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下册25课《短文两篇》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0/5/6
预习反馈
优秀小组: 优秀个人: 存在问题: 1、预习案部分个别字词的意思不准确。 2、有一部分同学的字体有待提高。
2020/5/6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 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共18篇,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 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 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 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 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 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2)《共工怒触不周山》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
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 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 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 南方向塌险,所以江湖流水的泥沙都流向东南角这 里。
2020/5/6
探究点3、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 参考答案:(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
2020/5/6
2020/5/6
学习目标
• 1、了解有关神话、《山海经》和《淮南 子》的有关知识,扎实掌握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重点文言文基础知识 ,提高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夸父和共 工的英雄形象。
•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感受夸父和共 工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 然的精神。
2020/5/6
《淮南子 》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 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 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 、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 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预习反馈
优秀小组: 优秀个人: 存在问题: 1、预习案部分个别字词的意思不准确。 2、有一部分同学的字体有待提高。
2020/5/6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 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共18篇,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 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 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 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 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 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2)《共工怒触不周山》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
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 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 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 南方向塌险,所以江湖流水的泥沙都流向东南角这 里。
2020/5/6
探究点3、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 参考答案:(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
2020/5/6
2020/5/6
学习目标
• 1、了解有关神话、《山海经》和《淮南 子》的有关知识,扎实掌握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重点文言文基础知识 ,提高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夸父和共 工的英雄形象。
•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感受夸父和共 工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 然的精神。
2020/5/6
《淮南子 》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 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 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 、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 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25课短文两篇夸父_共工ppt课件

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 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 有的人说: “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 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 定要去!”
•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 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
• 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 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
• 红彤(tóng )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
••
••
(赛跑) (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
•
•
(黄河) (渭水)
•
(往北)
••
(大湖)
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渴死了)
••
(桃林)
•
(在半路上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 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 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 北方的大湖喝水。
思考回答问题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个人物? 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
坚强的神话人物。 2.学习本文你有什么人生启示吗?
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
通过神话,表现夸 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 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 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和顽强意志。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 有的人说: “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 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 定要去!”
•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 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
• 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 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
• 红彤(tóng )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
••
••
(赛跑) (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
•
•
(黄河) (渭水)
•
(往北)
••
(大湖)
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渴死了)
••
(桃林)
•
(在半路上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 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 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 北方的大湖喝水。
思考回答问题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个人物? 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
坚强的神话人物。 2.学习本文你有什么人生启示吗?
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
通过神话,表现夸 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 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 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和顽强意志。
第25课《短文两篇》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 6ppt--初中语文

本文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山海经》,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 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 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其中的矿物纪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1 逐走: 竞跑,赛跑。 2 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3 河、渭: 黄河、渭水 4 大泽: 大湖 5 道渴而死: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6 邓林: 地名。即桃林
认真
两小儿对太阳持有的不同观点是什么?
彼此的根据是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课文,在文中画出。
一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二两小儿各抒已见
三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
初出
日中
1如车盖(大—近) 如盘盂(小—远)
两小儿 辩日
{
2沧沧凉凉(凉—远)
} 孔子 如探汤(热—近)不能决
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 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 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你了解到古代神话故事有哪些呢? 给同学们说说。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 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 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 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 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 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 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 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 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请同学们对照书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朗读课文,遇到难题小组成员之间可 互相帮助,力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自我检测:
dòu yú cāng
tāng
辩斗 盘盂 沧沧凉凉 探汤
shú zhì jiē
孰为汝多知乎 嗟来之食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问其故 3、日初出沧沧凉凉 4、如探汤 5、孰为汝多知乎
七年级语文下册:25短文两篇 课件(共13张PPT)

4.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 “姮娥奔月”的传说?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 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 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 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 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月》主题
《月》集中体现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 作者笔下的月,只觉冷光扑面。一个 人在月光下踱步,孤寂清冷。这正反 衬出巴金对光和热的渴求。写到“姮 娥奔月”。其目的仍是追求光和热。 可以说,飞蛾、夸父和嫦娥的精神都 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作者的理想 的化身。
zxxkw
学.科.网
巴金,1904年出生,原名李尧棠,四川 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8年发 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开始使 用“巴金”笔名。 《家》 《激流三部曲》 《春》 《秋》 长篇小说 《雾》 《爱情三部曲》 《雨》 《电》
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1941 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 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 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 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 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 者写此文,就是由此而发。
3、在当时的年代,飞蛾和夸 父象征哪类人?作者借这两个 例子表达什么理想?
