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_规划和建设_谭喆_TanZhe

合集下载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城市交通绿色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00个城市推行了公共自行车系统。

在我国,公共自行车系统已经覆盖了超过300个城市,成为城市公共交通新亮点。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设计与规划,关系到城市绿色交通的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计划设计、服务效果、投资收益等方面,对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进行探讨。

一、计划设计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首先需要确定本地的出行需求和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定位。

同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骑行路线: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用户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上下班、购物等固定需求的临时用户,另一类是旅游观光等临时游客。

在确定骑行路线时,需要考虑用户的出行需求和地理位置布局,建议设置骑行线路的标准,包括骑行时间、骑行距离、骑行路况等信息。

2.自行车租借点:自行车租借点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核心,需要在市区各个集中区域、商业中心、公园、景区、交通换乘节点等场所设置自行车租借点,方便用户在需要时进行自行车的租借和归还。

3.自行车数量:根据城市规模和用户使用情况,需要合理规定自行车数量。

不能出现车辆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一定的储备量可以满足节假日客流量增大的情况。

4.租车时长: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再租车的时候,能够清楚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租车模式以及租车时长。

5.自行车款式:自行车的款式和功能也需要考虑到用户的不同需求,在满足基本骑行需求的同时,也可以考虑给旅游用户提供特殊的车型。

二、服务效果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要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易用性: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使用过程应该非常方便,让用户能够快速的完成租车和归还等基本操作。

2.服务质量: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应该保证自行车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需要保持自行车的整洁和维护,严格按照保鲜期限进行维修,满足用户对各种车型的选择需求。

3.安全性:公共自行车系统必须保证自行车的安全性,主要是在借用时进行车辆检查,发现问题时及时整改和维修。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规划和建设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规划和建设
e l a b o r a t e s t h e c o n s t uc r t i o n s i t u a t i o n o f p u b l i c b i c y c l e 行车 系统 经过了几代技术更新 ,如 今基本采用第三代或第 四代公共 自行车系统 ,服务 设施完备 , 自行车 取用方便,与手机等通讯 工具实 现 了完美结合 ,方 便使用者查询站点 、车位 、路径 信息 。我 国 目前的 自行车系统 已经基本实现 异地 还 车的条件 ,但 自行车被盗或被损坏的现象还 是时有 发生 ,一些 公共 自行车长期无人使用 。加之车辆 的 维护和保养 不到位 ,出现 了老化现象 。借鉴 国外的 发展经验 ,国内公共 自行车系统应该与通信 设备建
道 , 在 方 便 市 民 出行 的 同 时 带动 了 当 地 旅 游 发 展 。
观光客提供 了一种新鲜 自由的慢行游 览方式。目前 , 我国为 自行车设置 的专用车道很 少,这直接造成 了 骑行 环境不尽人意 ,甚至存在诸 多安全隐患 。在如 今 “ 快城市 、慢生活 ”理念 的倡导下 ,慢行系统 的 建设是城市未来规划 中必 须考虑的。将城市公共 自
I Ke y wo r d s l p u b l i c b i c y c l e s y s t e m,u r b a n t r ns a p o r t , p l a n n i n g
a n d c o D  ̄ t n l c t . i o n
中国是 自行车 使用大国,许多城市 目前都 已建
立连 接 ,形 成 了导 览 系 统 ,方 便 市 民 出行 。 3 . 宣 传 力度 和 运 营 方式 方 面
i n he t ms t o f t h e wo r l d ,a n d c o mp a r e s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Ch i n e s e p l a n n i n g , na a l y z e s t e h a d v nt a a g e s o f f o r e i g n e x p e r i e n c e a s we - 1 1 a s t e h p r o b l e ms a n d c h ll a e n g e s t o d e v e l o p he t p u b l i c b i c y c l e

中国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中国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中国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一、背景城市公共自行车是城市重要的环保交通工具,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开始兴起。

