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效果细菌消除率及血常规的影响

合集下载

利奈唑胺治疗结核并MRSA感染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利奈唑胺治疗结核并MRSA感染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利奈唑胺治疗结核并MRSA感染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结核并MRSA感染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2年6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76例老肺结核合并MRSA感染重症肺炎的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与静脉注射万古霉素,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利奈唑胺,观察的指标有两组患者重症肺炎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患者重症肺炎治疗有效率为78.9 %,观察组有效率为57.9 %,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为21.1%,观察组为7.9 %,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利用利奈唑胺治疗结合合并重症肺炎安全、有效,值得对该治疗方案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利奈唑胺;肺结核;重症肺炎;疗效;MRSA;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R96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肺结核并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该病具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并且还会引起局部以及全身性的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加强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在重症肺炎中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万古霉素一直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药物,但临床研究发现万古霉素应用过程中具有肾脏的损害[2],使用受到了限制。

而利奈唑胺是一种新型抗革兰球菌药物。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的对象为2012年6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76例老肺结核合并MRSA重症肺炎的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以期探讨利奈唑胺治疗结核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2年6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76例老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9.3 ±7.28岁。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60例效果分析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60例效果分析

中国乡村医药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60例效果分析闻云杰周玲君杜学宏肺结核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易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发生重症肺炎。

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较高,治疗较困难。

利奈唑胺属唑烷酮类抗生素,是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药[1]。

有研究指出,利奈唑胺治疗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导致的感染效果较好,已得到广泛应用[2]。

利奈唑胺已被证实在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青霉素肺炎双球菌等耐药菌感染中均有较好疗效[3]。

有文献[4]报道,将利奈唑胺用于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疗效理想。

近年来,我院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资料,均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2008)》及《美国胸科学会重症肺炎(2001)》中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3~76岁,平均(55.2±20.9)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评分(41.3±3.9)分。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化痰、营养支持、护肝及抗结核(口服异烟肼0.2g/d+利福喷丁0.6g/d+乙胺丁醇2g/d)等对症治疗。

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奈唑胺(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30312),600mg/次,每12小时用药1次,治疗4~14天。

用药不到3天及中断治疗者剔除观察,因严重不良反应停药患者计入安全性评估。

1.3 疗效评价作者单位:315303 浙江慈溪市坎墩医院内科通信作者:闻云杰,Email:225126597@ 1.3.1 疗效评价标准[5]痊愈:感染细菌完全清除或部分清除,体温及精神状态完全恢复正常,X线提示正常或显著改善,呼吸机脱机;显效:感染细菌部分清除,体温有所下降,精神状态恢复正常,X线提示显著改善,呼吸机参数降低或脱机;进步:感染细菌未清除或部分清除,体温维持原水平或下降,精神状态改善,X线提示维持原状态或改善,呼吸机参数维持原状态;无效:感染细菌未清除,体温增高或不变,精神状态恶化或不变,X线提示恶化,呼吸机参数增高或不变。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并发重症肺炎有何作用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并发重症肺炎有何作用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并发重症肺炎有何作用发布时间:2022-09-14T07:35:11.79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1期作者:高纯良[导读] 最近的几年,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新冠疫情,高纯良阜新市传染病医院辽宁阜新123000最近的几年,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新冠疫情,甚至可以说,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这就是传染病的破坏力,不过,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则是另一种传染病——肺结核。

肺结核这种疾病,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已久,古代人们常将其称为“肺痨”,且在医学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其致死率极高。

现如今,肺结核的治疗虽然已有显著的进步,但临床中仍不可对这类疾病掉以轻心,那么,肺结核究竟是什么?患者又是因何罹患肺结核的呢?首先,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

也就是说,人体感染结核分歧杆菌导致肺结核的发生,但也并非所有感染结核分歧杆菌的人,都会发病,肺结核的发病也是需要诱因的,多是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病菌得到了“可趁之机”,使患者的身体悄悄发生了变化。

肺结核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力往往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患者并不单单表现出肺结核的临床症状,而是可能出现各类并发症,不仅使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也会给治疗带来极大的难度。

重症肺炎就是肺结核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在本身具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情况下,一旦感染特殊病原微生物,发生肺炎,尤其是重症肺炎的概率将大大提升,重症肺炎会有呼吸衰竭的表现,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有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视盘水肿、昏迷、惊厥,进而出现脑疝,患儿可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重症肺炎往往还能导致循环系统受累,表现为脉搏微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发绀加重、肺部啰音增多等。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行利奈唑胺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

方法随机择选我院收治入院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85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行常规治疗)与研究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

密切观察两组在临床中的治疗情况,并比较其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经对两组入院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测,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既有助于提高细菌清除率,又能确保良好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关键词】常规治疗;利奈唑胺;肺结核;重症肺炎;临床疗效;安全性前言由结核分支杆菌诱发的肺结核属于临床相对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在疾病发作期间,患者常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以及盗汗等典型症状,如不加以控制,容易对其肺组织、呼吸道构成一定损伤[1]。

对于肺结核患者而言,肺炎是患病风险较高的合并疾病之一,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需积极探索一种科学有效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治疗方式。

本次研究将收治入院的85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重点总结了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行利奈唑胺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择选我院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入院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85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3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17,年龄范围22~78(48.67±3.46)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7:16,年龄范围25~78(48.73±3.52)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的统计学结果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42例收治入院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纳入对照组,并为其开展常规治疗,例如化痰、吸氧、补液、强化营养干预,遵照医嘱口服异烟肼片(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0124),每日15 mg/kg,最高900 mg,每周2~3次;口服利福喷丁胶囊(四川省长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211),餐前1小时用水送服,一次0.6 g,一周服药1~2次;口服盐酸乙胺丁醇片(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126),每次25~30 mg/kg,最高2.5 g,每周3次。

