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利奈唑胺是一种新型抗结核药物,其作用机制与异烟肼和乙胺丁醇相似,可抑制酸水解的合成,从而达到杀灭结核菌的效果。
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就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临床疗效
一项研究对8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进行了利奈唑胺的治疗,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和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后,73例患者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治愈率达到90.8%。
另外,利奈唑胺也可以作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二线药物来使用。
一项研究利用利奈唑胺作为二线药物治疗12例耐药结核病患者,结果显示,利奈唑胺的治疗有效性仅次于卡那霉素,而且利奈唑胺的严重不良反应比卡那霉素少。
安全性
利奈唑胺的安全性是利用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重要考量因素。
根据多项研究数据,利奈唑胺的安全性是比较好的。
不利反应也相对较少,大多数患者能够轻易地耐受利奈唑胺的治疗。
目前已经有许多临床试验对利奈唑胺的严重不良反应(SADR)进行了研究。
这些试验表明,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胃肠道症状、肝功能异常和神经系统反应等。
然而,这些不良反应多数是轻微的,只有极少数患者需要停止治疗。
研究还表明,在适宜的剂量范围内使用利奈唑胺可以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和严重性。
总结。
利奈唑胺治疗耐药肺结核致重度贫血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利奈唑胺治疗耐药肺结核致重度贫血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聂理会王敬蔡宝云黄学锐初乃惠【摘要】目的通过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利奈唑胺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方法收集、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5年6 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例应用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出现重度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
结果3例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4~12 个月出现重度贫血,停药后1.5 ~6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文献提示利奈唑胺引起贫血的原因与骨髓抑制有关;联合应用利奈唑胺和维生 素B6可减轻利奈唑胺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治疗中需要监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血涂片及骨髓穿刺检査。
结论利奈唑胺可导致重度贫血,停药后可恢复。
【关键词】利奈唑胺;不良反应;贫血;耐药肺结核Analysis about 3 Cases of Linezolid-induced Severe Anemia and Literature Review Nie Lihui,Wang Jing,Cai Baoyun,Huang Xuerui,Chu NaihuiDepartment of Tuberculosis,Beijing Chest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1149,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Chu Naihui,Email:dongchul994@【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cause clinicians’concern about hematological side effect of linezolid by cases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Collected and analysed clinical data of 3 cases of severe anemia treatmed with linezolid-containing regimens, and reviewed literatures relative to linezolid. Result 3 patients got severe anemia after using linezolid-containing regimens 4-12 months, the hemoglobins ( Hb)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discontinuing linezolid 1.5-6 months.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linezolid and vitamin B6 might alleviate linezolidassociated hematologic side effect. Side effect about hematological system relative to linezolid should be surveyed, blood smear and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when necessary. Conclusion Linezolid may cause severe anemia, Hb can return to normal after discontinue lizenolid reatment.【Key words 】Linezolid ; Adverse reaction ; Anemia ;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利奈唑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 对多种革兰阳性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所致的感染均有 很好的疗效[1]。
利奈唑胺的药性分析

利奈唑胺的药性分析作者:刘炼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1期[摘要]文章对利奈唑胺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作一全面、客观的述评,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利奈唑胺药性分析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276o-01利奈唑胺(linezoli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致病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加之组织、体液分布广泛以及给药方法便捷,使得其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很好,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作用机制和抗菌活性作为一种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作用于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单位。
但与其他抗菌药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而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通过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最终产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由于作用部位及方式独特,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1]。
在耐药菌日益流行的今天,利奈唑胺的这一特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对几乎所有的致病性革兰阳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各种分枝杆菌、诺卡菌以及革兰阳性的厌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杆菌不敏感,可能与革兰阴性杆菌的外排机制有关。
体外药敏试验还显示,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在内的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VRE)在内的肠球菌对利奈唑胺都100%敏感。
1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表明,利奈唑胺对多种革兰阳性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所致感染均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利奈唑胺对日益常见的耐多药结核杆菌和泛耐药结核杆菌也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和治疗疗效,但因利奈唑胺不是常规抗结核药,故目前尚无相应的体外药敏试验数据。
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论著·
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钟敏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四川 自贡)
摘要: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5 月在自贡市第三人 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 112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6 例。对照组予以标准耐药肺结 核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利奈唑胺治疗。2 组均治疗 6 个月。比较 2 组炎症因子指标 [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 介素 -1(IL-1)、白细胞介素 -6 (IL-6)、γ 干扰素 (IFN-γ)];比较 2 组治疗后痰菌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TNF-a、IL-1、 IL-6、IFN-γ 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 3、6 个月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予以利奈唑胺治疗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痰菌转阴率,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利奈唑胺;耐多药肺结核;炎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R378.9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66.010
本文引用格式:钟敏 . 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66):23-24.
