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生物学是指对生命的研究和理解的科学领域。

保护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当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这引起了科学家和环保人士的关注,推动了保护生物学的形成。

保护生物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阶段。

在早期阶段,学者们主要关注物种的分类和分布。

他们收集标本并进行研究,以了解各种物种的特点和生态习性。

这为后来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保护生物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学者们开始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由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物种灭绝的原因。

在现代的保护生物学中,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物种保护,还包括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物学家不仅研究如何保护濒危物种,还努力维持和恢复受威胁的生态系统。

他们通过保护自然栖息地、控制入侵物种和限制非法狩猎和商业捕捞等措施来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

保护生物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健康的必要条件。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相互依存的网络,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其稳定性至关重要。

物种的灭绝将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和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

其次,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对人类的福祉有重要影响。

许多物种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许多药物和医疗治疗方案基于自然界的生物资源,如植物和动物。

此外,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还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水源枯竭和自然灾害增加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什么会有保护生物学

为什么会有保护生物学

为什么会有保护生物学(原因,现在的形式,如何保护,保护的意义)保护生物学的概况罗荣摘要:保护生物学的形成是对生物危机的反应和生物科学迅速发展的结果。

学科融合使得保护生物学正在发展成为保护科学。

保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新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其目的是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由于近几十年来人口数量的剧增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剥夺和对生物生活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已造成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和物种的灭绝, 因此保护生物学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保护生物学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其现在的状况,研究内容、热点,包括物种灭绝研究、群落和生态学研究等,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作了介绍。

最后,对保护生物学学科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热点;前景保护生物学是研究如何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生物多样性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 ] , 是地球经过40 多亿年自然演化的结果。

然而由于近几十年来人口数量的剧增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剥夺和对生活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造成生多样性以每年2. 7- 3. 0 万种的速率急剧下降, 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之快是6500 万年来所未有过的, 是物种自然形成速度的100 万倍, 有些物种还未被认识就灭绝了。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丰富的生物资源,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已成为世界各国乃至公众关注的人类基本问题之一。

于是,保护生物学应时而生。

并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保护生物学有两个目标: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绝灭的具体措施(Sould,1986;Wilson,1992)。

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面临一场空前的生存危机,因而,Soul6(1986)将保护生物学称为“危机学科”。

本文试就保护生物学的内涵、现状、研究热点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作一探讨。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第1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1.1 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保护生物学:应用科学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问题的新途径,其目的是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

保护生物学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交叉的一门综合学科。

学科特点:它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科学,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也是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

1.2 保护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1、保护生物学思想的形成:中国:萌芽于春秋战国,源于贤哲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保护的意识和文明程度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有禁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并能科学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国外:诺亚方舟的故事是人类的早期觉醒;自然保护运动起源于19世纪。

2、保护生物学的产生:1978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1987年《保护生物学》杂志创刊。

1.3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灭绝:预测灭绝的趋势、阐明灭绝的原因、预防措施进化的潜能:种群生存力分析、政策保护种群和生态系统:简化生态系统的观点是生态系统在不同层次的特征都是组成它的较低层次系统的综合;完整生态系统论的观点是生态系统不包含每一个单位的特征。

要确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生境的恢复:土地退耕、土地的合理使用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迁地保护,存在近亲交配和野生物种复壮和重建种群的问题。

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物种调查和编目、避免遗传多样性损失和近交衰退、分析种群遗传结构和适应潜力、保存物种和群落、生物安全。

1.4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趋势小种群的生存概率确定和保护热点地区物种濒危灾绝机制生境破碎问题自然保护区理论公众教育、法制建设1.5我国保护生物学现状:①广泛开展了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调查工作。

国家各有关机构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组织完成的较大规模的考察活动就达近百次,积累了一定的资料。

但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物种动态的长期监测体系,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还有待深入,调查范围和内容还需进一步完善;②建成了一批自然保护区,新的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正在进行之中。

第八章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1)

第八章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1)