《日》主题
这里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 象征抗日将士为国捐躯 《日》,不直 接写太阳,而赞美扑向灯火的飞蛾, 渴死旸谷的夸父,表达了作者要给 “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带来“光和 热”,要像飞蛾那样“轰轰烈烈的死” 的浪漫情怀。
合作研讨
zxxkw
1 、在《日》一文中,作者要突出的日的主要 特征是什么?作者通过写哪两个例子,表 达了对光和热地追求?找出具体的句子来 朗读。
学 科网
2.“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短文两篇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 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旳作品,《海 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 要为民间传说中旳地理知识,保存了不 少远古旳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 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 参照价值。其中旳矿物统计,为世界最 早旳有关文件。
课文朗诵: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 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 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 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大湖,传说其大纵横 千里,在雁门山北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 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 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 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桃林
你怎么看待夸父 旳 “逐日”
失败 英)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
• 怒而触(
)不周之山,
• 愤怒地撞击不周山,
• 天柱折,地维绝
• 支撑着天旳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旳大绳子 也断了
• 天倾西北,故( )日月星辰移焉
• 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 里移动;
•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
)尘埃归焉。
2.你怎样 了解这则神话 旳主题?
经过神话, 体现夸父无比旳 英雄气概,反应 了古代人民探索 自然、征服大自 然旳强烈愿望和 顽强意志。
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 ):
• 比喻人有宏大旳志向或巨大旳力 量和气魄。
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 旳身上,我们得到了什 么启示?
《淮南子》
有关资料: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旳孙子,他 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旳地盘很 大,在民众中有很高旳威信。与颛顼 同步,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 (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旳赤 发,他旳坐骑是两条龙。)据说共工氏 姓姜,是炎帝旳后裔。他对农耕很注 重,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 了筑堤蓄水旳方法。 颛顼部不赞成共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课件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 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 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 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 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 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余光中的诗
夸 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蔼的余烬,——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总有一天,会轮到我们道渴而死的。……在我们之后,还会有不知多少“道渴 而死”者,倒在这去往“大泽”的路上。我们该把这三十七个字刻到石碑上,把这 三十七个字刻在石碑的两面,把这石碑放在我们的心里--以悼念死者,以昭示来 者。
——节选自《旷日持久的煎熬》(李锐)
作品简介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 天文》。
何谓“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神农 、黄帝 五帝:黄帝、颛顼(zhuān xū )、喾(kù )、 尧、舜
何谓“五帝”?
“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 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 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相关资料:
据传说,颛顼是上古五帝之一。在民众中 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 共工氏。(传说他是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 的坐骑是两条龙。)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 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 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不赞成共
这神话很短,它只有三十七个字。这三十七个字,越过千年悠悠岁月朝我们走 过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一个长长的没有走到“大泽” (目标,理想) 的“道渴而死” 者的名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们死了,孙中山、黄兴、秋瑾们死了,李大钊、 陈独秀、瞿秋白们死了,……鲁迅死了,胡适们死了,……离我们最近的顾准也死 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e94fa98e168884868662d64b.png)
25. 短 文 两 篇
第五页,共31页。
夸父逐日(kuā fù zhuī rì) 《山海经》
第六页,共31页。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 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 产、神话、巫术、宗教等, 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 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 方面的学术价值。山海经一 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 确定。现代多数学者认为, 它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 人。 《山海经》全书18篇, 大致可分为《山经》、《海 经》、《大荒(dà huānɡ) 经》三部分。《夸父逐日》 选自《山海经 · 海外北 经》 。
第二十三页,共31页。
字词疏释:
昔( 从前)(có者n共gq工ián与) 颛顼争
为帝,怒而触(碰,撞)不周(bù
zhōu)之山,天柱折,地断维绝(
)。天倾西北,故所(以 )日月
星辰移焉这(里,那里(suǒy );地不
满东南。故水潦积(水ǐ)
)尘埃
归焉。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课文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
后人常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 大的力量(lì liɑng)和气魄。
2、《夸父逐日》这则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 至今还丰被富人了神们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kuā fù)的 广为形传象,颂表,现了后夸人父(k常uā用fù)勇“夸敢追父求逐,死日而”不来已比喻什么?
