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颙琰解析
【满清十二帝的故事】嘉庆(一)

嘉庆(一)时代的悲哀许多人说,嘉庆皇帝与其父乾隆皇帝相比,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果敢作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平庸天子。
而嘉庆时代,正是大清王朝由康乾盛世走向衰落的历史时期,因此,嘉庆皇帝本人被历史性地赋予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转为衰败的悲剧命运。
乾隆皇帝在位时,为什么会在自己众多的十七个儿子中,偏偏选择了平庸的十五子颙琰继承皇位呢?最终脱颖而出的颙琰,究竟有着怎样的个人魅力呢?嘉庆到底是平庸天子还是有为皇帝?若弄清这些问题,这还要从二十四年前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一部电视连续剧说起。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
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山高路远也能获得。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
只要你把它藏在心间,天长地久不会失落。
这是电视连续剧《木鱼石的传说》的主题歌。
这部电视剧说的是,清朝乾隆时期,辽东才子王尔烈考中了二甲头名,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被封为内阁侍读学士,成为了乾隆十五子颙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的老师。
王尔烈为教授颙琰,历尽千辛万苦。
颙琰在老师指教下,跋山涉水,体察民情,也在莲花山找到了木鱼石。
王尔烈指点他说:“这块山石,其实一文不值,但不登泰山,不知山高;不涉沧海,不知水深;不于民间苦行,怎能分辨忠奸善恶。
”王尔烈终于将颙琰培养成为能辨忠奸善恶、铁腕反腐肃贪的一代有为皇帝。
其实,王尔烈能成为颙琰的老师,还有一段“老祖同场少祖师”的千古佳话。
王尔烈,字君武,号遥峰。
乾隆三十五,即公元1771年,王尔烈赴京赶考,恰好这一年乾隆也下考场参加科考。
因此就出现了王尔烈和乾隆同场参加科考的历史画面,也留下“老祖同场”的千古佳话。
原来,乾隆自认为自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帝王,所以他也想试一下自己能在朝刚中名列第几,所以他化装成一书生,进入考场参加初试,可是当时被主考官一眼认出了他是当今皇上。
历史趣谈嘉庆帝错立皇后和太子谜案 嘉庆暴死后谁继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嘉庆帝错立皇后和太子谜案嘉庆暴死后谁继位?导语:嘉庆皇帝名字叫颙琰,是乾隆帝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他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36岁时继承帝位,在位25年嘉庆皇帝名字叫颙琰,是乾隆帝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他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36岁时继承帝位,在位25年,61岁去世。
对于嘉庆皇帝,史学家的评论基本一致,他就是一位平庸天子。
他上承“康乾盛世”,下启“道咸衰世”,是一位使清朝由极盛转入衰败的过渡帝王。
嘉庆帝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帝王呢?资料中这样记载:“上生而神灵,天表奇伟,隆准丰颐,举止凝重。
”(《清仁宗实录》)这是描述嘉庆帝的外表形象,说他身材魁梧,高鼻梁,丰满的脸,有威仪,举止庄重。
他的老师朱珪更是夸他:“我皇上生知睿圣,好学敏求,诵读则过目不忘。
”(《味余书室全集》)这是在夸赞嘉庆帝聪颖过人,尤其是记忆力好。
也正因为如此,嘉庆帝去世,道光帝即位,按照惯例,要给他上谥号。
道光帝经过反复权衡,给他的父皇上了“睿皇帝”这样的一个谥号。
睿,明智、英明之意。
就是说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帝王。
但是,嘉庆帝是一位很有自知之明的帝王,尽管别人把他夸得天花乱坠,他自己还是很清醒的。
嘉庆帝认为自己“悟性迟钝,乙酉年入学,从觉罗奉宽先生读书”(《清仁宗御制文初集》)。
之后,他再次强调:“予赋性鲁钝,赖二先生切磋琢磨之功,十有余年,略开茅塞”(《国朝宫史续编》)。
作为一代帝王,嘉庆帝的这一番话,是自谦吗?他三番五次强调自己是一个很“笨”的人,也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
我认为嘉庆生活常识分享。
清代皇帝传略之嘉庆帝颙琰

清代皇帝传略之嘉庆帝颙琰李尚英嘉庆帝颙琰,清高宗弘历第15子。
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六十年九月被册立为皇太子,次年1796年元旦即帝位,改元嘉庆。
是清入关以后第五代皇帝。
在位25年。
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终年6l岁。
谥号“睿皇帝”,庙号“仁宗”。
亲政之初惩治权相清高宗弘历遵世宗家法,秘密建储,于乾隆元年七月初二亲书密旨,定皇次子永琏为皇太子,缄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
乾隆三年,永琏夭亡,弘历的密旨即被取出。
以后三十年未提此事。
