问方法二维数组的赋值同样可以通过索引来实现,例如:array2D[0][0] = 1;array2D[0][1] = 2;array2D[0][2] = 3;可以通过两个索引来访问二维数组的元素,例如:int y = array2D[0][0];同样可以通过循环遍历二维数组的元素,对数组进行操作。

总结回顾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是程序中常用的数据结构,它们可以方便地存储和访问大量的数据。

在实际编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使用一维数组还是二维数组,以便更加高效地处理数据。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是编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数组的基础知识 一维数组 二维数组 控件数组 动态数组

数组的基础知识 一维数组 二维数组 控件数组 动态数组

1.2 数组的维数
如果数组的元素只有一个下标,则称这个数组为一 维数组。 用两个下标来表示元素的数组称为二维数组。对于 可以表示成表格形式的数据,例如矩阵、行列式 等,用二维数组来表示是非常方便的。 根据问题的需要,我们还可以选择使用三维数组、 四维数组,甚至更多维的数组。在Visual Basic 中最多允许有60维数组。例如我们想表示空间上 的一个点P,其坐标有三个,分别是X轴、Y轴、 Z轴上的坐标,那么我们可以使用三维数组来表 示,数组的第一维表示X坐标,第二维表示Y坐标, 第三维表示Z坐标,如用P(x,y,z)来表示。
ReDim [Preserve] 数组名[(维数定义)][As 数据类型]……
5.3 相关知识
几点说明: (1) “上界”和“下界”可以是常量和有确定值的变量; (2)可以使用“ReDim”语句多次改变数组的数组元素个数和维 数,但不能改变这个数组的数据类型; (3)如果重新定义数组,则会删除它原有数组元素中的数据,并 将数值型数组元素全部赋0,将字符型数组元素全部赋空串; (4)如果要重定义后不删除原有数据,应在定义数组时增加 “Preserve”关键字,只能改变最后一维的上界,不可以改变 数组的维数。 (5)ReDim语句只能出现在过程中。 由上可知,动态数组声明时省略了括号中的下标,没有给定数组 的大小。使用时需要用“ReDim”语句重新指出其大小。使用 动态数组的优点是根据用户需要,有效地利用存储空间,是在 程序执行到ReDim语句时才分配存储单元,而静态数组是在程 返回 序编译时分配存储单元的
返回
2.1数列排序案例说明
该程序可以产生一个包含十个元素的随机整数序 列,通过运行代码可以求出这个数列中的最大 值、数列的平均值以及按升序排列,当按下 “插入新数据”按钮时,用户可以通过键盘输 入一个新的整数,构成一个包含11个元素的数 组,并且把新输入的整数按升序插入到正确的 位置,

专题5 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概念及基本应用

专题5 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概念及基本应用

A) 3
B) 6
C) 10
D) 20 D
5.有以下程序 [08年4月]
main()
{ int s[12]={1,2,3,4,4,3,2,1,1,1,2,3},c[5]={0},i;
for(i=0;i<12;i++) c[s[i]]++;
for(i=1;i<5;i++) printf(“%d”,c[i]);
if(a[j]<a[k]) k=j; t=a[k];a[k]=a[i];a[i]=t; } printf(“排序结果为:\n”); for(k=0;k<6;k++) printf(“%d”,a[k]); }
例2 用交换排序法对数据升序排序,请填空 #inlcude<stdio.h> main() { int a[5]={4,6,1,3,9} i, t; for(i=0;i<5;i++)
for(j=0;j<4-i;j++) if(a[j]>a[j+1]) {t=a[j]; a[j]=a[j+1]; a[j+1]=t; }
printf(“排序结果为:\n”); for(i=0;i<5;i++)
printf(“%d”,a[i]);}
假设有5个数
98888 89666 66944 44493 33339
1 一维数组
数组是c语言中一种最简单的构造类型,每个定义好的数组包含一组同一 类型的变量,这些变量在内存中占有连续的存储单元,在程序中这些变量具 有相同的名字,但具有不同的下标,数组要先定义后使用。
1.1 一维数组定义的一般形式