,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答:
记录:我们学到了?
我们有疑难? 第九页,共31页。
夸父逐日(kuā fù zhuī rì)
夸父与日逐走(zhú zǒu), 入日;渴,欲
得饮,
竞跑、赛跑
追赶到太阳落下 的地方
饮于黄河河、、渭水渭;河、渭不足,北饮大大泽湖 。未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ppt课件

课文讲解
作品首先为我们呈 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 底”,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 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 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 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 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
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 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 的竹丛,四季常春。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 ,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 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 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
读准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ú)其奇者。
整体感知
本文分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总领全文。 第二层(第二句到第六句):描绘景色。 第三层(第七句):感慨、议论,总括全文。
总引
四 季 常 景
山川之美,古今共谈
俯视 俯瞰 平视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答谢中书书
写 景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一日变景
夕日欲颓
抒怀
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书的文体
书,即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 叫“尺牍”或曰 “信札”,是一 种应用性文体, 多记事陈情。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孔子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 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 烈的斗争。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 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 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 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 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 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 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昔 者 共 工 与 颛 顼 争 为 帝,
从前
做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
怒 而 触 不 周 之 山,
连词,表修饰关系 撞击
(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
天 柱 折 ,地 维 绝 。
断
绳子 断
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
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天倾西北,故 日月星辰移焉 ;
倾斜
所以
代词,这里,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
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 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 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 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应如何理解?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
学习夸父有宏大的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学习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意志。勇于探 索、敢于挑战大自然。 学习夸父勇敢追求、为人类造福、死而不已的精神。
做事情不能自不量力。面对人生的困境,不是一 味的勇往直前,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量力而行, 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 破。
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 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相结合, 才能把事情办好。
相关资料:
据传说,颛顼(zhuān xū)是黄帝的孙 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 很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 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 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 坐骑是两条龙。)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 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 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
《 淮 南 子 》
刘安(前179—前122),沛郡丰(今江苏丰 县)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淮南子》又名 《淮南鸿烈》,是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 写的。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 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淮南 子》是根据道家的“无为自然”说,概略地解说 天文、地理等自然现象,以及政治军事等人世间 的百般事态,综合了儒家、法家、阴阳学家的学 说。
(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 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
地不满东南。
地向东南方向下塌,
故水潦尘埃归焉。尘土,这里指泥沙
积水 水潦:泛指江湖流水。
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泥沙都在这里汇集 。
参考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 争做帝王,(共工) 发怒撞不周山,支撑 天的柱子折了,系挂 地的绳子断了。天向 西北方倾斜,所以日 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 动;大地的东南角陷 塌了,所以江河泥沙 朝东南角流去。
逐日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 或“夸父追日”比喻什么?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 和气魄。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 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 神话,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 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打开你的知识库,我们来比一比吧。
神话故事中还有夸父一样的人物吗? 说说看
合作探究
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 ①积极意义:夸父有着英雄的气概,不怕困难, 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志向宏大,英勇 无畏。有着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有着征服大自 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这就是逆向思维。
②逆向思维:夸父自不量力,做事鲁莽,单凭一 厢情愿,一味的勇往直前;这样,会把生命浪费 在错误目标的追求上,而一事无成。而应当冷静 地、理性地思索,量力而行,确认方向,追求理 想!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 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 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 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 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 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 —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 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 一种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 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夸父形象分析:
他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 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
文章主题:
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 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 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 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 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 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 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 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 到了人们的尊敬。
何谓“五帝”?
“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 后的颛顼、帝喾(kù)、尧yáo 、 舜shùn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 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 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周山”何意?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 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 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怒触之 前这山就叫不周了。
昔者/共工与颛(zhuān) 顼(xū)/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天柱折(shé), 地维绝 。天倾(qīng)西北 ,故 /日月星辰/移焉 ;地 不满东南。故/水潦(lǎo) 尘埃(āi )/归焉。
熟读课文,说说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经过和
结果。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 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 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 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经过:败后怒触不周山。
七年级下册25课《短文两篇》 课件
什么是神话?
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 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 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如: 《盘古开天地》 、《女 娲补天》、 《大禹治水》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 《八仙过海》 等
译 文:
《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