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4doc初中语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濯清涟/而不妖B.可爱者/甚蕃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同予者/何人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无案牍..之劳形(指官府文书) 有仙则名.(出名,有名)B.有龙则灵.(灵气) 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C.孔子云.(说) 惟吾德馨.(香气)D.斯.是陋室(这) 阅金经..(金色的书)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陋室铭》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爱莲说》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4.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和,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立意,以“”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的节操和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6.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即“诗中有画”。

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诗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15短文两篇1 .走近作者培根(Francis Bacon 1561 ―― 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主要著作有《亨利第七王朝史》《新大西岛》《随笔》等。

2•主题解说《谈读书》这篇随笔论述了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读书,指出知识的作用,激励人们孜孜读书,以完善自我。

《不求甚解》通过批评错误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告诉人们,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经常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

3. 学法点津概括中心论点的规律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典型例题】阅读《不求甚解》,指出第5段运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并简述其作用。

【参考答案】举例论证。

作者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

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从而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技法点睛】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MNMG XIAO K£ TANC01 -憩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狡黠()诘难()咬文嚼字()滞碍()阐证()统ch cu()1 )加吹毛求c 1()hu o()然贯通2.下面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傅采纶理欣然忘食咬文嚼字B .滞碍怡神狂妄自大因小失大C .死抠澡饰寻章摘句孜孜不倦D .统畴文彩娇揉造作高谈阔论3. 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B .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掌握下列字形字音。

旸.谷____________姮.娥____________皓.月____________浸.____________2.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开联想,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春天的门,雷雨推开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画线部分内容造句。

我应当怎样歌颂我的家乡呢?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用一首长诗,赞美她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气象。

仿写:假如我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日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第1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6doc初中语文

第1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6doc初中语文

第1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6doc初中语文作者:张昊[课内语段精读]【甲】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不处理细事或一一判不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那么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那么矫,①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体会又补读书之不足, 盖天生才能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体会范之,那么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看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那么须咀嚼消化。

②换_ 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那么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那么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经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躯体百病,皆可借适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乙】一样人常常以为,对任何咨询题不求甚解差不多上不行的。

事实上也不尽然。

我们尽管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然而,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第1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7doc初中语文

第1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7doc初中语文

第1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7doc初中语文«短文两篇»一.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 狡黠〔〕2藻饰〔〕3诘难〔〕4滞碍〔〕5味同嚼蜡〔〕6 吹毛求疵〔〕7矫〔〕8睾〔〕肾9阐证〔〕10要诀〔〕二、将以下的成语及其讲明连线味同嚼蜡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缺失。

吹毛求疵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寻章摘句形容写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

豁然贯穿比喻有意挑毛病,找缺点。

因小失大指读书只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三、文学常识填空1、«谈读书»一课选自«»,作者,国家、家。

著有«»、«»等。

2、«不求甚解»一课选自«»,作者,作家。

四、依照课文内容填空1、在«谈读书»中,作者的论述思路是什么?2、在«谈读书»中,作者所讲明读书的作用是什么?3、«不求甚解»一文的文章结构是什么?4、〝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五、课内文段阅读【甲】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不处理细事或一一判不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那么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那么矫,①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体会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能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体会范之,那么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看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那么须咀嚼消化。

②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那么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15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15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5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5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5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5 短文两篇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语出自陶渊明的________一文,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高谈阔论纵观统筹寻章摘句B.文彩藻饰味同嚼蜡吹毛求疵C.不求甚解豁然惯通欣然忘食D.天资聪颖逻辑修辞全身贯注3选词填空。

(1)______使人充实,______使人机智,______使人准确。

A.作文B.读书C.讨论(2)狡黠者______读书,无知者______读书,惟明智之士______读书。

A.用 B.鄙 C.羡(3)读史使人______,读诗使人______,数学使人______,科学使人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______。

A.周密 B.灵秀 C.明智D.庄重E.善辩 F.深刻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 )(2)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5你搜集了不少有关读书的名言吧,请在下面写出两条。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15短文两篇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15短文两篇

15*短文两篇第一课时课时训练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怡情()(2)诘难()()(3)滞碍()(4)吹毛求疵()2、填空。

培根,________国哲学家、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诘难.(nàn)滞.碍(zhì)狡黠.(xiá)味同嚼.蜡(jiáo)B、死抠.(kōu)藻.饰(zǎo)迂.腐(yǖ)豁.然贯通(huò)C、咀嚼.(jiáo)阐.证(chǎn)要诀.(juã)孜孜不倦(zī)..D、鄙.(bǐ)涉.猎(shâ)傅.彩(fù)吹毛求疵.(zī)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故意挑剔毛病,....寻找过失)全在于会意。

