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所重点高等学校优势研发领域和研究方向

合集下载

国内外高校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特色

国内外高校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特色

国内外高校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特色电子信息工程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涉及电子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高校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特色。

一、国内高校的研究重点与特色1.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

该校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的结合,致力于学科的国际领先地位。

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重点包括:射频与微波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等方向。

此外,清华大学工程人才培养也备受瞩目,培养出了众多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杰出人才。

2.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在国内拥有优势地位。

该校突出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培养,致力于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电子信息工程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论与编码、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光电信息处理与光通信等。

此外,北京大学还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

3.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及电气工程学科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该校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主要研究方向涵盖了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处理、光电信息与技术等。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还设立了多个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资源支持。

二、国际高校的研究重点与特色1. 麻省理工学院(MIT)麻省理工学院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创新突出。

该校拥有先进的研究设施和实验室,聚集了全球顶尖的研究人才。

麻省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量子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光子学与光通信等。

与学术研究相结合,该校还积极推动技术转化和产业合作。

2. 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该校强调学科交叉与跨领域研究,重视理论与应用的结合。

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符号系统、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等方向。

关于高校办学特色的几点认识

关于高校办学特色的几点认识

关于高校办学特色的几点认识中国是一个高等教育大国。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须考虑高等教育的整体战略问题,发展高等教育的多元化结构与多层次、多类型定位,使不同的大学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各个高校也正在认真思考“办什么样的高校”和“怎样办好这样的高校”两个根本问题。

大多数高校提出了特色化的战略选择。

各高校在办学中强调特色意识,加强特色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定位、办学特色、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办学特色有其独特而丰富的内涵,高校间的不同与差异并不等于特色,要防止将其“泛化”、“庸俗化”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样的哲理一样,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所高校。

与其他高校的不同之处,不能全概括为特色。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北大有“一塌(塔)糊(湖)涂(图)”,这是北大所独有的,难道这能称得上为北大的办学特色吗?肯定不能这样认为。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所指出的,办学特色是与高校的职能,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密切相关的,即主要是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特色,而与此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内部治理结构创新,办学条件的独特之处,以至于地理位置,与政府的关系等,都不属于高校办学特色的范畴。

故我们在谈及办学特色时,要防止把特色当成检验高校发展的“一个筐”,防止把其“泛化”、“庸俗化”。

二、特色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建立在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大学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共性所包含的内容是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反映,是办学所需的共同的基础,是最一般性的东西。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讲世界一流大学中,有些大学学科并不齐全,如普林斯顿大学没有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经常提到规模较小但实力超强的大学,如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巴黎高师和伦敦经济学院。

但这只是少数个案,并未反映出共性的方面。

当然,不同的学校会有自己的特色,但特色是建立在一般的基础之上的。

2016考研指导 盘点北京实力最强的20所院校

2016考研指导 盘点北京实力最强的20所院校

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上承太学正统下立新学祖庭”这是对北大地位的精确评价时至今日北大依然是全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并朝着世界一流大学前进。

二、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名列211工程、985工程在中国历次重点大学建设中均被列入重中之重的建设序列是中国最杰出的高等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有部分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直被誉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可见其在我国法学领域的权威地位在国家全国一级学科评审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在全国法学学科中排名第一。

四、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1902年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理念下应运而生开启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不胜枚举的名师先贤先后在这里弘文励教。

北师大代表了中原儒家文化理想中的温柔敦厚淡泊名利周围的喧嚣浮躁都置之度外当其他学校的历史学纷纷都往旅游管理等比较好就业的专业方向转轨的时候北师大仍然坚持自己的学术天空特别是在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和中外古史比较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

择校无忧!全国高校优势专业一览表

择校无忧!全国高校优势专业一览表
北京大学
综合类大学老大,文科,理科,医学都是顶呱呱。
中国人民大学
文科强悍,新闻传播学,经济学,法学,哲学是国内顶尖的水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防七子之一,业类的顶尖。
北京师范大学
文理实力很强大,数学,中文,历史,心理学都是国内顶尖的水平。
北京理工大学
国防七子之一,最好的学科是兵器,通信工程也很具优势。
天津
学校
优势专业
天津大学
工科实力强大,化工,仪器,建筑,船舶,水利,电气,能动是王牌。
南开大学
专业精度高,数学,化学,经济学,历史学都是全国最顶尖
天津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天津财经大学
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
天津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泌尿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内分泌与代谢内科。
摘要:在择校择专业的时候,我们的目光也会瞄向各个学校的优势学科。这些学科是一个学校的“招牌”,是其“精华”所在,小伙伴们如果对报考名校没有信心,那么报考其他学校的优势学科也是划算的。帮帮整理了各地区高校的优势专业,不知你的目标院校专业在不在其中啊,看完再选不后悔!
东北三省
学校
优势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业主打工科,王牌专业:航天、焊接、飞行器设计和制造、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西北大学
地质学、政治经济学、专门史、植物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西安理工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

