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图
初中化学论文纠错、知识网络建构复习化学用语

纠错、知识网络建构复习化学用语红谷滩新区凤凰学校汤海兵提到化学,大家恐怕最容易想到化学实验,各种瓶瓶罐罐,没错,化学实验几乎可以作为化学的代言人,同时,化学用语作为化学的一门特有的语言,更应该成为化学的代言人。
化学用语包括“三号”(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符号)、“两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两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用语在整个化学的学习中可以说起了一个融会贯通的作用,要学好化学,就必须要学好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在南昌的中考中占的分值也比较高,有一道专门的4-5分的化学用语题,至少3个左右化学方程式,6分,还有计算题、选择题中运用化学用语解题,所有总共加起来至少有15分左右,占了整个中考化学卷总分的1/4,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化学用语既然这么重要,同时又比较凌乱,那么该怎么去复习呢?这里我主要将我的第二轮复习中化学用语专题的做法谈谈,给大家多一个参考意见,同时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交流。
首先,我会收集学生在这一块的问题。
然后,找寻对策,想想如何解决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
最后,跟踪学生对这块掌握的效果。
一、收集问题收集学生在这一块的问题,包括平时作业、听写、练习、试卷中的错误,然后将问题归类。
1、三号: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符号元素符号:主要是书写不规范、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元素符号的意义。
离子符号:数值与正负号位置写反了、电性写错了、数字“1”没省略、原子团中原子个数写错。
化合价符号:忘记单质的元素化合价为0、可变价元素的化合价的确定。
2、两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19、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书写离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经常写出不是8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如镁离子,最外层写成1。
判断元素是否有相似化学性质时,经常掉入氦元素的陷阱。
3、两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化学式的意义、化学式周围数字的含义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写错、没条件、没配平、生成物状态写错、不符合客观事实、记忆零散。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海水中的化学适用年九年级级所需时课内4课时,课外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海洋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及其利用,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本单元的设置,既通过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化学背景,又使学生掌握了一些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现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单元将探究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使海水中的化学元素转化为对我们有用的物质(如Mg的制取);如何使海水淡化及海底矿物的开发和利用;明确海水晒盐的原理及利用海水制纯碱的原理;还将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相互转化;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水中的化学资源;理解海水制碱海水晒盐的原理;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及结晶的原理过程与方法:一、从“应用——认识——再应用”的理念出发,学习新知识时要密切联系实际问题,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要把握考查意图,做到有的放矢。
二、善于提取、加工、整理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化学、热爱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情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应课标一、探究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如何使海水中的化学元素转化为对我们有用的物质(如Mg的制取);三、如何使海水淡化及海底矿物的开发和利用;四、明确海水晒盐的原理及利用海水制纯碱的原理;还将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相互转化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 海水制镁的流程??2. 如何检验海水是否淡化?3.青海湖中冬天捞碱的道理何在?专题划分专题一海洋化学资源所需课时一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认识海洋化学资源2、知道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措施3、知道海水制镁的流程专题问题设计1.如何使海水中的化学元素转化为对我们有用的物质?2.如何使海水淡化及海底矿物的开发和利用?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1、上网查询海洋资源的种类:2询海底矿物资源的种类2、图片展示(锰结核可燃冰,海洋生物……)学习活动设计出示导读思考题一:1、海水中溶有哪些物质?2、你对“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图是怎样认识的?3、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其工艺流程是什么?涉及到哪些重要的化学反应?组织讨论:1、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为什么不直接将海水进行电解来制取金属镁呢?2、出示导读思考题二,指导学生看书讨论:(1)海底蕴藏着哪些矿物资源?(2)为什么“可燃冰”被誉为21世纪能源?(3)目前为什么还没有对“可燃冰”进行大规模的开采?3、什么是锰结核?锰结核里主要含有哪些元素?4、海洋资源包括哪些?海洋中的资源可以再生吗?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应如何保护海洋资源?反馈学生的讨论结果,对“可燃冰”开采和储运中的问题做简单的解释。
初中化学《燃料与燃烧》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燃料与燃烧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五个“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主要内容之一。
