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34章DNA的复制和修复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 第34章 DNA复制和修复-102页文档资料

生物化学 第34章  DNA复制和修复-102页文档资料

二、DNA的复制
(二)DNA的半保留复制
1、概念
DNA进行复制时,双螺旋结构解开而成为单链, 用于合成新的互补链。子代细胞出现新的DNA双链, 其中一股单链是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的。另一股单 链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全重新合成。
意义:保持DNA在代谢上的稳定性
(二)DNA的半保留复制 (DNA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
The overall chain growth occurs in 5’ 3’, 3’ 5’, or both directions?
What enzymes take part in DNA synthesis?
1、no complete unwinding of chains; 2、Replication always began at a specific internal site (not from the ends, not random); 3、The replication proceeds in both direction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replication fork and the ends)
The hypothesis proposed by Watson and Crick in 1953.
Each strand acts as the template of the other;
DNA分子的每一条链都含有合 成它的互补链的全部信息
半保留复制
1 父代DNA
2 子代DNA
保留了一半父代DNA成份
No complete unwinding of chains

第34章DNA复制和修复

第34章DNA复制和修复

蛋白质 DnaA
DnaB
结合到DNA双链复制起始部位 (需ATP)
解链酶的作用
引物合成酶 合成RNA引物
59
(六)DNA连接酶
催化二段DNA链之间3’,5’ 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5’ ATP
3’
O 5’
OH O- P O
O-
3’
有缺口的DNA链
AMP+PPi
DNA连接酶
如缺少染色体间会互相粘连、出现结构 变化或其它错误行为,以致影响染色体 的生存和正确复制并进一步威胁到细胞 的存亡。
“端粒” (telomere)
92
端粒帽 染色体
端粒帽
希腊语末端“telos”和部分“meros”
端粒—— telomere
1978年首次发现四膜虫端粒的分子组成:
端粒 染色体DNA
含拓扑异构酶Ⅱ(及H1) ——与DNA复制及转录有关
51
52
1、大肠杆菌的拓扑异构酶
拓扑异构酶Ⅰ/Ⅲ 切断DNA双螺旋中一股, (topoisomeraseⅠ) 张力下降后封闭 消除负超螺旋 不需能量
拓扑异构酶Ⅱ/Ⅳ 切断DNA双链 旋转酶 (gyrase) 引入负超螺旋 需ATP供能
72
原核生物双向复制(θ型复制)
73
真核生物复制泡(复制起始点+复制叉) 74
DNA双链复制起始点
解旋酶
dnaA
拓扑异构酶
dnaB/dnaC
5’ 3’
解旋酶 SSB SSB
引发体
DNA双链解开成单链DNA
SSB
3’
5’
引物酶
RNA引物/3’-OH
DNA聚合酶Ⅲ dNTP

生化复习资料--有答案

生化复习资料--有答案

⽣化复习资料--有答案第34章 DNA的复制与修复⼀判断1、所谓半保留复制就是以DNA亲本链作为合成新⼦链DNA的模板,这样产⽣的新的双链DNA分⼦由⼀条旧链和⼀条新链组成。

()2、在先导链上DNA沿5’-3’⽅向合成,在后随链上则沿3’-5’⽅向合成。

()3、复制叉上的单链结合蛋⽩通过覆盖碱基使DNA的两条单链分开,这样就避免了碱基配对。

4、只要⼦链和亲本链中的⼀条或两条都被甲基化,⼤肠杆菌中的错配校正系统就可以把它们区别开来,但如果两条链都没有甲基化则不⾏。

()5、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酯键连接到DNA⾻架上。

()6、DNA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7、基因是⼀段DNA序列,这段序列只负责编码⼀个蛋⽩质或⼀条多肽。

