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3

合集下载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3篇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3篇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3篇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以及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朗诵法、讲授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过程2.新课讲授:诵读课文,分组对课文进行翻译,讲解课文。

3.巩固练习:通过问题,巩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了解。

4.小结作业: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制,其不善者而改之。

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告一段落。

我们的课后作业是: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四、教学手段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

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文言训练教案模板及范文

文言训练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对文言词汇、句式结构的理解。

2. 增强学生对文言文文学素养的积累,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文言文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重点词汇、句式结构、文言文特点等。

2. 文言文阅读训练:选取经典文言文段落进行阅读理解。

3. 文言文写作训练:仿写、改写、翻译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或讲述与文言文相关的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本次文言文训练的主题和目标。

(二)文言文基础知识讲解1. 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词性活用等基础知识。

2. 结合实例,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结构。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训练1. 选择一篇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段落进行阅读。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解答疑问,共同完成阅读任务。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文言文写作训练1. 介绍文言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如句式、用词等。

2. 提供一篇范文,分析范文中的写作技巧。

3. 学生进行仿写、改写或翻译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次文言文训练的收获,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文言文,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仿写或改写练习。

2. 阅读一篇课外文言文,并完成阅读笔记。

五、文言文训练范文【原文】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学习必须保持安静,才能广泛地增长才干;才干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成就。

【仿写】人生之道,须静也,志也。

非静无以修身,非志无以成事。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加强文言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文言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

文言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

文言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文言文教案篇11、理解: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积累:⑴ 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⑵ 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3、运用: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第一课时一、解题1、本文体裁:游记散文。

2、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二、范读全文,自读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对照译文,辨析疑难)1、第一段:⑴ 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⑵ 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⑶ 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 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2、第二段:⑴ 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⑵ 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⑶ 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

⑷ 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

”3、第三段:⑴ 辨析:“焉”、“而”、“也”等虚词用法。

⑵ 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

⑶ 读准音:“相之”。

⑷ 口译本段。

4、第四段:⑴ 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

⑵ 悲夫(fú)5、第五段:⑴ 找出假借字。

⑵ 找出判断句、省略句。

四、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分段讨论问题1、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提示:记所游山名,交待“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定义和起源文言文的特点:简洁、含蓄、固定词序等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上下文推断、查找注释、掌握词义等1.3 教学活动引入文言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通过举例讲解文言文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教授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第二章:文言文词语2.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和虚词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2.2 教学内容文言文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文言文虚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一词多义的现象2.3 教学活动通过举例讲解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讨论一词多义的现象,让学生理解词语的灵活运用第三章:文言文句式3.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3.2 教学内容文言文句式结构:主谓宾、定状补等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文言文表达方式:比喻、夸张、对偶等3.3 教学活动通过举例讲解文言文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构成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练习翻译文言文句子,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第四章:文言文阅读与赏析4.1 学习目标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文章欣赏文言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4.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文章的阅读与理解:把握文章大意、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等文言文语言美和意境美的赏析:修辞手法、情感表达、艺术风格等4.3 教学活动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言文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分析文言文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引导学生欣赏文言文的魅力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第五章:文言文翻译技巧5.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和文章5.2 教学内容文言文翻译原则:忠实原文、保持语义、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等文言文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对译等文言文翻译技巧:词义确定、句子结构调整、修辞处理等5.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翻译技巧练习翻译文言文句子和文章,指导学生运用翻译技巧进行翻译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六章:文言文词汇拓展6.1 学习目标扩展文言文词汇量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词汇现象6.2 教学内容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古今异义:古代词汇在现代的不同意义专有名词和文化词汇:古代的人名、地名、官职等6.3 教学活动通过词汇游戏、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兴趣分析文本中的词汇现象,引导学生理解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介绍古代文化词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文本第七章:文言文阅读实践7.1 学习目标提升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分析文言文文章的结构和逻辑7.2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技巧:快速把握文章大意,准确理解细节信息文章结构分析: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逻辑推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7.3 教学活动提供不同难度的文言文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引导学生学会做笔记和标注,帮助理解文章结构和逻辑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理解过程第八章:文言文写作技巧8.1 学习目标学习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8.2 教学内容文言文写作风格:简洁、典雅、含蓄等文言文写作技巧: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用词搭配等8.3 教学活动分析经典文言文文章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提供反馈和指导组织写作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第九章:文言文与文化9.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掌握文言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9.2 教学内容文言文与传统文化的关联:诗词、散文、史书等文化元素:礼仪、道德、哲学等价值观念:忠孝、仁爱、诚信等9.3 教学活动通过文言文文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分析文言文中的文化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背景组织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礼仪表演等,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第十章:文言文综合应用10.1 学习目标提升文言文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文言文进行交流和表达10.2 教学内容文言文对话:模拟古代场景,进行文言文对话练习文言文交流:组织文言文角,鼓励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交流10.3 教学活动创设古代情境,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对话练习组织文言文交流活动,如辩论、演讲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环节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它们分别是:1. 第二章中的“文言文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和第三章中的“文言文句式结构:主谓宾、定状补等”。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特征及运用规律。