一张表告诉你什么是C9、34所、985、小985、211和小211

一张表告诉你什么是C9、34所、985、小985、211和小211

一张表告诉你什么是C9、34所、985、小985、211和小21134所“34所”即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因此简称“34所”。

这个名词是从2002年开始的,到现在有12年的历史了。

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的目的是给予这些大学在招生的时候有更多的优势,能够让学校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有更大的自主权。

学校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学校确定后上报教育部备案就可以了。

参看这些年的情况,“34所”的分数线都在国家分数线公布之前公布,时间最长的可以相差两周。

一般而言,“34所”由于分数线公布得早,其复试要比其他院校要早。

对于考生来说,这个时间差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那些需要调剂的同学。

举例说明,A报考“34所”之一的北京大学,在3月10日知道自己未能达到北大的自划分数线后,就可着手进行调剂,而不是如非“34所”高校的学生要在3月25日前后,知道自己是否能过国家线,方能着手进行调剂。

通常情况下,非“34所”高校的学生是不能调剂到34所高校的,不考虑学校实力原因,仅仅是时间上也是来不及的。

“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的分数线基本上都会高于国家线,也不排除有个别学校个别专业会低于国家线。

这就是可以钻的“空子”,事实上这样的空子并不少,尤其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文科类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即使是其优势专业,这样的空子也不少。

如,北京师范大学近几年的文学复试分数线都是50分,要远低于国家线的55分或54分。

2013年北京大学文学的复试分数线总分是340,而文学国家线的总分是350。

“34所”自划线高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985“985”的生日和北京大学是同一天,只是出生的时间晚了100年。

20所高校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一览

20所高校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一览

20所高校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一览电动汽车资源网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发展,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教育也必须跟上步伐,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产生自主知识产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良性发展。

国内哪些高校开设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呢?下面盘点20所高校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情况,以资参考。

NO.1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

其车辆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整车集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与控制、车身与空气动力学。

该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同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同济大学建有国内第一个汽车整车风洞科研平台,拥有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技术研究中心,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现任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曾任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校长。

NO.2 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其车辆工程学科成立于1955年,是由原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和山东工学院的相关专业组建而成,于1978年、1981年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重点学科。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汽车系统动力学、汽车地面系统分析与控制、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理论及控制技术、汽车自动变速理论与控制技术、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振动与噪声分析及控制。

其学术带头人有郭孔辉院士、王庆年教授等。

NO.3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高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其车辆工程学科是国防特色学科、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工信部重点专业。

本科教育以汽车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为主要内容,包括:汽车总体论证、产品规划与设计、分析与试验;汽车车身结构和车身造型的设计与研究;汽车电控与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工艺;新能源汽车技术。

研发领域和研究方向

研发领域和研究方向

附件5:20所重点高等学校优势研发领域和研究方向一.中国科技大学1、电子信息教育大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基于内存计算的高性能大数据处理系统,基于微纳加工的新型光电子技术研究与应用。

2、资源与环境面向巢湖和淮河流域的新一代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酸碱废液处理及回用技术研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3、人口与健康现代医学技术,慢性疾病机制研究,安徽地道药材的标准化与国际化,化学生物学与新药创制。

二.合肥工业大学1、材料与机械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 高性能金属材料, 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 材料先进成形技术。

2、电气与电子信息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与储能新型电力电子逆变控制关键技术,信息家电核心芯片及IP核培育,基于物联网的工业设备、环境与能源安全监控系统,工业现场安全监测技术与系统,包含光伏与电动汽车与飞轮储能的多微电网的主动配网能量管理技术及其软件开发,智能建筑电气安装技术与监控产品,面向高密度计算的异构多核系统,视联网公共安全监控示范系统,新能源汽车用高电压电机及其控制。

