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化学修饰

合集下载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第五章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酶分子化学修饰就是在分子水平上 对酶进行改造,以达到改构和改性的目 的。在体外将酶分子通过人工的方法与 一些化学物质,特别是一些有生物相容 性的物质进行共价连接,从而改变酶的 结构和性质。这些化学物质称为修饰试 剂,酶化学修饰主要用于基础酶学的研 究和疾病治疗。
酶化学修饰的应用领域
例如用聚乙二醇共价修饰超氧化物歧化 酶(SOD),不仅可以降低或消除酶的抗 原性,而且提高了抗蛋白酶的能力,延 长了半衰期,从而提高了药效。
PEG是线性大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性和水溶性,在体内无毒性、无残留、 无免疫原性,并可消除酶分子的抗原性, 被广泛用于酶的修饰。
PEG末端活化后可以与酶产生交联,使酶 分子被覆盖上一层疏松的亲水外壳,导 致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产生许多有用 的性质,如可以在广泛的pH范围内溶解、 不被离子交换剂吸附,电泳迁移率下降 等。
加酶液
E E E
S
P
图:反相胶团的结构和酶的分布
二、酶分子的内部修饰 (一)非催化活性基团的修饰:通过对 非催化残基的修饰可以改变酶的动力学 性质,改变酶对特殊底物的亲和力;
(二)酶蛋白主链的修饰:主要是靠酶 法进行修饰,用蛋白酶对主联进行部分 水解,可以改变酶的催化特性。
(三)催化活性基团的修饰:通过选择 性修饰催化活性氨基酸的侧链来实现氨 基酸残基的取代,使一种氨基酸侧链转 化为另一种氨基酸侧链,这种方法又称 为化学突变法。
46
40 20 50 0
64
90 99 95 80
二、抗原性:修饰酶的抗原性与修饰剂 有关,目前比较公认的是PEP和人血清白 蛋白在消除酶分子抗原性方面效果较好。
修饰酶的抗原性变化

