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6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课件归纳与整理5张ppt

一、物质的检验——根据检验对象的特点归纳 1、无机物、有机物的检验在原理和方法上的异同
2、混合物、纯净物在检验方法上的区别
纯净物:被检验的物质是一种时,应利用物质中所 含各组分的特征反应,先进行每个组分的单独检验, 然后利用对各组分的检验结果确定物质的组成。 混合物:当被检物质是混合物时,应利用物质的特 性确定每种物质是什么,将它们一一区别开来。通 常是先利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 溶解性)进行初步检验,再利用化学性质进行检验。 若被检物质的离子存在相互干扰时,应按性质相同 与否将离子逐次分组分离,再分别逐一检验。
对物质进行定性检测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理法 ①观察法:通过观察被检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晶形、挥发性等外部特征进行检验。 ②灼烧法:根据被检物灼烧时产生的实验现象 (焰色反应、升华等)的差异进行检验。 ③水溶法:根据被检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检 验。
(2)化学法 ①加热法:根据被检物点燃或受热后产生的 不同现象进行检验。 ②试剂法:选用合适的试剂(通常只用一种) 与被检物反应,根据产生的实验现象进行检验。 常用的试剂有:指示剂、强酸、强碱液或氨水、 盐溶液、特定试剂等。 ③分组法:被检物质较多时,可选择合适试 剂把被检物质分成若干组,然后对各组物质进行 检验。
二、物质的测定——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小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6课件:2.1.3 从海带中提取碘

-14-
第3课时 从海带中提取碘 目标导航 知识点1 知识点2
Z Z 知识梳理 HIUJIAO
D S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随堂演练
UITANGLIANXI
点拨注意海带中提取碘与海水中提取溴的比较。海水提溴的化 工生产选用Cl2作氧化剂,将苦卤中的Br-氧化为游离态的溴单质,然 后利用溴的挥发性,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就可将溴单质分离出来。 即经浓缩、氧化、提取三个步骤。
单方法 。
-17-
第3课时 从海带中提取碘 目标导航
Z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D S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随堂演练
UITANGLIANXI
知识点1 知识点2
解析:本题以从海带中提取碘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固体的灼烧、 过滤、萃取等重要基本操作。
(1)固体灼烧要使用三脚架、酒精灯、泥三角、坩埚、玻璃棒等 实验仪器。
-3-
第3课时 从海带中提取碘 目标导航
Z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D S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随堂演练
UITANGLIANXI
一二
二、实验步骤 1.灼烧:取3 g干海带,用刷子将其表面的附着物刷净。剪成小块, 用酒精润湿后(加一些酒精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加充分),放在坩埚中。 把坩埚置于泥三角上。在通风橱中加热灼烧,至海带完全成灰后, 停止加热,自然冷却,再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
-15-
第3课时 从海带中提取碘 目标导航 知识点1 知识点2
Z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高中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一 第2课时蓝瓶子实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知识(zhī shi)·回顾 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研_究__反_应__物_I_-_与_S_2_O_8_2_-的__浓_度__对_反__应_速__率_(_s_ùl_ǜ_)的__影。响 (2)显色时间t2=__2_9_.3__s_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
第十一页,共26页。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二 蓝蓝瓶瓶子子实实验验反反应应条条件件的的控控制制
1.蓝瓶子实验原理
被葡萄糖还原
亚甲基蓝
被氧气氧化
亚甲基白
本 课
(1)在 碱 性溶液中,蓝色亚甲基蓝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
栏 目
无 色亚甲基白。振荡此无色溶液时,溶液与空气的接触(jiēchù
开 关
面积(m增ià大n,jī)溶液中氧气的溶解量就增多(z,ēn氧ɡ d气u把ō)亚甲基
1.在盛有 FeSO4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NaOH 溶液,观察到的 现象是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kōngqì)中立即变为灰绿色,最
变为红褐色 。
本 课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栏 目
① FeSO4+2NaOH===Fe(OH)2↓+Na2SO4
,
开 关
② 4Fe(OH)2+2H2O+O2===4Fe(OH)3
本 40 ℃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
课
栏 为__A___(填字母)。
目
开 A.<22.0 s
关
B.22.0~44.0 s C.>44.0 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反__应__速__率__与__反__应__物_ 起始__浓__度__乘_积__成__正__比__(或__显__色__时__间__与__反_应__物__起__始__浓__度__乘_积__成__反__比__)__。
新人教版高中实验化学选修6《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说课稿

《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
下面,我将从选题的理由、教材分析、学情与学法分析、教学理念与方法分析、教学用具、教学程序设计、总结与自我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b5E2RGbCAP一、选题的理由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作一个说明: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教材依据是新课标人教版选修6《实验化学》一书中的实验1-2《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的微型实验》。
