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产生的,可导致工人健康损害的因素。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是保护工人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与分布(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等。

(3) 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动植物等。

(4) 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长时间加班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之间分布不均,造成的健康问题也不同。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式(1) 环境监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质、辐射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生物学指标监测: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工人健康监测:通过对工人的职业病健康检查、生理指标检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方法(1) 环境暴露评价:根据环境监测数据,综合考虑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暴露时间等参数,评估工人暴露水平的高低。

(2) 生物学评价: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监测,评估工人暴露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程度。

(3) 职业病发病率评价:通过对工人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职业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存在的问题(1) 数据收集不完整:由于监测评价的流程复杂,数据收集存在一定难度,导致数据不完整、不准确。

(2) 监测方法有待改进:目前的监测方法多为定期采样监测,无法全面反映工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3) 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无法全面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三、监测评价制度的改进措施1. 数据完善措施(1) 加强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库,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

最新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最新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正常生产运行阶段,存在和(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的阶段性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提供依据,并为监管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评价实施、报告书编制、报告书评审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接受用人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评价工作计划,并对计划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

2.评价实施阶段:依据评价计划,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识别作业场所存在和(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现场检测。

职业卫生调查的内容应包括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检查、应急救援及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情况。

3.报告书编制阶段:对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给出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可行性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4.报告书审评阶段: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告书进行评审,并进行现场复核,提出修改意见。

评价机构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后提交正式报告书。

由用人单位负责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除仅产生物理因素(不包括放射性因素)或仅导致轻微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不需组织专家对其报告书进行评审外,其余作业场所均需进行评审。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内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一般每3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作业场所应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健康管理与监测措施
健康检查
对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发现职业病危害对健康的影响,
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监测与检测
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进行监测 和检测,确保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 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应急处理
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能够及 时启动应急预案,减轻事故对劳动 者健康的影响。
展望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 和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同时,需要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 法规和标准,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 有效实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03
有毒物质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氨气等,长期接触可引起 中毒症状。
有害粉尘
如煤尘、水泥尘等,长期 吸入可引起尘肺病。
有害气体
如甲醛、苯等,长期接触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中毒 。
物理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噪声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可引 起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
振动
长期接触振动可引起手部 麻木、肌肉疲劳等症状。
高温
合理布局
合理安排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降低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机会 。
个人防护措施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01
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
手套、防护眼镜等,确保其健康和安全。
使用低毒或无毒原料
02
优先选择使用低毒或无毒的原料和产品,避免使用有毒或高毒
物质。
提高劳动者防护意识
03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防护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正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一、目的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效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做好公司职业卫生监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特制订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等危害因素。

四、工作职责1、公司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制度的审核、修订,及本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2、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监督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级管理,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每三年进行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保存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存入职业病卫生档案。

3、职业危害管理机构负责对已确认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与监测点每月进行两次日常检测,根据国家标准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级,同时公布监测结果。

4、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应制定年度监测、评价计划和监测经费预算,财务科要保障监测经费的实施。

五、工作要求1、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如实地向安监部门申报本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规定,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3、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日常监测或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监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报告,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4、如有发现检测结果异常,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及时杜绝事故的发生。

5、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安检科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单位,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内容和评价意义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内容和评价意义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内容和评价意义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内容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内容主要有:1、工作场所环境评价(1)空气质量: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进行检测,发现浓度超标的有害物质,如粉尘、有机溶剂等,对劳动者的呼吸系统健康构成威胁。

(2)噪声:在一些车间和工作岗位存在噪声污染,噪声超过国家标准,对劳动者的听力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3)光照;部分工作场所的光照不足,存在对劳动者视力健康的影响。

2、总体布局:包括现址简评、厂区的功能分区及其方位、生产工艺、建筑物内功能布置、设备布局的分析与评价等。

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检测与评价:在对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原辅物料及产品(重点是化学)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等,包括其固有的毒性特点、岗位作业方式及其接触情况(人数、时间、频率),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排放、浓度等监测资料。

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调查与评价:包括防护设施设置数量及运行情况,使用和维护保养情况,以及防护设施参数的检测和分析评价。

5、职业卫生现场管理调查与评价:包括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现场应急救援设施调查与评价、现场告知情况调查与评价、现场清洁整齐度调查与评价。

6、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包括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情况(制度和档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包括管理机构及人员;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职业健康培训情况;个体防护用品配置;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等内容)。