胰蛋白酶 过氧化氢酶 Arg 酶

04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04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猪肝尿酸酶 糜蛋白酶 吲哚-3 -链烷羟化酶 猪肝尿酸酶 产沅假丝酵母尿酸酶
修饰剂
白蛋白 肝 素 聚丙烯酸 PEG PEG
天然酶
10.5 8.0 3.5 8.2 8.2
修饰酶
7.4 - 8.5
9.0 5.0 - 5.5 9.0 8.8
作业题:
1、名词解释:酶分子修饰 2、酶分子的化学修饰方法有哪些? 3、酶肽链的大分子共价修饰的修饰剂和修 饰反应有哪些? 4、分析说明修饰酶的性质。
一、被修饰酶的性质 (一)酶的稳定性:包括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
作用温度以及pH,酶蛋白解离时的电化学性质, 抑制剂的性质等。
(二)酶活性中心的状况:包括酶分子活性中心
的组成,如参与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辅因子 等。酶分子的形状、大小以及寡聚酶的亚基组成。
(三)酶侧链基团的性质与反应性 1、对巯基的化学修饰: 常用的修饰试剂有烷化剂、汞试剂和Ellman试剂等。 2、氨基的化学修饰: 常用的修饰试剂友乙酸酐、2,4,6-三硝基苯磺酸、 2,4-二硝基氟苯、烷基化时剂、丹磺酰氯(DNS)和 苯异硫氰酸酯( PITC)等。 3、羧基的化学修饰: 水溶性羰二亚胺或氨化反应、硼氟化三甲锌盐反应、 甲醇-盐酸酯化反应等。 4、咪唑基的修饰反应: 焦碳酸二乙酯反应、碘代反应、碘化反应等。
(三)酶蛋白修饰反应的主要类型 酯化及相关反应 烷基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芳香环取代反应 溴化氰裂解反应
第三节 酶蛋白肽链的大分子修饰
一、聚乙二醇及其修饰反应:聚乙二醇(PEG)是线 性大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性,在体 内无毒性、无残留、无免疫原性,并可消除酶分子 的抗原性,被广泛用于酶的修饰。 聚乙二醇末端活化后可以与酶产生交联,使酶分子 被覆盖上一层疏松的亲水外壳,导致动力学发生改 变,从而产生许多有用的性质,如可以在广泛的 pH范围内溶解、不被离子交换剂吸附,电泳迁移 率下降等。 主要的修饰方法有:叠氮法、琥珀酸酐法、三氯均 嗪法、羰二亚胺法、重氮法。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7.4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就是在分子水平上对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酶进行改造,以达到改构和改性的目的。 即:在体外将酶分子通过人工的方法与一 些化学基团(物质),特别是具有生物相容 性的物质,进行共价连接,从而改变酶的 结构和性质。这种物质被称为修饰试剂 修饰试剂。 修饰试剂 化学修饰酶主要用于基础酶学的研究和疾 病治疗。医疗用酶要求酶的稳定性高、纯 度高、无免疫原性。
•脂质体包裹 脂质体包裹
酶脂质体包埋属于固定化修饰之一。许多医 药酶,如SOD、溶菌酶等,由于分子量大,不 易进入细胞内,而且在体内半衰期短,产生 免疫原性反应。这些是酶在临床上必须解决 的问题。为此,可通过酶的表面化学修饰来 解决。例如:SOD用聚乙二醇(PEG)修饰后, 其在体内的稳定件及免疫原性都大大改善。 至于如何进入细胞内,用脂质体包裹是个有 效的方法。
(2)酶蛋白主链的修饰
至今,酶蛋白主链修饰主要是靠 酶法。例如:用蛋白酶对ATP酶有 限水解,切除其十几个残基后,酶 活力提高了5.5倍。该活化酶仍为 四聚体,亚单位分子量变化不大。 这说明天然酶并非总是处于最佳的 催化构象状态。
(3)催化活性基团的修饰
通过选择性修饰氨基酸侧链成分来实现氨基酸的 取代,这种将一种氨基酸侧链转化为另一种新的 氨基酸侧链的方法叫化学突变法 化学突变法。例如:Berder 化学突变法 等人,将枯草杆菌蛋白酶活性部位的Ser残基转 化为Cys残基,新产生的巯基蛋白酶对肽或酯没 有水解能力,但能水解硝基苯酯等高度活化的底 物。这种方法由于受到专一试剂、有机化学工业 水平的限制,没有蛋白质工程技术普遍,但它通 过产生非蛋白质氨基酸的能力,可以有力地补充 蛋白质工程技术。
②大分子共价修饰
用可溶性大分子,如聚乙二醇、右旋糖苷、肝素 等,通过共价键连接于酶分子的表面、形成一层 覆盖层。这种可溶性酶有许多有用的性质:如用 聚乙二醇修饰超氧物歧化酶(S0D),不仅可以降 低或消除酶的抗原性,而且提高了抗蛋白酶的能 力,延长了酶在体内的半衰期,从而提高了酶药 效。日本学者将聚乙二醇连到脂肪酶、胰凝乳蛋 白酶上所得产物溶于有机溶剂,仍能有效地起作 用。嗜热菌蛋白酶通常在水介质中催化肽链裂解, 但用聚乙二醇共价修饰后,可在有机溶剂中催化 肽键合成,已用于合成甜味剂。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2、定点突变和化学修饰结合技术
利用定点突变法来改变酶的底物专一性,开发出 了新型的酶制剂。将定点突变所得酶进行化学修饰, 得到一些新颖的酶制剂。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在酶的关 键活性位点引入一个氨基酸残基,然后利用化学修饰 法对突变的氨基酸残基进行修饰,引入一个小分子化 合物,得到一种化学修饰突变酶。
枯草杆菌蛋白酶化学修饰突变过程
1、交联技术
酶的人工交联可在一条多肽链内形成,是一种作 用于分子间或分子内部的交联方式,能提高酶的稳定 性,防止酶在不良环境中失活。 Fernandez 等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分子内交联方式。 实验表明这种方式在酶主要的氨基基团上,戊二醛 (GLU)对其进行了交联修饰(修饰度45% ~ 55%), 然后把修饰酶在pH 9 和20C 的条件下老化30 min。在 这段时间内酶的活性虽然有所损失,但是稳定性提高 了3 倍。
实验结果分析: 反应pH对PA-PPL活性的影响—— 修饰酶PA-PPL的水解活性明显高于原酶PPL, 且PPL在修饰前后,最适pH范围未发生明显变 化,均为7.0-8.0。
实验结果分析: 反应温度对PA-PPL活性的影响——
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修饰酶PA-PPL的水解活性明显高 于原酶PPL,但二者的最适反应温度相同,都为 40℃ .
刘宏芳,侯瑶,赵新淮;大豆蛋白限制性酶解修饰与产品的溶解性和保 水性变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01,40(1):97-103. 田国贺,郭佳宓,吕团伟等;聚乙二醇对菠萝蛋白酶的化学修饰[J]; 生物技术;2006-02,16(1):35-38.
二、原理、修饰剂及反应
1、化学修饰原理
1)增强酶天然构象的稳定性与耐热性
修饰剂分子存在多个反应基团,可与酶 形成多点交联。使酶的天然构象产生 “刚性”结构。