由于我们地区在化学选修模块的选择上是一致的,实验6模块其实不在我们学生的选择范围内,但无论是本地区的专家还是我们教师自己都认为,实验作为化学科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必须强调、突出的。
所以,《实验化学》一书虽不作硬性教学要求,但还是可以推荐给学生的,给他们大致地讲一讲,从中选择一些实验做一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科学的特点,巩固所学化学知识。
因而,我决定以《实验化学》的教材为蓝本,将教学的课题修改为《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以便更好地带领学生将已学知识结合书本实验进行复习巩固,并适当加以拓宽,让这一堂课显得内容丰富且有新意。
此课之前,我们已经向学生大致介绍了绿色化学的基本知识,但没有介绍实验1-2中涉及的方法。
p1EanqFDPw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实验化学”模块原本的设置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有意义的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化学实验能力。
就“实验化学”的特点而言,其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DXDiTa9E3d《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的微型实验》处于新课标人教版选修6《实验化学》一书第一单元课题二中的第二个专题。
从整体看,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的主要目的是引领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科学的特点,让他们知道实验对化学的基础作用。
其中的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主要是要从实验化学本身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关键要点等方面让学生对实验化学有一个大体的认识,而课题二《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则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正视化学实验,让他们理解化学科学的绿色理念,消除对化学实验的畏惧与偏见。
高中化学选修6全套课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蓝瓶子”实验得出的结论 使用不同的糖,亚甲基蓝的振荡周期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以葡萄糖为例说明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蓝瓶子”实验时,为什么容器不能密闭? 容器内才能进入空气,提供氧化剂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通过“蓝瓶子”实验和亚甲基蓝变色原理的分析, 你认为亚甲基蓝试剂在物质鉴别中有何新的用途? 检验和鉴别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的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将溶解的O2赶出 植物油的密度比 水小,浮在溶液 的上方,可以起 隔绝空气的作用
四、实验1-1 问题与讨论
蓝瓶子实验
(1)比较探究溶液酸碱性对亚甲基蓝与葡萄糖反应的影 响。 (2)本实验主要探究了浓度、温度以及溶液的碱性对葡 萄糖还原亚甲基蓝反应的影响。还可以设计在酸性条 件下,以及碱性的强弱,温度的高低等不同条件对该 反应的影响。
2.什么是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 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或化学过程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化学。理想的绿色技术应 采用具有一定转化率的高选择性化学反应来生产 目的产品,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产品或废物,实 现或接近废物的"零排放"过程。化学工艺过程中 使用无毒无害原料、溶剂和催化剂。
⑴某学生将起初配得的蓝色溶液分装在A、B两支试管 中(如上图,A试管充满溶液,B中有少量溶液),塞上橡 皮塞静置片刻,两溶液均显无色。若再同时振荡A、B B 填“A”或“B”)。 试管,能显蓝色的是__________(
高中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一 第2课时渗析海水的蒸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冷凝的方法将液体中沸点范围不同的成分分离出来,正是从
这个意义上讲,分馏是蒸馏原理的运用。二者都是物理变化。
不同的是分馏是控制不同的温度,蒸馏出多种不同的组分,
可理解为多次蒸馏。
第十四页,共25页。
学习(xuéxí)·探究区
[活活学 学活活用用]
3.下面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 程图。
不同。例如:对于鸡蛋膜来说,葡萄糖分子就是大分子
本
课
物质;对于肠衣来说,碘及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而淀
栏
目
粉是大分子物质。
开
关
(2)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 ,这样的粒子
能透过 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半透膜具有比滤纸
更细小 的孔隙,只有分子、离子 能够透过,而胶体的
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因而可以用它将胶体粒子与分子
第十九页,共25页。
自我(zìwǒ)·检测区
1.把固体加工成直径1~100 nm的超细颗粒即成为纳米材
料,今有直径为20 nm的超细粉末分散于适当的分散剂
本
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课 栏
A.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目 开
B.能透过半透膜
关
C.能透过滤纸
( B)
D.通直流电某极周围颜色加深
解析 此题中超细粉末所形成的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 符合胶体粒子的直径要求,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B 的沸点为 200 ℃。分离该混合物的方法是 蒸馏(z,hē先ng汽liú)
关
化、冷凝后分离得到的物质是 A 。
(2)分离提纯上述混合物,必不可少的玻璃仪器和用品是
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高中化学选修6全套课件

2.什么是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 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或化学过程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化学。理想的绿色技术应 采用具有一定转化率的高选择性化学反应来生产 目的产品,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产品或废物,实 现或接近废物的"零排放"过程。化学工艺过程中 使用无毒无害原料、溶剂和催化剂。