7、劳动者工作条件评价:(1)工作强度:某些岗位的工作强度大,劳动者长期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身体疲劳、亚健康甚至职业病的发生。

(2)工作时间:一些岗位存在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情况,劳动者缺乏休息和调整,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和精神压力。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制定评估方案
实施评估
分析评估结果
对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其 产生、分布、浓度(强 度)及对接触人群健康 的影响。
收集相关技术资料、现 场调查数据、检测数据 等,为评估提供依据。
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 制定详细的评估方案, 包括评估目的、内容、 方法、时间安排等。
按照评估方案进行现场 调查、检测、采样等工 作,获取相关数据。
意义
职业病危害评价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企 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02
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估
危害识别方法
工程分析
对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流程、使用的原料、中间品、产品、副产品等的具体组 成、性质、数量等进行分析,识别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关键环节和部位。
监测方案设计
根据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环境等因素,制定符 合实际的监测方案。
监测频率与周期
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和周期,确保及时掌握职业 病危害状况。
监测点设置
根据监测目的和方案,合理设置监测点位和数量 。
监测实施步骤
包括采样、运输、分析、数据处理等环节,确保 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方法
03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监测技术
检测技术与方法
01
化学因素检测
包括有毒物质、粉尘、噪声、振动等检测,涉及采样方法、分析技术
和仪器设备。
02
物理因素检测
量仪器和评价方
法。
03
生物因素检测
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检测,涉及培养基制备、分离培养和鉴定技
术。
监测方案与实施
职业卫生调查
通过现场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接触人群的 职业健康状况,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工作和居住环境中的存在日益突出,给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保障职工健康,各国都相继建立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制度。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和监测评价制度的相关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现状评价的概念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和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评价,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状评价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数量。

评价要对生产环节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测定,并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水平和分布规律。

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状况。

评价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途径及其暴露状况进行识别和评估。

3.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状况。

评价要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暴露程度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现状评价的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场调查。

评价要在生产实践中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生产情况和职工的工作环境,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数量。

2.监测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如空气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评估等。

3.数据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从而形成全面的评估结果。

监测评价制度监测评价制度的意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是指通过对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反映企业的职业病防治状况。

这一制度的建立实现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随时监测,有效地降低了职业病发生率。

监测评价制度的核心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和定期监测。

该制度要针对不同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监测措施,如制定空气监测规范和方法,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专家咨询组,制定职业病预警和报告制度等。

监测评价制度的实施监测评价制度要求职业健康监护部门对企业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监督监测
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病危害监督监测体系,对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职业病危害问题。
职业病危害的防控现状
03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方法与流程
通过数学模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化计算,如危害因素浓度、接触水平等。
定量评价
通过专家判断、经验分析等方式,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接触条件等进行评估。
03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02
01
政策法规
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职业病防治法》等,加强了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控和管理。
技术研发
我国积极推动职业病危害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先进的防治技术和装备,提高职业病危害治理水平。
社会参与
我国还加强了社会参与职业病危害防控的力度,鼓励企业和职工参与职业病危害防控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建立专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团队,负责开展评价工作,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加强职业病危害评价人才培养
宣传健康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职业健康意识,使其认识到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和预防的重要性。
培训技能水平
开展职业病危害防范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设备。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企业职业病危害评价
监管职责
政府部门需负责制定职业卫生标准、监督企业执行职业卫生法规等职责。
监管内容
政府部门需对企业执行职业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并监督企业采取措施控制职业病危害。
政府部门监管职业病危害评价
根据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正常生产运行阶段,存在和(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的阶段性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提供依据,并为监管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评价实施、报告书编制、报告书评审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接受用人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评价工作计划,并对计划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

2.评价实施阶段:依据评价计划,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识别作业场所存在和(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现场检测。

职业卫生调查的内容应包括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检查、应急救援及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情况。

3.报告书编制阶段:对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给出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可行性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4.报告书审评阶段: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告书进行评审,并进行现场复核,提出修改意见。

评价机构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后提交正式报告书。

由用人单位负责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除仅产生物理因素(不包括放射性因素)或仅导致轻微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不需组织专家对其报告书进行评审外,其余作业场所均需进行评审。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内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一般每3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作业场所应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评价范围应包括用人单位参与生产的全部工程内容,主要针对正常生产期间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和接触水平,用人单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等情况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情况等。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方法通过对作业现场进行职业健康调查,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运用检查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报告书编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应用语规范、内容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结论明确、建议可行。