2.准确理解并运用每种特殊句式灵活翻译。

3.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体悟古文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文言句式特征及运用规律三、课型复习课四、课时 2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示例:①亚父者,范增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⑧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⑨刘备,天下枭雄。

2.小结:(1)①……者,……也;②……,……者也;③……,……者;④……,……也。

(2)用“乃”、“即”“为”、“则”、“皆”等词表判断。

(3)没有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4)用“是”字表判断。

3.应用体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译文:(1)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战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六、课堂训练
1、[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

(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2、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

(被动句)
②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被动句)
1、答案: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
2、答案: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

(2)、公曰:“太师谁撞?”
译文: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

文言文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句式教案教学设计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认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构造(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认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

(那么)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练习:一、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对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2)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式,理解文意。

2、难点(1)宾语前置句中各种类型的辨别和理解。

(2)状语后置句中介词结构的判断和调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相关知识和要点。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共同探究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句式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

如果不能准确判断句式,就可能会误解文意,导致答题错误。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

(二)判断句1、特点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2、常见形式(1)“……者,……也”“……,……也”“……者,……”。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2)用副词“乃”“则”“即”“皆”“诚”“为”等表示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3)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三)被动句1、特点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2、常见形式(1)“于”字表被动。

例如:“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2)“见”字表被动。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3)“见……于……”表被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3教案2009-07-23 22:0541.厥jue①代词,他的、他们的,那个。

思厥先祖父《六国论》②副词,乃,就。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太史公自序》③昏厥,晕倒。

42.理li①道理。

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

《采草药》②治理,整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木兰诗》③条理。

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谭嗣同》④雕琢,加工玉石。

使玉人理其璞。

《韩非子•和氏》⑤法官。

弦子旗(人名)为理。

《管子•小匡》43.靡(1)mi①浪费,奢侈。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过秦论》②细腻。

靡颜腻理。

《宋玉•招魂》(2)mi①无,没有。

天下万物之荫生,靡不有死。

《史记•文帝本纪》②倒下。

望其旗靡。

《左传•庄公十年》(3)mo通“摩”,蹭,马喜则交颈相靡。

《庄子•马蹄》44.请qing①问。

武夫再拜请:“贵客将自何所至也?” (柳毅传)②邀请。

乃置酒请之。

《汉书•教宣许皇后传》③谒见,拜见。

其造请诸公(造,前往) 《汉书•张汤传》④“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A、请求别人做某事。

若弗与,则请除之。

《左传•隐公元年》B.请允许自己某事。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45.骑。

(1)qi①骑马。

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

《史记•樊哙传》②骑马的人,骑兵。

骑皆舍马步走。

《三国志•吴书》(2)ji一人一马。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忘。

《鸿门宴》46.勤qin①辛苦,劳,与“逸”相对。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论语》)②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如:勤逸。

