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二次函数综合问题(高考专题)
二次函数综合题经典习题(含答案)

P B A CO xyQ图3二次函数综合题训练题1、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C(1,0),直线m x y +=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其中A 点的坐标为(3,4),B 点在轴y 上. (1)求m 的值及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P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与A 、B 不重合),过P 作x 轴的垂线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E 点,设线段PE 的长为h ,点P 的横坐标为x ,求h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D 为直线AB 与这个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的交点,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四边形DCEP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3,已知抛物线c x b x a y ++=2经过O(0,0),A(4,0),B(3,3)三点,连结AB ,过点B 作BC ∥x 轴交该抛物线于点C.(1) 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 两个动点P 、Q 分别从O 、A 两点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 其中,点P 沿着线段0A 向A 点运动,点Q 沿着折线A →B →C 的路线向C 点运动. 设这两个动点运动的时间为t (秒) (0<t <4),△PQA 的面积记为S.①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② 当t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并指出此时△PQA 的形状;③ 是否存在这样的t 值,使得△PQA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P 、Q 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E B A C P 图1 O xy D3、如图7,直线434+-=x y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C 和点()0,1-B .(1)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设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M ,求四边形AOCM 的面积; (3)有两动点D 、E 同时从点O 出发,其中点D 以每秒2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AC 按O →A →C 的路线运动,点E 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CA 按O →C →A 的路线运动,当D 、E 两点相遇时,它们都停止运动.设D 、E 同时从点O 出发t 秒时,ODE ∆的面积为S .①请问D 、E 两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DE ∥OC ,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请求出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③设0S 是②中函数S 的最大值,那么0S = .4、如图5,已知抛物线c x b x a y ++=2的顶点坐标为E (1,0),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1).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A 、B 是x 轴上两个动点,且A 、B 间的距离为AB=4,A 在B 的左边,过A 作AD ⊥x 轴交抛物线于D ,过B 作BC ⊥x 轴交抛物线于C. 设A 点的坐标为(t ,0),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S.①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 求四边形ABCD 的最小面积,此时四边形ABCD 是什么四边形?③ 当四边形ABCD 面积最小时,在对角线BD 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得△PAE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及这时△PAE 的周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xy D 图5 E B A CO 1xyE O 1 备用图 C A MyB Ox 图7C A My B O x 备用 CA MyBOx 备用5、如图6,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A 、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A 、C 两点,其中C 点的横坐标为2。
二次函数中常见的几种综合题型

二次函数中常见的几种综合题型二次函数常见的几类综合题型一、求线段最大值及根据面积求点坐标问题1.已知抛物线 $y=x^2+bx+c$ 的图象与 $x$ 轴的一个交点为 $B(5,0)$,另一个交点为 $A$,且与 $y$ 轴交于点 $C(0,5)$。
1) 求直线 $BC$ 与抛物线的解析式;2) 若点 $M$ 是抛物线在 $x$ 轴下方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M$ 作 $MN\parallel y$ 轴交直线 $BC$ 于点 $N$,求$MN$ 的最大值;3) 在 (2) 的条件下,$MN$ 取得最大值时,若点 $P$ 是抛物线在 $x$ 轴下方图象上任意一点,以 $BC$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 $CBPQ$,设平行四边形 $CBPQ$ 的面积为 $S_1$,$\triangle ABN$ 的面积为 $S_2$,且 $S_1=6S_2$,求点$P$ 的坐标。