Clinical Efficacy of Linezolid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drug 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its Effect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治疗药物监测实施细则

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治疗药物监测实施细则利奈唑胺是一种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及结核分枝杆菌等引起的感染。
1、NMPA批准的适应证利奈唑胺用于严重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链球菌、MSSA)、医院获得性肺炎(MSSA、MRSA、肺炎链球菌)、非复杂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MSSA、化脓性链球菌)、复杂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MSSA、MRSA、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感染(VRE)。
2、超说明书用药WHO在2016年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中将其归为MDR-TB的核心治疗药物。
2019年的《WHO耐多药或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中,将利奈唑胺调整到治疗耐药结核病A组的核心药物。
3、利奈唑胺作用机制利奈唑胺作用于50S亚基上核糖体23S结合位点(P位点),抑制70S 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最终产生抑菌作用。
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有研究表明,利奈唑胺在内毒素或病原体的刺激下能够抑制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以及免疫相关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
4、利奈唑胺药动学特点(1)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100%,不受食物、抗酸药物影响。
口服1-2h 可达Cmax,口服峰Cmax约12~21mg/L。
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静脉给药Cmax 约13~15 mg/L。
(2)分布:利奈唑胺为亲水性抗菌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31%,表观分布容积40~50L。
在肺上皮细胞衬液、肺泡巨噬细胞渗透性良好,在皮肤及软组织药物浓度高,同时其脑脊液穿透性较好。
(3)代谢:主要经肝脏代谢(50%~70%),但不通过人体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也不抑制人体细胞色素同工酶活性。
在体内代谢为两个无活性产物(氨基乙氧基乙酸、羟乙基氨基乙酸)。
(4)排泄:利奈唑胺约35%以原型经肾排泄,非肾脏清除率为65%;t1/2为3.5~6h。
5、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监测(1)监测原因:利奈唑胺的药品说明书推荐成人标准剂量为600 mg q12h,说明书建议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须调整剂量。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并发重症肺炎有何作用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并发重症肺炎有何作用发布时间:2022-09-14T07:35:11.79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1期作者:高纯良[导读] 最近的几年,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新冠疫情,高纯良阜新市传染病医院辽宁阜新123000最近的几年,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新冠疫情,甚至可以说,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这就是传染病的破坏力,不过,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则是另一种传染病——肺结核。
肺结核这种疾病,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已久,古代人们常将其称为“肺痨”,且在医学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其致死率极高。
现如今,肺结核的治疗虽然已有显著的进步,但临床中仍不可对这类疾病掉以轻心,那么,肺结核究竟是什么?患者又是因何罹患肺结核的呢?首先,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
也就是说,人体感染结核分歧杆菌导致肺结核的发生,但也并非所有感染结核分歧杆菌的人,都会发病,肺结核的发病也是需要诱因的,多是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病菌得到了“可趁之机”,使患者的身体悄悄发生了变化。
肺结核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力往往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患者并不单单表现出肺结核的临床症状,而是可能出现各类并发症,不仅使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也会给治疗带来极大的难度。
重症肺炎就是肺结核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在本身具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情况下,一旦感染特殊病原微生物,发生肺炎,尤其是重症肺炎的概率将大大提升,重症肺炎会有呼吸衰竭的表现,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有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视盘水肿、昏迷、惊厥,进而出现脑疝,患儿可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重症肺炎往往还能导致循环系统受累,表现为脉搏微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发绀加重、肺部啰音增多等。
利奈唑胺抗结核作用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生1 月第 鲞第 1 期
C i J l i asEet n d i )Jna , 1 。0 4 N . h C n i ( l r i E i n , u y 5 2 0 V 1 。 01 n ic n co c t o a r1 0 .