()8、嘧啶⼆聚体可以通过重组修复除去()9、直接修复是通过⼀种可连续扫描DNA,并识别出损伤部位的蛋⽩质,将损伤部位直接修复的⽅法。

该⽅法不⽤切断DNA或切除碱基。

()10、SOS修复是细胞DNA受到损伤的紧急情况下,为求得⽣存⽽出现的应急修复。

常缺乏准确性。

()⼆单选1.DNA复制时,下列哪⼀种酶是不需要的?()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B.DNA连接酶 C.拓朴异构酶D.解链酶 E.限制性内切酶2.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半保留复制 B.两条⼦链均连续合成 C.合成⽅向5′→3′D.以四种dNTP为原料 E.有DNA连接酶参加3.DNA复制时,模板序列5′—TAGA—3′,将合成下列哪种互补结构?()A.5′—TCTA—3′ B.5′—ATCA—3′ C.5′—UCUA—3′D.5′—GCGA—3′ E.5′—TCTA—3′4.遗传信息传递的中⼼法则是:()A.DNA→RNA→蛋⽩质 B.RNA→DNA→蛋⽩质 C.蛋⽩质→DNA→RNA D.DNA→蛋⽩质→RNA E.RNA→蛋⽩质→DNA 5.DNA复制中的引物是:()A.由DNA为模板合成的DNA⽚段 B.由RNA为模板合成的RNA⽚段C.由DNA为模板合成的RNA⽚段 D.由RNA为模板合成的RNA⽚段E.引物仍存在于复制完成的DNA链中6.DNA复制时,⼦链的合成是:()A.⼀条链5′→3′,另⼀条链3′→5′ B.两条链均为3′→5′C.两条链均为5′→3′ D.两条链均为连续合成 E.两条链均为不连续合成7.冈崎⽚段是指:()A.DNA模板上的DNA⽚段 B.引物酶催化合成的RNA⽚段C.随从链上合成的DNA⽚段 D.前导链上合成的DNA⽚段E.由DNA连接酶合成的DNA8.合成DNA的原料是:()A.dAMP dGMP dCMP dTMP B.dATP dGTP dCTP dTTPC.dADP dGDP dCDP dTDP D.ATP GTP CTP UTP E.AMP GMP CMP UMP 9.逆转录过程中需要的酶是:()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B.核酸酶 C.RNA指导的RNA聚合酶D.DNA指导的RNA聚合酶 E.RNA指导的DNA聚合酶10.某⽣物细胞的DNA分⼦中,碱基A的数量占38%,则C和G之和占全部碱基的()A.76%B.62%C.24%D.12%11.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模板,温度,能量和酶C.模板,原料,温度和酶 D.模板,原料,温度和能量12.DNA分⼦的⼀条单链中(A+G)/(T+C)=0.5,则另⼀条链和整个分⼦中上述⽐例分别等于()A.2和1 B 0.5和0.5 C.0.5和1 D.1和113 .DNA分⼦在复制时要先解旋,这时下述哪⼀对碱基将从氢键连接处断开()A.腺嘌呤与尿嘧啶B.腺嘌呤与胸腺嘧啶C.鸟嘌呤与胸腺嘧啶D.腺嘌呤与胞嘧啶14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复制DNA的原料是()A.噬菌体的核糖核苷酸B.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C.细菌的核糖核苷酸D.细菌的脱氧核苷酸15.DNA分⼦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是()A.碱基和脱氧核糖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B.四种碱基的配对⽅式千变万化C.两条长链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16.⼀条肽链上有100个肽键,那么控制这条肽链合成的基因所含的碱基数⽬⾄少有A、100个B、 101个C、303个D、606个17.遗传信息是指()A.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脱氧核苷酸C.氨基酸序列 D.核苷酸18.已知⼀段mRNA含有30个碱基,其中A和G有12个,转录该段mRNA的DNA 分⼦中应有C和T的个数是()A.12 B.24 C.18 D.3019 .与RNA分⼦结构相⽐DNA分⼦结构中没有的碱基是()A、腺嘌呤B、尿嘧啶C、鸟嘌呤D、胞嘧啶20.蛋⽩质中含S不含P,⽽核酸中含P不含S,现⽤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 标记的噬体去侵染⽆任何标记的⼤肠杆菌,然后进⾏测定,在⼦代噬菌体中()A.可以检测到35SB.可以检测到35S和32PC.可以检测到32PD.不可能检测到35S和32P21.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在⼈体的⽩细胞中,DNA上含有⼈的全部遗传信息②同种个体之间的DNA是完全相同的③DNA是⼀切⽣物的遗传物质④DNA的⼀个分⼦可以控制许多性状⑤转录时是以DNA的⼀条链的模板的()A.②③④B. 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⑤22. 如果把细胞中的⼀个DNA分⼦⽤15N进⾏标记,然后将其放在含14N的细胞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则最后含有标记15N 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A.1/32 B.1/16 C.1/8 D.1/423.在下列过程中,发⽣碱基互补配对关系是①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逆转录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4.下列制作DNA螺旋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25. 不需要DNA连接酶参与的过程是()A.DNA复制B.DNA体外重组C.DNA损伤的切除修复D.RNA逆转录26、DNA损伤的光修复作⽤是⼀种⾼度专⼀的修复⽅式,它只作⽤于紫外线引起的()A.嘧啶⼆聚体B. 嘌呤⼆聚体C.嘧啶-嘌呤⼆聚体D.为两个单独的嘧啶碱基27、 SOS修复是()A.是准确性差的修复⽅式B.可以完全修复DNA的损伤C.需要DNA聚合酶D.专⽤于嘧啶⼆聚体的修复三填空1.DNA复制时,连续合成的链称为__________链;不连续合成的链称为__________链。