数组的定义

数组的定义
第七章 数组
1、概述 、 2、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 3、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 4、字符数组 、
章节总览
1. 基本类型之外,C语言还提供了构造类型的数据, 它们有:数组类型、结构体类型、共用体类型。构 造类型数据是由基本类型数据按一定规则组成的, 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导出类型”。 2. 数组是有序数据的集合 有序数据的集合。 有序数据的集合 (a)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属于同一个数据类型。 (b)用一个统一的数组名和下标,唯一的确定数组 中的元素。
第二轮交换: (1) 8 (2) 5 (3) 5 (4) 5 第二轮结束 5 5 4 4 2 2 2 0 0 0 0 9 9 9 9 /*8>5,交换*/ /*8>4,交换*/ /*8>2交换*/ /*8>0,交换*/
8
4 4 4
8
2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0
8
9
那么第二轮进行了 n-2=6-2=4 次比较即循环了4次 总结:第 i 轮进行了 n- i 比较即循环了n- i 次. 一共要n-1轮比较即外围循环n-1次
一维数组的程序举例( ) 一维数组的程序举例(1)
运行结果: 例 7.2 用数组来处理Fibonacci数列问题。(见教材124页) 1 1 2 3 5 程序如下: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377 610 /*行号1*/ main( ) { 987 1597 2584 4181 6765 /*行号2*/ int i; /*行号3*/ /*行号4*/ /*行号5*/ /*行号6*/ /*行号7*/ /*行号8*/ /*行号9*/ /*行号10*/ /*行号11*/ int f[20]={1,1}; for(i=2,i<=20;i++) f [ i ]=f [ i -1]+f [ i -2]; for(i=0,i<20;i++) { if( i %5= =0) printf(“\n”);/*控制换行,每行输出五个数*/ printf(“%12d”,f [ i ]); } }