迹人,管理狞猎地区,监督围猎禁令的执行。
9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立法的手段来保护 动植物的国家。夏、商、周等朝代都制定了保 护和管理山林的制度与禁令,据《逸周书· 大禹 篇》记载《禹禁》中规定:"春三月,山林不登 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 之长",《禹禁》可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资
2
人类导致的哺乳动物灭绝
• 过去的400年,共绝灭了58种哺乳动物。平约每年 绝灭0.15种, 大约每7年绝灭一个种,这个速率较 化石记录高7至70倍。 • 本世纪内绝灭了23种哺乳动物。每年0.27种,每4 年中就有一种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了,当前的哺 乳动物绝灭速率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到135 倍 (Flesness, 1990)。
17
2、处理统计现象的科学
生态系统是复杂的、难以预测的研究对象,因此,保护
生物学家常常不能对一个环境问题提供简单的答案。对于这
一点,不仅大众不满意,就是保护生物学家自己也感到沮丧。
环境问题往往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动态过程,不确定性
是生态与自然保护问题的固有特征。因此,常常并不是由于 学科的成熟与否和科学家能力强弱,而是由于生态问题客观 特征,只能在一定概率水平上给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问 题的答案。
第八章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
1
一、 生物多样性危机及根源
• 经过30亿年的进化历程,当代的生物多样性高于 历史上任何地质年代。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 以空前速率消失。
• 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一直在有意无意的改变着地
球的环境,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
种改变的范围和深度越来越大,对地球上的生物
多样性造成极大威胁。
• 两 本 保 护 生 物 学 专 业 期 刊 Conservation Biology 和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的创刊发行,则为保护生物学家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引言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学科。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物学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探讨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并介绍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应用。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保护生物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促使了保护生物学的发展。

过度的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捕捞等行为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崩溃,这引起了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

其次,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经济发展的追求也推动了保护生物学的发展。

人们开始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开始将其纳入到自然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之中。

逐渐形成了保护生物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概念。

保护生物学的发展保护生物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生态学的兴起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进步,人们开始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保护生物学的发展也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

保护生物学的发展也得益于国际间的合作和政策的推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等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推动保护生物学的发展。

例如,制定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该公约已经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法律框架。

保护生物学的发展也受益于技术的进步。

随着遥感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的发展,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和评估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状况,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保护生物学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应用保护生物学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首先,通过建立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网络,保护生物学帮助保护了许多重要的物种和生态系统。

这些保护区提供了物种繁衍、迁徙和栖息的重要场所。

其次,保护生物学通过开展物种保护和恢复计划,帮助物种克服各种威胁,并恢复其自然栖息地。

例如,通过人工繁育和野外保护措施,成功保护和恢复了一些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

此外,保护生物学还在推动公众参与和环境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保护生物学.doc

保护生物学.doc

第一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第二节保护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第四节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趋势第一节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一)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二) 什么是保护生物学•(三) 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一)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1、人类对自然的改造•2、人类活动对自然产生的影响•3、生物多样性•4、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环境必须保护•5、保护生物学的出现1、人类对自然的改造•(1)自然生态系统转化为人工或半人工生态系统。

•(2)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3)生物资源正逐步走向灭绝2、人类活动对自然产生的影响•(1)人类活动正在破坏生物群落。

•(2)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破坏和外来物种的侵入,物种正经历大灭绝。

•(3)由于森林和湿地消失、工农业污染,地球的生态过程受到干扰。

•(4)沙漠化、水土流失、人口剧增、水资源减少、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凸现。

3、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定义):是对人类具有现实和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资源的总称。

•(2)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保障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未来工业、农业和医药业发展的基础。

•(3)人类活动严重干扰了生态平衡。

•(4)(后果)干扰生态系统→生态失衡→物种灭绝→人类生存条件崩溃。

4、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环境必须保护•(1)人类觉查到物种灭绝的威胁。

•(2)物种灭绝将对未来产生影响。

•(3)(共识)人类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丰富的生物资源、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5、保护生物学的出现•(1)挽救濒危物种,需要实施保护。