本主题单元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化学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鲁教版教材八年级全一册课本第六单元。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三个专题:专题一:燃烧与灭火;从燃烧现象和实验探究入手,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题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知道化石燃料的用途,认识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认识其不可再生性,以及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专题三: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知道二氧化碳的循环认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用途及其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重要性;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调查报告、制作消防专题宣传学习小报、举办预防家庭火灾宣传活动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常见的酸和碱主题设计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二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在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本主题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酸和碱,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人教版教材初中化学九年级课本第十单元。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四个专题:专题一:酸及其性质。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酸,认识酸的性质并知道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浓酸的使用;了解酸的应用。
专题二:碱及其性质。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碱,认识碱的性质并进一步学习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浓碱的使用;了解碱的应用。
专题三:酸碱中和反应。
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和碱中的H+和OH-结合成H2O;知道可以通过中和反应的方法降低酸或碱的含量。
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
了解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并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主题单元检测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3.初步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及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常见酸和碱学会概括归纳的学习方法2.通过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认识过程学习探究认识事物的方法3.通过对酸碱溶液的酸碱性的认识学习建立微观与宏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4.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及酸碱混合后pH的变化测定体会间接观察法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酸碱性质的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通过对酸碱对生命活动的作用及中和反应的应用学习体会化学的价值所在对应课标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3.了解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如何认识和区分酸和碱?2.酸和碱有哪些性质?怎样探究酸和碱的性质?3.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它们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4.怎样稀释浓硫酸?5.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及判断酸碱性强弱程度?6.什么是中和反应,其实质是什么?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何作用?专题划分.......专题一:酸及其性质(2 课时)专题二:碱及其性质(2 课时)专题三:酸碱中和反应( 1 课时)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 1 课时)其中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中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酸及其性质一所需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3课时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认识浓硫酸、浓盐酸两种酸的主要特性,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其相似的化学性质及性质上的差异,知道常见的两种酸的用途。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

专题1 根本概念和根本原理知识结构梳理溶液混合物浓溶液稀溶液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质量守恒定律可溶性碱不溶性碱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无氧酸盐无氧酸含氧酸氧化物酸碱盐吸热现象放热现象氧化反响复原反响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置换反响复分解反响原子结构简图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化合价物质分类变化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物质化合物纯洁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组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溶剂溶质离子结构简图1、物质的组成结构(1)物质的微观构成构成物质的三种根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区别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子离子一般不可分,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可能分割成其它离子、原子或分子。
是否独立存在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构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阴阳离子共同构成物质。
构成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
且纯洁物中仅含有一种分子。
一般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得电子带负电电荷成为阴离子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电荷,成为阳离子离子。
所显电性情况不显电性不显电性阴离子:带负电荷阳离子:带正电荷表示方法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用元素符号或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分别以阴、阳离子符号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在化学反响中的表现在化学反响中原分子破裂在化学反响中得失电子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学反响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化学反响中得失电子表达方法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论种类。