DNA复制与修复

DNA复制与修复

DNA复制与修复DNA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它承载着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因。

在细胞分裂和生物繁殖过程中,DNA需要进行复制和修复,以确保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和维护细胞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介绍DNA复制和修复的过程、机制和重要性。

一、DNA复制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将DNA的遗传信息复制并传递给子细胞的过程。

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是细胞分裂的前提和基础。

1. DNA复制的需求细胞分裂时,每个子细胞都需要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以确保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和特征的传递。

只有通过DNA复制,才能保证分裂后的子细胞拥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基因组。

2. 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解旋、复制和连接。

解旋:DNA的双螺旋结构被酶类分子解开,形成两条互补的模板链。

复制:通过配对原则,即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之间形成两条互补链,而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间形成另外两条互补链。

酶类分子在此过程中辅助催化。

连接:新合成的DNA链与原DNA模板链连接在一起,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二、DNA修复DNA修复是指在DNA发生损伤或突变时,细胞通过修复机制将其还原为正常状态的过程。

DNA修复是维护DNA完整性和稳定性的重要过程。

1. DNA损伤的来源DNA损伤源于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包括正常的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和代谢产物;外源性因素包括辐射、化学物质、烟草、环境污染等。

DNA损伤会导致遗传信息的丢失、突变和细胞功能紊乱。

2. DNA修复机制细胞拥有多种DNA修复机制,以应对不同类型的DNA损伤。

常见的DNA修复机制包括:a. 直接修复:直接修复是一种针对DNA损伤较小的修复机制,不涉及DNA链的切割和重合。

例如,光修复是细菌和植物具有的一种修复机制,通过光酶将紫外线引起的损伤修复。

b. 切割修复:切割修复是一种通过切割和重合DNA链的修复机制。

包括碱基切割修复、核苷酸切割修复和错配切割修复等。

分子生物学中的DNA复制与修复

分子生物学中的DNA复制与修复

分子生物学中的DNA复制与修复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一种十分重要的分子,它承担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保存。

