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东盟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定位
“狮心”“毒虾”——新加坡的联盟战略

“狮心”“毒虾”——新加坡的联盟战略新加坡是一个海滨小群岛城市,但它被称“狮城”,又以“毒虾”策略(意思是要当一只能产生剧毒的小虾,以避免被大鱼吃掉)经营小国生存之道。
新加坡的战略地理位置、战略雄心与纵横术背后的国际力量都不可小视。
小国不小新加坡是个小国。
它的国土只有714.3平方公里,国民378.9万,加上各种外来常住人口也只有518万(2011年)。
这分明只是一个城市的规模。
但新加坡的战略影响却不小,而且新加坡从来不乏战略雄心。
马六甲守护者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新加坡的战略地理作用,那就是马六甲守护者。
全球经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有数百条,它控制着全球三分之一的货运以及半数的石油运输。
中国进口石油的八成、日本进口石油的九成都从这里经过。
如果不考虑各方正在筹建的几条大陆运输管线与通道,十几年后世界“经济发动机”亚洲的三分之二能源供给都要依赖马六甲海峡。
而新加坡恰恰就在这个海峡边上。
大国战略跳板新加坡是美国重要的军事基地提供者。
根据2000年4月的协议,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为美军航母等军舰提供后勤补给和维修服务。
2004年5月,樟宜海军基地深水码头等设施正式开张迎客。
美军军舰从这里出发,正常航行一周即可达日本北部或阿拉伯半岛,半周航程可达台海和冲绳。
2013年4月,美国“自由号”濒海战斗舰又进驻新加坡,使新加坡成为美海军实践“孔海一体战”理论、遏制中国“反介入/区域隔离”能力的跳板。
此外,新加坡自1971年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协议建立五国联防,作为一个小而关键的结点,谁触动新加坡,如同触动一个庞大军事组织的“红按钮”。
小而致命的“毒虾”新加坡自知过小,因此对小国生存之道非常重视。
新加坡想要的是那种虽非大国但军力精锐、强援在外、无人敢吞并的效果。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富有的科威特虽与大国交好但仍被伊拉克迅速占领,这个教训进一步刺痛新加坡领导人的神经,促其更加重视国防建设,提出“毒虾”式的国防理念。
新加坡在东盟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定位

系统 的论 述 , 对于新 加坡 与东盟 的关 系 也只是零 散 的
察》 S gpr Pr e i s 0 6 上发表的《 (i ao e pcv 0 ) n e s te2 地区一体 东盟 的关 系的著 作 和论 文 当 中。如 甘 尼森 ( . nn 化 : N G a— 新加 坡 的 角 色 》( ei a Itgao :terl o R g nl nertn h oe f o i Snaoe , 只论 述 了新 加坡 在 一 体 化 过 程 中 的作 i pr)也 g sn 的《 a ) 新加 坡外 交 中的现 实 主义 和 相互 依 赖》( e R— a im nd I t r e e d n e i i g p r S F r i n P l— ls a n e d p n e c n S n a o e’ o eg o i 用, 并没有 系统论 述新 加坡在 东 盟 中的身 份定位 。尽 c) 迈 克尔 ・ 弗 ( cal ee) 新 加 坡 外 交 : 管 如此 , y, 利 Mi e Lir 的《 h f 以上文献对 于新 加坡 外交 和新 加坡 东盟关 系 应 对脆 弱性》( igpr’ oe oc :oi i 的分析仍为 本文 的写 作 提 供 了非 常 重 要 的借 鉴 。此 Snaoe SFrr Ply Cpn wt n g i g h V leait) 比尔维尔 ・ 格 ( ier ig ) 《 unrb i , ly 辛 Bl e nh 的 再 外 , v S 新加坡 外交部 和东 盟秘 书处 的官方 网站 也为本 文 探小国脆弱性 : 战后新加坡外交 政策研究》( h 的写作和研 究提供 了许 多重要 的一手 资料 。 冷 Te Vu n rbi t fS l SttsRe iie A t d fS n a l e a l y o mal a e v st d, S u y o i g - i 本文所 使用 的 “ 份 ” 一 概 念 , 用 亚 历 山 大 身 这 采 pr’ Ps— o r oe o c)菲利普 ・ o S o C l Wa Fr g Ply , e t d i n i 雷尼 温特 的界定 。亚历 山大 ・ 特 把 身份 定 义 为有 意 温 ( hl eR gi ) 新加坡 : P i p e e 的《 l i n r 东南亚 中的城市国家》 图的行 为体属 性 , 可 以产 生 动机 和行 为特征 。这 意 它 根植 于 (igpr:i Sa o出 一Es Ai) 几 本 著 味着身 份从根本 上说 是一种 主 体或单 位 特征 , SnaoeCt tei Su y— t n at s 这 a 作都是系统分析新加坡外交的经典著作 , 都对新加坡 行为体的 自 我领悟。但是 , 这种 自 我领悟的内容常常 的外交环境 、 外交文化 、 理念及外交政策有较为深人 依赖于其他行为体对一个行为体 的再现与这个行为 的分析, 但都集 中论述新加坡 与马来西亚、 印尼等周 体 的自 我领悟这两者之间的一致 , 以, 所 身份也会有 种 主体 间性 或体 系特征 。两种 观念 可 以进入 身份 , 边国家或与世界大国如与美国的关系等, 却没有把新 加坡 与东盟 的关 系作 为一 个 单 独 的 主题 进行 深 入 与 种是 自我持有的观念 , 一种是他者持有的观念 , 身
试析新加坡在东盟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定位

刻领导 地 区合 作 的发展 。按 照 西 方 经验 东 盟 发 展过 程 中, 尤其 是 经济 一体 化过程 中也需 要一 个领导 者提 供 公共 产 品和 引导经 济一体 化发展 的方 向 。但 事实 上 , 盟 由于地 区情况 的特 殊性 , 东 没有 出现西 方 式 的领 导 者 。而 事 实 由 于 印 尼 经 济 发 展 较 为落
后, 而且 由于 其经济模 式 没有竞 争力 , 以经 济 民族 主义思 想特 所