•(2)要科学有效保护,需要一门新的学科知识。

•(3)内容:①物种遇到的困难是什么、②如何处理、③濒危原因是什么、④哪些物种要优先保护、⑤采取怎么的措施。

•(4)保护生物学的出现。

(二) 什么是保护生物学•1、出现:①保护生物学名词出现于20世纪初期;②但保护生物学学科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什么是保护生物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直接或间接受人类活动或其他因子干扰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科学。

其目的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原理与方法。

儿在我国,比较认可的定义是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保护的科学。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保护生物学的产生背景。

由于森林的、破坏草场的恶化以及环境的污染,保护生物学适应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的需要随之产生。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动物和植物处于濒危状态,这更需要我们提出保护生物学的概念。

而从历史和宗教的因素分析,我国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十分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观,宗教崇尚自然,并要与万物生灵和平共处。

谈及保护生物学的产生及发展,有以下阶段:(1)保护生物学早期思想始于20世纪初,随着林学、水产学和野生动物管理出现孕育而生的(2)保护生物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统一的学科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才逐步形成的。

详细内容为:1978年,Soulé, Bruce 和 Wilcox 在美国San Diego主持了第一届自然保护生物学讨论会。

这次会议和由此产生的第一部自然保护生物学著作“自然保护生物学--进化与生态学观点”标志着该学科的正式诞生。

1982年,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成立自然保护生物学中心。

1985年5月,第二界自然保护生物学讨论会在美国密执安州召开,并成立了自然保护生物学学会(SCB:The Society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同时出版了一本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

该书由Soulé主编,题为“自然保护生物学--关于稀有性和多样性的科学”。

从1990年开始,北美的许多大学设立了保护生物学专业,而且此专业是诸多学科门类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专业之一。

保护生物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为:1.我国保护生物学发展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的缔约国开始。