而自2014年起,共享单车的普及使得城市公共自行车出现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

中国城市公共自行车体系建设由此获得了新的契机。

二、建设1. 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一项绿色出行服务,需要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场站建设、路径规划、道路交通标识等。

一些先进的智能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车辆和场站状况,提高自行车使用效率。

2. 自行车解决方案根据使用需求以及地域特色,城市公共自行车所采用的自行车解决方案具有差异。

盖亚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采用了最新设计,及可额外搭载安卓4G系统的智能车,车身塑料材质新颖,配合现代化的操作方式,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和管理。

3. 运营服务由于城市公共自行车存在自行车的维修、运输、更新等难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标准的运营服务体系。

运营服务内容包括场站管理和维护、自行车清洗及消毒、车辆调度、用户服务与培训等。

三、管理1. 科学规划在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之前,必须做好核心区域和各站点的规划设计。

尽管投入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的资源越来越多,但规划方面的投入却相对不足。

建设市场主体要注重站点布局、车辆调配、费用结算、用户退出机制等方面的规划设计。

2. 政策引导将城市公共自行车注入城市政策场景中,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公共自行车政策环境体系。

一方面还需巩固政策和法规,并维护市场牌照的管理。

只有创建透明、公正、公平的市场体系,才能保障公共自行车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 竞争力提升在城市公共自行车市场环境复杂竞争的情况下,市场主体应该拥有先进的车辆维护银行、资产负责管理和预付卡应收款对账管理,还需拥有收集信息的技能,以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用户体验。

四、结论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的出行方式,对于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出行都有重要意义。

其建设和管理需要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政府部门的金融支持,市场健康需要而言的规则制定,以及领先的技术和物资做支撑。

城市规划中的自行车共享系统

城市规划中的自行车共享系统

城市规划中的自行车共享系统自行车共享系统是一种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方便、环保的交通选择。

本文将探讨自行车共享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

1. 自行车共享系统的重要性自行车作为一种简单、便捷的交通工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尤其在城市环境中更为重要。

自行车共享系统提供了一个共享的自行车平台,允许城市居民随时租借自行车进行出行。

这种系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缓解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是当今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

自行车共享系统可以鼓励更多人使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道路交通压力,减缓交通拥堵的情况。

1.2 促进环保出行自行车共享系统是一种环保出行方式,使用无需燃料,不产生尾气排放。

通过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共享系统,可以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1.3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自行车作为一种运动方式,骑行可以有效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

自行车共享系统的推广可以促进更多人选择骑行,从而改善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减少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

2. 自行车共享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自行车共享系统具有巨大的潜力来改善城市生活质量和环境状况。

2.1 资源共享与节约自行车共享系统实现了自行车的资源共享,减少了大量单独拥有自行车所需的资源消耗。

同时,共享系统能够更好地调度和管理自行车,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2 促进交通多样化自行车共享系统不仅可以与其他交通方式相协调,而且可以成为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补充。

通过与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自行车共享系统可以提供更多出行选择,满足不同出行需求,并减少对个人汽车的依赖。

2.3 提高城市形象自行车共享系统的实施可以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彰显城市的环保理念和创新意识。

城市规划者可以充分发挥自行车共享系统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并将其纳入城市规划中,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研究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研究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研究一、引言近年来,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兴起。

这是由于公共自行车系统具有环保、低碳、便利等优点,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维护城市环境,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新型方式。

本文主要从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

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1. 地点选择: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时,应选择地理位置便利、人流量大、道路宽敞平坦、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

同时,在选择地点时也应考虑到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相互衔接,以提高交通转换效率。

2. 组织架构: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架构。

该架构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划分权利与权限等,以便于系统的顺利建设和运营。

3. 车辆购置: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中,车辆购置是一个重要环节。

车辆的种类和数量应根据城市的自行车使用量和日均使用人数等情况进行选择和规划。

同时,在购置时也需根据当地的环保要求、安全标准以及维护保养便利度等因素进行考虑。

4. 站点建设: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需要建立一定数量和规模的自行车租还站点。