2.对称轴为直线 $x=-1$ 的抛物线$y=ax^2+bx+c(a\neq0)$ 与 $x$ 轴相交于 $A$、$B$ 两点,其中点 $A$ 的坐标为 $(-3,0)$。
1) 求点 $B$ 的坐标;2) 已知 $a=1$,$C$ 为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
①若点 $P$ 在抛物线上,且 $S_{\trianglePOC}=4S_{\triangle BOC}$,求点 $P$ 的坐标;②设点 $Q$ 是线段 $AC$ 上的动点,作 $QD\perp x$ 轴交抛物线于点 $D$,求线段 $QD$ 长度的最大值。
二、求三角形周长及面积的最值问题3.已知抛物线 $y=ax^2+bx+c$ 经过 $A(-3,a-b+c)$,$B(1,a+b+c)$,$C(c,a+3c-b)$ 三点,其顶点为 $D$,对称轴是直线 $l$,$l$ 与 $x$ 轴交于点 $H$。
1) 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 若点 $P$ 是该抛物线对称轴 $l$ 上的一个动点,求$\triangle PBC$ 周长的最小值;3) 如图 (2),若 $E$ 是线段 $AD$ 上的一个动点($E$ 与$A$、$D$ 不重合),过点 $E$ 作平行于 $y$ 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 $F$,交 $x$ 轴于点 $G$,设点 $E$ 的横坐标为 $m$,$\triangle ADF$ 的面积为 $S$。
二次函数综合题解题方法

二次函数综合题解题方法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数学和现实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而对于二次函数的解题方法更是需要我们掌握的重点之一。
下面我们将从常见的二次函数综合题解题方法入手,逐步介绍解题的步骤和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其中a、b、c分别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具体情况,确定a、b、c的值,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
解题的第一步是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即确定a的正负。
当a>0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当a<0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下。
这一步是解题的基础,也是后续解题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我们需要求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b/2a,f(-b/2a)),其中f(x)表示二次函数的值。
通过求出顶点坐标,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顶点的位置、开口方向等。
在确定了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顶点坐标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求出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的零点即为方程y=0的解,可以通过求解ax^2+bx+c=0的根来得到。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二次函数的零点,从而确定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
除了以上的基本步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对称点等特性。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x=-b/2a,对称点为顶点坐标。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性来简化计算,快速求解问题。
总的来说,二次函数的解题方法主要包括确定开口方向、求顶点坐标、求零点等步骤。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结合具体题目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推导和计算。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二次函数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在实际解题中,我们还需要注意题目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如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等。
针对这些特殊情况,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求解,不能一概而论。
二次函数基础典型经典题型(全面超好)

二次函数精讲基础题型一认识二次函数1、y=mx m2+3m+2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 )A 、0,-3B 、0,3C 、0D 、-32、关于二次函数y=ax 2+b ,命题正确的是( )A 、若a>0,则y 随x 增大而增大B 、x>0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
C 、若x>0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D 、若a>0则y 有最大值。
二简单作图1在一个坐标系内做出2x y =,12+=x y ,12-=x y ,2)1(-=x y ,2)1(+=x y 你发现了什么结论2同样的在同一个坐标系内做出2x y -=,22x y -=,12--=x y ,12+-=x y 2)1(--=x y ,2)1(+-=x y 的图像,你又发现了什么结论,并且与上一题的图像比较的话,你又有什么样新的发现3 已知抛物线y x x =-+123522,五点法作图。