保护生物学第一章

保护生物学第一章

2 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层次、分类层次,遗传多样性
的时空结构及其与繁育系统的关系,物种遗传多样性
的研究方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3 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 动植物适应多样性 特别是行为多样性的研究
生物系统学与自然史研究
不同地理尺度生物多样性的动态规律 自然与人为干扰条件生物多样性动态规律 4 物种保护 物种的濒危因素、小种群问题、有效种群、种群生 存力分析与最小可存活种群。
从1990年开始,北美的许多大学设立了保护生 物学专业,而且此专业是诸多学科门类中最受学
生欢迎的专业之一。
许多基金会,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都将 保护生物学作为优先资助领域 麦克阿瑟基金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银行 “全球环境署”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现在已有几个个国际性重要学术刊物,成为学术界发表保 护理论、探讨保护机制和交流研究成果的前沿阵地。 Conservation Biology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Conservation genetics 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letters Conservationist
形成了保护生物学的核心体系。
• 保护生物学强调将长期性、整体性的生物群落
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结合。
保护生物学的三个目标:
• 全方位记录地球的生物多样性
• 研究人类对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显著影响
• 发展可行性方案来防止物种灭绝,维持物种内
部的基因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生物群落及赖以
生存的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广泛开展了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调查工作。 国家各有关机构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组织完 成的较大规模的考察活动就达近百次 , 积 累了一定的资料。但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物 种动态的长期监测体系 , 资料的分析研究 工作还有待深入 , 调查范围和内容还需进 一步完善;
●建成了一批自然保护区,新的保护区的规 划和建设正在进行之中。目前我国各类 型的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1146个,约占国 土总面积的10%,就这点而言,我国的发展 步伐比较迅速。但一些保护区面积过小, 管理水平偏低,受过专门教育的技术人员 不足,这些问题还急待解决。
Conservation一词的含义
保护保存Biblioteka 保育港澳台——保育生物学
第 1章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1.1 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
1.1.1什么是保护生物学(定义) ●Soule(1985)指出——
“保护生物学是应用科学(技术) 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 的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 统问题的新途径,其目的是提供生 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
生物多样性,防止生物物种灭绝。
1.1 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
1.1.2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科学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 ●保护生物学是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
l.2 保护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1.2.l 保护生物学思想的形成
1.3.3 群落和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和持 久性比单一性好。人类必须尽力保护那些复 杂的生态系统,使许多物种能够共同生存。 好的保护管理应该是保持生态系统的内部过
1.2.3 保护生物学的发展 虽然我国保护生物学研究起步较晚, 但近5-10年来发展较快。 与我国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工作相似, 保护生物学教育工作起步于 20世纪90年 代中期,但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
我国保护生物学研究概况 两方面的特点: ●一方面起步较晚,力量薄弱,大多数物种受 威胁状态不明,重点保护动植物缺乏长期 的、系统的有效监测;许多新方法和新技 术还没有应用;许多自然保护区虽然已经建 立,但是其设计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人员积 极努力,在许多保护领域已开始取得了显著 成效。
主要关注6个方面: 1.3.1 物种灭绝 灭绝(extinction)是保护生物学的 主要研究内容,灭绝的研究目的是要预 测生物多样性灭绝的趋势,阐明灭绝的 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灭绝现象的发生。
1.3.2
进化的潜能 种群为什么会灭绝?一种简单而 直接的回答是所有的物种个体被消 灭了。但实际上并不如此简单,很 多研究表明灭绝是种群丧失了进化 潜能(evolutionary potential)。
1.1.1保护生物学的定义 论述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
重丧失并探讨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
途径的新兴学科。
该定义包含二个层次(两个目的):
1.论述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重丧失; (基础研究) 2.探讨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
(应用研究)
1.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多样性; 2. 保护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保护全球
1.1.1保护生物学的定义 ● 保护生物学包含这样一个基本过程:
研究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主要 是)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 出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持续、合理利 用的科学方案,采取防止物种灭绝 的具体措施,拯救濒危物种。
1.1.1保护生物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多样保护的科学,即研
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着 手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自然保护的科研、教育、宣传、立法和国际合 作等工作已全面展开。目前最为急需的是培养 一批训练有素的保护生物学家。据初步调查 , 我国绝大部分大学生物系 ,尚未把保护生物学,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有关生态学列入课程计划 , 这显然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进程。
●部分珍稀物种保护和引种驯养工作已积极开展 起来,建立了一批各种类型的动植物园,拯救中 心等。对现有的人工饲养种群的机构,应在新 的保护思想指导下,进行改进,防止这些机构成 为消耗野生动物的地方。
1.2.3
保护生物学的发展
保护生物学是由多门学科综合而成的新 学科。它以资源学科和生物学科为主,也涉 及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
1.2.3
保护生物学的发展
自1985年美国成立了保护生物学学会以 来,该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规模 上得到了迅速的扩充,而且成为当今科学研 究的热点之一。 同时期美国的标志性事件: 创立Conservation Biology期刊、部分高 校招收该学科的研究生、设立相关的国家 级基金并资助相关科学家。
●国外保护思想的形成 现代保护生物学的许多论点在 100 多年前的欧 洲科学著作中就已经有所体现。 ●中国保护思想的形成 与西方保护思想相比较,我国自然保护意识的 萌芽产生的更早,可以追溯到先秦的春秋战国时代。
1.2.2
保护生物学学科的产生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高 速发展,城市化浪潮席卷全球,人类对自然 资源的开发和对自然界的改造与日俱增,同 时,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全世 界面临着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 粮食不足、环境污染等五大问题的挑战。保 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保护自然或保护地球中的 一个重要部分。
由于历史原因(包括自然的、人 为的原因),导致物种丧失,而后引
起人类的关注,意识到必须保护。 (科学家、政府官员、公众的意识?)
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尤其是对物种 丧失的关注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 1.目前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其广度和深度是 前所未有的; 2.人口激增和科技进步,威胁与日俱增; 3.威胁因素的协同性,导致附加和倍增的 恶果; 4.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最终将危害人类自身。
●一些保护生物学研究机构相继建立。专 门的组织协调机构一一中国科学院生物 多样性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 究网络科学委员会已经率先建立。中国 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于1992年在国内 率先成立了“保护生物学中心”; 一些分 工更专一的研究机构也相继出现,如 “川西北保护大熊猫教育研究中心”。
1.3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