别强烈 。马来 西亚 也 同样 如 此 , 且 其 特别 强 调 成立 东 亚 区域 并
Ply ; oc) 菲利普 ・ 尼 ( hl eR gi ) ,新 加坡 : i 雷 P ip e e 的 《 l i n r 东南 亚 中 的城市 国家 》 S gpr: i — tei Su — at s ) ( i aoe Ct S t n ot E sA i 。这几 n y a h a 本 著作都是 系统 分析新 加 坡外 交 的 经典 著 作 , 对新 加 坡 的外 都
Sae vstd.A t d fSn a o e’SPot— C l a o eg ttsRe ii e S u y o ig p r s od W rF r in
从 世界 经验 , 尤其是 西 方 经验 看 任 何成 功 的区 域合 作 几 乎
都需要 一个 核心 国家充 当领导 者 以 提供 公 共 产 品 , 并在 关 键 时
东盟发展过程 中的历 史表现为依据 , 探析新加坡在 东盟发展过程 中的 身份定位 , 然后 , 以史为据 , 用国际关系的相 关理
论对这种 身份定位进行进一步解释。 来自关键词新加坡东盟
身份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 5 2 2 1 )2— 5 0 10 0 9 ( 00 0 13— 2
新加坡概况

新加坡概况国家历史新加坡最早的王朝是在14世纪信诃补罗王朝。
从1819年到1942年,英国将新加坡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在这个时期,新加坡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七大港口。
在二战期间,日本侵占了新加坡,从1942年到日本投降,新加坡承受了巨大苦难,经济崩溃。
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殖民者卷土重来,新加坡再次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
但在新加坡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于1959年取得自治地位。
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新加坡成为联邦的一个州。
但由于不同政见,新加坡与中央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期间,马来人与华人不断发生冲突。
为了避免发生民族冲突的悲剧,马来西亚联邦中央政府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推出马来西亚联邦,宣布成为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
其实,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关系还是十分要好的,这从国徽就可以看出。
而且新加坡有许多政策政见都是参考马来西亚的。
从1965年到现在,新加坡只有47年的历史,却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步入发达国家之列,被誉为“小国中的大国”,原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地理位置新加坡地处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南端,北部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咽喉。
由于地处国际交通要道给新加坡带来了巨大利益,交通运输业成为新加坡经济的五大支柱之一。
作为新加坡国民是坚决反对在马来半岛修建克拉地峡的。
地形特征新加坡是个岛国,地势平坦。
国土面积为741.3平方公里,其中填海造地的面积已占到国土面积的18%。
土地利用率很高。
东部为平原地区,西部和中部为丘陵,适宜农业的耕地并不多,仅占国土面积的5%。
但新加坡依靠现代化农业技术,大量种植高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弥补耕地少的不足。
气候它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温度宜人,雨量充沛,植物资源丰富。
全年平均温度在23至35度之间。
旅游业很发达。
自然资源新加坡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植物品种多达2000种以上,其中椰子、油棕、橡胶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
东盟发展历程

东盟发展历程
东盟发展历程始于1967年的曼谷会议,当时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五个国家共同发起成立。
初期的东盟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稳定。
在成立初期,东盟的重点是建立区域间的贸易合作。
1976年,东盟成员国签署了《东盟贸易协定》,旨在减少成员国间的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促进自由贸易。
此后,东盟还签署了其他一系列的贸易协定,如《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和《东盟共同市场协议》,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
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东盟逐渐扩大了合作领域,包括教育、文化、科技、环境保护等。
1997年,东盟成立了东盟教育部
长会议(SEAMEO),以促进成员国间的教育合作。
此后,
东盟还成立了其他类似的机构,如东盟文化部长会议(SEAMCULT)和东盟科技部长会议(ASEAN COST)。
2003年,东盟领导人在巴厘岛宣布成立了东盟共同体,旨在
实现东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整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东盟制定了“东盟共同体蓝图”,并在各个领域推动具体合作措施。