3、医学工程与食品加工医疗仪器与设备,功能性医用材料,中药材及食品品质无损检测与精确分级,大宗农产品资源增值加工技术,特色农林产品现代加工技术,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三.安徽大学1、新能源与新材料新型生物材料,新能源应用技术,环境友好(绿色)材料,敏感材料与器件集成。

2、信息技术视觉信息技术,传感与物联网技术,智能与嵌入式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3、资源环境与生物技术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矿山环境修复与湿地生态安全,新型生物催化剂研制与生物活性物质制备,资源与环境的数字化管理。

四.安徽师范大学1、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极材料开发,光伏材料制备,环境材料开发,半导体照明材料开发。

2、工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汽车电子和工业生产设备联网,嵌入式工业服务器平台及其智能化控制,扰动抑制控制技术,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光纤传感智能电网技术,光纤传感智能工业安防技术,汽车智能物联网技术,基于物联网的配电柜健康评估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健康服务站。

国内4所“包分配”的大学,不用再为工作犯愁啦

国内4所“包分配”的大学,不用再为工作犯愁啦

你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哀怨:要是我生在八十年代就好了,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父母包办婚姻。

虽然后面半句是句戏言,但是工作我想大多数还是认真的。

今天,小媛就给大家介绍咱们国内4所“包分配”的学校,毕业之后就能直接参加工作!1、国防科技大学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位列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军队“2110工程”,为中共中央1959年确定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及博士学位的院校、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院校。

2、华中师范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高校,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3、空军军医大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医科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军队培养高、中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摇篮。

4、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是武警部队最早组建、最早开办本科和硕士教育、最早被确定为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军事院校,是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唯一全军现代化教学工程试点,唯一指挥与技术并重、工程与管理结合、教学与科研一体的武警综合大学,主要担负武警部队指挥类、工程技术类干部的学历教育和任职培训任务。

看了以上学校之后,还有人是不开心的,因为考不上啊。

对于这样的学生,小媛建议是学习一门IT技术,当下正是互联网发展热潮,并且未来人类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而IT人才如今空缺极大、薪酬又高,何不学习IT来为自己谋得好发展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
20所重点高等学校优势研发领域和研究方

一.中国科技大学
1、电子信息
教育大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基于内存计算的高性能大数据处理系统,基于微纳加工的新型光电子技术研究与应用。

2、资源与环境
面向巢湖和淮河流域的新一代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酸碱废液处理及回用技术研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3、人口与健康
现代医学技术,慢性疾病机制研究,安徽地道药材的标准化与国际化,化学生物学与新药创制。

二.合肥工业大学
1、材料与机械
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 高性能金属材料, 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 材料先进成形技术。

2、电气与电子信息
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与储能新型电力电子逆变控制关键技术,信息家电核心芯片及IP核培育,基于物联网的
工业设备、环境与能源安全监控系统,工业现场安全监测技术与系统,包含光伏与电动汽车与飞轮储能的多微电网的主动配网能量管理技术及其软件开发,智能建筑电气安装技术与监控产品,面向高密度计算的异构多核系统,视联网公共安全监控示范系统,新能源汽车用高电压电机及其控制。

3、医学工程与食品加工
医疗仪器与设备,功能性医用材料,中药材及食品品质无损检测与精确分级,大宗农产品资源增值加工技术,特色农林产品现代加工技术,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三.安徽大学
1、新能源与新材料
新型生物材料,新能源应用技术,环境友好(绿色)材料,敏感材料与器件集成。

2、信息技术
视觉信息技术,传感与物联网技术,智能与嵌入式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3、资源环境与生物技术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矿山环境修复与湿地生态安全,新型生物催化剂研制与生物活性物质制备,资源与环境的数字化管理。

四.安徽师范大学
1、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电极材料开发,光伏材料制备,环境材料开
发,半导体照明材料开发。

2、工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汽车电子和工业生产设备联网,嵌入式工业服务器平台及其智能化控制,扰动抑制控制技术,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光纤传感智能电网技术,光纤传感智能工业安防技术,汽车智能物联网技术,基于物联网的配电柜健康评估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健康服务站。

3、生态保护与新型农业生产技术
皖江沿岸工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示范,退化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环保装备的研制与治理示范,珍稀动植物的人工繁育和利用,特色水产新品种选育和综合加工利用,特色经济作物的苗种繁育与加工,土壤环境改良及食品安全
五.安徽农业大学
1、农林作物优质高效安全生产与加工关键技术
农林作物良种选育关键技术,农林作物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农林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