DNA的复制和修复是研究生物基础学科中的重要课题,了解它们的机理有助于加深对生命活动的理解,因此也是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一、DNA复制DNA复制是一个生物体内的基本过程,它可以维持基因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稳定,也是生物体繁殖和细胞分裂所必须的过程之一。

在DNA复制过程中,一条DNA分子通过特定的酶和蛋白质进行复制,生成两条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补的单链组成,每个单链上的碱基可以与对应的互补碱基形成两个碱基之间的氢键,稳定这种双链结构。

在复制过程中,DNA酶会解开双链结构,连接到单链上,根据互补规则,以已有的单链为模板,合成新的单链。

当DNA酶复制分子到达等待复制的区域时,就会分解双链结构,将合成新的合成链与原始链分开,直到整个链复制完成。

DNA复制是生命体内一项重要的细胞功能,它至关重要地影响着生物体的发育和演化。

在此过程中,DNA分子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保存,保证生物体传递其基因和重要生命活动所需的信息。

同时,由于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DNA的基因组也需要不断更新,使生物体适应新的环境并延续生命活动的时间。

二、DNA修复DNA复制在生物体内是高度正常的过程,但是有时DNA分子会受到来自环境因素的损伤,如辐射,化学物质等,而这些损伤可能导致修改,删除或添加DNA分子上的碱基,从而破坏其信息质量。

为了维持良好的基因组,并减少生物体感染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生物体必须有一套完善的DNA修复机制,帮助修复和保护DNA分子。

DNA修复主要包括四种机制:直接修复,错配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复制损伤绕过修复。

直接修复是指从DNA分子中去掉已损坏的碱基,在基因组中填补一个缺口。

错配修复是指在生物体细胞复制过程中的错误出现,导致DNA发生错误匹配的情况,而错配修复可以帮助纠正这些错误。

遗传学中的DNA复制与修复

遗传学中的DNA复制与修复

遗传学中的DNA复制与修复一、DNA复制的意义和过程DNA复制,是指在有丝分裂、生殖细胞分裂、DNA修复等生物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DNA双链复制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遗传信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使DNA遗传物质得以传递到下一代。

DNA复制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步:解旋、合成、连接。

首先,DNA双链被解旋,由核酸酶使氢键断裂,使DNA双链分离成两个单链。

然后,通过DNA聚合酶沿模板链合成新链,每个DNA 聚合酶有一个活性中心,可以将整个新链合成完整。

最后,DNA 这两个单链通过核苷酸连接形成双螺旋DNA。

二、DNA修复的意义和过程DNA修复是指细胞针对DNA突变、丢失、损害等情况所采取的修补机制。

DNA修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DNA间隙的完整性,避免细胞发生致命的变异甚至死亡。

DNA修复的过程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直接修复、错配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

其中,直接修复是指通过一些特殊的酶有选择地矫正不断裂的化学键,来抑制DNA突变和变异的产生;错配修复是指通过酶的介入,将DNA中的错误碱基或夹缝的碱基更换成正确的碱基;核苷酸切除修复则是对遭到损害的DNA单链进行切削、取出,并重新合成一段新的DNA碱基;重组修复则是通过不同的DNA序列之间的配对连接,形成全新的DNA双链。

三、DNA复制与修复中的相互作用关系DNA复制和修复都是非常重要的生物过程,它们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DNA复制的过程是由多种酶、蛋白质、物质之间的协同作用完成的。

而DNA修复过程中,那些进行直接或间接修复的酶也能够参与到DNA复制过程中来,保证正常的复制过程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其次,DNA复制过程中还需要大量能量和原料,这些能量和原料也是 DNA修复所需要的。

在DNA修复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如DNA聚合酶、端粒酶等,也可以促进 DNA复制的进行。

总之,DNA复制与修复其实是不可分割的,两种生物过程之间互相依存、相互支撑。

第34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2013-2-28)

第34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2013-2-28)