1213一维数组的定义,赋值,遍历

1213一维数组的定义,赋值,遍历

printf(“%d\n”,a[1]);
printf(“%d\n”,a[0]);
13
}
从键盘输入5个整数,保存到数组a中;再逆序 输出。
main()
{
int a[5];
scanf(“%d”,&a[0]);
scanf(“%d”,&a[1]);
scanf(“%d”,&a[2]);
scanf(“%d”,&a[3]);
20
课堂练习
– 2. 修改上例:
• 要求输出数组元素中所有5的倍数,怎么做?
21
课堂练习
– 3. 修改上例,要求实现求数组元素中所有下
标为偶数的元素的和怎么做?
22
小结
– 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引用、输入、输出概念、 操作必须掌握
– 数组下标从0开始 – 数组名代表数组首地址,是一个常量 – C语言不允许动态定义数组,即定义数组时数
一维数组元素的查找
例:定义一个一维数组num, 再从键盘 上输入一个整数x,查找数组中是否有元 素的值与x相等。如果有,输出相应的下 标;如果没有,输出“该值在数组中不存 在” 。
26
一维数组元素的查找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num[10], x, i, j; for(i=0; i<10; i++)
outputScore(score,10);
//函数调用
}
void outputScore(int a[ ],int length) {
int i=0;
//函数定义
printf("学生成绩如下:\n"); for(i=0;i<length;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6.1.1
数 组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一、一维组的定义
⒈ 定义方式: 类型说明符 数组名[整型常量表达式]; 例:int a[10]; ⒉ 说明: ① 数组名的定名规则和变量名相同,遵循标识符定名规 则。 ② 数组名后的常量表达式用[ ]括起来。 ③ 常量表达式表示数组元素的个数,即数组长度。 例: a[10]表示数组a中包括10个元素,分别为 a[0]~a[9]
例1.1 main( ) {int i,a[10]; 通过赋值语句给 for (i=0;i<=9;i++) 数组元素赋值 a[i]=i; (i=9;i>=0;i-) for (i=0;i<=9;i++) (i=0;i<=9;i++) printf("%4d",a[i] ); a[9-i]); a[i]); }
a[0] a[2] a[4] a[1] a[3] 0 0 0 0 0
也可以 int a[5]={0};
⒋ 在对全部数组元素赋初值时,可以不指定数组长度。 static int a[5]={1,2,3,4,5};
static int a[ ]={1,2,3,4,5};
例2.用数组来处理求Fibonacci数列问题(求前40项)
f[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
1
1
2 0
3 0
5 0
8 0
13 0
21 0
34 0
55 0
.........
main( ) { int i; static long int f[40]={1,1}; for(i=2;i<40;i++) f[i]=f[i-2]+f[i-1]; for(i=0;i<40;i++) { if(i%5= =0) printf("\n"); printf("%12ld",f[i]); } }
a[0] a[2] a[4] a[6] a[8] a[1] a[3] a[5] a[7] a[9]
④ 常量表达式中可以包括常量和符号常量,不能包含变 量,即定义时必须确定数组的大小。
二、一维数组元素的引用
数组必须先定义,然后使用。 C语言规定只能逐个引用数 int n; 组元素而不能一次引用整个数组。 scanf("%d",&n); 引用形式为: int a[n]; 数组名[下标]
可以用赋值语句或输入语句使数组中的元 素得到值,但占运行时间,同时也可以使数组 在程序运行之前初始化,即在编译期间使之得 到初值。
对数组元素的初始化可以用以下方法实现: ⒈ 在定义数组时,对数组元素赋以初值。 如: int a[10]={0,1,2,3,4,5,6,7,8,9}; ⒉ 可以只给一部分元素赋值。 如: int a[10]={0,1,2,3,4}; 表示只给前5个元素赋初值,后5个元素自动赋以0 值。 ⒊ 对static数组不赋初值,系统会对所有元素自动赋 以0值。 即, 如果想使数组a中全部元素值为0,可以这样定 义数组: static int a[5]
例3.将n个整数按逆序重放在数组中(n<=50)。
算法: 设n=7 3 45 2 6 17 66 50
x[0] x[1] x[2] x[3] x[4] x[5] x[6]
50 3 45 66 17 2 6 17 2 45 66 50 3
t=x[i]; x[i]=x[n-i-1]; x[n-i-1]=t;
整型常量或整型表达式 (数组元素的表示形式)
例1.2 main( ) {int i,a[10]; for (i=0;i<=9,i++) scanf("%d",&a[i]); for (i=0;i<=9;i++) printf("%4d",a[9-i] ); }
通过输入语句给 数组元素赋值
三、一维数组的初始化
§6.1.2 一维数组的应用 1.冒泡排序算法 :用冒泡法对10个数排序
(1)从数组A[1]到A[10],把相临的两个数两两进 行比较。即A[1]和A[2]比较,比较完后,A[2]再 与A[3]比较,……最后是A[9]和A[10]比较。 (2)在每次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如果前一个数比后一 个数大,则对调两个数,也就是说把较大的数调 到后面,较小的调到前面。比如在第一次的比较 中,如果A[1]比A[2]大则A[1]和A[2]的值就互换。 下图用6个数据来说明以上的算法。
程序:
main( ) { int x[50],t,n,i,j; scanf("%d",&n); for(i=0;i<n;i++) scanf("%d",&x[i]); for(i=0,j=n-1;i<j;i++,j--) { t=x[i]; x[i]=x[j]; x[j]=t; } for(i=0;i<n;i++) printf("%5d",x[i]); printf("\n"); }
2 3 45
t
程序:
main( ) { int x[50],t,n,i; scanf("%d",&n); for(i=0;i<n;i++) scanf("%d",&x[i]); for(i=0;i<=(n-1)/2;i++) { t=x[i]; x[i]=x[n-1-i]; x[n-1-i]=t; } for(i=0;i<n;i++) printf("%5d",x[i]); printf("\n"); }
假设6个数据是: A[1] A[2] A[3] A[4] A[5] A[6] 5 7 4 3 8 6 第一次,A[1]和A[2]比较,5<7 ,不进行对调。 5 7 4 3 8 6 第二次,A[2]和A[3]比较,7>4,进行对调, 5 4 7 3 8 6 第三次,A[3]和A[4]比较,7>3,进行对调, 5 4 3 7 8 6 第四次,A[4]和A[5]比较,7<8,不进行对调。 5 4 3 7 8 6 第五次,A[6]和A[5]比较,8>6,进行对调, 5 4 3 7 6 8 由上例可以看出,对于6个数,排好一个数(最大的数 )需要进行5次比较,可以推断出,对于N个数,一趟 (排好一个数的过程)需要N-1次比较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