2、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产品加工利用关键技术
畜禽水产良种选育关键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畜禽水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

3、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区域发展关键技术
村镇建设关键技术与设施装备,农村与农业信息化技术
及产品,农村农业环境与防灾减灾关键技术。

六.安徽医科大学
1、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重大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流行病学研究,重大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2、肿瘤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
肿瘤临床诊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3、运动损伤与康复的临床研究
骨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运动损伤及其康复。

七.安徽工业大学
1、冶金与材料
冶金新工艺、新流程优化与开发,高品质特殊用钢开发与关键技术,先进轻金属材料开发与关键制备技术,新型能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石膏复合胶凝材料和储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有色冶金新工艺与新产品开发。

2、能源与环境
劣质矿产资源及矿、冶二次资源大宗高效循环利用,节能技术,环境污染检测与治理技术,能源转换、储存利用关键技术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开发。

3、机械与自动化
生产全流程运行控制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监测诊断与控制,制造业信息化,机器人及装备自动化生产线,液压与
振动控制技术,特种制造。

八.安徽理工大学
1、智能制造
机器人及装备生产线,制造业信息化。

2、生态保护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示范,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矿产资源综合勘查与资源综合利用。

3、煤化工
煤气化技术及装备
九.安徽财经大学
1、现代服务业产品创新及应用
金融产品创新与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改进与模式创新,经济管理领域其他技术创新。

2、农作物加工检验
棉花加工技术,棉花检验技术。

十.淮北师范大学
1、节能环保功能材料开发及应用
磁电功能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开发应用,环境、能源应用纳米材料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与器件组装,高性能异种金属过渡联接体的关键成型工艺与应用。

2、采煤塌陷区生物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
采煤塌陷区生物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

十一.安徽工程大学
1、高端装备制造
电能质量治理技术,智能配电网测控装备,工业机器人能耗评价机制,机器人作业工具谱系的建立,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

2、新型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
新型催化材料与应用,复合材料与应用技术,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功能性纤维材料,阻燃、耐热纺织复合材料。

十二.安徽中医药大学
1、中医学
新安医学特色理论及其治法的研究,新安医学防治常见病、疑难病症的临床研究。

2、针灸学
安徽特色针灸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研究,针灸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研究。

3、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十三.安徽建筑大学
1、新型建筑技术及城镇化
徽派建筑保护及城镇化,地下工程与安全,先进建筑材料。

2、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建筑节能技术,建筑健康安全监测与灾害防治,生态环
境监测方法与治理技术研究。

十四.蚌埠医学院
1、重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肿瘤综合诊疗领域,组织器官创伤与修复重建,急危重症病与感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

2、数字医学与计算机医疗诊断技术
数字人脑的构建和应用,人体重要器官数字化建模及在精确诊疗中的应用,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组织器官构建及个性化精准移植,计算机辅助微创外科技术。

十五.皖南医学院
1、重大疾病规范化诊治临床研究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消化系统肿瘤诊治的临床研究,心血管系统重大疾病诊疗和管理对策研究,泌尿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治研究,疾病诊断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合理用药定量评价临床应用研究
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量化评价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药物代谢酶相关基因分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血药浓度超微量定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临床PK-PD结合模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临床药师绩效管理量化评价研究。

十六.阜阳师范学院
1、农村信息化
农村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集成应用,农村信息服务自助终端设备研制及推广,农产品与农资电子
商务平台集成与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示范。

2、生态保护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示范。

十七.安庆师范学院
1、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新材料与新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功能精细化学品,石油化工污染治理新技术。

2、机械电子
制造业智能化与信息化,电子信息,核心技术研发及系统集成与重大示范应用,高端环保装备。

十八.安徽科技学院
1、农作物生产
农作物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作物深加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智能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2、畜禽健康养殖
畜禽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畜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畜禽疫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利用。

十九.合肥师范学院
1、新型太阳能电池研究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无机窄带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2、微波信号及数字信号处理研究
材料及芯片制造,车辆盲点微波监测系统,图像处理平台及特色应用。

二十.合肥学院
1、生物与环境
生态环境应用研究,传统及现代食品制造,农林生物质转化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功能食品与生物医药研究。

2、化学工程与技术
反应与分离技术,精细化学品与技术,新型功能材料合成技术及应用,催化新技术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