直至乾隆三十八年,弘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建储之事已不能再缓,于是,他再次密藏御书,立14岁的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
为表示慎重,他在冬至南郊大祀时,特意将永琰之名祝告“苍昊”,并默祷说,如永琰不能克当太子,请天降罚以另“简贤良之人”。
后来,弘历在盛京谒祖陵时,将此事又祭告太祖、太宗。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弘历在勤政殿召集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当众取出密缄,正式宣布立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命将太子名上一字“永”改书“颙”字,同时拟于冬至传位。
后因当年十二月初一有日蚀,改为次年元旦归政。
弘历确定永琰为嗣皇帝,在当时仅存于世的四个皇子中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正如朝鲜使臣、书状官沈兴永所评论的那样:“第8子永璇,性行乖戾,屡失上意;第1l子永瑆,柔而无断”;“第17子永璘,轻佻无威仪”;惟有永琰“度量豁达,相貌奇伟,皇上以类己最爱”。
为表示对弘历的敬重,已受命承继大统的颙琰表面上仍不得不谦恭一番。
九月初四,颙琰和诸皇子、王公大臣上疏弘历,请他继续秉政,不必改元传位。
弘历因自己初即位时曾许下心愿:如能在位60年,就传位给嗣子,不敢超过皇祖康熙在位61年之数。
现在60年届满,理当实现前言,决定传位。
但又表示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等事权,还要亲自处理。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元旦,在太和殿举行了授受大典。
弘历亲将宝玺授予颙琰。
颙琰即位,尊弘历为太上皇帝,诏告天下。
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清朝最不得人心的皇帝,在皇宫遭厨师刺杀,百名侍卫围观却不救驾

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清朝最不得人心的皇帝,在皇宫遭厨师刺杀,百名侍卫围观却不救驾嘉庆帝画像春日,阳光正好。
嘉庆帝于圆明园设宴,款待近臣,君臣之间气氛祥和融洽。
这是他,爱新觉罗·颙琰登基的第8年,也是他亲政的第4个年头。
二月初,紫禁城因天干物燥竟突然起火,钦天监向嘉庆帝陈说恐有不祥之兆,于是,颙琰携了宠爱的妃嫔到圆明园出宫避祸。
此前多番“刁民”作乱,“邪教”入侵,朝堂不稳,民心忡忡。
颙琰也深感疲惫,在圆明园中一连数日不思饮食。
回想起来,早在他登基以前,清朝就已达到了鼎盛。
颙琰原以为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皇阿玛乾隆皇帝的手中接过这个富饶的国家。
毕竟“康乾盛世”,万国来贺,在他幼时的记忆中,皇阿玛曾接待过数次洋人,他们无一不对中国的地大物博,文化经济的繁荣感到震惊与崇拜。
从洋人们夸张的表情与语言中,皇室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皇阿玛那爽朗的直通九霄的笑声还历历在耳,可不知为何,到了自己这一朝,国家似乎已经隐隐出现衰颓之相。
颙琰的皇曾祖父康熙大帝,也被无数文臣巨子尊为“千古一帝”,在他执政的61年里,将大清的国威推到了顶峰。
后来,在皇祖父雍正、皇阿玛乾隆的统治下,大清版图空前扩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人口暴增,在那134年里,大清帝国端的是全盛无极。
到了颙琰即位时,乾隆皇帝虽已85岁高龄,可身子骨还很康健。
可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敬天法祖,康熙做了61年的皇帝,为表“孝子贤孙”之心,乾隆于在位60年时选择了禅位于颙琰。
所以,上一个皇帝还在世,颙琰便被尊为了“新皇”。
可这新皇当地滋味如何,只有颙琰最为清楚。
皇阿玛虽对外“自谦”地声称退居为“太上皇”,可按儒家“父父子子”的思想,做儿子的万事又岂能自作主张。
况且,每日颙琰还要按时到养心殿听取乾隆“训谕”。
是的,“去”养心殿,而不是“住”养心殿。
因为,养心殿还是乾隆在住,颙琰只能暂居毓庆宫。
嘉庆帝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于大义上,文武百官和百姓们口中,已将年号改成为“嘉庆年”,可实际上在紫禁城内,在皇室之中,大家所称仍是“乾隆年”。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11.13-1820.9.2),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被乾隆帝秘立为皇储。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于1796年登基,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
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
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
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
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终年61岁。
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潜邸生活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爱新觉罗·颙琰生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