问题与讨论
(1)比较探究溶液酸碱性对亚甲基蓝与葡萄糖反 应的影响。
(2)本实验主要探究了浓度、温度以及溶液的碱 性对葡萄糖还原亚甲基蓝反应的影响。还可以设计 在酸性条件下,以及碱性的强弱,温度的高低等不 同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蓝瓶子实验
1、弄清亚甲基蓝的变色机理,现通过“蓝瓶子”实验 来证明。即同等条件下在不同的糖溶液中加入亚甲基 蓝试剂,“振荡→静置”,得出下表结论。
思考与练习
蓝瓶子实验
1、弄清亚甲基蓝的变色机理,现通过“蓝瓶子”实验 来证明。即同等条件下在不同的糖溶液中加入亚甲基 蓝试剂,“振荡→静置”,得出下表结论。
配制的各种糖 “振荡→静置”过 “蓝色→无色” 的“蓝瓶子” 程中是否有“蓝 转变过程所需时
色→无色”转变 间(s)
1. 可溶性淀粉
无
——
2. 蔗糖
使用化学品的“5R”原则
(1)拒用危害品(reject) (2)减量使用(reduce) (3)再生(regenerrate) (4)循环使用(recycle) (5)再生使用(reuse)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高二实验化学专题7课题1——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高二实验化学专题7课题1——硫酸亚铁铵的制备班级学号姓名1.摩尔盐的组成可用(NH4)2SO4·FeSO4·6H2O表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由(NH4)2SO4与FeSO4组成的混合物B.它是一种纯净物C.它是一种复盐D.它是一种结晶水合物2.下列关于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比硫酸亚铁大B.比硫酸铵大C.比硫酸亚铁、硫酸铵都小D.比硫酸亚铁、硫酸铵都大3.将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铵溶液按溶质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加热浓缩,再冷却结晶,最先析出的晶体是( ) A.硫酸亚铁B.硫酸铵C.硫酸亚铁铵D.硫酸亚铁和硫酸铵的混合晶体4.用倾析法进行分离适用于( ) A.沉淀的结晶颗粒较小B.沉淀的结晶颗粒较大C.沉淀不容易沉降D.沉淀的质量较小5.工业上常用过量废铁屑与硫酸反应生产硫酸亚铁,铁屑中常含有下列杂质,其中对产品硫酸亚铁的纯度影响不大的是( ) A.油污B.铁锈C.锌D.硫化物6.工业上用硫酸和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时,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常采取的措施是( ) A.铁屑过量B.硫酸过量C.硫酸和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需要用浓H2SO47.用硫酸和铁屑制备硫酸亚铁,反应结束后,需将反应液进行过滤,但过滤时常出现漏斗颈下端管口堵塞的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将普通漏斗改为分液漏斗B.将漏斗预热,进行热过滤C.增加滤纸层数D.向溶液中加一些稀硫酸8.设计学生实验要注意安全、无污染、现象明显。
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见右图)。
若关闭K,不能使反应停止,可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会有部分气体逸出)。
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 )A.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B.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C.用硫化亚铁(块状)与盐酸制硫化氢(有毒气体)D.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9.下列操作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先通氢气排净装置中空气再加热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D.用废铁屑制硫酸亚铁时,先将废铁屑放在碱液中加热1~2 min10.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定性检验SO32-,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B.为了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其酸化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Cl–,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D.配制FeCl2溶液时通常加少量HNO3酸化,减小其水解程度11.在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保持H2SO4适当过量,抑制Fe2+、NH4+的水解B.将铁屑放入Na2CO3溶液中浸泡数分钟是为了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C.将FeSO4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加热蒸干即可得到硫酸亚铁铵D.洗涤硫酸亚铁铵晶体时,应用少量酒精洗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分12. 硫酸亚铁铵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商品名为摩尔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练习
蓝瓶子实验
1、弄清亚甲基蓝的变色机理,现通过“蓝瓶子”实验 来证明。即同等条件下在不同的糖溶液中加入亚甲基 蓝试剂,“振荡→静置”,得出下表结论。
配制的各种糖 “振荡→静置”过 “蓝色→无色” 的“蓝瓶子” 程中是否有“蓝 转变过程所需时
色→无色”转变 间(s)
1. 可溶性淀粉
无
2. 蔗糖
高考资源网(www.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 且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将对全人类自身的健康 甚至是生存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解决问题 的办法初期主要以治理为主,但这些办法效 果有限,费用昂贵。在积累了30年治理污染 的经验后,人们提出了污染预防这一新的概 念,最后美国环保局提出了“绿色化学”这 一“新化学婴儿”。
⑷ 代上替述,实这验 是中 因葡 为萄 维糖生也素可C具用有鲜_橙_较_汁强__(的其__还中__原含__性丰_富_不_维_能_生_;素C)
⑸该实验中③、④操作能否无限次重复进行________
(填因“为能葡”萄或糖“在不重能复”多),次理后由可是能被完全消耗,这时再 __重__复__已_不__会__发__生__颜_色__变__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1)
(2)
实验内容
除去FeSO4溶 液中的Fe2+ 除去NaOH溶 液中的O2
(3) 反应体系隔绝 空气的方法
加入试剂 实验操作 加入铁粉 过滤
煮沸
在FeSO4 溶液上方 加入少量 植物油
用滴管取少量植 物油,滴加在试 管中FeSO4溶液 上方
.
