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刺嘉庆皇帝的主谋是谁

合集下载

预谋刺杀清朝皇帝例子

预谋刺杀清朝皇帝例子

预谋刺杀清朝皇帝例子
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在位第八年的嘉庆皇帝自圆明园回宫斋戒。

銮驾过神武门将要进入顺贞门时,忽从西厢房南山墙后冲出一名刺客,手持匕首狂奔至銮驾跟前。

仓促之间,扈驾随从的大内侍卫们惊得呆如木鸡,仅有两位御前大臣和四名侍卫上前阻挡格斗,刺客很快束手就擒。

护驾六人中一人被刺三刀,另一人被扯破衣衫,其余皆无恙,而刺客从始至终连皇帝的面都未见着。

案发后嘉庆又惊又怒,当日命军机大臣及刑部堂官立即提审刺客。

很快就得到了口供,刺客名叫陈德,顺天府人氏,四十七岁,父母早亡,家有两个尚未成年的儿子,年轻时曾在内务府干过厨子,后来丢了差使,先后在几处官宦之家打过一些零工,但所得有限,根本无力养家糊口,遂想通过刺杀皇帝寻死,背后并无他人指使。

二十四日即案发第四天,会审大臣们准备对陈德加重用刑,忽然接到圣旨,命令就此停止审讯,立即结案。

“所有此案凶犯陈德并二子,即行共同按律定拟具奏,候旨施行,其余俱行释放,不可累及无辜。

”当天,诸臣拟定将陈德凌迟处死,二子一并处决。

故事:陈德行刺案

故事:陈德行刺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陈德行刺案
导语:清嘉庆八年发生了震动紫禁城的"陈德行刺案"。

陈德,镶黄旗人,家奴出身,曾于内务府服役,熟悉宫廷门禁、宫内路设及日常护卫情况。

因生活窘
清嘉庆八年发生了震动紫禁城的"陈德行刺案"。

陈德,镶黄旗人,家奴出身,曾于内务府服役,熟悉宫廷门禁、宫内路设及日常护卫情况。

因生活窘迫不满于现状,闰二月二十日这天,他混进大内,藏身于顺贞门前,待嘉庆皇帝御辇经过时持刀扑上前去行刺,在场众侍卫一时竟都惊惶失措目瞪口呆,只有一名御前大臣迎前拦挡,侍卫门才缓过神来蜂拥而上,陈德被俘,桀刑而死。

嘉庆十年二月二十日,一中年男子肩扛铁枪,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神武门外,看见门口有护军拦阻,就用枪直扎过去,护军一见不妙,赶紧过来过来围捕,这男子毫不示弱,扔掉长枪,从腰间抽出两把短刀,冲着护军们劈头盖脸一阵狂砍。

鏖战中,砍伤护军多人。

后来行刺人被围上来的护军用乱棍打倒,带至东值房审问,原来刺客名叫刘士兴,居住在直隶省正定府藁城县岗上镇杜村。

出事前两年已经外出闯荡江湖,在外边干些什么,家人根本不得而知。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又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紫禁城之变"。

这天,林清领导的天理教徒在太监的导引下攻打紫禁城,仅半日时间就直捣皇帝居室养心殿,可惜消息不准,嘉庆帝当时不在宫中。

当嘉庆皇帝得知此事后惊乎"我大清从前何等强盛,今乃至有此事。

"更令嘉庆恼怒的是,把守紫禁城的官兵见有人来攻,竟然大开宫门逃之夭夭。

历史趣谈:嘉庆皇帝遭雷电劈死背后的不解之谜

历史趣谈:嘉庆皇帝遭雷电劈死背后的不解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嘉庆皇帝遭雷电劈死背后的不解之谜
导语:宫中对于嘉庆皇帝的死因是讳莫如深的。

可是,父皇嘉庆皇帝的惨死,却在道光帝的心理投下了一个很深的阴影。

后来,道光帝的执政老是表现出一
宫中对于嘉庆皇帝的死因是讳莫如深的。

可是,父皇嘉庆皇帝的惨死,却在道光帝的心理投下了一个很深的阴影。

后来,道光帝的执政老是表现出一种前怕虎、后怕狼的犹豫,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慎微。