・
综 述 ・
利奈 唑胺 抗 结 核作 用 的研 究 及 其 最 新进 展
唐 神 结 肖和 平
近 年 来 , 药 结 核 病 尤 其 是 耐 多 药 结 核 病 耐 ( ut du ei atu ecls , R T ) m l—rgrs t bruoi MD — B 和广泛耐 i sn t s
0 5~1mg L 显示 了强大 的杀菌 活性 。一些学 者研 . / , 究 发现 , 利奈 唑胺抗 MD R菌株 的 MI C值为 0 1 5— .2
分 枝杆 菌作用 , 其抗 M B的最低 抑菌 浓度 ( I ) T M C 值
物 , 药 以其 独 特 的作 用机 制 、 该 良好 的抗 菌 活性而备
受关 注 。该 药 主要用 于控制 耐万 古霉 素革 兰 阳性球 菌所 引起 的感染 , 近研究 显示 , 最 利奈 唑胺具 有 良好 的抗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 cb ce u u ec l i, myo atr m tb r o s i us MT ) 用 , B作 对耐 药 菌 株也 显 示 了强大 的抗 菌 活性 ,
近研究 结果 显示 , 利奈 唑胺抗敏 感菌 株和 M R菌株 D 的 MI 为 0 15~ #L MI铀和 M C C值 .2 4m , C I帅均为 05 . m#L M R菌株 中有些 耐喹诺酮类 和利福 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 — ,D a t o等 也证 实其利奈唑胺 抗耐 药 ( 包括 MD .B 菌 RT )
利奈唑胺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利奈唑胺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利奈唑胺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利奈唑胺(linezoli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致病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加之组织、体液分布广泛以及给药方法便捷,使得其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很好,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关注。
自2000年4月在美国首次上市以来,人们已在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方面积累了众多资料与经验,但有关综述却不多。
本文对利奈唑胺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作一全面、客观的述评,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和保持其长期有效性提供参考。
1 作用机制和抗菌活性作为一种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作用于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单位。
但与其他抗菌药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而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通过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 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最终产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由于作用部位及方式独特,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1]。
在耐药菌日益流行的今天,利奈唑胺的这一特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对几乎所有的致病性革兰阳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各种分枝杆菌、诺卡菌以及革兰阳性的厌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杆菌不敏感,可能与革兰阴性杆菌的外排机制有关[2]。
体外药敏试验还显示,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在内的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VRE)在内的肠球菌对利奈唑胺都100%敏感[3-4]。
1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表明,利奈唑胺对多种革兰阳性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所致感染均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利奈唑胺对日益常见的耐多药结核杆菌和泛耐药结核杆菌也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和治疗疗效[5-7],但因利奈唑胺不是常规抗结核药,故目前尚无相应的体外药敏试验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5-31T08:56:28.0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5期作者:王华
[导读] 探讨利奈唑胺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
王华(佳木斯市肿瘤结核医院 154002)
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多药联合化疗,观察组是以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痰菌阴转情况对照组转阴53.33%,观察组93.33%,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耐多药结核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痰菌转阴率高,不良反应配合减量及对症治疗可以控制,是治疗耐多药结核的良药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利奈唑胺;效果;不良反应
耐多药肺结核是全身应用化疗方案治疗效果不佳者,是控制结核病的严重障碍,全球2 000万肺结核病人中至少有2/3发展为耐多药肺结核(MDR PTB)。