复制的类型和方式—滚环复制
E. coli phage (噬菌体): ΦX174
• “Template “rolls”, extrudes leading strand • Okazaki frags made on leading strand as it emerges.
复制的类型和方式—多复制叉复制
半保留复制非常普遍
• 单链DNA首先复制合成双链的复制型(单链DNA复 制时,通常先宣传双链复制型,再进行半保留复制)
思考题
1. 设计实验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
-2012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化学
2. 猪流感病毒HRN1是反转录病毒,试想出实验方案以阻止病毒在细
胞内复制而不影响细胞内DNA正常复制。 一个同学想研究DNA复制过程用放射性磷来标记底物,他标记的磷是
意义:按半保留复制方式,子代DNA与亲代DNA的碱基 序列一致,子代保留了亲代的全部遗传信息,体现了遗传 的保守性。是物种稳定的分子基础,但是相对的。
possible copying mechanism OF DNA
DNA复制方式有三种可能性,即全保留、半保留和分散式。
弥散式
2. 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明(两个)
思考题
3. DNA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的,如果放射性全标记的双 链DNA分子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经两次复制,那么所产 生的4个DNA分子其放射性状况如何?
A、两个分子含有放射性; B、全部含有放射性; C、双链中各有一半含有放射性; D、所有分子的两条链都没有放射性。
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生物化学
链的复制起点不在同一点上,一条链先复制,另一条 链保持单链而被取代:当一条链复制到一定程度时才 暴露出另一条链的复制起点,另一条链才开始复制, (单向复制,全连续复制,没有冈崎片段)

【生物化学】DNA的复制和修复

【生物化学】DNA的复制和修复

三、需要引物
参与DNA复制的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 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primer) ,才 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
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 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RNA引物 的碱基顺序,与其模板DNA的碱基顺序相配对。
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复制时基 本上是连续进行的,其子代链的聚合方向为5‘→3’, 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
而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在复制时 则是不连续的,其链的聚合方向也是5‘→3’,这条链 被称为滞后链(lagging strand)。
第一节 DNA复制的特点
一、半保留复制
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 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 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 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 半 保 留 复 制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1958年Meselson和Stahl的实验首次有力地支持了 半保留复制方式。
第34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
生物多样性 生物稳定性
DNA:生命的控制器.rm
中心法则
复制(DDDP)
转录(DDRP)
DNA
RNA
反转录(RDDP)
RNA
反中心法则
复制(RDRP)
翻译
蛋白质
DNA dependent DNA polymerase——DDDP D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DDRP 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 RNA dependent DNA polymerase——RDD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九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一、是非判断题1.中心法则概括了DNA在信息代谢中的主导作用。

()2.原核细胞DNA复制是在特定部位起始的,真核细胞则在多个位点同时起始进行复制。

()3.逆转录酶催化RNA指导的DNA合成不需要RNA引物。

()4.因为DNA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在双向复制中一条链按5′→3′的方向合成,另一条链按3′→5′的方向合成。

()5.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DNA片段都具有粘性末端。

()6.重组修复可把DNA损伤部位彻底修复。

()答案1.对2.对3.错 4.错5.错6.错二、填空题1.DNA复制是定点双向进行的,股的合成是,并且合成方向和复制叉移动方向相同;股的合成是的,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

每个冈崎片段是借助于连在它的末端上的一小段而合成的;所有冈崎片段链的增长都是按方向进行。

2.DNA连接酶催化的连接反应需要能量,大肠杆菌由供能,动物细胞由供能。

3.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称,由酶催化。

4.DNA或UpGpCpA分别经0.3NKOHR、NaseT1和牛胰RNaseI处理所得结果:DNA: 0.3NKOH:;RNaseT1:;RNase I:;UpGpCpA:0.3NKOH:;RNaseT1:;RNase I :。

5.基因突变形式分为:,,和四类。

6.亚硝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诱变剂,因为它可直接作用于DNA,使碱基中基氧化成基,造成碱基对的。