评价报告书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总论(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单元、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质量控制)、用人单位概况(概述用人单位及作业场所的基本情况,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介绍、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原/辅材料及年用量、主要中间品、主要产品、副产品及产量、劳动定员、生产工作制度、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室、职业健康管理,以及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议落实情况等)。

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单位成立时间、作业场所地址、年度产值、资产总额、生产运行状况等基本情况。

2.在对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进行表述时,可用框图或简图的形式进行描述,应重点说明存在和(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程度。

3.在对劳动定员进行表述时,除按岗位、工种、性别进行调查外,还应调查用人单位农民工数量。

4.在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表述时,应明确个人防护用品配置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劳动者佩戴、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

5.在对辅助用室进行表述时,应包括车间卫生用室(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以及在特殊作业、工种或岗位设置的洗衣室)、生活室(休息室、就餐场所、厕所)、妇女卫生室等。

6.在对职业健康管理进行表述时,重点对用人单位设置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机构名称、专/兼职管理人数等)、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参加职业健康培训、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设置的警示标识、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以及既往职业性急慢性中毒事故等情况进行说明。

7.对于之前做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用人单位,要对其评价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查。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明确作业场所存在和(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2.明确具有职业病危害暴露的岗位分布情况、生产工作制度、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及接触水平;辅助生产岗位应纳入评价范围。

3.明确存在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总体布局情况,作业场所总体布局图可作为报告书的附件,并标明作业场所和生活场所的位置、有害作业场所和无害作业场所的位置,以及可产生高毒物质的作业场所位置。

4.明确存在和(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布局情况,相关生产过程和设备布局情况可以框图或简图的形式作为报告书的附件,并标明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存在和(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过程和位置。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1.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仪器、频次、检测点设置、气象条件等内容;2.现场检测要严格依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执行;检测点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用简洁的文字、图表等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表述,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原因,并结合岗位设置、生产工作制度、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或使用情况,以及既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被评价用人单位所辖作业场所区域内外包(委)工程也应作为评价内容之一,其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同时进行检测和评价,并应对承包单位是否具有职业病防护条件或能力进行调查。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1.明确防护设施的设置及运行状况;2.对重点区域或岗位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检测,以更好地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的原因;3.调查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情况;4.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应包括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情况,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以及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情况。

对于职业健康检查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用人单位,评价机构应指导其根据报告书内容尽快组织存在职业病危害暴露的岗位劳动者到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现状评价的结论与建议现状评价的结论: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评价对象存在和(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对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现状作出综合评价,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状评价的建议:针对综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针对用人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部位或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可行的建议。

2017届高三年级八校联合调研英语试卷2016年11月(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共90分)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Section A(10×1=10分)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Fill in the blanks to make the passage coherent. For the blanks with a given wor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the proper form of the given word. For the other blanks,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one proper word. Make sure that your answers are grammatically correct.Have you ever seen an old movie called 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 It is about three young American women (21) _______(search) for permanent romance in Rome and they all find it. Far-fetched Hollywood? Well, from the world history point of view, romance did, in fact, set down its roots in Rome.The word romance evolved in Latin from Roma to Romanicus of the Roman language, to the Old French romanz escrive, (22) _______means “to write in a Romance language,” and on to the English romance.The Romance languages (23) ____________(compose) of seven groups of languages that all have Latin (24) ______ their basis. These languages include French, Italian, Spanish and Portuguese. The common people in ancient Rome spoke (25)________ is referred to as Vulgar Latin, an informal speech, as opposed to the classical Latin of the more educated. Most language experts agree that Vulgar Latin is the chief source of the Romance languages.Medieval Romances were tales (26) __________(write)primary in French verse about brave heroes. The notion of having a romance with another person is thought (27) __________(develop) sometime during the Middle Ages.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and on through the 19th, a romance was not a love story (28) _________ a work of prose fiction that contained far-fetched, mysterious events. Romances of this period (29) _________(include) English Gothic novels like The Castle of Otranto by Horace Walpole.What exactly is a twentieth-century romance ? Does it have any relationship with the lively, popular novels written today, with their fantastic plots of love affairs? Or did the playwright Oscar Wilde have it right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 When one is in love, one always begins by deceiving (30) _________, and one always ends by deceiving others. That is what the world calls a romance.”Section B(10×1=10分)Directions: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by using the words in the box. Each word can be used only once. Note that there is one word more than you ne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