基本属性体积小,质量小,都是在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隙。
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基于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把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的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导图初中阶段是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形象到抽象过渡。
而在常规的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上新授课时,学生都能听懂,能模仿例题做练习,但是考试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时却觉得无从入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初中化学课程是一门知识点多,内容琐碎的课程,学生通常只是采用死记硬背大量事实与公式的方法学习,不能很好的区别和构建概念与命题的框架,这样的话,知识的存储就没有形成相应的网络,还处于零星状态,并且学习过程中只重视模仿,照葫芦画瓢,对化学中出现的概念和规律缺乏深入的理解,对化学问题的缺乏正确的分析方法,所以在提取知识时出现较大的困难。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设计更多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
思维导图就是这样一种最简单的、具有创造性的方法,它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为容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它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思维导图在教师中的应用1、在备课中的运用新课程在化学学科的改革很大,有许多年轻的教师觉得新教材“知识点零乱”,不容易进行教学。
原因是这些老师对新教材的编排还不够熟悉,没法一下子把握住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
所以,新教材教学实施是否成功,关键还在于是否弄清了专题的编写意图、理清了整个知识网络。
而思维导图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迅速帮你理清思路,并给你留下深刻记忆。
图1初中化学知识点2、在计划中的运用一份详尽的教学计划能明确主题,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如果教师在认真钻研化学新教材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学情后,把教学计划用思维导图展示出来,那么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整个单元的整体结构,这就大大节省了备课的时间,提高了备课的效率。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19.物质的推断(知识讲解、梳理+中考题型集锦+家庭作业)

教师辅导教案1、可以灭火的是2、可以做消毒剂的是、、3、可以做食品保护气的是4、可以做清洁燃料的是5、可以用于冶炼金属的是、、6、可用于建筑材料的是、7、可作补钙剂的是8、是胃液的主要成分 ,能帮助人消化的是9、可用做枯燥剂的是、、10、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11、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12、能改良酸性土壤的是13、常用作复合肥的盐是(五)以常见物质为“题眼〞1、常见的酸和碱2、常见的盐3、常见的气体(六)以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为“题眼〞CO和CO2、H2O和H2O2、Fe2O3和Fe3O4、FeCl2和FeCl3、FeSO4和Fe2(SO4)3例1.右图中 ,甲时氧化物 ,其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70%;乙是黑色粉末;丙和丁是可溶性盐。
反响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试剂B是〔填化学式〕溶液;反响③的发生需要氧气和水 ,其化学方程式。
例例2.右图中 ,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 ,乙是最常见的溶剂 ,丁是白色难溶固体 ,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甲的化学式.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和.丙的一种用途是.例3.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局部物质和反响条件已略去〕.3、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和物 ,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
丙能做枯燥剂。
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局部物质和反响条件已略去〕。
那么甲的化学式为 ;丙转化为丁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为 。
4、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 ,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 ,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局部物质和反响条件已经略去)。
那么:甲的化学式为 ;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5、现有炭、二氧化碳、氧化铁、石灰水、稀硫酸和纯碱等六种物质 ,如图 ,硫酸的位置 ,试分别将另外五种的化学式填入圆圈内 ,使每个圆圈内的物质都能与其相邻的物质反响 ,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 。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专题问题设 计
1、除氧气和氮气外,空气中还含有那些气体? 2、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空气污染与防治与化学有什么关系?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仪器及药品:铁架台(带铁夹)广口瓶 酒精灯 燃烧匙 药匙 红磷 烧 杯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科学家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探究
评价要 点
