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东北籍大学生方言词汇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东北籍大学生方言词汇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语言存在于社会中,受诸多社会因素影响发生变异。“东北地区东北籍大学生”这一言语社团,在交际中,使用东北方言词汇的数量明显减少。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20所大学学生的调查分析,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探究造成此变异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此变异现象,可预测语言发展的动态,使干预、规范

语言发展成为可能,可为诸多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北地区东北籍大学生方言词汇变异

东北地区高校众多,在东北社会中形成了“东北大学生”这一群体,其中东北籍大学生数量最为可观,可称之为“东北地区东北籍大学生”言语社团。此言语社团,与东北地区其他东北籍言语社团相比,在交际中,使用东北方言词汇的数量明显减少,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变异现象。到底什么因素导致这个变异现象的产生呢?本文试图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研究此社团东北方言词汇的使用情况,探究变异

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问题。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口头访谈为辅。调查方法如下:1)问卷通过大学生互动网络“校内网”发放,被调查者涉及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等10个城市20所大学各个专业的学生;2)问卷随机发放,力求样本具有普遍性,基本能考察“东北地区东北籍大学生”使用方言词汇的普遍状况;3)调查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5份,包括东北籍学生95人,非东北籍学生90人。

二、变异现象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从外部看,东北社会中,“东北籍大学生”较之于“东北籍商人”、“东北籍农民”、“东北籍工人”等社团,在交际中,东北方言词汇使用数量明显减少,造成变异的社会因素包括年龄、阶层、受教育程度、

社会地位、流行风潮等。

1、年龄因素

东北方言通过多种方式而主要以口头相传的方式流传,此过程中,有些方言词汇不符合发展潮流,被淘汰并逐渐消失。年轻的大学生,从长辈那里学习方言,掌握的方言词汇必然少于年长一代。比如,东北方言的日常用语中,满语音译借词较多,如“各色”、“囮淋”、“哈拉巴”……满语已基本不存在,此类词汇逐渐消亡,土生土长的东北老人或略知一二,大学生根本无从知晓。因年龄差异,此社团使用的方

言词汇必少于其他言语社团。

2、其他因素

种种外部因素产生影响,使此社团的交际语汇产生变异。比如,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大学生接触书面语的机会增多,使用方言土语的机会减少;方言土语在体力劳动者群体中更丰富,大学生阶层与这些阶层交流机会较少,这也使他们方言词汇使用数量逐渐减少;大学生受流行风潮的影响,追求时尚,且交际方式多样化,易形成通用的流行词汇,为得到群体中成员的认同,他们会放弃东北方言词汇,使用区别于

其他社团的本社团流行语……

由此,不难证实:受外部诸因素影响,此社团东北方言词汇使用数量减少。因大学生交际范围主要是大学

校园,以下着重对影响变异的内部因素进行探讨。

(二)内部因素

从内部看,此社团,包括东北籍学生和非东北籍学生两类(外国留学生不考虑在内)。造成变异的内

部因素主要有:

1、交际需求

东北籍学生未离开故土,升入大学后,仍使用东北方言。但与往常不同,交际对象中出现了大量非东北籍的人。非东北籍学生在大学首次接触到东北方言,虽有意学习,但学到的只是只言片语,且不能完全理解。刘禾《东北方言词浅释》中说道:“就东北方言的实际来看:足以妨碍交际,影响双方了解的似乎不是语音,更不是语法,而是词汇。”东北方言词汇和普通话相去甚远,不易理解。所以,东北籍学生若

对种种因素不予理会,必然会对交际造成影响。

使用方言词汇对语言交程度

学生类别完全不影响有时会影响特别影响

东北籍学生 15% 74% 11%

非东北籍学生 5% 65% 30% 从表一可见,85%的东北籍学生及95%的非东北籍学生都认为使用方言词汇会影响交流。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方言词汇的使用影响语意的理解和把握,违反交际原则,会产生交流障碍。此社团内部要达到语言交际的顺畅,不得不进行语言调和,东北籍学生必须在交际中减少方言词汇的使用数量。由此,可得出结论:交际障碍是此社团东北方言词汇使用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交际需