2、已知y=ax 2+bx+c 中a<0,b>0,c<0 ,△<0,画出函数的大致图象。
三,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求解析式 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1)抛物线过(0,2),(1,1),(3,5); (2)顶点M (-1,2),且过N (2,1); (3)与x 轴交于A (-1,0),B (2,0),并经过点M (1,2)。
2 抛物线过(-1,-1)点,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 +=20,且在x 轴上截取长度为22的线段,求解析式。
3、根据下列条件求关于x 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当x=3时,y 最小值=-1,且图象过(0,7)(2)图象过点(0,-2)(1,2)且对称轴为直线x=23(3)图象经过(0,1)(1,0)(3,0)(4)当x=1时,y=0;x=0时,y= -2,x=2 时,y=3(5)抛物线顶点坐标为(-1,-2)且通过点(1,10)三 图像与a,b,c 的符号之间的关系1、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是抛物线,其开口方向由_________来确定。
二次函数综合题解题方法

二次函数综合题解题方法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掌握二次函数的解题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解题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0。
在解题时,我们通常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1. 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可以通过公式(-b/2a, f(-b/2a))来求得,其中f(x)=ax^2+bx+c。
这个公式的推导可以通过配方法或者求导数来得到,根据具体题目的要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解顶点坐标。
2. 求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当我们需要求二次函数与x轴或y轴的交点时,可以通过令y=0或x=0来解方程,从而得到交点的坐标。
这个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被用到,需要我们熟练掌握。
3. 求二次函数的图像,通过化简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我们可以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包括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等。
这些信息对于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非常重要,也是解题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4. 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通过求解二次函数的导数,我们可以得到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和极值点的信息,从而求得二次函数的最值。
这个方法在优化问题中经常会被用到,需要我们熟练掌握求导数和解方程的技巧。
5. 求二次函数的零点,通过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或者配方法,我们可以求得二次函数的零点,也就是方程y=ax^2+bx+c=0的解。
这个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被用到,需要我们熟练掌握求根公式和配方法的运用。
以上就是关于二次函数综合题解题方法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题目的要求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也需要多加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常考二次函数综合题整理(全)

常考二次函数综合题整理 题型一最短路径问题1、如图,抛物线y=﹣12x2+bx+2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且点A的坐标为(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3)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当△ACM的周长最小时,求点M的坐标.【变式】如图,以D为顶点的抛物线y=﹣x2+bx+c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3.(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直线BC上有一点P,使PO+PA的值最小,求点P的坐标;题型二最大面积(线段最长)问题2、已知: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0,6),B(6,0),C(﹣2,0),点P是线段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B的面积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0,﹣3).(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P是第四象限内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PH△x轴于点H,与BC交于点M,连接PC,求线段PM的最大值.【变式】如图,已知点A(﹣1,0),B(3,0),C(0,1)在抛物线y=ax2+bx+c上.(1)求抛物线解析式;(2)在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求一点P,使△PBC面积为1;【变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经过A(﹣3,0)、B(1,0)两点,其顶点为D,连接AD,点P是线段AD上一个动点(不与A、D重合).