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书愤》课件(共22张PPT)

201பைடு நூலகம்/11/23
列锦 手法
列锦”又称“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全句 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 景抒情、叙事述怀的艺术效果。 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诗篇中,还有哪些具有这一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
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 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拓 展 延 伸
朱光潜先生说:“你不一定成为诗人,但一定要有诗情。”请同学
2018/11/23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 诗人。他生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机的时代, 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 降派的打击,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 至死不忘复国大业。 陆游的诗今存9300多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 存诗最多的诗人。此外,他还创作大量词和散文, 内容丰富。陆游诗作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相当初我以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 如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 塞上长城空自许, 不由人缅怀诸葛亮,《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百年 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千载谁堪伯仲间!
2018/11/23
概 括 内 容
列锦 手法
列锦”又称“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全句 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 景抒情、叙事述怀的艺术效果。 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诗篇中,还有哪些具有这一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
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 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拓 展 延 伸
朱光潜先生说:“你不一定成为诗人,但一定要有诗情。”请同学
2018/11/23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 诗人。他生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机的时代, 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 降派的打击,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 至死不忘复国大业。 陆游的诗今存9300多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 存诗最多的诗人。此外,他还创作大量词和散文, 内容丰富。陆游诗作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相当初我以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 如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 塞上长城空自许, 不由人缅怀诸葛亮,《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百年 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千载谁堪伯仲间!
2018/11/23
概 括 内 容
《书愤》ppt课件(25页)

近来世态人情淡泊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 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学习草书,晴 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 时节回到家。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 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 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 首诗〞,陆诗的特别特点是“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亮 的例子。
许国丹心,至死不渝
书愤
鉴赏要点:讽喻手法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 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 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 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 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 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 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 种心情支配下写的。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 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 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 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 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1
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 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 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 时代,一贯保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的英 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 “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 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 保持自己的理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 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学习草书,晴 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 时节回到家。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 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 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 首诗〞,陆诗的特别特点是“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亮 的例子。
许国丹心,至死不渝
书愤
鉴赏要点:讽喻手法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 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 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 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 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 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 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 种心情支配下写的。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 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 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 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 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1
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 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 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 时代,一贯保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的英 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 “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 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 保持自己的理想。
《书愤》教学课件

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导致课堂时间把控不够严格,部分环节时间过长,影响了后续教学环 节的进行。
课堂互动方式单一
虽然有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但整体上互动方式仍显单一,需要进一步创新和 丰富。
学生回答问题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述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谨,需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 练。
小结作业
总结词
巩固所学、拓展延伸
详细描述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陆游在这首诗中 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当时统治者的批判。同时,教师 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把《书 愤》这首诗推荐给你的家人或朋友,让他们也来读一读 这首诗并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搜集整理陆游的其他作品,并选取其中一首进行赏析。
白板笔
用于在白板上书写和讲解诗歌内容。
《书愤》课件
包含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 教学流程等内容的《书愤》教学课件。
教材和参考书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拓展知识面。
03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
激发兴趣、建立联系
详细描述
通过放映一小段《书愤》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学过的陆游的诗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进 一步建立学生对陆游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诗人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 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诗歌情感和意境。
情境教学法
通过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感受诗 歌的氛围和情感。
合作学习法
课堂互动方式单一
虽然有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但整体上互动方式仍显单一,需要进一步创新和 丰富。
学生回答问题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述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谨,需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 练。
小结作业
总结词
巩固所学、拓展延伸
详细描述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陆游在这首诗中 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当时统治者的批判。同时,教师 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把《书 愤》这首诗推荐给你的家人或朋友,让他们也来读一读 这首诗并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搜集整理陆游的其他作品,并选取其中一首进行赏析。
白板笔
用于在白板上书写和讲解诗歌内容。
《书愤》课件
包含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 教学流程等内容的《书愤》教学课件。
教材和参考书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拓展知识面。
03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
激发兴趣、建立联系
详细描述
通过放映一小段《书愤》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学过的陆游的诗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进 一步建立学生对陆游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诗人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 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诗歌情感和意境。
情境教学法
通过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感受诗 歌的氛围和情感。
合作学习法
书愤课件ppt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 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 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 地的豪情壮志。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 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勇抗金的战斗情景。
❖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 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 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 前形成鲜明对比。
二、读作者(知人论世)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 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 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 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北定中原、 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 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
❖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 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 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 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 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 地的豪情壮志。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 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勇抗金的战斗情景。
❖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 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 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 前形成鲜明对比。
二、读作者(知人论世)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 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 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 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北定中原、 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 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
❖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 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 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书愤-公开课-最终版-PPT