7.所有冈崎片段的延伸都是按方向进行的。

8.前导链的合成是的,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随后链的合成是的,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

9.引物酶与转录中的RNA聚合酶之间的差别在于它对不敏感,并可以作为底物。

10.DNA聚合酶I的催化功能有、、、和。

11.DNA回旋酶又叫,它的功能是。

12.细菌的环状DNA通常在一个开始复制,而真核生物染色体中的线形DNA可以在起始复制。

13.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的活性使之具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DNA复制的保真度。

14.大肠杆菌中已发现种DNA聚合酶,其中负责DNA复制,负责DNA损伤修复。

15.DNA切除修复需要的酶有、、和。

16.在DNA复制中,可防止单链模板重新缔合和核酸酶的攻击。

17.DNA合成时,先由引物酶合成,再由在其3′端合成DNA链,然后由切除引物并填补空隙,最后由连接成完整的链。

答案1.领头链;连续的;随从链;不连续的;5′;RNA;5′→3′。

2.NAD+;ATP。

3.反向转录;逆转录酶。

4.不作用;不作用;不作用;Up+Gp+Cp+A;UpGp+CpA;GpCp+Up+A;5.转换;颠换;插入;缺失。

6.氨基;酮基;转换。

7.5′→3′8.连续相同不连续相反9.利福平dNTP10.5′→3′聚合3′→5′外切5′→3外切焦磷酸解作用,焦磷酸交换作用11.拓朴异构酶使超螺旋DNA变为松驰状12.复制位点多位点13.3′→5′核酸外切酶校对14.3 DNA聚合酶ⅢDNA聚合酶Ⅱ15.专一的核酸内切酶解链酶DNA聚合酶ⅠDNA连接酶16.SSB(单链结合蛋白)17.RNA引物DNA聚合酶ⅢDNA聚合酶ⅠDNA连接酶三、选择题1.DNA按半保留方式复制。

如果一个完全放射标记的双链DNA分子,放在不含有放射标记物的溶液中,进行两轮复制,所产生的四个DNA分子的放射活性将会怎样:A.半数分子没有放射性B.所有分子均有放射性C.半数分子的两条链均有放射性D.一个分子的两条链均有放射性E.四个分子均无放射性2.参加DNA复制的酶类包括:(1)DNA聚合酶Ⅲ;(2)解链酶;(3)DNA聚合酶Ⅰ;(4)RNA聚合酶(引物酶);(5)DNA连接酶。