(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顶点D的坐标;(2)如图,过点P作PE△y轴于点E,连接AE.求△PAE面积S的最大值;题型三 存在点构成等腰三角形问题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y ax bx c =++交x 轴于点()4,0A -、()2,0B ,交y 轴于点()0,6C ,在y 轴上有一点()0,2E -,连接AE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E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3的图象交x 轴于点A (1,0),B (3,0),交y 轴于点C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直线x=m 分别交直线BC 和抛物线于点M ,N ,当△BMN 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m 的值.【变式】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 ﹣3a 经过点A (﹣1,0)、C (0,3),与x 轴交于另一点B ,抛物线的顶点为D .(1)求此二次函数解析式;(2)连接DC 、BC 、DB ,求证:△BCD 是直角三角形;(3)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D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如图,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0,2C -,点A 的坐标是()2,0,P 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D x ⊥轴于点D ,交直线BC 于点E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1x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P 在第二象限内,且14PE OD =,求PBE ∆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若M 为直线BC 上一点,在x 轴的下方,是否存在点M ,使BDM ∆是以B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题型四 存在点构成直角三角形问题6、如图,抛物线2y ax bx 4=+-经过()A 3,0-,()B 5,4-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AB ,AC ,B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求证:AB 平分CAO ∠;()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ABM V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 2+2x+c 与x 轴交于A (﹣1,0)B (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点D 是该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直线AC 的解析式;(2)请在y 轴上找一点M ,使△BDM 的周长最小,求出点M 的坐标;(3)试探究:在拋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以点A ,P ,C 为顶点,AC 为直角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题型四存在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7、已知: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0,6),B(6,0),C(﹣2,0),点P是线段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线段AB于点D,再过点P做PE△x轴交抛物线于点E,连结DE,请问是否存在点P使△P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题型四存在点构成平行四边形问题8、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A(3,0),B(﹣1,0),C(0,﹣3).(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以点A为圆心的圆与直线BC相切于点M,求切点M的坐标;(3)若点Q在x轴上,点P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以点B,C,Q,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B-,对称轴为直线l,点M是线段AB的中点.0,5(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写出点M的坐标并求直线AB的表达式;(3)设动点P,Q分别在抛物线和对称轴l上,当以A,P,Q,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P,Q两点的坐标.【变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经过A(﹣3,0)、B(1,0)两点,其顶点为D,连接AD,点P是线段AD上一个动点(不与A、D重合).(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顶点D的坐标;(2)如图,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四边形OAPQ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已知抛物线y=12x2+bx+c与直线AB:y=12x+12相交于点A(1,0)和B(t,52),直线AB交y轴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对称轴;(2)设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点N在抛物线上,以点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否可能为矩形?