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A.推行“分封制”B.开创削藩政策C.颁布“推恩令”D.设立行中书省 2 .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汉武帝在每州设置了()A.御史大夫B.刺史C.司隶校尉D.东厂3 .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汉武帝之董生对策”。

他所说的“董 生”与“对策”是()A .晁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主父偃、“推恩令”D .主父偃、“削藩”4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济南郡一 - 密 高 国 ii //芽一 s.\./ :厂郡口 海一圄---- 州级政区界郡国界)6 .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A .蒙恬B .主父偃C .霍去病D .王昭君7 .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外族入侵D.儒家学说8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A .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8 .只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C 消除王国的势力,使诸侯王不再与中央作对D .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9 .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 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捍卫皇权针对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A.推行“分封制” B.开创削藩政策C.颁布“推恩令” D.设立行中书省2.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汉武帝在每州设置了(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司隶校尉 D.东厂3.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汉武帝之董生对策”。

他所说的“董生”与“对策”是()A.晁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主父偃、“推恩令”D.主父偃、“削藩”4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5.假如你是一位收藏家,你收藏了一枚西汉时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应是( )A B C D6.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A.蒙恬B.主父偃C.霍去病D.王昭君7.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外族入侵D.儒家学说8.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B.只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诸侯王不再与中央作对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9.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捍卫皇权针对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分层作业)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分层作业)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基础巩固】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汉武帝推崇儒学,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课后活动习题提到的《汉代讲经图》,其中的“经”主要内容有()①《春秋》②《论语》③《易》④《书》⑤《诗》⑥《礼》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2.这一政策的出台,造就了汉武帝时期“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局面,从而有力抑制了豪强大贾,并为对匈奴作战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

相关政策是()A.盐铁官营 B.行推恩令 C.尊崇儒术 D.反击匈奴3.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世袭制4.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

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A.长安 B.成都 C.北京 D.开封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A.陈胜、吴广 B.卫青、霍去病 C.关羽、张飞 D.窦宪、窦固6.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我国历史上秦汉时期分别设立了什么官职履行上述职能()A.丞相、御史大夫 B.御史大夫、刺史 C.丞相、县令 D.太尉、刺史7.在中国历史上,下图所示人物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他统治的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①颁布“推恩令”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④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西汉建国之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则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兵出击匈奴。

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B.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匈奴内乱 D.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能力提升】1.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A.推行“分封制” B.开创削藩政策C.颁布“推恩令” D.设立行中书省2.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汉武帝在每州设置了(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司隶校尉 D.东厂3.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汉武帝之董生对策”。

他所说的“董生”与“对策”是()A.晁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主父偃、“推恩令”D.主父偃、“削藩”4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5.假如你是一位收藏家,你收藏了一枚西汉时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应是( )A B C D6.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A.蒙恬B.主父偃C.霍去病D.王昭君7.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外族入侵D.儒家学说8.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B.只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诸侯王不再与中央作对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9.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捍卫皇权针对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单选1.大型历史剧《汉武大帝》你看了吗?汉武帝刘彻采取措施最终完成了大一统局面。

在这一过程中,他曾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骚扰()A.犬戎族B.山越族C.匈奴族D.乌桓族2.汉武帝时期,通过设置下列哪一制度,有效地对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进行了监督()A.分封制度B.郡县制度C.刺史制度D.禅让制度3.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实行“推恩令”C.连年征战D.开拓西域4.“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5.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起子弟”;采纳董仲舒的二减一,“罢免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个体目的是()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B.繁荣思想文化C.扩大地方权力D.强化大一统6.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民族交往融合的重要舞台。

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汉与匈奴和亲B.文成公主出嫁C.实行改土归流D.设立驻藏大臣7.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远刻在了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这里的“他”是指()A.蒙恬B.主父偃 C.霍去病 D.王昭君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A.汉高祖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9.张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如图).对这两幅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A.太学是最早的私学B.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C.汉武帝首创殿试D.太学生通过钻研八股,求取功名10.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加强皇权。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时练含答案01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时练含答案01

一、选择题1.文景之世,诸侯王的势力急剧膨胀,公元前154年发生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对抗中央的叛乱。