随着东盟的发展,其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东盟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话伙伴关系,如中国、美国、欧盟等。
此外,东盟还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如东亚合作、博鳌亚洲论坛等。
总之,东盟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积极的过程。
通过不断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东盟为地区和平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参照的模式。
东盟有哪些国家

东盟有哪些国家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一个由东南亚国家组成的区域组织,成立于1967年,总部设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东盟旨在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推动地区内的和平、稳定、繁荣与共同发展。
截至2021年,东盟由10个成员国组成,分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和文莱。
1.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印度尼西亚是东盟最大的成员国,也是世界上最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
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的南部,由超过1.7万个岛屿组成,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文化遗产。
2. 马来西亚 (Malaysia):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半岛和婆罗洲岛,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马来西亚拥有现代化的城市和繁荣的经济,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旅游目的地。
3. 菲律宾 (Philippines):菲律宾是一个由岛屿组成的国家,位于西太平洋。
菲律宾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如美丽的海滩、火山和稀有的动植物。
菲律宾是东盟最大的岛国,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4. 新加坡 (Singapore):新加坡是东盟最小的成员国,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
新加坡是一个经济发达、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国家,被誉为亚洲的金融中心。
新加坡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体系。
5. 泰国 (Thailand):泰国位于印度支那半岛的中心,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泰国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历史遗迹和美丽的旅游景点而闻名。
泰国是东盟成员中第二大经济体,也是重要的农业和制造业国家。
6. 越南 (Vietnam):越南位于东南亚半岛的东部,拥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越南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
越南的旅游业也在快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
7. 柬埔寨 (Cambodia):柬埔寨位于印度支那半岛的东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吴哥窟。
柬埔寨是一个农业国家,近年来也在加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论新加坡与东盟关系_一个小国的地区战略实践

论新加坡与东盟关系———一个小国的地区战略实践韦 民内容提要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程。
主权国家对“地区”的认知及其地区战略与内外环境的变迁密切关联,不同的国家基于不同的国家特性而对“地区”有不同的反应。
本文在概括新加坡与东盟关系之历史演进的基础上,试图从小国特性的理论视角探讨作为小国的新加坡其地区战略变化的内在根源及其表现形式。
以脆弱性为基本特征的国家特性决定了新加坡对地区化进程的基本战略取向,进而影响着其与地区的关系式样。
新加坡的地区战略实践是一个小国成功的地区合作模式:地区发展与国家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态势。
其战略理念值得其他国家,尤其是小国借鉴。
关键词 新加坡 东盟 地区战略 地区合作 小国纵观东盟40年的发展史,成员国如何认知和对待东盟一方面取决于不断变化的外部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也与其各自的国家特性及其相应的对外战略密切相关。
与一些东盟伙伴一样,新加坡对东盟的认知大体上经历了从片面到全面、从表面到深层的过程,其与东盟的关系也有一个从轻视到重视、从被动到主动,进而“主导”东盟进程的复杂演进路径。
作为一个“小国”①的新加坡,与作为一个“地区”的东3韦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副教授。