接下来,大清帝国的舵手,便是慈禧的公公——那个苦泪涟涟的道光帝旻宁。

旻宁执政的时间长达30年。

据说也应该算是一位饱受传统儒学文化浸润的有学之君,“经史融通,奎藻日新”。

他在做皇子时,曾亲笔手书“至敬、存诚、勤学、改过”的条幅,悬于室内,日夜自省。

不过,到了道光时期,世界形势比嘉庆帝掌权时更加日新月异,所谓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恬静的道光帝,却仍然只想凭借从故纸篓中学得的那一点知识,来跟外面缤纷的世界打交道,难怪他会有“绿水青山枉自多,……一样悲欢逐逝波”的哀叹了。

道光皇帝旻宁这一辈子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的事情,但印象最深刻的,却有两件:
一件事情,发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那时旻宁还是皇子。

天理教教主林清领了200名乌合之众,动作娴熟地攻进了紫禁城东华门、西华门,冲着养心殿奔杀而来。

史称“癸酉之变”。

这件事情的发生有点奇怪,林清其人的经历,做过药店店员、官府佣人及运粮船夫,一辈子都在基层厮混,他凭什么本事轻易就突破了号称壁垒森严的紫禁城的防线呢?当时,昭梿是清太祖第二子代善之后,嘉庆时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对于天理教徒的攻袭嘉庆帝又是怎样严酷镇压的

历史趣谈:对于天理教徒的攻袭嘉庆帝又是怎样严酷镇压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对于天理教徒的攻袭嘉庆帝又是怎样严酷镇压的
导语:紫禁城之变发生时,嘉庆帝正驻跸热河。

他得知消息后,惊恐万状,马上中断“秋狝行围”,“即命回銮”,于十九日回到紫禁城。

对于这次事变,
紫禁城之变发生时,嘉庆帝正驻跸热河。

他得知消息后,惊恐万状,马上中断“秋狝行围”,“即命回銮”,于十九日回到紫禁城。

对于这次事变,他一面做出姿态,下“罪己诏”,一面大骂林清和天理教徒骚扰禁城,谋危社稷,“罪大恶极”。

在派兵捉拿林清的同时,又命火焚黄村,“终夜火光燎然”。

嘉庆帝又多次指示内阁,对造反的天理教徒“必应详审周密,勿留遗孽”。

二十三日,他亲至中南海丰泽园,当堂审讯和处死了林清和太监刘得财、刘金等人。

此后又对其他被捕的天理教徒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严酷刑讯,施用了各种惨绝人寰的酷刑,最后将300多名天理教徒及其家属分别处以死刑、流徙和发遣到边疆为奴。

清廷在镇压了京畿地区的天理教起义后,又先后镇压了河南李文成、山东冯克善领导的反清起义。

林清领导的天理教徒攻打紫禁城的战斗虽然失败了,但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惊人的壮举。

紫禁城在明清两代统治者的眼里从来都是“固若金汤”的,这次居然被几十名手持大刀的天理教徒一拥而进,搅得不宁,充分暴露了清统治者的腐朽、没落。

难怪嘉庆帝在谕旨和诗词中不止一次地哀叹:“我大清以前何等强盛,今乃致有此事”“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这是清朝统治中国170多年来,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对自己的统治权力产生巨大危机感的反映。

后人也曾指出:“自是之后,清廷纲纪之弛废,臣僚之冗劣,人心之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十二帝的故事——嘉庆顒琰