原理或结论 2Fe3++Fe=3Fe2
+
将溶解的O2赶出
.
⑴某学生将起初配得的蓝色溶液分装在A、B两支试管 中(如上图,A试管充满溶液,B中有少量溶液),塞上橡 皮塞静置片刻,两溶液均显无色。若再同时振荡A、B
试管,能显蓝色的是______B____(填“A”或“B”)。
.
⑵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活塞a、b,通入足量氢气后,
再关闭活塞a、b并振荡,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
高中化学选修6全套课件
漯河高中化学教研室 杨兰收
.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化学》
选修6
.
第一单元
《从实验走进化学》
.
第一单元 从实验走进化学
课题一 实验化学起步
.
一 实验化学的目标、内容与学习方法 1、实验化学的目标
2、实验化学的内容
3、实验化学的学习方法
三个环节
(1)预习 (2)实验 (3)完成实验报告
植物油的密度比 水小,浮在溶液 的上方,可以起 隔绝空气的作用
四、实验1-1 蓝瓶子实验 问题与讨论
(1)比较探究溶液酸碱性对亚甲基蓝与葡萄糖反应的影 响。 (2)本实验主要探究了浓度、温度以及溶液的碱性对葡 萄糖还原亚甲基蓝反应的影响。还可以设计在酸性条 件下,以及碱性的强弱,温度的高低等不同条件对该 反应的影响。
_____检_验__和_鉴__别_氧__化__性_和__还_原__性_物__质_的__存_在_______ 。 .
2、蓝瓶子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如图示在25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 g NaOH、 100 mL H2O和3 g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5 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现蓝色; ②塞紧橡皮塞(活塞a、b关闭),将溶液静置,溶液变 为无色; ③再打开瓶塞,振荡, 溶液又变为蓝色; ④再塞紧橡皮塞, 将溶液静置,溶液 又变为无色。 以上③、④可重 复多次。 试回答下列问题:
无
3. 果糖
有
4. 葡萄糖
有
5. 麦芽糖
有
——
—— 10→5 60→50 110→70
查找资料得知,亚甲基蓝的变色机理如图所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蓝瓶子”实验得出的结论 ___使__用_不__同_的__糖_,__亚_甲__基__蓝_的__振_荡__周_期__不_同__。________。 (2)以葡萄糖为例说明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是:
.
3.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
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 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 零排放或零污染。显然,绿色化学技术不是去对 终端或生产过程的污染进行控制或处理。所以绿 色化学技术根本区别于"三废处理",后者是终端 污染控制而不是始端污染的预防。
__不__能___(填“能”或“不能”);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
a、b通入足量氧气,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表色面的溶液
_能__,_且__所__需_ 时__间__较__长__。__________(填“能”或“不
能”)。
还原剂
⑶ 蓝上的述作转用化__过_氧_程_化_中_剂_,_葡__萄__糖;的作用是________,亚甲基
.
2.什么是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 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或化学过程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化学。理想的绿色技术应 采用具有一定转化率的高选择性化学反应来生产 目的产品,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产品或废物,实 现或接近废物的"零排放"过程。化学工艺过程中 使用无毒无害原料、溶剂和催化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保证实验安全 1、可能造成的伤害 2、科学实验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安全警示图标
.
三 实验成功的关键
控制好实验条件——控制一些条件不变, 研究某一因素对反应影响的实验方法已经成 为最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探究 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制备较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 实验方案设计与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蓝瓶子”实验时,为什么容器不能密闭?
_____容__器_内__才_能__进_入__空_气__,__提_供__氧_化__剂_氧__气_。______。 (4)通过“蓝瓶子”实验和亚甲基蓝变色原理的分析, 你认为亚甲基蓝试剂在物质鉴别中有何新的用途?
第一单元 从实验走进化学
课题二 《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
.
一、绿色化学 —— 一种新的化学理念
1.绿色化学的诞生
从1960起,化学农药的污染问题被提出来, 人们开始注意到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高度发 达,资源的极度消耗,污染的日益严重,使人类 不得不面对严重的环境危机。当今世界各国生产 使用着约十万种化学品。仅美国化学工业每年就 要排放约三十亿吨化学废弃物,其中进入大气的 约60%,土壤10%,表面水系10%和地下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