(邮编:100871)①关于国际关系中小国概念的讨论,可参见:Robert O.Keohane,“L illi putians’D ile mmas:S mall States inI nternati onal Politics”,International O rganization,Vol123,No12,Sp ring,1969;Tom Cr owards,“Defining the Category of‘S mall’Stat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 evelop m ent14,March2002;Peter R.Baehr,“S mall States: A Tool for Analysis”,W orld Politics,Vol127,No.3,Ap ril1975;Ral ph Pett m an,Sm all Po w er Political and Inter2 national Relations in Southeast Asia,Sydney:Holt,R inehart and W inst on,1976;David V ital,The Survival of Sm all盟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决定新加坡对外战略走向的内在根源何在?本文试图从小国特性之视角,探索一下新加坡的地区战略思路及其内在动因。
新加坡―小国政治的成功[权威资料]
![新加坡―小国政治的成功[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4ea18d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6.png)
新加坡―小国政治的成功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大国永远是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角,国际政治的实质就是大国政治,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和较量。
然而被称为大国的毕竟还是少数,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还是游离在这个舞台的边缘。
面对大国之间不断升温的安全困境,小国难道永远只是他们博弈的筹码,小国的未来难道注定就是悲剧?领土600多平方公里,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花园城市新加坡,作为名副其实的小国,在大国争艳的舞台上,聪明利用本国的地缘政治优势,灵活推行大国平横外交,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超越其小国地位的巨大作用。
告诉世界,小国政治也有可能会成功!关键词:国际政治地缘优势平衡外交东盟美新关系国际政治一向是大国参与的游戏,众多小国只是大国手中的筹码或者棋子,在几个大国的对弈中被玩的晕头转向,永远无法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无论历史上三次被强国瓜分的波兰,还是今天的乌克兰危机,都在诉说着小国政治的悲剧。
但是,在东南亚有这样一个岛国,领土面积600多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却可以为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同时与世界上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做朋友。
这个国家就是花园城市新加坡。
新加坡的地缘政治环境非常特殊,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邻,扼守亚洲最重要的海上交通要线。
历史上,新加坡就是因其地理优势被英国人看中,作为英国的贸易补给站和中转站,甚至成为英国的远东军事基地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65年才独立自治。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新加坡刚刚独立时,国内经济落后,基础薄弱,绝对是一个无名小国,甚至被马来西亚联邦开除出局。
但是,政府充分认识到国家的地理优势,建立贸易中转站,自由贸易港,大力发展转口贸易。
如今的新加坡已是世界第一大港,年中转量超过一千万标准集装箱。
新加坡这一举措大大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为国家以后的教育事业,高科技产业和现在的信息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使国家迅速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第2期收稿日期:2010-03-03作者简介:隆德新(1982~),男,广东商学院经贸学院讲师。
新加坡在东盟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定位隆德新(广东商学院 经贸学院,广东 三水 528100)摘要:新加坡在东盟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定位,经历了一个与东盟关系的长期互动过程。
在东盟成立之初,由于新加坡担心东盟成为印尼在地区谋求霸权的工具,担心过多地参与地区政治事务会威胁到其自身的独立与生存,因此,新加坡更多地是充当着谨慎参与者的角色。
随着东盟内部关系的稳定,政治、经济合作慢慢走上正轨,新加坡开始重新审视东盟并修正其地区身份定位。
新加坡在与东盟的长期互动过程中慢慢形成了其在东盟中的身份定位:即东盟发展过程中的低调领导者。
关键词:新加坡;东盟;身份定位中图分类号:D83.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392(2010)02—0036—03一、研究现状及对“身份”这一概念的界定关于新加坡在东盟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定位问题,至今还没有看到专门和系统的文章或专著,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只是散见于研究新加坡的外交和新加坡与东盟的关系的著作和论文当中。