③帮助。

齐方勤我,弃德不祥。

《左传》④殷勤,周到。

会数而礼勤。

《训俭示康》47.让rang①责备、责怪。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②辞让、退让、谦让。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谏逐客书》③特指转让权力、职位。

48.如ru①到……去,往。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指南录后序》②如果,假如。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三国志•诸葛亮传》③或。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论语•先进》④形容词尾,表示“……的样子。

”突如其来。

49.少(1)shao①不多。

②稍微。

或劝以少休。

《左忠毅公逸事》③轻视,看不起。

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

王充《论衡》(2)shao少年、青年。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50、识①shi认识,见识。

有识之士。

②zhi记忆,记住。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引:标记,进止皆有表识。

《后汉书•冯异传》51.寿shou①长寿、长存。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黄花冈烈士事略》②给人敬酒或献礼。

为寿侯生前《信陵君》52.适(1)shi①到、往。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硕鼠》②女子出嫁,谢家。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孔雀东南飞》③适合。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同上)④恰好。

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于地平。

《雁荡山》(2)di封建社会称正妻为“适”,有时也专指正妻所生的儿子。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嫡”。

(3)zhe①被流放或贬职。

又以适去。

《史记•贾谊》②适戍被强迫去戍边。

发闾左适戍渔阳《陈涉世家》这个意义又写作“谪”53.实shi①果实,种子。

用实者成实时采。

《采草药》②成熟。

诸越则桃李冬实。

(同上)③充实。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同上)④真实,诚实。

吾亦望其言是实。

《与妻书》⑤实在,确实。

实属不该。

54.说①shuo说法。

神仙诡诞之说。

《梅花岭》②yue同“悦”,喜欢、高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③shui劝说。

范增说项羽曰。

《鸿门宴》55.速su①快,迅速。

兵贵神速。

《三国志•郭嘉传》②招,招致。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训俭示康》至丹以荆卿为汁,始速祸焉。

《六国论》③邀请,迎请。

不速之客。

56.甚shen①厉害。

王之敝甚矣。

《齐策》②超过。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③十分、很。

言之,貌若甚戚者。

《捕蛇者说》57.食(1)shi①吃。

民食果瓜蚌蛤《五蠹》②吃的东西。

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训俭示康》(2)si给吃。

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五蠹》58.属(1)zhu通“嘱”。

①连接。

起临洮属之辽东。

(临洮:地名) 《史记》引:跟着。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信陵君》②属文,作文章。

衡少善属文。

《张衡传》③委托,交付。

以兵属蒙恬。

《史记•李斯列传》引:交给官吏治罪。

以秦王属吏。

《史记•高祖本纪》④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2)shu①隶属,属于,归属。

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

(权,孙权) 《三国志,吴书》②亲属。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史记》③类。

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五蠹》④通“瞩”,看。

盘桓瞻属。

《齐民要术》59.数(1)shu①数日,数量。

计之以数。

王安石《上宣帝万言书》②规律,必然性。

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

《大论中》③天命,命远。

胜负之理,存亡之数……《六国论》④技艺,方术。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2)shu计算。

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陈涉世家》(3)shuo屡次,次数多。

会数而礼勤。

《训俭示康》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信陵君》60.脱tuo①脱免。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廉蔺列传》②疏忽。

轻而寡谋,无理则脱,入险而脱,能无败乎? 《左传•崤之战》③如果,倘若。

脱获回耗,虽死必谢。

《柳毅传》(译:如果得到回音,我即使死了也一定感谢你。

)脱有祸。

《中山狼传》④或许。

脱可免祸《后汉书•李通传》61.亡(1)wang①逃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特:逃到国外。