酶的化学修饰

酶的化学修饰

酶化学修饰的基本原理
3.抗蛋白水解酶 酶分子的基本结构是蛋白质,所以易受蛋
白酶的攻击而遭破坏。蛋白酶一般是作用于某 些特定氨基酸残基之间的酰胺键,修饰这些氨 基酸残基,可以阻止蛋白酶对这些酰胺键的攻 击。另外,交联于酶分子上的大分子修饰剂能 产生空间障碍,阻止蛋白酶接近攻击点,起到 “遮盖”敏感键的作用。
三、酶化学修饰方法的设计
酶化学修饰的基本原则都是充分利用修 饰剂所具有的各类化学基团的特性,直接或 经过一定的活化过程后与酶分子上的某种氨 基酸残基产生化学反应。
设计酶化学修饰方法时 的注意事项
a. 对修饰剂的要求 在选择修饰剂时一般要求修饰剂有较大的分子
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性,修饰剂分子表面 有较多的反应活性基团,与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共价 键稳定,容易鉴定 。
酶改造的两个水平
基因水平:有目的的改变基因中的核苷酸顺序, 从而改变酶的氨基酸顺序,以期获得化学结构更 为合理的酶蛋白。这是蛋白质工程的研究内容。
蛋白质水平:人们用化学法或酶法对已合的酶 的结构进行改造,一方面是切除部分肽链和置换 某些氨基酸,另一方面是使酶分子中的某些氨基 酸残基与一些化学试剂反应,加上一些特定的基 团,即酶的化学修饰。由于后一方面技术较为简 单,容易见效,所以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最多。
高碘酸氧化法
由于反应产物A不稳定,所以用四氢硼钠还原成稳定产物B。用四氢硼钠还原 的反应比较激烈,对酶活性影响较大,因此可在酶与右旋糖酐之间加一个手臂来 减少酶的失活,如加一个联苯胺。
四、修饰剂及修饰反应
1.糖及糖的衍生物
(1)右旋糖酐及右旋糖酐硫酸酯 右旋糖酐是由α -葡萄糖通过α -1,6-糖苷键形
成的高分子多糖,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 可用作代血浆。右旋糖酐硫酸酯是右旋糖酐分子中 的羟基与硫酸成酯而得。多糖链上的双羟基结构经 活化后可与酶分子上的自由氨基结合。双羟基的活 化除溴化氰法外,还有高碘酸氧化法。高碘酸能通 过氧化邻双羟基结构而将葡萄糖环打开,形成的高 活性醛基与酶分子上的氨基反应,使右旋糖酐和酶 共价结合。

第三章酶的化学修饰

第三章酶的化学修饰

第三章酶的化学修饰第一节酶的分子修饰一、酶的化学修饰原因1、稳定性2、酶反应的最适条件3、酶的专一性4、米式常数过大5、临床应用的特殊要求6、酶种类的限制改变酶特性有两种主要的方法:1)通过分子修饰的方法来改变已分离出来的天然酶的活性。

2)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变编码酶分子的基因而达到改造酶的目的。

二、酶分子修饰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分子修饰。

即在体外将酶分子通过人工的方法与一些化学基团(物质),特别是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物质,进行共价连接,从而改变酶的结构和性质。

三、酶分子修饰的意义⏹提高酶的活力⏹增强酶的稳定性⏹降低或消除酶的抗原性⏹研究和了解酶分子中主链、侧链、组成单位、金属离子和各种物理因素对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影响化学修饰效果举例用纤维蛋白的专一性单克隆抗体修饰尿激酶,使其溶血栓性提高了100倍。

用乙醛酸修饰胰凝乳蛋白酶的表面氨基,形成亲水性的α-NHCH2COOH后,该酶对60℃热处理的稳定性增高了1000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谷氨酰胺酶、L-天门冬酰胺酶、尿酸酶等用PEG(聚乙二醇)修饰后,完全消除了酶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减慢了它们在动物血液循环中被清除的速度,酶的活力可以保存15%-45%。