清朝十二帝的故事——嘉庆顒琰
九月十七日,潜藏在紫禁城里的天理教徒全被抓获,又将天理教起义的首领林清在他的家中诱捕。
九月二十三日,嘉庆皇帝亲自审讯林清,林清在重刑之下,承认此次经过紫禁城的目的是要把皇帝赶回关东。嘉庆皇帝大怒,下令将林清凌迟处死。还有林清的姐姐、妻子,也被处决。
后来,清军又与天理教徒发生了几次战役,才彻底击败了天理教的起义。
《清史稿》没有说明嘉庆皇帝的死因,每为清史专家只有推测了。嘉庆皇帝的身体很胖,血压很高,又有61岁的高龄。肯定是得了什么病,途中又中暑了,才导致了嘉庆皇帝的死亡。我看到过一本书,名叫《中国皇帝传》,这本书里有说嘉庆皇帝途中中暑了。看来嘉庆皇帝的死因的确是个谜案。
嘉庆皇帝死后,上庙号清仁宗,谥号睿皇帝。葬于清西陵昌陵。嘉庆皇帝的继承人是皇儿子绵宁,次年改元道光,即道光皇帝。
五、皇宫惊变
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徒攻入皇宫,给了清王朝一次巨大的打击,而此时的嘉庆皇帝正在承德避暑山庄游玩呢!
九月十五日这天早晨,天理教徒由宣武门潜入,经过乔装改办,教徒们分成两队,一队潜伏在东华门,另一队潜伏在西华门。午时一到,由太监接应,开始攻夺。
二、 白莲烽火
"白莲烽火"就是指白莲教起义。白莲教起于南宋时期。这是民间一个秘密的组织。白莲教首次起义于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白莲教一支首领王伦在山东起义,王伦的起义只有一个月便被镇压下去了。白莲教第二次起义是在嘉庆元年公元1799年)正月。嘉庆皇帝真够倒霉的,刚刚登极就发生了白莲教起义。
嘉庆皇帝遭到陈德的行刺,吓得马上逃入顺贞门内。嘉庆皇帝的侄子绵恩奋力救驾,并把陈德抓住。儿子则趁乱溜回家,后来被捕。嘉庆皇帝对这次行刺处理的结果是,把陈德凌迟处死(磔行)。把陈德15岁的长子与13岁的次子绞死。

雍正的事迹

雍正的事迹

雍正的事迹篇一:【清朝皇帝的故事】雍正皇帝的故事(1)雍正皇帝的故事(1)吕四娘谋刺雍正?雍正在位的13年,政绩卓然。

但是,就在他执政已见成效之时,却突然去世。

胤禛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在圆明园猝然去世。

据《清世宗实录》和《张廷玉年谱》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

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

大学士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间断。

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等,御榻之侧,朝夕奉侍。

二十二日,病情恶化,太医抢救。

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

前后三天,可算急症。

胤禛突然而死,官书不载原因。

于是,胤禛死因之谜,朝野众说纷纭。

传说,胤禛是被吕四娘谋刺死的。

稗官野史如《清宫十三朝》、《清宫遗闻》等书,都有雍正遇刺身亡之文。

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

当年,吕留良因文字狱被死后戮尸,吕氏一门,或被处死,或被遣戍。

但吕四娘携母及一仆逃出,隐姓埋名,潜藏民间。

吕四娘拜师习武,勤学苦练,尤长剑术,技艺高超。

后来,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一日,乘机砍掉雍正脑袋。

或说,吕四娘的师傅,原是雍正的剑客,后离去,培养了女徒吕四娘。

这个民间传说,流传200多年。

到1981年,曾发掘雍正泰陵地宫,未打开,即作罢。

但民间传言雍正棺材已经打开,雍正的遗体有尸身而无尸首,想以此证明胤禛之头是被吕四娘砍掉的。

这些传说,都是无中生有,纯属野史逸闻。

学者认为,吕留良之案,吕氏一门,男女老幼,俱已严禁,不能逃逸。

就连吕留良父子坟墓,都加以监视,吕女不可能逃脱。

所以,吕四娘行刺雍正说,实属子虚乌有,绝不可信。

雍正皇帝死因,是个历史之谜。

雍正大兴文字狱雍正终于当上了皇帝,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兴文字狱。

严政雍正当上皇帝几年之内,就将皇权归于一身,不容外戚勋臣染指,加上密折制度使他在管理臣民方面更是游刃有余,一扫康熙皇帝时的“宽仁”政治,而是实行自己的“严猛”统治。

历史解密解析清朝的嘉庆是被刺杀还是被雷劈死的

历史解密解析清朝的嘉庆是被刺杀还是被雷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解析清朝的嘉庆是被刺杀还是被雷劈死的
导语:事情发生在嘉庆八年,也就是1803年。

这件事情是有档案为证的,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

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的时候,嘉庆皇帝从圆明园回到紫禁
事情发生在嘉庆八年,也就是1803年。

这件事情是有档案为证的,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

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的时候,嘉庆皇帝从圆明园回到紫禁城,因为白莲教被清军镇压,所以一连几天,嘉庆皇帝都和群臣在圆明园设宴畅饮。