评价方法: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评价指标: (1)探究活动报告记录完整,结论正确。 (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态度积极。 (3)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 (4)活动中能相互交流与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的精 神。 2.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选择。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正确选择装置并能说出选择依据。 3.课堂参与能力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评价指标: (1)探究活动报告记录完整,结论正确。 (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态度积极。 (3)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 (4)活动中能相互交流与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的 精神。 2.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选择。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正确选择装置并能说出选择依据。 3.课堂参与能力 评价方法:电子档案袋评价 评价指标: (1)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2) 积极举手发言。 (3)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 自己的想法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4)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能相互交流与配合。 (5)反馈意见中肯有实效,建议有可操作性。 4.学习水平 评价方法:纸笔测试问卷调查。 评价指标:学习目标达成度。
专题二
氧气
所需课时
1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研究的对舉是喻质的组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咸的〉绪构(分手、原子、离子及其内祁结构》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北时过程层其现象。
变化规緯{『矍L洽分絡置撫复分解k腿别走进ft 学世界研究化学曲重要逢径是料学挥元,而其重要手段杲化学实验(摄師题设计实验方累,确定僵歩骤进行实验分析与讨逖结论L间题及建议观務描述和记录「交硫L体验点燃別:点燃时:熄灵后:人们呼出气建氢憨体的探究r认识常用的加限器(名舐实物、示盍魁用遼及其注盍事项〕药品的眼a规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剩余药品处理庫则)化学买验基本操作「块状固体(镶子)固体,粉末状固体(药匙)I定量(托盘天平:精确到61Q「多量9倾倒(标签*容器口)耳典少童-用胶头滴管(垂宜i謹空,不能横放或倒萱)L定童T童筒(平穂、平视)(注意规格的遥择〉(0-5L)「使用方法(火柴点燃,外焰加热〉「注意事项(使用前、使用时、使用向:「■K器(试管、芙发皿、烧杯、烧瓶)液低⑴乳短赫移动、管口)酬(管口)I注意事项《都要预热、外壁擦干等等)「方法(水洗、刷论酸就或洗涤剂)I洗犠仪器帯aas®(的玻璃似器不能用拎■水洗、不能用力刷桃等),玻璃仪融洗滾干净的标准;不聚水滿、不成股流下酒精烁物质的加魁i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
如氧气02和臭氧0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0)元素组成。
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
只有说由一种兀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丫氮气<N?>”约占空气总和的胡乳无色、无味,气雇化学性质不活浣1般 I 不可燃,也不助燃。
用作保护铁焊接*灯酒 食品等).稀有茕体(吐 怡Ar 等)佔Q ・94―很不活源 作保护乜 通电发不同颜色光• 二氧化碳(C02):占6 0酬 < 详见第六单元。
英他气体和杂质:占①。
跚°r 物理性质;无色.充薦气体,密廈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厂C +込矍00^ (白光、放热、澄清石灰水变谭牠) I 门严、占隣小 2C + 02 = 2C0S 十S — S02(^紫色火焰、放挪、刺澱性气味气体) 占拱 4P + 502 = 即仪(白光、放如浓厚白烟、白色固怵) 占撚站亡+2匕 =^304(火星四射、放燃黑色固体*近 2Hg + 02 =2KgO Cffi 眼白光、MB 白色固体) 4A1 +30£矍2A1曲/耀眼白光、放鬆 白色固体) . 占薦2取 + 0? = 2KQ ot2 CO + 02 = 2COjV H 4+20£ =C0a +2化学ft 质(比较活丿 後,具有、 氧化性 是常用的 氧化剂) (淡蓝色或蓝色吹姑I 放拗J 干冷烧杯壁有无M 沾石灰 朮的烧杯壁是否渾*世)广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发生物理变化) 四2邑独2HQ+0£|2KMnO 4 = K 別 口血 + 血0乞 + 0,2KCL03 警 2KC1 + 30£f好比奘晉I 固体加腳制題气体(棉花L 或 更主董置1固体与液休幫温下制取气体G 室叫收集装置{黯昙為曙蠶空气大) 实验步骤、誉、装、定、点、收r 熄。
注育事项f 如杰凰借制氢2井 验满方法:将希火星木条伸至瓶口,木条复燃。
住验方法書将带火星木条伸至瓶中,木条复燃。
用途J 供给呼吸;港水 営些 医疗、靛空奢岸,应先撤导管,启停支持燃烧: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航等。
測5氧气的含珂11黠wowr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
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 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
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f 负根电解无色、无味*液体I 电乜时P =lg/cm 3 »lOlkPaP^M 固点OX? » 沸点100X ;.了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 氢气(负氢):在空气中燃烧时1产生淡蓝色火焰,用途:充气球*高能燃料、治金等~ 正极产生无色*无味的能使带次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
原理:2H £0 = 2H 2f+ 02f C 氢气、氧气悻积比为 m 是由H 、富素组咸的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i 柱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结论 『方法;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t 眾 硬水二含有较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谐性鹤、靈化合物的才」如何区分软、碳水) 分布匕海洋(含即崟种元素)、湖泊、江河、地下、大气、生物、……O 淡水:E 全球总水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占誥0・4鬆(不到总水量丄先) 理,直接建放;生活污的不合理詭用等。
了工业上的“三腹i 水任宜择放;杀 水污染的危害忌錢寸鬍'加强水质检遡'工业达标排放孑生活污 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审合理使用农药、彳匕厂水污染的原因 L 消除水污染「分子的槪念二 f 分子岬分子的性质: L 分子的表示’广原亍的概念: 原子的性质: 原子与分子的 区别与联系分子是保持物廣化学性质的星小粒子。
丸原子构成。
V 、“动".「司”、化学变化中可且再分。
用“化学式"表示。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P”小”、"动”,7可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J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I 瞧耒了分于由原于枸咸口分子、原子都能构成 豚示i 物质。
都既能讲种类.文能讲个数。
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净物与混合物 彳 冲昆合物=I 由两補或两种以上物质爼西]单质:r 由同种元 素组成的 纯祿物&鈍净物:<由一种物 质组成 X 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且王元素组成 拘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 氧化樹: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報U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矶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 沉淀更快的沉淀。
