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仁宗嘉庆皇帝介绍

合集下载

嘉庆在位几年_嘉庆的历史

嘉庆在位几年_嘉庆的历史

嘉庆在位几年_嘉庆的历史颙琰,在清朝皇帝列表中排行第七,是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的第十五个儿子,在位时期年号嘉庆,故又称嘉庆帝。

那嘉庆在位几年?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嘉庆在位几年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嘉庆在位几年嘉庆是中国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五位皇帝,又是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的年号。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原名是永琰,是清朝的第七位皇帝,登基于一七九六年,一八贰零年之后便不在位了。

所以说,嘉庆帝在位总共说来是25年。

从最初选择永琰为下一任皇帝的时候,乾隆皇帝就是相中了他的踏实,谦逊,最重要的是,永琰自制力比较强,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

所以,永琰被选为做皇帝。

在永琰三十六岁的时候,正值自己精力充沛,又不失经验的稳重成熟期,嘉庆登基了。

并且,乾隆皇帝还是在“生前传位”,这是中国历史上,相对来说最平稳的权利的交接。

也奠定了之后的情况。

在太上皇去世,嘉庆真的上台之后,他便开始整治朝廷的“不良风气”,首先便是从节俭开始。

嘉庆在树立完新风之后,便没能有什么很大的作为。

但是随着朝中腐败的情况加深,嘉庆更是难上加难,最后,责任心极强的嘉庆开始狠狠的整治贪官,但是大局已定,嘉庆并没有能够挽救了什么。

嘉庆的性格是他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嘉庆最大的缺点。

嘉庆做事情比较稳重,都会瞻前顾后,这是嘉庆在做储君的时候养成的性格,这也使得嘉庆比较稳健,平和。

这其实是很好的,但是对于一代君主来说,太过于稳健反而失去了很多,这可能也是嘉庆在位时间不短也不长的原因吧。

嘉庆的历史嘉庆皇帝时大清王朝的第七位国君,是乾隆皇帝的儿子。

嘉庆皇帝生于1760年,卒于1820年。

乾隆年间,乾隆曾先后立两位太子为继承人,不料他们都英年早逝,在乾隆晚年时,决定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

1795年,乾隆皇帝禅位于永琰,即嘉庆皇帝,虽然乾隆皇帝进行了禅位,但是仍以太上皇的名义亲政。

1799年,乾隆皇帝去世后,执政大权落在了嘉庆皇帝手中,嘉庆皇帝这才开始亲政,此时嘉庆帝已经三十九岁。

爱新觉罗·颙琰解析

爱新觉罗·颙琰解析

改革政治
• 在政治上,面对乾隆末年的种种弊端,嘉庆帝也努力 扭转: • 乾隆末年权臣当道,言路堵塞。嘉庆帝首先“诏求直 言,广开言路”,鼓励大家向皇帝提意见,翰林洪亮吉上 书直言不逊,激怒了嘉庆帝,先判处斩首,后改判流放伊 犁。第二年京师大旱,无论如何祈雨就是不下,嘉庆帝最 终决定赦免洪亮吉,结果下诏当晚天真的下雨了。更值得 一提的是嘉庆帝决定结束文字狱,还褒奖起复了部分乾隆 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为政举措 政治
• • 镇压起义 乾隆末年以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乾隆刚退位,川 、楚、陕等地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到乾隆去世 前,朝廷 • 多次派兵围剿,起义军虽然受到一些打击,但仍然如火如 荼。

嘉庆亲政后,他通过诛杀和珅,缓解民怨,并把几年 来镇压起义不力的责任推给和珅,说他欺罔擅专,以至将 领在他庇护下虚冒功绩,坐糜军饷;另一方面更易统兵大 员;奖惩分明,逼将领用命;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 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推广寨堡团练,坚壁清 野的做法,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经过六年艰苦努 力才在嘉庆十年(1805年)将起义镇压下去,在历时九 年多的战争中,白莲教起义军占据或攻破州县达204个, 抗击了满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 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400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 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 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朝的统治逐渐 走向衰落。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 嘉庆帝(1795-1820年在位)爱新觉罗·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 五子,满族。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 后魏佳氏。乾隆五十四年(1789)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九月 初三,乾隆帝宣布第二年正月初一禅位,颙琰于是于次年登基,改元 为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 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 帝”。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子五人:第一子未名夭;第二子 宣宗;第三子敦恪亲王绵恺;第四子瑞怀亲王绵忻;第五子惠端亲王 绵愉。乾隆帝曾立过两位皇太子,都幼年夭折了,乾隆帝为此十分伤 心,命令大臣不准提立太子之事,到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62岁了, 已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高中历史 嘉庆皇帝简介