正当嘉庆皇帝准备换了轿辇进从神武门内的顺贞门进入紫禁城的时候,忽然从神武门内西厢房的南墙后面冲出了一个彪形大汉。

大汉手持短刀,直直地冲着嘉庆皇帝就来了。

当时在场侍卫都吓了一跳。

经过一番激烈的打斗,几个侍卫终于将大汉给擒住,定亲王绵恩的绣袍还被刺伤了。

这一桩刺杀皇帝的案件一时间轰动全国,嘉庆皇帝下令一定要彻查此事。

经过调查,行刺的大汉名叫陈德,父母都是有钱人家的家奴,后来他跟着父母来到了山东,就在山东给有钱人家里打工为生。

至于此次事件背后有没有人指使,陈德说,整件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所为,没有什么人指使,也没有黑幕。

陈德刺杀嘉庆皇帝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想“图个爽快,死个明白”。

因为陈德之前在一户人家做厨师,他的妻子在不久之前病故了,而且还有留下了一个瘫痪在床的八十多岁的岳母,下面还有一对未成年的孩子,而不久前陈德也被辞退没有了经济来源,投靠了许多亲友也都境遇和自己差不多,有的更是自顾不暇,所以陈德就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想死个明白,于是就来刺杀嘉庆皇帝了。

嘉庆被雷劈死
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暴毙而亡,这中间有许多疑点,后人对嘉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嘉庆死因之谜 比他爷爷雍正的死因还离奇

历史趣谈嘉庆死因之谜 比他爷爷雍正的死因还离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嘉庆死因之谜比他爷爷雍正的死因还离奇导语:按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正常病故,即使是突发性猝死,也记录的非常冠冕堂皇,例如清太宗皇太极之死,正史记载是“端坐而崩”。

然而,野史...按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正常病故,即使是突发性猝死,也记录的非常冠冕堂皇,例如清太宗皇太极之死,正史记载是“端坐而崩”。

然而,野史、传说就不同了,五花八门的死因,让史家至今争论不休。

其中,嘉庆皇帝的死因最为离奇,野史传说他是遭雷击而亡,且说法不一。

第一种说法较为稳重,说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木兰秋狩时遇疾,卧床调养,并无甚大碍,精神尚佳,照常处理政事。

一日,热河上空骤变,雷鸣电闪,顿时寝宫即遭雷击,致使嘉庆帝“触电”身亡。

第二种说法似乎浮躁,说嘉庆帝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后,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装,率领满汉大臣和八旗劲旅,大队人马直奔木兰围场。

他们追踪围猎多日,虎熊全无,只猎获一些野兔,连平常遍地觅食的麋鹿也甚少见。

嘉庆帝非常扫兴,决定提前结束秋狩。

回来路上恰遇变天,雷电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声雷,那么多人中,惟独皇帝被击中落马。

凯旋回营变成护丧返京,满朝惊恐呆然。

第三种说法有些荒诞,说嘉庆帝长期嬖宠一小太监,经常寻欢作乐,引起近侍大臣们的非议,驻山庄以后,更加变本加厉。

帝之寝宫设于“烟波致爽殿”,殿后有一座小楼,名“云山胜地”,据说此楼正是皇帝与小太监幽会场所,某日,他们正在此寻欢,忽然道道闪电劈开云层而下,一个火球飞进小楼,在嘉庆身上炸开,顿时毙命。

以上三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点,即嘉庆帝之死与天空放电的自然现象有关,并说嘉庆被雷击烧焦,面目全非,已经无法收殓入棺。

若将事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刺嘉庆皇帝的主谋是谁?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紫禁城里发生了一桩清代历史上罕见的行刺皇帝大案,这是有清一代皇帝第一次遇到谋刺,在朝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行刺皇帝的经过是这样的:二十日这天早晨,嘉庆皇帝在文武大臣、太监和随从侍卫的簇拥下进宫斋戒。

御辇进至神武门,将到顺贞门时,忽见一个披头散发、手持利刃的人从远处直朝御辇扑去。

当此危急之时,神武门内辇道东西两侧持械肃立的一百多个侍卫、护军章京、护军校、护军,竟没有一个人向前阻拦。

随御辇而行的文武大臣、太监和随从侍卫也个个呆若木鸡,只有御前大臣、定亲王绵恩,固伦额驸拉旺多尔济,御前侍卫扎克塔尔、珠尔杭阿、乾清门侍卫丹巴多尔济、桑吉斯塔尔6 人迎前拦挡。