求是造成变异的首要因素。

2、语言态度

如何看待使用东北方言词汇

语言态度

学生类别土气亲切

东北籍学生 28% 72%

非东北籍学生 76% 24%

东北方言词汇有浓重的地方色彩,给人最直接的印象是——冲、直、有劲。东北人说话“贼”有力量,斩钉截铁;东北人说话“刚刚”直白,直截了当;东北人“嗷儿”一嗓子,就是高腔大嗓,气力十足。“冲、直、有劲”是东北方言词汇的特点,但对此,不同人有不同态度。外地人看来,东北方言词汇生硬,“土得掉渣”。从表二可看出,76%的非东北籍学生认为东北方言词汇“土气”,有28%的东北籍学生认同此看法,东北籍学生自身的“弱势意识”加上交际对象的态度,使他们主动放弃东北方言词汇,减少使用数量。对待东北方言词汇的态度也是造成变异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还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对数据做分类

统计,如表三所示:

语言态度

学生类别土气亲切

东北籍男生 18% 82%

东北籍女生 34% 66%

表三

可见,同是东北籍学生,男生、女生对待方言词汇的态度相去甚远。女生较注意谈吐,语言细腻、委

婉。东北方言词汇“磨叽”“的瑟”“贼拉带劲儿”“啥玩意儿”“白不呲咧”等词,与社会对女性的话语要求相逆,东北女孩虽偏于爽直,但这类词汇经常出现在女大学生口中,也是不相称的,故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放弃使用方言词汇;而男生为彰显自己的大度、豪迈,会在不产生交际障碍的尺度内,适当选用方言词汇。故东北籍女生方言词汇使用数量减少的变异现象较男生更为显著。

3、社会政策

学校是国家“推普”的重点单位,此社团内部,东北籍和非东北籍大学生都受“推普”政策影响。

交际使用语言情况调查表

使用情况

学生类别东北方言普通话两者并用

东北籍学生 1% 30% 55%

非东北籍学生 2% 87% 11%

从表四可看出,30%的东北籍学生使用普通话,55%不再使用单一的东北方言,而选择两者并用。东北籍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难度较小,其主要交际对象——非东北籍学生也以普通话为交际用语(87%使用普通话)。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可推测一个动态变化: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东北籍学生,单独使用普通话,

即表中30%的比例会继续攀升。

东北方言并非强势方言,受普通话的冲击较大,变异也快。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最大差异在词汇,变异过程中,词汇成分消磨得最快。东北籍学生接受普通话,舍弃部分方言词汇,以普通话的相应词汇代替,造

成方言词汇使用数量减少。

可见,“推普”政策,是造成变异现象的又一因素。

三、结语

语言变异在一定使用群体首先实现,然后向不同使用群体扩展,直至全体社会成员。在东北社会的各言语社团中,“方言词汇使用数量减少”的变异,首先发生在“东北籍大学生”社团中。长期积累型的量变产生质变,共时变异可达历时变化,把握语言的变异现象,可预测语言的动态变化,使干预、规范语言

的发展成为可能。

近年来,一方面,东北小品、二人转等广为传播,黑土地的方言土语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在东北地区,似乎兴起了一股“东北方言词汇热”;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大学校园包括整个东北社会,都出现了大批非东北籍的人,为实现畅通的国内、国际交流,又不得不限制使用方言词汇;这是东北社会确实存在的一个矛盾。在“推普”的今天,整个东北社会,东北方言词汇的使用状况如何?应努力保留东北方言词汇还是使其渐趋于规范化?如何制定东北方言区的语言政策,使其有序健康发展?本文变

异现象的研究可为这些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1]陈松岑著,《语言变异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2]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编,《语言•社会•文化》,语文出版社,1991年

[3]李如龙著,《汉语方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