若能,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0、如图,抛物线顶点P(1,4),与y轴交于点C(0,3),与x轴交于点A,B.(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Q是抛物线上除点P外一点,△BCQ与△BCP的面积相等,求点Q的坐标.(3)若M,N为抛物线上两个动点,分别过点M,N作直线BC的垂线段,垂足分别为D,E.是否存在点M,N使四边形MNED为正方形?如果存在,求正方形MNED的边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已知点A(﹣1,0),B(3,0),C(0,1)在抛物线y=ax2+bx+c上.(1)求抛物线解析式;(2)在x轴下方且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BQC=△BAC?若存在,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2、如图,抛物线y=ax2+6x+c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直线y=x﹣5经过点B,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A的直线交直线BC于点M.连接AC,当直线AM与直线BC的夹角等于△ACB 的2倍时,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变式】如图,抛物线212y x bx c =-++过点(3,2)A ,且与直线72y x =-+交于B 、C 两点,点B 的坐标为(4,)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M 为抛物线的顶点,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45AQM ︒∠=?若存在,求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如图,抛物线y=ax 2+bx+c 经过A (﹣1,0),B (4,0),C (0,3)三点,D 为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DE△BC 于E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1,求线段DE 长度的最大值;(3)如图2,设AB 的中点为F ,连接CD ,CF ,是否存在点D ,使得△CDE 中有一个角与△CFO 相等?若存在,求点D 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如图,已知顶点为(0,3)C -的抛物线2(0)y ax b a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直线y x m =+过顶点C 和点B .(1)求m 的值;(2)求函数2(0)y ax b a =+≠的解析式;(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15MCB ∠=︒?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题型七 存在点使三角形相似问题13、如图,以D 为顶点的抛物线y=﹣x 2+bx+c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直线BC 的表达式为y=﹣x+3.(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以A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A(﹣2,0),B(4,0),抛物线y=ax2+bx﹣1过A、B两点,并与过A点的直线y=﹣12x﹣1交于点C.(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对称轴;(2)点M为y轴右侧抛物线上一点,过点M作直线AC的垂线,垂足为N.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N,使以点M、N、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抛物线y=ax2+bx+3(a≠0)经过点A(﹣1,0),B(32,0),且与y轴相交于点C.(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求△ACB的度数;(3)设点D是所求抛物线第一象限上一点,且在对称轴的右侧,点E在线段AC上,且DE△AC,当△DCE 与△AOC相似时,求点D的坐标.【变式】如图,抛物线y=12x2+bx+c与直线y=12x+3交于A,B两点,交x轴于C、D两点,连接AC、BC,已知A(0,3),C(﹣3,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对称轴l上找一点M,使|MB﹣MD|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3)点P为y轴右侧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A,过点P作PQ△PA交y轴于点Q,问: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题型七二次函数与圆结合问题15、如图,△E的圆心E(3,0),半径为5,△E与y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上方),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直线l的解析式为y=x+4,与x轴相交于点D,以点C为顶点的抛物线过点B.(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判断直线l与△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动点P在抛物线上,当点P到直线l的距离最小时.求出点P的坐标及最小距离.16、如图,已知抛物线m:y=ax2﹣6ax+c(a>0)的顶点A在x轴上,并过点B(0,1),直线n:y=﹣x+与x轴交于点D,与抛物线m的对称轴l交于点F,过B点的直线BE与直线n相交于点E(﹣7,7).