如甘尼森(N.Gnan 2san )的《新加坡外交中的现实主义和相互依赖》(Re 2alis m and I nterdependence in Singapore ’s Foreign Poli 2cy ),迈克尔・利弗(M ichael Leifer )的《新加坡外交:应对脆弱性》(Singapore ’s Forergn Policy:Cop ing withVulnerability ),比尔维尔・辛格(B ilveer Singh )的《再探小国脆弱性:冷战后新加坡外交政策研究》(The Vulnerability of S 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 2pore ’s Post -Cold W ar Foreign Policy ),菲利普・雷尼(Philli pe Regnier )的《新加坡:东南亚中的城市国家》(Singapore:City -State in South -East A sia )这几本著作都是系统分析新加坡外交的经典著作,都对新加坡的外交环境、外交文化、理念及外交政策有较为深入的分析,但都集中论述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印尼等周边国家或与世界大国如与美国的关系等,却没有把新加坡与东盟的关系作为一个单独的主题进行深入与系统的论述,对于新加坡与东盟的关系也只是零散的论述,对新加坡在东盟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定位问题基本没有涉及。
此外,一些重点研究新加坡与东盟关系的论文,如东盟前总秘书长、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的高级访问研究员鲁道夫・塞贝里诺(Rodolf o C Severi 2no ),在新加坡政策研究中心出版的论文集《新加坡观察》(Singapore Pers pectives 2006)上发表的《地区一体化:新加坡的角色》(Regi onal I ntegrati on:the r ole of Singapore ),也只论述了新加坡在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并没有系统论述新加坡在东盟中的身份定位。
尽管如此,以上文献对于新加坡外交和新加坡东盟关系的分析仍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
此外,新加坡外交部和东盟秘书处的官方网站也为本文的写作和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一手资料。
本文所使用的“身份”这一概念,采用亚历山大・温特的界定。
亚历山大・温特把身份定义为有意图的行为体属性,它可以产生动机和行为特征。
这意味着身份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主体或单位特征,根植于行为体的自我领悟。
但是,这种自我领悟的内容常常依赖于其他行为体对一个行为体的再现与这个行为体的自我领悟这两者之间的一致,所以,身份也会有一种主体间性或体系特征。
两种观念可以进入身份,一种是自我持有的观念,一种是他者持有的观念,身63份由内在和外在结构建构而成。
[1](P281~290)因此,新加坡在东盟这一组织中的身份定位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的,而是随着其自身领悟、外部环境变化和与东盟互相交往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新加坡在东盟中身份的定位并不是单方面确定的结果,而是在相互交往中,自身和他者在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形成的。
二、新加坡在东盟中的自身定位从世界经验,尤其是西方经验看,任何成功的区域合作几乎都需要一个核心国家充当领导者,由其提供公共产品,并在关键时刻领导地区合作的发展。
按照西方经验,在东盟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也需要一个领导者提供公共产品和引导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方向。
但是,事实上,东盟由于地区情况的特殊性,并没有出现西方式的领导者。
印尼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而且其经济模式没有竞争力,所以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特别强烈。
马来西亚也同样如此,并且特别强调成立东亚区域合作组织而不是强化东盟的作用,所以也很难担当地区领导者。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模式无疑是东南亚国家中最具竞争力的,是东南亚的经济中心,既是贸易中心又是服务业中心。
但是,由于各种先天条件不足,尤其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错综复杂的地区大国关系的影响,新加坡在东盟中的作用是受限制的。
一方面,新加坡不能充当一个区域合作的高调领导者,领导区域合作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正因为新加坡是个小国,这才可以排除大国对其充当地区领导者的疑虑,便于其在地区合作中利用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发挥小国大外交的作用,提出能为地区大国所接受的建设性的观点,引导东盟的发展。
新加坡领导层认为,通过高超的外交手段,可以弥补新加坡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原材料和资源匮乏问题。
新加坡是一个蕞尔小国,不仅国土面积狭小,而且资源相当稀缺,地缘政治与文化环境也相对恶劣。
这些脆弱性一方面对于新加坡的硬权力是十分重要的限制,但是,正是由于这些“硬”的限制及对于这些限制的认识,提高了领导层的忧患意识,促使新加坡更加有效地发挥其“软”实力以弥补缺陷,如通过高明的外交手段和坚强的外交意志提升其国际和地区影响力。
新加坡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有技巧的外交手段来弥补。
[2](P6)同时,新加坡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一方面使其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另一方面也使新加坡有时能在地区事务中充当主导性角色,发挥与其国土面积不成比例的作用,因为这种状况给了新加坡政治上更多的行动自由和选择。
正像李光耀所说:我们没有被陆地所包围。