高中历史 嘉庆皇帝简介

爱新觉罗·颙琰——上承康乾盛世,下启咸道衰世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

年号嘉庆,1795年~1820年在位。

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发号施令,嘉庆帝并无实权。

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

他惩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

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

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

嘉庆帝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收效甚微。

主要原因一是乾隆末年以来清代社会已弊端丛生,积重难返。

二是嘉庆帝受时代的局限,束缚于传统观念,祖宗家法,王朝利益,不敢,不愿,也没有能力从体制上做大的,根本性的调整,其对内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整顿,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王朝的衰落。

三是嘉庆帝个人的性格过于仁慈和谨小慎微,对贪污腐败等问题打击还不够有力,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也没能推行。

说他仁慈,但不够仁慈;说他昏庸,但不够昏庸;说他霸气,但不够霸气;说他软弱,但不太软弱。

中肯一点的评价就是平庸。

因为嘉庆一朝上承康乾盛世,下启咸道衰世。

嘉庆皇帝简介:嘉庆禅让继位为何要杀重臣和珅?嘉庆诛和珅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你是贪官,有军事方面,要振奋军心。

有政治方面的,维护皇帝的皇权,千杆独断,可能这三个因素比较起来,军权和相权的矛盾可能更重要一些。

公元1796年正月,在皇帝宝座上坐满了六十年的乾隆,将帝位禅让给了他的第15子嘉庆。

他成为了清王朝惟一的一位由禅让继位的皇帝。

84岁的乾隆虽然当上了太上皇,但依旧以训政的名义继续大权在握,掌控朝政。

公元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病逝,此时的清王朝已经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民生困顿,阶级矛盾愈加尖锐。

乾隆留给嘉庆的已不再是什么盛世,而是一个矛盾丛集、问题成堆的正急剧走向没落的衰败之世。

这些难题无疑使嘉庆面临严峻的考验。

而嘉庆也因此成为了清朝历史上一位起到转折作用的帝王。

清朝十二帝的故事——嘉庆顒琰

清朝十二帝的故事——嘉庆顒琰
九月十七日,潜藏在紫禁城里的天理教徒全被抓获,又将天理教起义的首领林清在他的家中诱捕。
九月二十三日,嘉庆皇帝亲自审讯林清,林清在重刑之下,承认此次经过紫禁城的目的是要把皇帝赶回关东。嘉庆皇帝大怒,下令将林清凌迟处死。还有林清的姐姐、妻子,也被处决。
后来,清军又与天理教徒发生了几次战役,才彻底击败了天理教的起义。
《清史稿》没有说明嘉庆皇帝的死因,每为清史专家只有推测了。嘉庆皇帝的身体很胖,血压很高,又有61岁的高龄。肯定是得了什么病,途中又中暑了,才导致了嘉庆皇帝的死亡。我看到过一本书,名叫《中国皇帝传》,这本书里有说嘉庆皇帝途中中暑了。看来嘉庆皇帝的死因的确是个谜案。
嘉庆皇帝死后,上庙号清仁宗,谥号睿皇帝。葬于清西陵昌陵。嘉庆皇帝的继承人是皇儿子绵宁,次年改元道光,即道光皇帝。
五、皇宫惊变
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徒攻入皇宫,给了清王朝一次巨大的打击,而此时的嘉庆皇帝正在承德避暑山庄游玩呢!
九月十五日这天早晨,天理教徒由宣武门潜入,经过乔装改办,教徒们分成两队,一队潜伏在东华门,另一队潜伏在西华门。午时一到,由太监接应,开始攻夺。
二、 白莲烽火
"白莲烽火"就是指白莲教起义。白莲教起于南宋时期。这是民间一个秘密的组织。白莲教首次起义于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白莲教一支首领王伦在山东起义,王伦的起义只有一个月便被镇压下去了。白莲教第二次起义是在嘉庆元年公元1799年)正月。嘉庆皇帝真够倒霉的,刚刚登极就发生了白莲教起义。
嘉庆皇帝遭到陈德的行刺,吓得马上逃入顺贞门内。嘉庆皇帝的侄子绵恩奋力救驾,并把陈德抓住。儿子则趁乱溜回家,后来被捕。嘉庆皇帝对这次行刺处理的结果是,把陈德凌迟处死(磔行)。把陈德15岁的长子与13岁的次子绞死。

嘉庆皇帝的改革

嘉庆皇帝的改革

嘉庆皇帝的改革嘉庆皇帝(1760年~1820年),是清朝乾隆帝的孙子,也是清朝最後一位具有政治力量的皇帝。

在他的统治期间,他试图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强化清朝的统治,促进国家的发展。

嘉庆皇帝的改革尽管受到了一些限制和挑战,但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一、农业政策改革嘉庆皇帝在位期间,农业始终被视为国家发展的核心。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改革。