4
看作者——陆游(知人论世)
通过阅读陆游人生经历,你 认为陆游是一个怎样的诗人?诗 歌主要风格是什么?
他爱国,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 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 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 国家的统一。
5
看作者——陆游(知人论世)
他重情义,尤其是和唐婉的爱情悲 剧,令人叹息
他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亦能散,一生 写诗六十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
33
美读欣赏,聆听 名家的声音,感 受诗人情怀
34
艺术特色
除了用典,这首诗歌还用了哪种修辞 手法?
一、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对比
二、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 对比
三、诸葛亮积极进取和投降派苟 且偷安对比
35
比较阅读 拓展延伸
联系社会背景及作者,想一想, 陆游此诗和杜甫的《蜀相》,说说他 们在歌颂诸葛亮的歌颂功绩、抒发个 人情感和抒情方式上有那些不同?
曾有高大的战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 口;也曾有披着铠甲的战马在秋风中纵横驰 骋,收复了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回忆描写 宋军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 两两相合,构成开阔、壮观的战斗画面。这表明南 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18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回顾诗人所“书”之事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三、体味诗眼,解读 诗歌,把握主旨
看作者——陆游(知人论世)
通过阅读陆游人生经历,你 认为陆游是一个怎样的诗人?诗 歌主要风格是什么?
他爱国,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 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 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 国家的统一。
5
看作者——陆游(知人论世)
他重情义,尤其是和唐婉的爱情悲 剧,令人叹息
他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亦能散,一生 写诗六十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
33
美读欣赏,聆听 名家的声音,感 受诗人情怀
34
艺术特色
除了用典,这首诗歌还用了哪种修辞 手法?
一、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对比
二、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 对比
三、诸葛亮积极进取和投降派苟 且偷安对比
35
比较阅读 拓展延伸
联系社会背景及作者,想一想, 陆游此诗和杜甫的《蜀相》,说说他 们在歌颂诸葛亮的歌颂功绩、抒发个 人情感和抒情方式上有那些不同?
曾有高大的战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 口;也曾有披着铠甲的战马在秋风中纵横驰 骋,收复了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回忆描写 宋军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 两两相合,构成开阔、壮观的战斗画面。这表明南 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18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回顾诗人所“书”之事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三、体味诗眼,解读 诗歌,把握主旨
《书愤》精品课件

3.诗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采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妙处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诗,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 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 绝望,其中还蕴含着豪壮的感情。从早年的豪迈到晚年的悲愤,概 括了诗人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洋溢着炽热的爱国热情。
[答案] 此联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写极 具边塞地区特色的景物。这在文学上是采用了“意象组合”的艺术 手法,构成了一幅气势浩大的军容画面,形象生动、场面壮阔。
4.如何通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来理 解诗中作者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愤》优秀课件(共22张PPT)

书愤
陆游
三败考场
16岁科考失败
19岁:喜论恢复,语触秦桧
29岁:喜论恢复,殿试失利
34岁:第一次踏上仕途
38岁:奏请宋高宗罢黜杨存中,因此被贬放
宋孝宗赐进士出身 40岁:因弹劾曾觌、龙大渊再遭贬官 42岁:因“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被罢免 45岁:夔州通判
48岁:被招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下,开始了他在南 郑的军旅生活。八个月后,王炎被宋朝廷召回,陆 游改任。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Biblioteka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 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 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 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 收复了大散关。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试着赏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
抒情方式: (艺术 手法)
《蜀相》:间接抒情,寓情于景。
《书愤》:直接抒情,抒写悲愤。
总一结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
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 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 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 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 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 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 陆游诗歌的灵魂。
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 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 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 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总结:
• 首联 “书”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 颔联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 颈联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 尾联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陆游
三败考场
16岁科考失败
19岁:喜论恢复,语触秦桧
29岁:喜论恢复,殿试失利
34岁:第一次踏上仕途
38岁:奏请宋高宗罢黜杨存中,因此被贬放
宋孝宗赐进士出身 40岁:因弹劾曾觌、龙大渊再遭贬官 42岁:因“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被罢免 45岁:夔州通判
48岁:被招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下,开始了他在南 郑的军旅生活。八个月后,王炎被宋朝廷召回,陆 游改任。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Biblioteka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 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 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 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 收复了大散关。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试着赏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
抒情方式: (艺术 手法)
《蜀相》:间接抒情,寓情于景。
《书愤》:直接抒情,抒写悲愤。
总一结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
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 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 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 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 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 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 陆游诗歌的灵魂。
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 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 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 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总结:
• 首联 “书”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 颔联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 颈联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 尾联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书愤》ppt课件