(1)求抛物线m的解析式;(2)P是l上的一个动点,若以B,E,P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小,求点P的坐标;(3)抛物线m上是否存在一动点Q,使以线段FQ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点D?若存在,求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53x+c的图象经过点C(0,2)和点D(4,﹣2).点E是直线y=﹣13x+2与二次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点E的坐标.(2)如图①,若点M是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且在直线CE的上方,连接MC,OE,ME.求四边形COEM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M的坐标.(3)如图②,经过A、B、C三点的圆交y轴于点F,求点F的坐标.【变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a)(x-3)(0<a<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B (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D,过其顶点C作直线CP△x轴,垂足为点P,连接AD、BC.(1)求点A、B、D的坐标;(2)若△AOD与△BPC相似,求a的值;(3)点D、O、C、B能否在同一个圆上,若能,求出a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完整版)二次函数含参综合专题

完整版)二次函数含参综合专题轴平移3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x-2ax+(b+3),求新抛物线的表达式;2)若a=2,b=3,求点P、Q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对称轴;3)将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部分沿y轴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G,求G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综合专题: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特征很多时候是隐藏在式子中的,需要找到关键点才能解决问题。
下面分别对不等关系类、翻折类、平移类的例题进行分析。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²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
1) 当抛物线过原点时,a的值为0;2) ①对称轴为x=0,顶点纵坐标为0;②顶点为原点,纵坐标为0;3) 当AB≤4时,a∈[-2,2]。
巩固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²-4ax+3a(a>0)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
1) 对称轴为x=2,A(-a,0),B(3a,0);2) 点C(t,3)在抛物线上,过C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D,①CD=AD时,a=t²-4t+3;②CD>AD时,t∈(-∞,0)∪(1,∞)。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nx²-4nx+4n-1(n≠0),与x轴交于点C、D(C在D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A。
1) 顶点坐标为(M,n-1),其中M=n;2) A(0,n-1),B(3-n,n-1);3) 翻折后的图象记为G,直线y=n-1与G有一个交点时,m∈(-∞,n-1)。
巩固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²-4ax+3a的最高点纵坐标为2.1) 对称轴为x=1,表达式为y=(a-1)²-1;2) 图象G1在x∈[1,4]上,将G1沿直线x=1翻折得到G2,图象G由G1和G2组成,直线y=b与G只有两个公共点时,b∈(-∞,-1)∪(3,∞),x1+x2=2.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y=x-2ax+b 的顶点在x轴上,P(x1,m)、Q(x2,m)(x1<x2)是此抛物线上的两点。
二次函数综合问题(高考专题,含答案)

二次函数综合问题一、转化为最值问题(值域)1、设m 是实数,记M={m |m >1},f(x)=log 3(x 2-4mx+4m 2+m+11-m ). (1)证明:当m ∈M 时,f(x)对所有实数都有意义;反之,若f(x)对所有实数x 都有意义,则m ∈M ; (2)当m ∈M 时,求函数f(x)的最小值;(3)求证:对每个m ∈M,函数f(x)的最小值都不小于1. 解:(1)证明:先将f(x)变形:f(x)=log 3[(x -2m)2+m+11-m ], 当m ∈M 时,m>1,∴(x -m)2+m+11-m >0恒成立,故f(x)的定义域为R 。
反之,若f(x)对所有实数x 都有意义,则只须x 2-4mx+4m 2+m+11-m >0。
令Δ<0,即16m 2-4(4m 2+m+11-m )<0,解得m>1,故m ∈M 。
(2)解析:设u=x 2-4mx+4m 2+m+11-m ,∵y=log 3u 是增函数,∴当u 最小时,f(x)最小。
而u=(x -2m)2+m+11-m ,显然,当x=m 时,u 取最小值为m+11-m ,此时f(2m)=log 3(m+11-m )为最小值。
(3)证明:当m ∈M 时,m+11-m =(m -1)+ 11-m +1≥3,当且仅当m=2时等号成立。
∴log 3(m+11-m )≥log 33=1。
2、x x f f bx ax x f a b a ==+=≠)(0)2()(02,并使方程,且,为常数,,已知有等根 (1)求()x f 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实数()n m n m <,,使f(x)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为[]n m ,和[]n m 2,2。