其作用顺序是:A.(4)、(3)、(1)、(2)、(5)B.(2)、(3)、(4)、(1)、(5)C.(4)、(2)、(1)、(5)、(3)D.(4)、(2)、(1)、(3)、(5)E.(2)、(4)、(1)、(3)、(5)3.如果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入14N培养基中生长了三代,其各种状况的DNA分子比例应是下列哪一项:纯15N 15N-14N 纯14N-DNA 杂种DNA -DNAA.1/8 1/8 6/8B.1/8 0 7/8C.0 1/8 7/8D.0 2/8 6/8E.0 4/8 4/84.下列关于DNA复制特点的叙述哪一项错误的:A.RNA与DNA链共价相连B.新生DNA链沿5′→3′方向合成C.DNA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D.复制总是定点双向进行的E.DNA在一条母链上沿5′→3′方向合成,而在另一条母链上则沿3′→5′方向合成5.DNA复制时,5′—TpApGpAp-3′序列产生的互补结构是下列哪一种:A.5′—TpCpTpAp-3′B.5′—ApTpCpTp-3′C.5′—UpCpUpAp-3′ D.5′—GpCpGpAp-3′E.3′—TpCpTpAp-5′6.下列关于DNA聚合酶I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它起DNA修复酶的作用但不参加DNA复制过程B.它催化dNTP聚合时需要模板和引物C.在DNA复制时把冈崎片段连接成完整的随从链D.它催化产生的冈崎片段与RNA引物链相连E.有些细菌突变体其正常生长不需要它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DNA聚合酶活性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它仅有一种B它不具有核酸酶活性C.它的底物是二磷酸脱氧核苷D它不需要引物E.它按3′-5′方向合成新生链8.从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细胞分离出的短链核酸——冈崎片段,具有下列哪项特性:A.它们是双链的B.它们是一组短的单链DNA片段C.它们是DNA—RNA杂化双链D.它们被核酸酶活性切除E.它们产生于亲代DNA链的糖-磷酸骨架的缺口处9.切除修复可以纠正下列哪一项引起的DNA损伤:A.碱基缺失B.碱基插入C.碱基甲基化D.胸腺嘧啶二聚体形成E.碱基烷基化10.大肠杆菌DNA连接酶需要下列哪一种辅助因子?A.FAD作为电子受体B.NADP+作为磷酸供体C.NAD+形成活性腺苷酰酶D.NAD+作为电子受体E.以上都不是11.下列关于RNA和DNA聚合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RNA聚合酶用二磷酸核苷合成多核苷酸链B.RNA聚合酶需要引物,并在延长链的5′端加接碱基C.DNA聚合酶可在链的两端加接核苷酸D.DNA仅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E.所有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只能在生长中的多核苷酸链的3′端加接核苷酸12.紫外线照射引起DNA最常见的损伤形式是生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在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这种变化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不会终止DNA复制B.可由包括连接酶在内的有关酶系统进行修复C.可看作是一种移码突变D.是由胸腺嘧啶二聚体酶催化生成的E.引起相对的核苷酸链上胸腺嘧啶间的共价联结13.下列哪种突变最可能是致死的:A.腺嘌呤取代胞嘧啶B.胞嘧啶取代鸟嘌呤C.甲基胞嘧啶取代胞嘧啶D.缺失三个核苷酸E.插入一个核苷酸14.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是异常血红蛋白纯合子基因的临床表现。

β-链变异是由下列哪种突变造成的:A.交换B.插入C.缺失D.染色体不分离E.点突变15.在培养大肠杆菌时,自发点突变的引起多半是由于:A.氢原子的互变异构移位B.DNA糖-磷酸骨架的断裂C.插入一个碱基对D.链间交联E.脱氧核糖的变旋16.插入或缺失碱基对会引起移码突变,下列哪种化合物最容易造成这种突变:A.口丫啶衍生物B.5-溴尿嘧啶C.氮杂丝氨酸D.乙基乙磺酸E.咪唑硫嘌呤17.在对细菌DNA复制机制的研究中,常常用到胸腺嘧啶的类似物5-溴尿嘧啶,其目的在于:A.引起特异性移码突变以作为顺序研究用B.在胸腺嘧啶参入部位中止DNA合成C.在DNA亲和载体中提供一个反应基D.合成一种密度较高的DNA以便用离心分离法予以鉴别E.在DNA中造成一个能被温和化学方法裂解的特异部位18.关于DNA指导的RNA合成,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只有在DNA存在时,RNA聚合酶才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生成B.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需要引物C.RNA链的合成是从5′→3′端D.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股DNA链作为模板E.合成的RNA链从来没有环状的1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DNA复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半保留式复制B.有多个复制叉C.有几种不同的DNA聚合酶D.复制前组蛋白从双链DNA脱出E.真核DNA聚合酶不表现核酸酶活性20.下列关于大肠杆菌DNA连接酶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催化DNA双螺旋结构之断开的DNA链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催化两条游离的单链DNA分子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产物中不含AMPD.需要ATP作能源答案1.A。

2.E。

3.D。

4.E。

5.A。

6.B。

7.B。

8.B。

9.D。

10.C。

11.E。

12.B。

13.E。

14.E。

15.A。

16.A。

17.D。

18.B。

19.D。

20.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