首先,嘉庆皇帝重视水利建设,加强治理河流和开发水利,以提供更多的灌溉水源。

其次,他减免税收,为农民减轻负担,鼓励他们增加种植和养殖的积极性。

此外,他还推行农田改良政策,引导农民采用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方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

二、军事改革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嘉庆皇帝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

他加强了军队的组织和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他还加强了边防防务,增加了边境地区的驻军数量,以巩固国家的边疆安全。

此外,他还加强了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火器技术,使清朝的军队在战场上更具竞争力。

三、教育改革嘉庆皇帝对教育改革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他注重提拔和培养人才,派遣官员到各地进行考察和选拔,以选拔有才华和能力的人进入官方机构。

此外,他还建立了一些学校和书院,推广科学知识和文化教育,以培养人才和丰富国家的知识储备。

这些教育改革措施为清朝的文化发展和知识积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社会政策改革在社会政策方面,嘉庆皇帝试图改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减少了一些苛捐杂税,缓解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此外,他还加强了社会福利设施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救济和保障机制,特别是对于那些贫困和弱势群体的人们。

这些社会政策改革有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增加了人民对清朝政府的认同感。

然而,尽管嘉庆皇帝采取了这些改革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改革未能取得持久的成功。

一方面,清朝政府内部的保守势力对改革持怀疑态度,导致改革的力度和范围受到限制。

历史趣谈:嘉庆帝是怎样的皇帝?清嘉庆帝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趣谈:嘉庆帝是怎样的皇帝?清嘉庆帝生平事迹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嘉庆帝是怎样的皇帝?清嘉庆帝生平事迹简介导语:嘉庆帝(1796-1820年在位)爱新觉罗颙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乾隆五十四年(17嘉庆帝(1796-1820年在位)爱新觉罗·颙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乾隆五十四年(1789)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布第二年正月初一禅位,颙琰于是于次年登基,改元为嘉庆,在位25年。

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

终年61岁。

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的昌陵。

爱新觉罗·颙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

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

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

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禅位即帝位。

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

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

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坤亲信死党。

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诏罢贡献,黜奢崇俭。

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

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

颙琰即位后,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

更易统兵大员,严惩镇压不力的将吏。

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

实行寨堡团练的坚壁清野政策,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

嘉庆十年(1805年),川、楚、陕农民起义被镇压,清统治力量也受到严重削生活常识分享。

嘉庆帝是个怎样的人?嘉庆帝的《遇变罪己诏》

嘉庆帝是个怎样的人?嘉庆帝的《遇变罪己诏》

嘉庆帝是个怎样的人?嘉庆帝的《遇变罪己诏》嘉庆帝,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第十五个儿子,在乾隆之后继位登基,为嘉庆皇帝。

嘉庆帝是个很悲催的皇帝,因为乾隆帝这个人极为懂得养生,所以身体很棒,活的也长久。

虽然康熙皇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乾隆帝却是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若不是他主动禅位,绝对超过康熙大帝,成为清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

没错,你没有看错,乾隆帝是主动禅位的。

也就是说嘉庆皇帝是在乾隆皇帝,还没有驾崩之时,由于乾隆帝的主动禅位,才登基为帝的。

乾隆帝虽然禅位给了嘉庆皇帝,但实际上真正的国家大权仍然掌握在乾隆皇帝的手中,朝政被其牢牢把持着。

嘉庆帝甚至都没有住进正常的皇帝寝宫养心殿,因为乾隆皇帝并不想搬走,因此嘉庆帝住进了毓庆宫,赐名继德堂。

所以小编说,嘉庆帝是个悲催的皇帝,以成年之身登基,但却没有实权,所作所为与当皇子之时,并没有差别,最多是有人称呼他为皇上、陛下。

能在这么一个长寿的父亲底下耗着,还能老老实实的待到乾隆驾崩,才接触实权,只能说嘉庆帝是个极为能忍的人。

嘉庆帝登基之后,乾隆帝并没有交出国家大权,甚至连基本的皇帝住所都没有让出,嘉庆帝是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地位的。

但嘉庆帝却没有表现出不满,而是老老实实的随侍在乾隆身边。

史料记载,乾隆经常御殿,受百官朝贺,嘉庆则处于陪侍的地位。

朝鲜使臣到北京,目击记载说:嘉庆侍坐太上皇,上喜则亦喜,笑则亦笑。

又记载:赐宴之时,嘉庆侍坐上皇之侧,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

《清史稿仁宗本纪》也记道:初逢训政,恭谨无违。

由这些说法,皆可以看出嘉庆帝能忍的心性。

当然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嘉庆帝是具有孝心之人,所以才对自己的父皇言听计从。

嘉庆帝是一个想要办实事的人,他想要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所以在登基之后,才立刻推出了咸与维新,希望通过一系列在内政和朝政之上的变革,革新吏治,整顿朝纲,还朝政一个清明,从而让这个国家焕发生机。