我们是世界交通的中心,我们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十字路口……。
所有的这些中心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受教化。
这是一个我们必须好好利用的因素。
[3](P581)因此,新加坡在东盟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
一方面,东盟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需要一个引路者,这个引路者事实上只有新加坡才有资格担任。
另一方面,新加坡又不得不避嫌,把领导者的角色让给经济潜力最大的印尼。
新加坡在处理与东盟关系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既能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又不会得罪其它地区大国的方法。
新加坡在长期与东盟互动的过程中也渐渐明确了其合理的地区身份:在东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个低调领导者的作用。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凭着其杰出的外交才能和新加坡在东盟中的突出经济地位,赢得了东盟“前敌总指挥”的称号。
三、新加坡在东盟中的“低调领导者”地位新加坡在东盟中的这种低调的领导者地位具有一定独特性,不同于国际关系理论中所界定的一般领导权地位。
首先,新加坡“低调领导者”的领导权不是因为其具有最强的国力,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它地区经济中心地位和发达的经济发展模式。
新加坡的领导权不是一种霸权,因此,其外在表现只能很低调。
很显然,新加坡“低调领导者”的领导权不同于罗伯特・吉尔平对领导权的界定:“我的见解是国际自由经济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
不管人们是否把这种经济看作为某个集团国家所分享的集体商品或私人商品,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4](P105)新加坡“低调领导者”的领导权也不同于基欧汉对领导权的界定。
基欧汉将国际领导分为三种类型:霸权,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5](P241)这几种领导都是以国家实力独一无二为基础的领导,不同的只是领导方式的不同。
新加坡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就国家的总体实力而言,比起印尼和马来西亚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新加坡的外向型经济对外依赖性相当强,再加上资源匮乏,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又十分复杂,因此,新加坡不可能充当东南亚地区的霸主。
对这一点,新加坡领导人自始至终都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新加坡“低调领导者”的领导权没有强制性,相反,它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甚至是73顺从其它国力比它强大的大国的利益。
因此,新加坡“低调领导者”的领导权也不同于罗伯特・基欧汉给领导权所下的定义:“领导当然是主导国家为自己任何行为辩护的利己性词语。
[5](P240)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若不考虑地区大国的利益,没有地区大国的支持,新加坡提出的建议不仅不会引起关注,更不可能得到执行。
因此,它在提出建议的过程中必须将自身利益与大国的利益,地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充当一种谋士的作用。
但是,这种低调的领导者,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领导者。
当地区内出现了威胁其生存与安全或危胁到其核心国家利益的危机事件时,这种低调领导者会积极利用其外交技巧,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从应对柬埔寨问题就可以看出新加坡实际上在地区事务管理过程中扮演了领导者角色。
最后,新加坡领导地位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适时提出能为地区大国接受的建设性建议,通过实行高超的外交而获得的。
如通过斡旋柬埔寨问题,使主权原则成为东盟的核心原则;通过促进东盟地区论坛的成立,使大国平衡机制成为东盟处理与地区外大国关系的指导原则;通过促进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使平等互惠原则成为东盟经济合作的重要原则等等。
新加坡往往能发出代表地区国家利益的声音,甚至成为地区乃至亚洲国家的代言人。
新加坡以地区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不仅提高了其地位,而且使得其在地区合作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建议更易被接受。
新加坡提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观点,这就使得新加坡不仅是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同时是观念的市场。
[2](P103)在外交领域,新加坡经常发表对诸如民主、自由、人权和新闻自由等问题的意见,而这些意见明显不同于西方,形成了所谓的“新加坡流派”、“亚洲价值观”。
在这些问题上,新加坡领导层指出,“西方模式”不能应用于东方,东方有其自身不同于西方的“东方方式”,东方国家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质和发展需要,必须保持其独特的东方文化的本质,不然就会丢失太多原有的文化与价值观,就会迷失方向,亚洲国家不是西方国家,亚洲人应保持亚洲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