“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于是,诗
人悲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选出对诗分析错误的两项( B C ) A. 首联是说,早年哪知道恢复中原之事竟频频受阻,受到 投降派的阻挠、破坏;北望中原,浩气冲天,大有“不破楼 兰终不还”的豪气。 B. 颔联追述了作者多年以前亲自参与的两次胜仗,借此感 叹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一去而不可复得了。 C. 颈联是写主降派把持朝政,塞上的万里长城也无大用。 抒发了作者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的主降派的贬斥。 D.尾联赞叹诸葛亮坚持北伐,终得名垂青史,《出师表》中 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句,正道出陆游生平心事。 E. 诗中追述壮岁心情,自伤迟暮,致慨于世事多艰,小人 误国。“书愤”即抒发胸中郁愤之情。
朱焱
பைடு நூலகம்
生于仕宦之家,时逢乱世之际。有
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少年时
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
书”的志向,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 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渴望收
陆 游
复中原,统一大宋江山,但终了只 落得黯然神伤。
(字务观,号放翁)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 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
意象的串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此联不用任何动词,仅以名词连缀的方式 展示出一个阔大豪壮的境界。
这一联描绘的地域之广,场面之大,传达 的情感之强烈不言而喻。
登临抒怀诗
概念
所谓登临抒怀诗,就是指登临某处(楼、 山、亭、台、阁等)而引发的诗人的感慨,某 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的诗歌。其特点是“即 景抒怀,即事抒怀”。
1.对如画风景的赞美。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相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想抗金报国、建功立业
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 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 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对如画风景的赞美。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 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2. 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对人生理想的胸襟抱负。
3.对人生理想的胸襟抱负。
《钗头凤》 倾心相爱,有缘无分
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大 ”《示儿》 死前恨不见中原
心 结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亘古男儿——放翁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4.对时事人物的评价。
4.对时事人物的评价。
上汝州郡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 三十年前尚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 伤心不独为悲秋。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知人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群臣指斥其“不 拘礼法,恃酒颓放”,索性自号“放翁”。
知人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群臣指斥其“不 拘礼法,恃酒颓放”,索性自号“放翁”。
《钗头凤》 倾心相爱,有缘无分 两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大” 心 结
知人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群臣指斥其“不 拘礼法,恃酒颓放”,索性自号“放翁”。
6.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6.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意
这些情感在文中一般都会交集出现,一 篇文章只单纯表达一种情感的是很少见的, 那么文章一共出现了几种情感,诗句具体又 是表达什么情感的,这需要同学们结合具体 文章语境具体分析。
公卿有党排宗泽, 帷幄无人用岳飞。 ——陆游《夜读有感》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 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学以致用,链接高考
(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 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学以致用,链接高考
(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岳飞《小重山》
时代的悲剧,英雄的悲愤。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意象的串并
意象的串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的串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意象的串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诗作突出特点是: 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论世
结合书下注释1,谈谈此作是诗人在何时、 何地、何种境遇下所作?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 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 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 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 于是,诗人悲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意象的串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此联不用任何动词,仅以名词连缀的方式 展示出一个阔大豪壮的境界。
这一联描绘的地域之广,场面之大,传达 的情感之强烈不言而喻。
登临抒怀诗
概念
所谓登临抒怀诗,就是指登临某处(楼、 山、亭、台、阁等)而引发的诗人的感慨,某 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的诗歌。其特点是“即 景抒怀,即事抒怀”。
1.对如画风景的赞美。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相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想抗金报国、建功立业
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 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 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对如画风景的赞美。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 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2. 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对人生理想的胸襟抱负。
3.对人生理想的胸襟抱负。
《钗头凤》 倾心相爱,有缘无分
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大 ”《示儿》 死前恨不见中原
心 结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亘古男儿——放翁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4.对时事人物的评价。
4.对时事人物的评价。
上汝州郡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 三十年前尚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 伤心不独为悲秋。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知人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群臣指斥其“不 拘礼法,恃酒颓放”,索性自号“放翁”。
知人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群臣指斥其“不 拘礼法,恃酒颓放”,索性自号“放翁”。
《钗头凤》 倾心相爱,有缘无分 两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大” 心 结
知人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群臣指斥其“不 拘礼法,恃酒颓放”,索性自号“放翁”。
6.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6.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意
这些情感在文中一般都会交集出现,一 篇文章只单纯表达一种情感的是很少见的, 那么文章一共出现了几种情感,诗句具体又 是表达什么情感的,这需要同学们结合具体 文章语境具体分析。
公卿有党排宗泽, 帷幄无人用岳飞。 ——陆游《夜读有感》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 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学以致用,链接高考
(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 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学以致用,链接高考
(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岳飞《小重山》
时代的悲剧,英雄的悲愤。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意象的串并
意象的串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的串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意象的串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诗作突出特点是: 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书愤》教学课件
论世
结合书下注释1,谈谈此作是诗人在何时、 何地、何种境遇下所作?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 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 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 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 于是,诗人悲愤之情便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