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颙琰自六岁学于兵部侍郎奉宽,从工部侍郎谢墉学今体诗。
颙琰七岁的时候,到盘山行殿拜谒孝圣宪皇后,当时就很受乾隆帝的宠爱。
十三岁的时候就能通读五经。
在侍学颙琰的名师中,朱珪最得崇信。
乾隆帝曾先后立过三个皇太子,第一个皇太子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
乾隆认为“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
乾隆即位后,亲书密旨,立永琏为皇太子,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但永琏九岁时死去。
第二位皇太子是永琮。
乾隆在永琏病故后,又立皇七子永琮,但他两岁时又因痘症早殇。
所以,皇十五子颙琰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朱珪赴福建学政任前夕,上五箴于颙琰,“曰养心、曰敬身、曰勤业、曰虚己、曰致诚”,颙琰“力行之”,甚至在亲政后,亦“尝置左右”。
清朝十二帝的故事——嘉庆顒琰

九月二十三日,嘉庆皇帝亲自审讯林清,林清在重刑之下,承认此次经过紫禁城的目的是要把皇帝赶回关东。嘉庆皇帝大怒,下令将林清凌迟处死。还有林清的姐姐、妻子,也被处决。
后来,清军又与天理教徒发生了几次战役,才彻底击败了天理教的起义。
《清史稿》没有说明嘉庆皇帝的死因,每为清史专家只有推测了。嘉庆皇帝的身体很胖,血压很高,又有61岁的高龄。肯定是得了什么病,途中又中暑了,才导致了嘉庆皇帝的死亡。我看到过一本书,名叫《中国皇帝传》,这本书里有说嘉庆皇帝途中中暑了。看来嘉庆皇帝的死因的确是个谜案。
嘉庆皇帝死后,上庙号清仁宗,谥号睿皇帝。葬于清西陵昌陵。嘉庆皇帝的继承人是皇儿子绵宁,次年改元道光,即道光皇帝。
五、皇宫惊变
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徒攻入皇宫,给了清王朝一次巨大的打击,而此时的嘉庆皇帝正在承德避暑山庄游玩呢!
九月十五日这天早晨,天理教徒由宣武门潜入,经过乔装改办,教徒们分成两队,一队潜伏在东华门,另一队潜伏在西华门。午时一到,由太监接应,开始攻夺。
二、 白莲烽火
"白莲烽火"就是指白莲教起义。白莲教起于南宋时期。这是民间一个秘密的组织。白莲教首次起义于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白莲教一支首领王伦在山东起义,王伦的起义只有一个月便被镇压下去了。白莲教第二次起义是在嘉庆元年公元1799年)正月。嘉庆皇帝真够倒霉的,刚刚登极就发生了白莲教起义。
嘉庆皇帝遭到陈德的行刺,吓得马上逃入顺贞门内。嘉庆皇帝的侄子绵恩奋力救驾,并把陈德抓住。儿子则趁乱溜回家,后来被捕。嘉庆皇帝对这次行刺处理的结果是,把陈德凌迟处死(磔行)。把陈德15岁的长子与13岁的次子绞死。
历史趣谈:乾隆的儿子 揭秘乾隆因何选嘉庆即位的真正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乾隆的儿子揭秘乾隆因何选嘉庆即位的真正原因导语:乾隆的儿子:乾隆,作为清朝最出名的皇帝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和年寿最高的皇帝。
康熙在位时起平定了大小的叛乱,巩固了多民族的乾隆的儿子:乾隆,作为清朝最出名的皇帝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和年寿最高的皇帝。
康熙在位时起平定了大小的叛乱,巩固了多民族的国家发展,使得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
接下来就由小编来说说乾隆的儿子。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五代君主,1796~1820年间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此前,清朝经过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皇帝。
颙琰本名永琰,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永琰母亲魏佳氏的地位不高,自己的排行又很靠后,因此,永琰继承皇位的优势本来并不突出。
而且,在永琰出生的时候,父亲乾隆皇帝已经五十岁了,难道在此前的几十年间,乾隆帝就没有考虑过继承人的问题吗?到底是哪些因素使这位看起来并不出众的皇子最终成了皇位继承人呢?在乾隆帝立储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事变呢?鞭炮声逐渐稀疏,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气味,新年来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初一日。
乾隆皇帝观看完乾清门广场上除夕夜的焰火表演,在太监、宫眷的簇拥之下来到养心殿东暖阁,太监捧来盛满屠苏酒的“金瓯永固”杯,燃起明烛高香,展开洒金朱笺,蘸好御用毛笔,请皇上“开笔大吉”--写几句吉祥话。
往年皇帝大多写一些“宜入新年,万事如意”,或者“三阳启泰,丰年为瑞”之类的套话。
今年与众不同,皇帝兴致高,挥毫写下了一首诗,诗的最后一句是“御绘岁朝图志语,有以迓新韶嘉庆”。
“嘉庆”!这真是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嘉庆皇帝在位几年又将皇位传给了哪位皇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嘉庆皇帝在位几年又将皇位传给了哪位皇子导语:嘉庆皇帝,是清朝第七个皇上,也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五位皇上。