坐在御辇中的嘉庆皇帝受此突然袭击,犹如晴天霹雳,慌忙从御辇中逃出,急急逃入顺贞门。

行刺之人因受6 人拦挡,无法追杀,复挥刀左扎右刺,奋力格斗,将定亲王绵恩袍袖刺破,又将侍卫丹巴多尔济刺伤三处,最后力竭被缚。

事后查明,凶手名陈德,原名陈岳。

《春冰室野乘》、《满清野史》记作成得。

陈德年47岁,镶黄旗人,原为山东青州府海防同知松年之契买家奴。

30岁前,陈德在山东青州、临邑县、济南府、章邱县做家奴或佣工。

31至38岁,陈德因在山东无法谋生,携妻并岳母到北京投靠任护军的外甥,在京跟官服役。

39至41岁,在内务府服役,得有机会出入宫中。

42至47岁,陈德与妻一同典与回京粤海关监督王姓之家人孟明家做厨役。

在此期间,妻子病故,岳母瘫痪,两个儿子未成人,因生活艰难,时常以酒浇愁,酒后哭笑吵闹,被孟明家解雇。

解雇后先闲住在外甥家,后寄居在旧日老友黄五福家,直至事发。

陈德被捕后,嘉庆皇帝当天即诏令“军机大臣会同刑部严审定拟具奏”。

军机处与刑部连夜审讯“钦犯”,大施酷刑,诸如跪练、夹棍等,无所不用。

二十一日,嘉庆命“添派满汉大学士、六部尚书会同审讯”。

二十三日,再派“九卿科道会同审办”,“必欲穷究主使何人,同谋何人,有无党羽”。

要陈德“备受诸刑,再行磔死”。

会讯官员对陈德反复熬审,用尽酷刑。

陈德在供词中备述了自己一生为人家奴、跟官服役的遭遇,说:“我因穷苦不过,往后难过日子,心里气恼”,遂“起意惊驾,要想因祸得福”。

“本月十六日,知道皇上于二十日进宫,我就定了主意。

”若得手,“砍退几人,直奔轿前,惊了圣驾,皇上自然诸事都由我了。

”陈德在供词中说他系因生活穷困而谋刺皇帝,并且是一人所为,会审官员自然不能相信,一个家奴,如何能知道皇帝的行踪?宫廷重地,戒备森严,陈德如何能持刀并携子潜入神武门?陈德行刺之时,神武门百多个军校为何皆不捉拿?随行文武大臣、太监及随从侍卫除6 人外,为何皆作壁上观?种种迹象,表明陈德谋刺皇帝,绝非一人所为。

对于审讯官的重大疑问,陈德说,他是在二月十六日看见街上垫道而得知皇帝二十日进官的。

行刺那天,他携长子陈禄儿在东安门一家酒铺喝酒以后,由东华门进,穿东西牌楼门,再由西夹道绕至神武门,隐蔽于西厢房南山墙后,等候皇帝御辇。

陈德“坚供实系伊一人起意惊驾,要想因祸得福,如有同谋主使之人,我已应承重罪,还有何隐瞒”。

无论会审官如何讯问,陈德坚称一人所为,并无主谋。

会审官将陈德之子陈禄儿、陈对儿及与陈德交往密切的黄五福、黄二、王四、蒋兴国、魏明亮等全部逮捕,严刑究问。

其子及黄五福等称“实不知伊父者谋逆情事,平日未见有同谋之人往来”,“实不知他闹事是何主意。

”会审官又传讯了陈德在京服役过的几个家主,几个家主说“陈德素常原是安静,”“并无闹事”,“平日并无闲人来往”。

经过四天四夜的酷刑讯问,会审官认为实系陈德一人所为,并无主谋同谋,遂定拟具奏,嘉庆传谕:“若一味刑求,反肆狂吠,所言之人如何存活?即不究问,终成疑团,所损者大矣!“二月二十四日,会审官奉旨将陈德凌迟处死,其子陈禄儿、陈对儿处绞。