但可惜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想要肃清诸多弊端,但他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革除弊制。

高中历史 嘉庆皇帝简介 (2)

高中历史 嘉庆皇帝简介 (2)

嘉庆皇帝简介嘉庆几个儿子嘉庆的皇后是谁?导读: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

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

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

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

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

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

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嘉庆登基后对后妃的册封:“奉太上皇帝之命,遣东阁大学士王杰为正使、礼部侍郎多永武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嫡妃喜塔腊氏为皇后”;“遣礼部尚书德明为正使、礼部右侍郎周兴岱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封侧妃钮祜禄氏为贵妃“;“遣礼部尚书纪昀为正使、内阁学士扎郎阿为副使,持节赍册印,册封刘佳氏为諴妃”;“遣礼部左侍郎铁保为正使、内阁学士那彦成为副使,持节赍册印,册封侯佳氏为莹嫔”;此时,嘉庆还是皇子时的格格沈佳氏已经去世。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是嘉庆的第二位皇后,父亲恭阿拉在乾隆朝出任过礼部尚书。

嘉庆登基前钮祜禄氏为嘉庆的侧室福晋,地位仅次于嫡福晋喜塔腊氏。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六月生皇七女,三岁夭折。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六月生皇三子绵恺。

后来又于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生皇四子绵忻。

颙琰嗣位后,“奉太上皇帝之命,遣礼部尚书德明为正使、礼部右侍郎周兴岱为副使,吃节赍册宝,册封侧妃钮祜禄氏为贵妃。

”嘉庆二年皇后喜塔腊氏去世后,太上皇乾隆以及嘉庆本人都属意由钮祜禄氏继位中宫。

百日之后,太上皇乾隆册封钮祜禄氏为皇贵妃,并发布敕谕说:“皇后不幸甍逝,朕甚悼焉。

今已逾百日,不但皇帝中宫不可久旷,即晨错定省子妇之职缺如,朕心亦颇不愉——今贵妃钮祜禄氏,即朕从前选择,赐皇帝为侧室福晋者,其人端谨庄重,且能率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仁宗——嘉慶皇帝
清仁宗嘉慶皇帝名顒琰,愛新覺羅氏。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十月六 日生於圓明園天地一家春。清高宗乾隆皇帝第十五子,母貴妃魏佳氏。乾隆三十八 年(1773年)被密建為皇儲。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 (1795年)九月,被正式立為皇太子。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內禪,即帝位, 年號嘉慶。 即位之初,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皇帝控制,顒琰暫時居住在毓慶宮。嘉慶四年 (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後,開始親政。面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帝打 出“鹹與維新”的旗號,整飭內政,整肅綱紀。誅殺權臣和珅,罷黜、囚禁和坤親 信死黨。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褒獎起復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詔罷 貢獻,黜奢崇儉。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 粉飾、怠惰之風。但其對內政的有限整頓,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 國內階級矛盾尖銳,農民起義如火如荼。顒琰即位後,傾盡全力,大舉圍剿鎮 壓川、楚、陜農民大起義。更易統兵大員,嚴懲鎮壓不力的將吏。嚴密軍事部署, 實行剿撫兼施的兩手政策,分化瓦解起義軍。實行寨堡團練的堅壁清野政策,割斷 了起義軍與人民的聯繫。嘉慶十年(1805年),川、楚、陜農民起義被鎮壓,清統治 力量也受到嚴重削弱。嘉慶十五年(1810年),鎮壓了爆發于東南海疆的蔡牽起義軍。 嘉慶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監接應下衝進皇 宮,“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顒琰下詔罪已,同時嚴令對衝進皇宮的起義軍 血腥屠戮,無一倖免,並捕殺在城外的頭目林清等。天理教起義被鎮壓。 在對外交涉中,嘉慶帝力主嚴禁鴉片,對英國侵略者在沿海的騷擾活動保持了 高度警惕性,對英國提出的幫助清朝鎮壓起義軍,幫助澳門葡人抵御法國的居心叵 測的要求,明智地嚴辭拒絕。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建立外交 關係、開闢通商口岸、割讓浙江沿海島嶼的要求。而閉關鎖國的傳統觀念,也使其 對外來事物採取盲目排斥態度。嘉慶帝在內亂頻仍、外患漸逼中,傾力企圖維護清 王朝的穩定鞏固,然而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趨勢,使清王朝的敗落于嘉慶末年已完 全表面化,並從此日漸走向衰亡。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顒琰卒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暑山莊,年61歲。卒謚受天興運敷化綏 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廟號仁宗。咸豐帝即位,于“孝恭”前加上 “光裕”二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昌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