这些站点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位置选择要科学合理,租还车点应分布布局合理;停车桩应充足,不宜过密;充电站、设备维修小站等设施应完善。

5. 系统设计: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时,需要进行系统的设计。

包括系统的配套设施、技术支撑、流程控制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设计,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的满意度。

三、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1. 免费或收费: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方案中,收费与免费是两种常见的方案。

对于有经济实力的城市,可以采取收费的方式,以回收建设和运营投入,对于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城市,可以采取免费的方式,以方便更多的市民使用。

2. 系统运营:系统运营是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系统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预警等手段来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以及用户的骑行体验。

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交通出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城市交通不仅需要高效便捷,还需要环保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一、引言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是一种绿色、低碳的交通工具,鼓励人们绿色出行,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

因此,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是这个系统成功运营的关键。

下面将从站点布局、自行车设计和用户服务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站点布局站点布局是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核心问题。

首先,站点需覆盖城市的主要区域,包括商业区、居民区、学校和公共场所等。

其次,站点之间的距离需合理设置,以便市民方便取车和还车。

最后,站点应该与公共交通和步行衔接,以提高出行的便利性。

例如,可将站点布局在地铁和公交站附近,方便市民在换乘时使用自行车。

三、自行车设计自行车设计是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自行车应具有耐用性和安全性。

耐用性可以减少维护成本,同时延长自行车的使用寿命。

安全性可以保障用户的骑行安全。

此外,自行车的设计还应考虑到人体工程学,使得骑行更加舒适。

例如,可以设置调整座椅高度和把手角度的功能,以满足不同身高和体型的市民需求。

四、用户服务用户服务是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系统应提供便捷的注册和租赁服务。

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自动售卖机等方式注册成为用户,并方便地租借自行车。

此外,系统还应提供多种支付方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其次,系统应提供良好的维护服务,保证自行车的正常运营。

每天进行定期巡检和维修,及时处理自行车故障。

最后,系统还应提供实时的信息更新和查询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App了解站点和自行车的实时情况,以便更好地计划出行。

五、发展思路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应与城市交通发展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市民需求。

以下是几点发展思路供参考:1.与城市交通规划相协调。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随着城市发展和工作就业地点的集中,交通拥堵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越来越多的城市引入了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需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和需求。

一、背景介绍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是指在城市中建立起的供市民自由租用的自行车共享服务系统。

通过合理配置自行车站点和线路规划,方便市民短距离出行和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

它不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还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

二、规划目标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面覆盖城市的自行车租赁网络,方便市民随时随地租用自行车,并提供畅通的自行车道路和良好的停放点,确保市民可以安全、便捷地使用自行车出行。

三、规划原则1. 点线结合:合理规划自行车站点和自行车道路,确保点线结合、密度分布均衡,以方便市民使用和骑行。

2. 便捷性:站点设置应考虑到市民的出行需求,尽可能地接近市民居住区、工作区、商业中心等常去地点,提供便利的服务。

3. 安全性:自行车道应与机动车道分离,确保骑行者的安全。

同时,在设置站点时,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确保站点的安全性。

4. 可持续性:规划应考虑到自行车的整体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及环境影响,力求实现自行车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内容1. 自行车站点规划:a. 自行车站点的选址应根据市民的出行需求以及热点区域的分布来确定。

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自行车道路的规划和市民的停车需求。

b. 自行车站点的布局应合理,覆盖全城各个区域,并且在站点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方便市民的使用和骑行。

2. 自行车道路规划:a. 自行车道路的建设应以服务市民出行为目标,畅通自行车骑行路径,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b. 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要分离,并设立明确的标识,确保骑行者的安全。

c. 自行车道的优先级应提高,确保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和优先权。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公共自行车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中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它不仅能够解决短途出行问题,还能促进交通减排、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多重效益。

因此,规划和管理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规划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是规划。