陈德虽然处死,但是嘉庆的“疑团”并未解开,他始终怀疑朝廷官员中有同谋主使者,否则一个低贱的家奴是没有胆识私闯宫廷禁地图谋不轨的。

由于陈德始终没有供认主谋,嘉庆皇帝以“失察”的罪名,将17名文武官员分别给以革职发往热河披甲当差、革职、革职留任、降级调任、降缓留任、罚俸等处分,将守卫神武门的护军章京、护军校、护军分别革退枷示或交该管大臣严惩,又将肃亲王永锡交宗人府议处。

对于这桩震动朝野的重要公案,无论官书野史,记载却极为简单,且说法不一。

后人莫知其所由,遂成为千古疑案。

另详细的说清代入关后260余年,自顺治至宣统共十位皇帝,其中有两位皇帝曾经遇到刺客,那就是雍正和嘉庆。

雍正皇帝遇刺之说,实属市井传闻,无从查考。

而嘉庆皇帝遇刺之事,则有档案为证,确有其案。

嘉庆遇刺有惊无险清嘉庆八年(1803年)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帝从圆明园启銮返回紫禁城皇宫。

按照惯例,嘉庆帝带领朝中重臣、御前侍卫自圆明园上马车驾,入神武门后换乘御轿进宫。

因近日清军镇压白莲教的战争取得了胜利,平定教乱,嘉庆帝一连数日带领群臣在圆明园欢歌宴饮,吟诗作赋,几天前还亲往东陵谒拜乾隆父皇。

此时嘉庆帝在返回皇宫的路上还满心欢喜,陶醉在连日的喜庆之中。

就在嘉庆帝换轿欲进入神武门内的顺贞门时,忽从神武门内西厢房南墙后冲出一条大汉,手持短刀直奔御轿而来。

在场的众多护军、侍卫一时被突如其来的举动行为吓懵,一个个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轿旁的御前大臣定亲王绵恩还算清醒,意识到情况不妙,忙迎上前去阻挡大汉,固伦额附拉旺多尔济、乾清门侍卫丹巴多尔济等几人也随即冲上前去与大汉搏斗。

此时嘉庆帝被这突发事件吓得魂飞魄散,慌忙逃入了顺贞门内,先前的喜庆之情,霎时间烟消云散。

大汉见嘉庆帝逃走,手挥短刀左扎右刺,一心追杀皇上。

经过一番激烈搏斗,几人将大汉团团围住,终将大汉擒住,侍卫丹巴多尔济被刺伤三处,定亲王绵恩的袍袖也在拼杀中被刺破。

嘉庆皇帝险些被刺,惊动了朝野上下,这起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神武门刺杀皇帝案,遂成为了嘉庆朝有名的一桩大案。

案发当天,嘉庆帝立即降旨,命令“军机大臣会同刑部严审定拟具奏”,下令一定要将此案审个水落石出。

刺客陈德被逼作案刺客名叫陈德,47岁,北京人,其父母原本是官宦人家的家奴。

他幼时与父母随主家迁往山东,成年后也一直在山东有钱人家当差为生。

陈德23岁时娶妻生子,31岁时因父母先后病故,他带着家人回到北京投靠亲戚,辗转在大户人家当差。

案发前,陈德在一孟姓人家做厨役,其间他的媳妇不幸病故,留下80岁瘫痪在床的岳母和一对未成年的儿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当年二月陈德又被孟家解雇,他只好投亲靠友,受人接济。

据陈德交待,“因无路寻觅地方,一家老少无可依靠,实在情急,要求死路。

”遂于二十日在神武门行刺嘉庆帝,为的是犯了惊驾之罪,必定一死,“图个爽快,也死个明白。

”陈德行刺案在朝廷掀起了波澜,大臣们惊恐万状,人心惶惶,有的朝中重臣认为此案背后一定有人指使。

嘉庆皇帝想起了明末刺客张差闯入慈庆宫企图刺杀太子朱常洛的历史掌故“挺击案”,心里更是疑虑重重,随即又连发两道御旨,旨令添派满汉大学士、六部尚书、九卿科道会同审讯,命令一定要“穷究主使何人,同谋何人,有无党羽”。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嘉庆朝上谕档记载,陈德供词交待:这次行刺实是一人所为,没有受任何人指使,也没有同谋,确实是生活所迫。

陈德从小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出生8个月后就随父母跟官服役,为人家奴,亲身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父母死后,他在山东没有生计,只好回到北京投靠表姐,住在西城能仁寺外甥安六格家中。