(重要的诀窍)B.读书的要诀..矣。

(熊荣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C.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D.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衡量,检验)5、在《谈读书》中,作者的论述思路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谈读书》中,作者所表明读书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课时训练1、填空。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荫.庇(yìn)怪诞.(dàn)诘.责(jié)锲.而不舍(qì)B. 伎俩.(liǎ)执拗.(niù)拮挶.(jū)叱吒.风云(chà)C. 遒劲.(jìng)阴霾.(mái)孱.弱(chán)咬文嚼.字(jiáo)D. 殷.红(yān)狡黠.(xiá)媲.美(bì)锋芒毕露.(lù)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孜孜不倦馨竹难书相得益彰附庸风雅B. 断章取义娇揉造作形销骨立如雷贯耳C. 佝偻提携取义成仁千钧之力朝朝暮暮D. 置之不理锐不可当信手拈来战战兢兢3. 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B.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滋暗长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C. 刘老师对待同学和颜悦色,同学们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向他请教。

D.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______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______。

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道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

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______。

A. 咬文嚼字心领神会平易近人B. 平易近人咬文嚼字心领神会C. 咬文嚼字平易近人心领神会D. 平易近人心领神会咬文嚼字5. 给下面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②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③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5 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4doc 初中语文
1.给以下加粗字注音。

〔1〕怡情〔 〕 〔2〕诘难〔 〕〔 〕
〔3〕滞碍〔

〔4〕吹毛求疵〔

2.填空。

〔 1〕培根, _______ 国哲学家、 _____
____ 家,著有 _________ 、 ___ ___等。

(2) 马南邨,原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当代作家。

?不求甚解 ?一文选自杂文集 __
3.阅读下面一段话,讲讲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采纳什么方法阐述这一观点的? 〝读史使人明智,读
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 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能力提高
1. 请从课外摘录两句有关读书的名句。

〔1〕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 ?短文两篇 ?中关于读书方面的一些观点,联系自己近十年来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读 书的目的、
方法和作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咨询题。

真理产生于一百个咨询号之后
① 有一句闻名的格言:”真理产生于一百个咨询号之后。

’‘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② 人们总是专门尊敬发觉真理的人, 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觉真理。

事实上, 要发觉真理,讲 难也不难, 讲容易并不容易。

真理常常就在你的周围,能不能发觉它, 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
捷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摸索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③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进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讲的发觉者、创立者,差不多都专 门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咨询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 变成
〝!〞〕,找到了真理。

④ 就拿洗澡来讲, 是一件专门一般的情况。

然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 皮罗教授, 却敏捷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 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这是 什么缘故呢?谢皮罗紧紧抓住那个咨询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962 年,他发
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假如地球停止旋转,就可不能产生这种漩涡;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 而美国处于北半球, 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北半球 的台风因此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

他还断言, 假如在南半 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那么可不能形成漩涡。

他的这种见解,引 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爱好,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⑤无独有偶。

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觉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
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

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

这是什么缘故?那个疑咨询,引起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咨询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

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过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形,正好讲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

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这例证之一,写进
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⑥最有味的是一位奥地利大夫。

他看到亲小孩睡觉时,突然眼珠子转动起来。

他感到惊奇,抓紧叫醒了亲小孩,亲小孩讲他刚才做了个梦。

这位大夫想,眼珠子转动会可不能与做梦有关呢?因此他以亲小孩、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看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

现在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刻,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⑦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做梦,这些差不多上专门平常的情况。

然而,善于”打破砂锅咨询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觉,有所发明,有所制造,有所前进。

⑧在科学史上,如此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讲明科学并不奇异,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咨询号之后,必能发觉真理。

1.关于上面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人们总是专门尊重发觉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觉真理。

B •要发觉真理,讲难也不难,讲容易并不容易。

C.真理产生于一百个咨询号之后。

D •科学并不奇异,真理并不遥远。

2 •下面是对文章第③至⑦自然段层次结构的图示,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③丨④⑤⑥丨⑦〔并列结构〕
B .③T④⑤⑥T⑦〔层进结构〕
C.③④II⑤⑥丨⑦〔分一总结构〕
D •③丨④I⑤I⑥丨⑦〔总分总结构〕
3 •本文运用的两种要紧论证方法是〔〕
A .举例论证
B .道理论证C.对比论证D .比喻论证
4 •本文谈到的发觉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自然段中加”[]''的词句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 〔1〕y i 〔2〕ji e nm 〔3〕zh i 〔4〕c i
2. 〔1〕英作?随笔??新工具?〔2〕邓拓?燕山夜话?
3 •观点是: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论证方法:采纳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分不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能力提高】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略
【开放探究】
1.C 2.D 3.A、B
4.〔1〕有一双敏捷的眼睛。

〔2〕有一个善于摸索的脑子。

3〕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5.解决了疑难,找到了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