到汉武帝时,为避免这种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分封制B.禅让制C.推恩令D.杯酒释兵权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中使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是()A.推恩令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铸币权收归中央D.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3.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两人都曾()A.修筑灵渠B.加强中央集权C.在长安设立太学D.统一文字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西汉时期迫使匈奴单于仓皇逃遁,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战役是()A.漠北战役B.马陵之战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5.“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实施()A.焚书坑儒,尊崇法家B.黄老学说,无为而治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百家争鸣,共同发展6.汉初宽松的文化政策为诸子百家之学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百家异论,旨意不同,常常有学者以本学派思想批评国家政策。

为此,汉武帝()A.设置刺史,监视地方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打击商贾D.北击匈奴,开通丝路7.游士本是奔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特殊阶层。

但西汉武帝后,游士之游从汉初时政治性很强的社会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结伴交游,欣赏自然景观的游览活动。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D.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8.下图所示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为解决该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恢复郡县制B.实行休养生息C.颁行推恩令D.设立三省六部9.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说:“华夏民族大一统的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对上述说法解读正确的是,汉武帝时()A.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封建国家B.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C.结束了西汉末年长期的混战D.造就了民族的政治文化认同10.“这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把原来的诸侯国割裂成了若干个小国,小国的实力自然不能跟大国比,要对抗中央那就难了。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

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 A.农民起义B.匈奴的威胁C.王国问题D.统治者的腐败2. 下面漫画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下列选项中,该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A.轻徭薄赋——汉景帝B.“推恩令”——汉武帝C.休养生息——汉高祖D.“以德化民”——汉文帝3. 汉武帝时期,身为重臣的主父偃曾提议:“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这一提议旨在()A.巩固郡国并行制B.加强中央集权C.强化宗室血缘D.以德治理国家4. 董仲舒非常强调“大一统”,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

由此可知,“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出发点是()A.推动教育发展B.促进文化繁荣C.改善儒生地位D.巩固国家统一5. 汉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儒家学说终于取代了道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这表明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是()A.政治发展的需要B.诸子学说的流行C.社会经济的发展D.诸侯王势力强大6.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汉武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汉武帝()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C.加强国家经济控制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7. 据《史记》记载,“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廥以振贫民。

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

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表明,当时()A.官营盐铁积弊严重B.经济政策亟须调整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王国势力不断加强8. 《盐铁论》中记载,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
结合以上学情分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电脑、投影仪、白板、历史教材、教案、学习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历史学科教学平台等。
2. 在讲解基础知识时,更多地采用实例或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3. 在小组讨论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高讨论的效率。
4. 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更多地引导其他学生关注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提高互动交流的效果。
5. 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6. 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7. 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和影响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8. 创新思维: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①运用图形、线条、符号等元素,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如用金字塔形状表示汉武帝的治国理念。
②用有趣的比喻或故事简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如“汉武帝的‘推恩令’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让诸侯国纷纷‘现原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知识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知识点3盐铁专卖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推恩令”的实施
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
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
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
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
2.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是由谁造成的(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4.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
A.锦衣卫 B.刺史
C.太尉 D.节度使
知识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播放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6.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
知识点3盐铁专卖
7.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半两钱B.五铢钱 C.铲币D.刀币
8.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食用盐的管理。

下列哪一位皇帝曾经把地方上盐的经营权收归中央( )
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03能力提升
9.“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

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

”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 )
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汉高祖统治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10.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 B.外族骚扰
C.中央集权 D.儒家思想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

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一批儒生全部活埋。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1)根据以上材料,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以上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两人所采取的做法有什么区别?
(3)两人的做法在历史上一个被诋毁,一个被赞誉,这是为什么?
12.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同学们对汉初的经济、政治、思想等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汉初国策】
(1)汉初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__________”。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主父偃
(2)上图中人物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效果怎样?
【实现一统】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04直击中考
13.(桂林中考)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
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南京中考)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参考答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管理
1.诸侯王豪强地主推恩刺史 2.无为而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忠君守礼太学儒学3.铸币权五铢钱盐铁官大一统
基础过关
1.B 2.A 3.D 4.B 5.A 6.B7.B8.D
能力提升
9.B10.D11.(1)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

(2)秦始皇采用了比较强硬的手段,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采用了比较温和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反对;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高了儒家学说的地位,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受到历代读书人的赞誉。

12.(1)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

(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下诏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

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直击中考
13.A14.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