一个健康、高效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需要有合理的规划。

首先,需要明确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定位和目标。

公共自行车系统应该服务于城市居民出行需求,提供方便、可靠的短途交通服务。

其次,要合理确定自行车站点的布局。

自行车站点的设置应该考虑到城市的地理特点、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等因素,使得自行车站点覆盖面广,方便市民使用。

此外,规划还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需求差异,例如,商业区和居住区的自行车站点布局可能会有所不同。

最后,要制定完善的自行车道建设计划。

自行车道的建设应该考虑到交通安全、便捷性和连贯性,确保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的有效分隔,提供安全、舒适的骑行环境。

其次是管理。

一个良好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需要有效的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建立专门的公共自行车管理部门或者委托给专业的运营公司进行管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责。

管理机构应该负责自行车系统的运营、维护、监督等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

其次,要加强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包括车辆的调度、维护、充电等工作。

车辆的数量和分布要合理控制,随时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同时要避免车辆过剩导致的资源浪费。

车辆维护的工作也是非常关键,定期检查和维修车辆,确保车辆的正常使用。

此外,还要加强用户管理。

建立健全的用户注册和借还流程,加强对用户的行为管理,防止车辆被私自占用或者损坏。

在规划和管理公共自行车系统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公共自行车系统应该与公共交通系统、步行系统有机衔接,形成多元化的出行方式,方便市民的出行。

其次,积极引入技术手段。

如今,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规划与设计┃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P LANNING A ND D ESIGN
35
油田企业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初探
Residential Area Environment Design of Oilfield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
■ 张学青 ■ Zhang Xueqing
[摘 要] 本文以河南油田华山小区的规划设计为例,对油田企业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从小区的功能结构、景观系统、交通组织、建筑形象及特色设计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规划立意和思路,展现其力图为企业职工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居住生活环境的目标。

[关键词]
独立工矿区 居住小区 景观环境 规划设计
[Abstract] Tak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enan oilfield in Huashan are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the exploration and attempt to design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f oil field enterprise in independ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 introd- uces the design planning conception and ideas from several as- pects of function structure, landscape system, traffic organizat- ion, building imag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to show its goal of trying to create a harmonious living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 workers.
[Keywords] independ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 residen- tial area,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河南油田基地距河南省南阳市区东南约45 km,地处唐河、新野、宛城三区(县)交界处,始建于1972年。

建设初期,按照石油企业“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的发展思路,跟随生产区域就地建设生活基地,逐步形成了目前的远离市区、自建自管的独立工矿生活区。

截止2012年底河南油田已建成不同规模的生活小区共计42个,各类成套标准住宅3.4万套,矿区职工家属总人口10.5万人。

河南油田作为无城市依托的独立工矿区,由于建设条件及发展思路所限,早期的居住小区建设形成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筑、轻环境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职工家属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居住小区规划中的环境设计便成为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课题。

本文仅以近期规划建设的华山小区为例,浅谈在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如何体现特色、提高环境质量。

一、 整体和谐、布局合理的功能结构
华山小区位于油田中心区内,四面环路(如图1),与翠湖公园隔路相对,四周均为已建成区。

图1 华山小区
鉴于小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按照人流主要出行方向,在南入口设置小区服务中心,与南侧的已建小区形成呼应。

由于小区四周均为中心区干道,为减少道路交通对小区居民的生活干扰,沿小区周边布置公共服务和商业建筑,在形成对外有效屏障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公共建筑的商业价值。

小区布局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建成后可与相邻的小区连成一片,成为矿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优良的居住区。

二、 借景生情、独具立意的景观系统
华山小区东侧与油田中心区唯一的休闲公园—— 翠湖公园隔路相对,在小区内仰首即可观赏到公园内的假山、亭阁,高层住户的居民低头可遥望水波、绿柳。