嘉庆皇帝,在位时间一七九六年到一八贰零年,在位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去世...嘉庆皇帝,是清朝第七个皇上,也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五位皇上。
嘉庆皇帝,在位时间一七九六年到一八贰零年,在位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去世,终年六十一岁。
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嘉庆帝名字是爱新觉罗·颙琰,原名为永琰。
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皇子,母后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永琰其实不是十七位皇子中最出色的,并且嘉庆的母后也并不是得宠的,但是嘉庆从小便谦虚谨慎,为人和善,看起来像是比较容易控制的。
所以,嘉庆被皇上选中,与乾隆三十八年的时候被秘密的封为储君,随后,在乾隆六十年的时候,嘉庆被正式的立为太子。
并且,在第二年的时候,乾隆便把皇位传给嘉庆。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生前传位”,并且也是最顺利的一次传位,但仅仅是“传位”。
并没有真正的把皇权传给嘉庆,嘉庆继位后,皇权还是被太上皇乾隆所控制。
但是嘉庆是比较沉稳好控制的,所以,也一直没什么怨言。
在嘉庆四年的时候,乾隆皇帝死后,嘉庆便开始亲政。
刚开始的时候,便诛杀了大贪官和珅,并且大幅度的整理朝中的不良风气。
但是,嘉庆做事情太过沉稳,并没有真正的从根本上改变当时朝中的颓局,所以,嘉庆在位便是碌碌无为,没什么大的过失,同时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嘉庆在位多少年嘉庆的父亲乾隆,是清朝历史在位时间上仅次于康熙的一位皇帝,而实际上,乾隆实际掌权的时间达到六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时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政治
• 在政治上,面对乾隆末年的种种弊端,嘉庆帝也努力 扭转: • 乾隆末年权臣当道,言路堵塞。嘉庆帝首先“诏求直 言,广开言路”,鼓励大家向皇帝提意见,翰林洪亮吉上 书直言不逊,激怒了嘉庆帝,先判处斩首,后改判流放伊 犁。第二年京师大旱,无论如何祈雨就是不下,嘉庆帝最 终决定赦免洪亮吉,结果下诏当晚天真的下雨了。更值得 一提的是嘉庆帝决定结束文字狱,还褒奖起复了部分乾隆 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为政举措 政治
• • 镇压起义 乾隆末年以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乾隆刚退位,川 、楚、陕等地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到乾隆去世 前,朝廷 • 多次派兵围剿,起义军虽然受到一些打击,但仍然如火如 荼。
•
嘉庆亲政后,他通过诛杀和珅,缓解民怨,并把几年 来镇压起义不力的责任推给和珅,说他欺罔擅专,以至将 领在他庇护下虚冒功绩,坐糜军饷;另一方面更易统兵大 员;奖惩分明,逼将领用命;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 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推广寨堡团练,坚壁清 野的做法,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经过六年艰苦努 力才在嘉庆十年(1805年)将起义镇压下去,在历时九 年多的战争中,白莲教起义军占据或攻破州县达204个, 抗击了满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 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400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 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 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朝的统治逐渐 走向衰落。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 嘉庆帝(1795-1820年在位)爱新觉罗·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 五子,满族。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 后魏佳氏。乾隆五十四年(1789)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九月 初三,乾隆帝宣布第二年正月初一禅位,颙琰于是于次年登基,改元 为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 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 帝”。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子五人:第一子未名夭;第二子 宣宗;第三子敦恪亲王绵恺;第四子瑞怀亲王绵忻;第五子惠端亲王 绵愉。乾隆帝曾立过两位皇太子,都幼年夭折了,乾隆帝为此十分伤 心,命令大臣不准提立太子之事,到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62岁了, 已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爱新觉罗·颙琰