寡人出亡二十年,乃今得反国。

《韩非子》②出外。

不在。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时”通“伺”)《论语》③失去,丢失。

亡羊补牢。

④灭亡,死亡。

善败者不亡。

(2)wang通“忘”,忘记。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韩非子》③wu通“无”。

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62.望wang①远望。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②盼望,期望。

欲望百姓亲附。

③名望,声望。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④临近。

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梦溪笔谈》⑤埋怨,责怪。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⑥农历每月十五,月光满盈时。

八月之望。

63.微wei①隐蔽,藏匿。

其徒微之。

《左传•哀公—十六年》引:暗暗,悄悄。

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信陵君》②深奥,微妙。

其文约,具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屈原列传》③略微,轻微。

如:微笑。

④旧时指地位低下。

大王起微细。

《史记•高祖本纪》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微斯人,吾谁准与归? 《岳阳楼记》⑥哀微,哀弱。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

《史记•李斯列传》64.乡(1)xiang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

五州为乡。

引:家乡。

(2)xiang①通“向”,面对着,面向。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颈。

《信陵君》②从前,过去。

非及乡时之士也。

这个意义后又写作“向”如:向来如此。

《过秦论》③xiang通“享”,享受。

专乡独美其福。

《汉书》65.行(1)xing①古代与道路有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跟旅行有关。

如行程、行装。

③流动,暂时性的,可以推行的。

如“风行一时,行将。

”④行为,品行。

(2)hang①行列。

如第五行。

雁行有序。

《与陈伯之书》②排列。

你行几?③行业。

如:同行,各行各业。

④某些营业机构。

如珠宝行。

⑤量词。

如—行字。

66.幸xing①幸运,侥幸。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廉蔺列传》②宠爱。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③希望。

幸来告语之。

《西门豹治邺》④特指皇帝到某处去,驾临。

帝王到什么地方去叫“幸某地”。

始皇帝幸梁山宫。

《史记•秦始皇本纪》⑤表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

承蒙今事有急,故幸来告我《鸿门宴》67.相(1)xiang①仔细看、审察。

伯乐相千里马。

②容貌。

如长相。

③辅助、帮助。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论语》④扶助盲人的人。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同上)⑤丞相,宰相,相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⑥古代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论语•先进》(2)Xiang①副词,互相。

黄泉下相见。

《孔雀东南飞》②副词,具有指代作用,表示动作偏向一方。

便可白公佬,及时相遣归。

(相,我)《孔雀东南飞》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相,你) (同上)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相,她) (同上)68.信(1)xin①实在,的确。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促织》②送信的人或媒人。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竞,默默无言。

《世说新语》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③音讯,消息。

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祭妹文》④信物。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⑤随意随便。

低眉信手续续弹。

《琵琶行》⑥真诚。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论语》(2)shen通“伸”伸展,伸张。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69.谢xie①道歉。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②推辞。

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

《史记•吕太后本纪》③辞别。

挥手谢公卿。

李白《留别金陵侍御》④感谢。

⑤告诉,告诫。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⑥请问。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陌上桑》70.已yi①停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表》学不可以已。

《劝学》②完毕,完结。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③已经。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西门豹治邺》④通“以”。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⑤止,治。

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苦斋记》⑥太,过分。

⑦ 同“矣”。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71.与(1)yu①给予,授予。

与斗卮酒。

《鸿门宴》②结交。

与赢而不助五国《六国论》③和,跟、同。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2)yu①参加。

蹇叔之子与师。

《左传•崤之战》②赞许。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汉书•翟方进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四子侍坐》72.艺yi①种植启陨箨以艺栗菽《苦斋记》②才能、本领、技能。

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③艺(特[六艺]a.奴隶主教育子弟的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

b.六部儒家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④度、准则。

用人无艺。

《国语•晋语》73.引yin①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②牵引。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

《察今》③举、取过来。

荆轲废。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荆轲刺秦王》再如:引酒自酌。

④引导,率领。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赤壁之战》⑤延请。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延,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蔺列传》⑥退却,避开。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