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
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 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
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
蒸馏操作可以使 硬水软化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1 ■宏观的物质*元素与微观的分子,原子的关系 =工(爼成)一十 (鋁成)卑质 --------- 兀累 ----------------J 单质形态(单质中元秦化合价为e •存在形态I 化合物形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表吓方法一:蛙殊『原子核 结构*I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1电性关系:核苞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整体不显电性) 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前面淆加化学计量数后只有微观育50 I 相对质量一u 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12原干.底量的1,12) I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數+中子数(符号肛)结构:由庫子构成 子」表示方法—化学式• 「写祛〔单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等)L 育义(宏观、微观方面》I 相对质量一►相对分子应量(符号 最外层技个曲子(只有一层时2个电子)相对稳定 最外层电子数个,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最外层电子数> 4个-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 「回圈' 弧线、数字的意义]「质子数=电子数原子〔离子) 离子〈結构示意图判定方法吗质子数 > 电子数=原子 =阳离子=阴离子I 质子載 < 电子數卢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的I」 数目和性质丄注意离子符号M i与化合价的'两同两不同‘〉J i 离子化合物:由阴、旧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如氮化钠口 '分类;(详见第三单元)I离子符号彳 写陆 意义*化合物 宏观(同类原孑总称】匚同种或不同种帳于)甘 分子旦骨相同核电 荷載(即质子数)的同一类 周期隗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①沁从Fe质子(一个质子帶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中子不带电〉(普通H 原子核内无中子)原子C 一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1 二主 7C 靠 元翡周期表兀乗符号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Q,就是二氧化碳CO多1个Q硫酸根SQ,是三氧化硫SQ 多1个Q硝酸根NQ,是二氧化氮NQ多1个Q铵根NH4,是氨气NH多1个Q.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学方<f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用宀计"论=宀紀e妙J白磷在密用容器内燃烧用实验证时质量守怕定it i铁与硫酸铜溶蔽反应宏观:元素种类、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个駄质量不变I注育反应前后英也量的环变■变r可能歼I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涵义彳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I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粒子个数比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廣莹守恒定律'弓在短线邯一谢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摇——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方法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中的气体ll t!\沉淀“I ”符将短线改为等号广质量守恒定律彳概念丿质量守恒的原因书写原则书写步叫配注;I等:「表示化学皮应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f设:根摇题倉设未知量方:准确书写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头找出相羌的量〔包括己知的I未如的量)比;列出反应林生成物中相关量的比例式算]根据比例式求解未知量最小公倍数袪、观熹法、奇做配偶法、……口I廿算题格式彳I答;写出简明答案1如点燃A克氧气和B克氢气的混合气体,生成水的质量是小于或等于(A+ B)克。
氧气和氢气要么恰好按质量比完全反应,都不剩余,则生成水质量等于(A+ B)克。
要么,氢气过量剩余或者氧气过量剩余,有一种没有全部反应,则生成水质量小于(A + B)克。
但氢气和氧气不可能都有剩余,因为如果都有剩余,则会继续反应。
2、任何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即便实验数值不相等,是因为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气体逸出。
天然存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熬囲蹄:因化学性质|⑴常温下穗定方程式⑵可燃性 戸还原,性 /二「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难縞于水*[ 可燃性:西0 + * 竽:2CO2 (验纯〉 腹I 化学性质S还原性二CO 亠CuO = Cu + COM <尾气) I毒性;能与血蔽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r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怵,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供给呼吸口 与水斥应;COz + H 2O^H Z CC3 -化学性质 < 与碣〔石骯水衣氢氧化钠溶液反血) COi + Ca (OH )i ^CaCOsj十 HaO I ■与灼热的碳反应:COz + c = 2C0 煨烧■石灰石:CaCUs SicaO + CO 2f 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CaCO 3 +2HC1 二 CaCli+COzf +HsO 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将■燃着木条放柱集气瓶口,火焰熄灭 草(无定形破二炭黑、桶 盲炭”活性炭质(我的各种单质具右芥同的團途〕1二氧化碳(温室『怵)氧化物破的化合物战和碳的化合物工业制法 药品;原理; 装置:收集] 验滿■W能溶于水〔灯火实骏)(石蕊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G + F (OH^ = C H C*J + HzOI 用途二灭火、制mk 人工降雨、工业原料、肥料、光合作用 碳J 能便紫色石蕊变红,COz + H 20=H 2C03不稳定,易分解:H2CO3 ro zT +HzO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高CaCO a = CaD + Cdf m 酸;^应・ C S CQ3 2HC1 — CS L CI E -1- CO J T + HzC 1 饉筑材料2普通石料、大理石扳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