借助这种独有的环境优势,小区的景观体系分为三个层次:道路景观、楼周绿化、公共区域景观。

主要道路两旁种植常绿乔木,局部集中种植落叶乔木,配置常绿灌木及花卉、草坪。

楼前入口处局部花砖铺地,种植常绿的庭荫树,设置休息桌椅;楼后种植常绿灌木,风景树及观赏树、花篱,植草砖作停车场。

公共区域设置各类场地、小品、构架等设施,人行道旁种植观赏树、花卉;草坪上种植绿篱、风景树、玩石、花坛、果树,花架旁栽爬藤植物。

各专业设施设备采用常绿灌木遮挡、美化。

小区绿化率达到43%。

其次从景观形式上,借翠湖公园之景,塑小区个性之美。

公园的山水大观拓展了居民的视野,小区则可通过简洁朴素的植物配置为居民创造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植物配置设计中,从形态、色彩、季相上的变化,组合出“春、夏、秋、冬”四季各异的景色变幻,以大片常绿乔木、灌木为基底,随着季节变化,春意盎然的茶花、迎春,欢快明亮的合欢、紫薇,热烈馥郁的红叶李、桂花,相继点缀在居民的视线中,为居住其中的石油职工们创造一个多感官享受和全身心放松的优美住所。

三、 人车分行、关注生态的交通组织
小区道路不同于城市道路,小区内交通组织的原则是既方便本区使用,又要避免外来车辆的干扰。

华山小区四周均临中心区干道,小区四面设出入口,同时控制通行:南面临五一路为机动车、行人主入口,北面临中原路为机动车出入口,东、西两面为行人生活出入口。

小区交通组织分为两个独立系统,内部按行人与机动车分流的方式布置。

机动车道路分为内环路和外环路,内环路均为6 m 宽,外环路均为4.5 m 宽,消防车道成环形布置。

人行通道由南至北,由西至东设置景观步行路,并围绕此道路进行景观设计。

四、 经济适用、规整大方的建筑形象
小区内住宅楼套型设计以舒适、适用、经济为主导思想,并充分考虑本地区职工生活习惯及购买能力,确定100 m 2
主力套型及80 m 2
补充套型相结合,以适应不同人口组成家庭的需要。

建筑立面造型以简洁、大方为主题,局部配以线脚,色彩柔和、淡雅。

考虑矿区职工长期形成的日常生活习惯,小区内住宅建筑成组团布置,分为东西两个组团,中间以步行景观路分隔。

南面局部布置6层住宅楼,中间大部分为9层住宅楼,周边及北面布置11层住宅楼。

整体形成南低北高,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形成完整开敞的内部空间以及富有韵律的沿街景观。

五、 无障智能、节能环保的特色设计
华山小区规划设计中,小区道路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同时所有建筑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及平台,电梯也按无障碍要求进行配置。

小区设计安装了重要区域的摄像监控系统、每户的“水电气”三表远程抄表系统及电话、电视、计算机数据三网合一的通讯与网络接口,为居民创造多元化信息和安全、舒适与便利的生活环境。

小区所处为Ⅲ类气候区,即夏热冬冷地区。

按照《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节能部分主要为住宅楼的节能设计,对建筑的体型系数进行控制,并对屋面、外墙、门窗、楼板等部位采取专项保温节能措施。

屋面采用硬质聚氨酯硬泡作保温层,外墙外贴聚苯板保温,外窗为中空玻璃塑钢窗,外门为保温防火防盗三合一安全门,楼板上铺陶粒混凝土保温隔声层。

通过以上节能措施,达到本地区要求的节能标准。

六、 结语
居住小区是油田职工家属的家园,随着我国石油事业的日益发展和石油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也同样反映着时代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专业之间协调配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更新设计理念,融入生态设计的设计手法。

同时,规划过程中也应积极倡导居民参与,吸收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以服务意识融入规划设计中,才能够设计出居民满意的居住环境空间。

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我们有责任创造方便、舒适、富有特点的环境良好的居住小区,使我们的石油职工能够更加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 [2]住宅设计规范[S].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设计院,南阳 473132)
网络出版时间:2013-11-30 11:46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23.1528.TU.20131130.1146.201320.40_064.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