•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 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 ,乾隆帝第十五子。年号嘉庆,1795年~1820 年在位。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发号施令, 嘉庆帝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他惩 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 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 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 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 。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 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
•
乾隆后期吏治败坏,贪污腐败严重。对此,嘉庆帝一 方面继续重用乾隆后期重用的王杰、朱珪、董诰等清廉的 老臣,他还听从老师朱珪“身先节俭,崇奖清廉”的建议 ,限制地方向他呈送宝物,“诏罢贡献,黜奢崇俭”,平 时生活也比较节俭,五十大寿禁止民间演戏庆贺,六十大 寿又禁止给他送金珠玉器。另一方面,他“整饬内政,整 肃纲纪”,除和珅及其党羽外还陆续惩治了好些贪官:嘉 庆五年,处死了向粮道、卫弁索取数万两银钱的漕运总督 富纲,十一年四月十六日,革去勒索钱财的河东河道总督 职务,十一年九月,查处了直隶司书王丽南侵吞帑银31万 两大案,获银万两以上的斩首,万两以下的遣戍黑龙江。 十四年五月,巡漕御史英纶以贪污卑污处以绞刑,七月处 死贪污救灾款并杀害前来查赈官员的安徽山阳县知县王伸 汉,为此还革职流放了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乾隆太上皇死后, 嘉庆帝开始亲政。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国丧期间拘禁 ,诛杀了乾隆晚年宠幸的贪官、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 珅亲信死党福长安等人,但没有进一步扩大化,维护了王 朝的稳定。 其历史功绩远不及其父乾隆、其祖雍正!
去世
• 清史稿:秋七月壬申(日),上巡幸木兰,方受畴等 疏呈嘉禾。(6天后)戊寅(日),驻跸避暑山庄。(第 二天)己卯(日),上不豫,乡夕(傍晚)大渐(病情恶 化),宣诏立皇次子智亲王为皇太子。日加戌(晚上20时 ),上崩于行宫,年六十有一。八月乙巳,奉移梓宫还京 ,庙号仁宗。道光元年三月癸酉,葬昌陵。
•
永琰是乾隆的十五子,原本没有多大希望被选为太子 ,但这时乾隆帝在世的皇子只有6位,两个儿子被过继他 人,可选择的只有4位,都不太成器,相对而言永琰为人 比较忠厚,学习比较努力,行为举止也比较得体。最终他 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秘密立为皇储。五十四年 (1789年)又被封为嘉亲王。
登基
• [1]乾隆即位时发誓在位不超过祖父康熙,于是他在乾 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布了永琰的皇太子身份。 第二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禅位称“太上皇”,永琰即位 ,改名“颙琰”,改元嘉庆。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 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后改名“继德堂”)。 随着太上皇乾隆逐渐衰迈,受乾隆宠信的和珅逐渐揽权, 嘉庆帝投鼠忌器,只能不露声色,韬光养晦,和和珅巧妙 周旋。
•
由于清政府对民众的压榨加剧,东南沿海部分民众被 迫下海为盗,从乾隆五十九年起蔡牵在东南海上劫船越货 ,封锁航道,收“出洋税”,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反清起义 。清政府命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赴闽造大舰,铸炮负责镇 压,后来李长庚阵亡,直到嘉庆十五年(1810年),起 义才被镇压。
•
嘉庆十八年(1813年),趁嘉庆帝离京前往热河围 猎,北京防务空虚,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 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当时正在宫内的皇次子绵宁用鸟 枪打死了两个天理教徒,镇国公奕灏调来火器营、健锐营 兵入宫,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被全部消灭。获悉事变后, 嘉庆帝下诏罪己,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 ,并诱捕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随后,各地的天理教起义 陆续被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