解:0)2()(12=+=f bx ax x f ,且)( ∴+=420a b又方程,即f x x ax bx x ()=+=2即有等根ax b x 210+-=()211004)1(2-===⨯⨯--=∆∴a b a b ,从而,即 x x x f +-=∴221)( 2121)1(2121)(222≤+--=+-=x x x x f )( 41212≤≤n n ,则有又f(x)在[m ,n ]上是增函数(或对称轴x =1≥n ) ⎪⎪⎩⎪⎪⎨⎧==≤<∴n n f m m f n m 2)(2)(41 解得,m n =-=20∴存在m =-2,n =0使f(x)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为[m ,n ]和[2m ,2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秒杀二次函数综合问题(高考专题)二次函数是中学代数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既简单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作为最基本的初等函数,可以以它为素材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最值等性质,还可建立起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有机联系;作为抛物线,可以联系其它平面曲线讨论相互之间关系. 这些纵横联系,使得围绕二次函数可以编制出层出不穷、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 同时,有关二次函数的内容又与近、现代数学发展紧密联系,是学生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重要知识基础.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在高考中频繁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学习二次函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解析式,二是图像特征. 从解析式出发,可以进行纯粹的代数推理,这种代数推理、论证的能力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从图像特征出发,可以实现数与形的自然结合,这正是中学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研究涉及二次函数的一些综合问题.1. 代数推理由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简捷明了,易于变形(一般式、顶点式、零点式等),所以,在解决二次函数的问题时,常常借助其解析式,通过纯代数推理,进而导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1.1 二次函数的一般式c bx ax y ++=2)0(≠c 中有三个参数c b a ,,. 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三个独立条件“确定”这三个参数.例1 已知,满足1且,求的取值范围.分析:本题中,所给条件并不足以确定参数b a ,的值,但应该注意到:所要求的结论不是()2-f 的确定值,而是与条件相对应的“取值范围”,因此,我们可以把1和4)1(2≤≤f 当成两个独立条件,先用()1-f 和()1f 来表示b a ,.解:由()b a f +=1,()b a f -=-1可解得:))1()1((21)),1()1((21--=-+=f f b f f a (*) 将以上二式代入,并整理得()()⎪⎪⎭⎫⎝⎛--+⎪⎪⎭⎫ ⎝⎛+=2)1(2122x x f x x f x f ,∴ ()()()1312-+=f f f . 又∵,2)1(1≤-≤f ,∴ ()1025≤≤f . 例2 设,若,,, 试证明:对于任意,有.分析:同上题,可以用()()()1,1,0-f f f 来表示c b a ,,. 解:∵ ()()()c f c b a f c b a f =++=+-=-0,1,1, ∴ ()()()()0)),1()1((21),0211(21f c f f b f f f a =--=--+=, ∴ ()()()()()222102121x f x x f x x f x f -+⎪⎪⎭⎫ ⎝⎛--+⎪⎪⎭⎫ ⎝⎛+=. ∴ 当01≤≤-x 时,()()()().4545)21(1)1(2212210212122222222222≤++-=+--=-+⎪⎪⎭⎫ ⎝⎛-+⎪⎪⎭⎫ ⎝⎛+-=-+-++≤-⋅+-⋅-++⋅≤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f xx f x x f x f当10-≤≤x 时,()()()()222102121x f xx f x x f x f -⋅+-⋅-++⋅≤222122x xx x x -+-++≤)1(22222x x x x x -+⎪⎪⎭⎫ ⎝⎛+-+⎪⎪⎭⎫ ⎝⎛+= .4545)21(122≤+--=++-=x x x综上,问题获证.1.2 利用函数与方程根的关系,写出二次函数的零点式()().21x x x x a y --= 例3 设二次函数,方程的两个根满足. 当时,证明.分析:在已知方程两根的情况下,根据函数与方程根的关系,可以写出函数()x x f -的表达式,从而得到函数)(x f 的表达式.证明:由题意可知))(()(21x x x x a x x f --=-.ax x x 1021<<<< , ∴ 0))((21>--x x x x a , ∴ 当时,x x f >)(.又)1)(())(()(211211+--=-+--=-ax ax x x x x x x x x a x x f , ,011,0221>->+-<-ax ax ax x x 且∴ 1)(x x f <,综上可知,所给问题获证.1.3 紧扣二次函数的顶点式,44222a b ac a b x a y -+⎪⎭⎫ ⎝⎛+=对称轴、最值、判别式显合力例4 已知函数x za x f 22)(-=。