四、酶化学修饰的基本原理1、如何增强酶天然构象的稳定性与耐热性修饰剂分子存在多个反应基团,可与酶形成多点交联。

使酶的天然构象产生“刚性”结构。

2、如何保护酶活性部位与抗抑制剂大分子修饰剂与酶结合后,产生的空间障碍或静电斥力阻挡抑制剂,“遮盖”了酶的活性部位。

3、如何维持酶功能结构的完整性与抗蛋白水解酶酶化学修饰后通过两种途径抗蛋白水解酶:A 大分子修饰剂产生空间障碍阻挡蛋白水解酶接近酶分子。

“遮盖”酶分子上敏感键免遭破坏。

B 酶分子上许多敏感基团交联上修饰剂后,减少了受蛋白水解酶破坏的可能性。

4、如何消除酶的抗原性酶蛋白氨基酸组成的抗原决定簇,与修饰剂形成了共价键。

酶的化学修饰

酶的化学修饰

第五章酶分子的化学修饰主要内容:●酶的活性中心●酶化学修饰的目的●酶化学修饰的原理●酶化学修饰的设计●酶化学修饰的应用第一节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site)一、活性中心的概念P12酶的必需基团(essential group): 与酶活性有关的基团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由必需基团构成的与酶催化活性有关的特定区域.酶的必需集团在一级结构上并不互相毗邻,往往分散在氨基酸系列中,甚至分布在不同肽链上。

当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空间结构时,互相隔离的必需基团彼此靠近,集中在酶分子表面而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特定区域。

该区域能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作用,故称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活性部位(active site)。

对于结合酶来说,辅酶或辅基参与酶活性中心的组成。

活性中心的重要化学基团——7种氨基酸出现的频率最高:Lys、Asp、Glu、Cys、His、Tyr和Ser(兰天果拌猪肉丝)。

某些功能基团(氨基、羧基、巯基、羟基和咪唑基)是酶的必需基团。

图释左图:丝氨酸的羟基、半胱氨酸的巯基、组氨酸的咪唑基右图: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羧基、赖氨酸的氨基、酪氨酸和丝氨酸的羟基。

二、活性中心的共性P12(1)活性部位只占酶分子很小的一部分(1-2%)。

(2)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entity)(3)活性中心位于酶分子表面的疏水性裂缝中。

(4)活性中心构象不是固定不变的(诱导契合)(5)酶与底物通过盐键、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等次级键结合。

1.The active site takes up a relatively small part of the total volume of an enzyme.左图:肌球蛋白模型。

只显示出α-碳原子,红的为血红素,绿的是两种关键的组氨酸残基。

右图:来自胞质热激蛋白的ATP酶片段的结构图。

ADP(红的)位于两个结构域(黄和蓝的)之间的裂缝中。

酶的化学修饰

酶的化学修饰

酶的化学修饰
聂继龙
酶化学修饰的概念:通过主链的 切割剪接和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 对蛋白酶进行分子改造,以改变 其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这种用 化学方法对酶分子施行种种手术 的方法称为“酶分子的化学修 饰”。
广义上讲:凡涉及共价键或部分共价 键的形成或破坏的转变都可以看作 是酶的化学修饰。从狭义上讲:酶 的化学修饰在较温和的条件下,以 可控制的方式使一种酶同某些化学 试剂起特异反应,从而引起单个氨 基酸残基或其功能基团发生共价的 化学修饰。
7、对组织分布能力的改变 一些酶经化学修士后,对组织的 分布能力有所改变能在血液中被 靶器官选择性的吸收
酶化学修饰的应用 (1)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可以通过修饰剂对酶的作用,以及 修饰的部位来判断酶的结构 (2)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主要是治 疗和诊断方面的应用。 (3)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主要是提高产量,减少成本,而且 将少对环境的污染。
5、肽链的延伸:为了有效的修 饰酶分子的内部区域,可以先用 脲或盐酸胍处理,使酶分子的肽 链充分伸展,这就提供了化学修 饰酶分子内部疏水基团的可能性。 然后让修饰酶的伸展肽链在适当 条件下,重新折叠成某种具有催 化活力的酶。
通过定点突变的化学修饰。通过 一些可控制的方法在酶或蛋白质 特殊的位点引入特定分子来修饰 酶或蛋白质,结合定点突变引入 一种非天然氨基酸侧链来进行化 学修饰,从而得到一些新颖的酶 制剂。
酶的化学修饰的目的:人为的改变 天然酶的一些性质,创造天然酶不 具有的某些优良性质甚至创造新的 活性,来扩大酶的应用领域促进生 物技术的发展。概括起来有三点:1、 提高生物活性。2、增强不良环境中 的稳定性。3、针对特异反应,降低 生物识别能力。
化学修饰的方法: 1,酶的表面修饰,(1)大分子修 饰,可溶性大分子,如聚乙二醇, 聚乙烯比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葡 聚糖、环糊精、肝素等。一般聚乙 二醇的分子量在500~2000应用最 广。聚乙二醇是两亲性分子,化学 修饰时多采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