几年来带着家人先后在工部沈员外家、侍卫绷武布家、兵部笔帖式庆臣家等6户人家做工。

嘉庆三年(1798年)时,陈德夫妇以15吊京钱被典给了城北方家胡同孟明家当厨子。

嘉庆六年(1801年)陈德的媳妇不幸病故,第二年秋天他80岁的岳母跌伤瘫痪在床,年底他的表姐又病故。

一连串的不幸,使得陈德负债累累,只好让当时年仅13岁的大儿子出外打工。

嘉庆八年(1803年)二月,孟家嫌他家人口多,干活人又少,据孟家儿子孟启基的供词交待说,陈德“时常喝酒在院唱歌哭闹”,孟家怕他闹事,就把他解雇了。

被孟家辞退以后,陈德一家惟一的生路被断绝了,无奈之下,只好又和家人回到了外甥安六格家,但因表姐病故,外甥还在服丧期,生活也很困苦,实在无法久住。

二月十五日,走投无路的陈德又带着家人投靠朋友黄五福家,在东华门外小甜水井处住下。

据黄五福供词交待,陈德搬到他家后每天都出去找活干,但总无果而归,陈德的大儿子禄儿供词也交待说,其父“因闲住日久,把衣服当完,愁闷不过”。

他找不到活干,仅有的衣服又送到了当铺,心情异常烦闷,只有借酒消愁。

据黄五福供词说,一日两人在小馆喝酒,陈德与一不相识人闲话口角,他拔刀就扎对方,还生气说扎死一人抵命,扎死两人便宜一个,若扎四五个,就便宜好几个。

陈德的供词交待说,那次在酒馆与人吵闹后,“心里愈觉气忿,忽然想要求死,又要死得明白,遂乱想胡行起来。

”他还交待说,日前看到街上垫道,知道了嘉庆帝二十日要回宫斋戒,因为自己曾跟随包衣管领在内务府服役,经常出入宫中运送物件,熟悉宫内情况,就决定了要进宫行刺嘉庆皇帝。

梦兆签语铤而走险陈德的供词令参加会审的大臣无法相信,认为所供情节“出乎情理之外”,于是对他日夜轮番熬审,连日大施酷刑,掌嘴、跪链、刑夹、押杠等等,无所不施。

重刑之下,陈德又供出了行刺有“梦兆签语”之因。

交待说从乾隆五十七年到嘉庆二年期间,一共在正阳门内求了5支签,次次都是上好签,都有“好话”。

又供出在嘉庆二年时曾做过一梦,“梦见一人领路,像是我朋友王福,领我到个地方,有些房屋,我梦里说是东宫”;供出嘉庆三年“梦见我在无水桥下躺着,忽似有人拉我上桥,我在桥上站着,看来像是一知府大堂,我身上穿着程乡茧蟒袍”。

陈德交待后来看一本《文昌书钞》,悟出这两个梦都是好梦,东宫是守厥的意思,知府大堂是黄堂,在桥下睡的是个虬龙,丝蟒袍是黄龙袍,想来“将来我必有朝廷福分”,于是,“就动了不安分的心,这几年时常胡思乱想。

”陈德一生为奴,侍奉的都是达官贵人,尤其在京跟随包衣管领达常索在内务府服役的三年期间,经常出入宫中,亲眼看到了皇帝后妃的奢侈生活,联想到自己的一生辛酸度日,不公平的命运使他产生了不满,于是,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改变自己的命运。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朝廷福分”的好梦正是他不满现状的一种梦想。

而正阳门求签几次签语中的“好话”也是陈德对未来的憧憬。

但现实生活的无情,逼迫陈德走投无路,只得铤而走险。

嘉庆八年闰二月二十日,陈德怀揣占卜签语,身藏短刀,带着大儿子陈禄儿在东安门酒铺连喝两碗木瓜酒和绍兴酒后,进了东华门,穿过东西牌楼,从西夹道绕到神武门内,踏上了不归之路。

嘉庆赏罚陈德受死嘉庆八年闰二月二十四日,嘉庆帝下旨将陈德凌迟处死,陈德的两个幼子被处以绞刑。

按照大清律大逆罪凌迟处死者之子未满16岁应发配边疆为奴,陈德的两个儿子陈禄儿和陈对儿都未满16岁,但嘉庆帝为了斩草除根,还是下旨将两个年幼的孩子残酷地杀害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