(1)将)(x f y =的图象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得到函数)(x g y =,求函数)(x g y =的解析式;(2)函数)(x h y =与函数)(x g y =的图象关于直线1=y 对称,求函数)(x h y =的解析式;(3)设)()(1)(x h x f ax F +=,已知)(x F 的最小值是m 且72+>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1)()();22222---=-=x x a x f x g(2)设()x h y =的图像上一点()y x P ,,点()y x P ,关于1=y 的对称点为()y x Q -2,,由点Q 在()x g y =的图像上,所以y a x x -=---22222, 于是 ,22222--+-=x x a y即 ();22222--+-=x x a x h(3)22)14(2411)()(1)(+-+⎪⎭⎫ ⎝⎛-=+=x x a a x h x f a x F . 设xt 2=,则21444)(+-+-=ta t a a x F . 问题转化为:7221444+>+-+-t a t a a 对0>t 恒成立. 即()0147442>-+--a t t a a 对0>t 恒成立. (*)故必有044>-a a .(否则,若044<-a a,则关于t 的二次函数()14744)(2-+--=a t t a a t u 开口向下,当t 充分大时,必有()0<t u ;而当044=-aa时,显然不能保证(*)成立.),此时,由于二次函数()14744)(2-+--=a t t aa t u 的对称轴0847>-=a a t ,所以,问题等价于0<∆t ,即()⎪⎪⎩⎪⎪⎨⎧<-⋅-⋅->-0144447044a a a aa,解之得:221<<a . 此时,014,044>->-a a a ,故21444)(+-+-=ta t a a x F 在aa a t --=4)14(4取得最小值()214442+-⋅-=a aam 满足条件. 2. 数形结合二次函数()0)(2≠++=a cbx ax x f 的图像为抛物线,具有许多优美的性质,如对称性、单调性、凹凸性等. 结合这些图像特征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可以化难为易.,形象直观.2.1 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a b x 2-=对称, 特别关系abx x -=+21也反映了二次函数的一种对称性.例5 设二次函数,方程的两个根满足. 且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证明:.解:由题意 ()c x b ax x x f +-+=-)1(2.由方程的两个根满足, 可得,121021a x a b x <<--<<且a b x x a b 212121---=---, ∴ a b a a b x x a b 211212121---<---=---, 即 1x ab<-,故 .2.2 二次函数)(x f 的图像具有连续性,且由于二次方程至多有两个实数根. 所以存在实数n m ,使得n m <且0)()(<n f m f ⇔在区间()n m ,上,必存在0)(=x f 的唯一的实数根.例6 已知二次函数)0,,(1)(2>∈++=a R b a bx ax x f ,设方程x x f =)(的两个实数根为1x 和2x .(1)如果4221<<<x x ,设函数)(x f 的对称轴为0x x =,求证:10->x ; (2)如果21<x ,212=-x x ,求b 的取值范围.分析:条件4221<<<x x 实际上给出了x x f =)(的两个实数根所在的区间,因此可以考虑利用上述图像特征去等价转化.解:设1)1()()(2+-+=-=x b ax x x f x g ,则0)(=x g 的二根为1x 和2x . (1)由0>a 及4221<<<x x ,可得 ⎩⎨⎧><0)4(0)2(g g ,即⎩⎨⎧>-+<-+034160124b a b a ,即⎪⎪⎩⎪⎪⎨⎧<+⋅--<-⋅+,043224,043233a a b aa b两式相加得12<ab,所以,10->x ; (2)由aa b x x 4)1()(2221--=-, 可得 1)1(122+-=+b a . 又0121>=ax x ,所以21,x x 同号.∴ 21<x ,212=-x x 等价于⎪⎩⎪⎨⎧+-=+<<<1)1(1220221b a x x 或⎪⎩⎪⎨⎧+-=+<<-<1)1(1202212b a x x ,即 ⎪⎪⎩⎪⎪⎨⎧+-=+>>1)1(120)0(0)2(2b a g g 或⎪⎪⎩⎪⎪⎨⎧+-=+>>-1)1(120)0(0)2(2b a g g解之得 41<b 或47>b . 2.3 因为二次函数()0)(2≠++=a cbx ax x f 在区间]2,(ab--∞和区间),2[+∞-ab上分别单调,所以函数()x f 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必在区间端点或顶点处取得;函数)(x f 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必在区间端点或顶点处取得.例7 已知二次函数,当时,有,求证:当时,有.分析:研究)(x f 的性质,最好能够得出其解析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尽量用已知条件来表达参数c b a ,,. 确定三个参数,只需三个独立条件,本题可以考虑)1(f ,)1(-f ,)0(f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c b a ,,的表达较为简洁,二是由于01和±正好是所给条件的区间端点和中点,这样做能够较好地利用条件来达到控制二次函数范围的目的.要考虑()x f 在区间[]7,7-上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只需考虑其最大值,也即考虑()x f 在区间端点和顶点处的函数值.解:由题意知:c b a f c f c b a f ++==+-=-)1(,)0(,)1(, ∴ )0()),1()1((21)),0(2)1()1((21f c f f b f f f a =--=--+=, ∴()2221)0(2)1(2)1(x f x x f x x f -+⎪⎪⎭⎫ ⎝⎛--+⎪⎪⎭⎫ ⎝⎛+=. 由时,有,可得 ,1)1(≤f (),11≤-f ()10≤f .∴ ()()()()7)0(3)1(1303113)2(≤+-+≤--+=f f f f f f f ,()()()()7)0(3)1(3103131)2(≤+-+≤--+=-f f f f f f f .(1)若[]2,22-∉-ab,则()x f 在[]2,2-上单调,故当[]2,2-∈x 时, ))2(,)2(max()(max f f x f -=∴ 此时问题获证. (2)若[]2,22-∈-ab,则当[]2,2-∈x 时,)2,)2(,)2(max()(max ⎪⎭⎫⎝⎛--=a b f f f x f又()72411214)1()1(2022422<=+⋅+≤--⋅+=⋅+≤-=⎪⎭⎫⎝⎛-f f a b f b a b c a b c a b f ,∴ 此时问题获证. 综上可知:当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