为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新方案,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具有良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1]。
现对我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5.5±
2.5岁,病程 0.5~32年,平均病程 9±1.5年;肺部存在空洞性病变者 25例。
对照组男性18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5.8±2.5岁,病程0.5~34年,平均病程9.5±2.5年;肺部存在空洞性病变者 24例。
两组患者均为复治,用药最多达14种,均应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失败。
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均衡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患者用药史和药敏结果制定入选患者基础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的多药联合治疗采用大剂量异烟肼(H)、吡嗪酰胺(PZA)、阿米卡星(Amk)联合用药方案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LZD)口服治疗,基础剂量为 600mg,12小时1次,6个月强化治疗后,根据具体的药物耐受性和药物敏感性情况以及经济条件调整剂量,口服减量600 mg,每日1 次。
口服用药应持续12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痰涂片检查和胸片或 CT 检查。
分别对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进行检查。
对患者用药期间安全性进行监测。
1.4 疗效评价痰菌阴标准:以连续2个月以上痰菌阴性,且不再转为痰抗酸杆菌阳性[2]。
影像学检查:结核病灶变化包括,病灶显著吸收:指病灶吸收≥原病灶50%;病灶吸收:指病灶吸收<50%;病灶不变:指当病灶无明显变化;恶化:指病灶扩大或者出现播散。
结核空洞变化:效果明显是指空洞闭合或消失,空洞闭合;好转是指空洞缩小≥原来空洞的50%,空洞缩小;稳定是指当空洞缩小<原来空洞的50,或等于原来大小,空洞不变;进展是指当空洞增大≥原空洞的50%,空洞增大[3]。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x±s)表示,t检验;计数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痰菌阴转情况进行对比分别对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其中观察组30例,治疗1个月14例(46.67%),治疗3个月25例(8
3.33%),治疗6个月27例(90.0%),治疗9个月28例93.33%,治疗12个月28例(93.33%)。
对照组30例,治疗1个月3例(10.0%),治疗3个月7例(23.33%),治疗6个月9例(30.0%),治疗9个月11例36.67%,治疗12个月16例(53.33%)。
两组同期痰菌阴转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痰菌阴成功28例成功率为93.33%大于对照组的成功者16例成功率为53.3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空洞闭合19例,缩小8例,不变2例,恶化1例,空洞好转率为90.0%,对照组空洞闭合12例,缩小4例,不变10例,恶化4例,空洞好转率为53.33%;空洞好转率观察组90.0%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20例(66.67%),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5例(50%),末梢神经炎8例(26.67%),凝血异常10例(3
3.33%),尿蛋白强阳性7例(23.33%)。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11例(36.67%),血液系统不良反应9例(30.0%),末梢神经炎3例(10.0%),凝血异常8例(26.67%),尿蛋白强阳性9例(30.0%)。
消化系统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为轻度贫血或白细胞减少,均经对症治疗缓解,末梢神经炎给予B6治疗后明显改善,尿蛋白强阳性经对症处理后复查消失。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除尿蛋白强阳性之外其它项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结核化疗效果不良的病例与化疗失败的病例,只能拟诊为 MDR-PTB;耐药试验证实耐药的病例与符合耐多药结核病国际定义的病例,才能确诊为MDR-PTB。
利奈唑胺是恶唑烷酮类新型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多重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的肺炎球菌感染。
利奈唑胺是合成的抗G+菌药,其作用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4]。
口服本药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大约为100%,
本研究中在治疗耐多药结核时,含利奈唑胺的观察组在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痰菌阴成功率为93.33%大于对照组的成功率为53.33%,空洞好转率观察组90.0%高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除尿蛋白强阳性之外其它项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处理或药物减量后,大多患者症状均能缓解,不影响治疗。
参考文献
[1]王金河,梁建琴,武丽红. 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4(1):21-22.
[2]黄海荣,于霞,姜广路,等. 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初步评价[J]. 中国防痨杂志,2011,33(5):275-279.
[3]郑楠. 应用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100-101.
[4]梁建琴,等. 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4(10):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