利奈唑胺治疗MRSA重症肺炎后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利奈唑胺治疗MRSA重症肺炎后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o f p h a r m a c o n u t r i e n t s i n c a n c e r t h e r a p y [ J ] .C u r t O p i n C l i n N u t r Me t a b
C a r e ,2 0 1 0, 1 3 ( 4) : 4 1 7— 4 2 2 . [ 3 ] B o e l a e r t K, Mc C a b e C J , T a n n bi a l l L A,e t 1.P a i t u i t a r y t u m o r t r a n s f o r -
4 结 论
[ 8 ] 梁昆 , 姚磊 , 马超 , 等. 喉癌 中 P T T G的表达及其与 b F G F 和微血管 密度的关系[ J ] .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2 0 0 9 , 2 3( 2 ) : 1 5~1 9 .
[ 9 ] 张耀明 , 彭广福 , 宋越 , 等. P T T G和V E G F 在原发性胆囊癌 中的表 达及意义[ J ] . 肝胆胰外科杂志 , 2 0 0 9 , 2 1 ( 3 ) : 1 9 6 — 1 9 9 .
g e n e( h P T T G)i n h i b i t s h u m a n l u n g c a n c e r A 5 4 9 c e l l g r o w t h t h r o u g h a c —
t i v a t i o n o f p 2 1 ( WAF 1 / C I P 1)[ J ] .E n d o c r J ,2 0 0 3 , 5 0( 6) : 7 7 1—
2 6 1 . 封4 .
呈正相关关系。M V D计数与 D u k e s 分期、 淋巴结转移有 关( P< 0 . 0 5或 P < 0 . 0 1 ) , D u k e s 分期与 M V D平均数有 正相关 关 系。 结 直 肠 癌 组 织 中 P T T G表 达 阳性者 , 其 M V D计数普遍显著高于表达阴性病例 ; 在表达 阳性病例 中, M V D计数又与其表达强度显著有关( P< 0 . 0 5 ) 。

利奈唑胺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利奈唑胺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2 9 2 0・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 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1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e i n e 2 0 1 5 S e p2 4( 2 6)

利 奈 唑 胺 对 重症 肺炎 患儿 血清 及 支气 管 肺 泡 灌 洗 液 炎 性 细 胞 因 子 的 影 响
杜 赢 , 牛焕 红。
( 1 .陕 西省 西安长 安 医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1 8 ; 2 .第四军 医大学西京 医院 , 陕 西 西安 7 1 0 0 3 2 )
[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6 3 . 1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1 0 0 8— 8 8 4 9 ( 2 0 1 5 ) 2 6— 2 9 2 0— 0 3
N o r w a y ; 批号 : 0 8 A 3 0 Z 5 6 ) 3 0 0 m g静 脉 滴 注 , 2次 / d , 7~1 4 d为 1 个疗程 。 1 . 3 观察指标 观 察 2组 治 疗 前 和治 疗 5 d后 血 清 和 支 气 管
组治疗效果, 检 测 2组 治 疗 前后 血 清 和 支 气 管肺 泡 灌 洗 液 中 白细 胞 介 素 ( I L )~1 B和 转化 生 长 因子 p ( T G F—p) 水平。
结果 治 疗 前 2组 血 清 和 支 气管 肺 泡 灌 洗 液 中 I L一1 p与 T G F—D水 平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意 义 ( P均 > 0 . 0 5 ) ; 治疗 5 d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9月-2018年1月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

按照治疗分组,对照组予以普通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予以普通药物联合利奈唑胺治疗。

比较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细菌转阴的时间、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副作用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普通药物联合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利奈唑胺;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临床疗效利奈唑胺是一种噁唑烷酮类的合成抗生素,可抑制需氧的革兰阳性菌,对于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2]。

本研究分析了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90例2017年9月-2018年1月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

按照治疗分组,观察组46例,男女是29、17例。

年龄22岁-72岁,平均50.21±2.11岁。

病程1年-18年,平均(11.44±0.41)年。

对照组44例,男女是28、16例。

年龄21岁-72岁,平均50.25±2.34岁。

病程1年-18年,平均(11.28±0.46)年。

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1.2方法对照组予以普通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予以普通药物联合利奈唑胺治疗。

每次给予600mg利奈唑胺静滴治疗,12小时给药一次,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转阴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副作用率。

显效:相关症状消失且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指标正常;改善:病情、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恢复50%以上;无效:病情、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恢复不足50%。

利奈唑胺对肺结核并重症肺炎效果、细菌消除率及血常规的影响

利奈唑胺对肺结核并重症肺炎效果、细菌消除率及血常规的影响
金唑 胺 对 肺 结 核 并 重 症 肺 炎效 果 、 细 菌消除 率及血 常规 的影响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本 院 2 0 1 4 年6 月 ~2 0 1 5 # - 6 月收 治 的6 3 例 肺 结核 并 重 症肺 炎 患 者 的 临床 资 料 , 均给 予利奈唑胺 治疗。 观 察 患 者 的 临床 治 疗 效 果 和 细 菌 清 除 情 况 以及 血 常 规 变 化 情 况 , 并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6 3 例 患者 中, 痊愈 的有2 O 例, 显效 的有3 2 例, 进 步5 例, 无 效6 例, 治 疗 总有 效 率 为 8 2 . 5 4 ( 5 2 / 6 3 ) 。 经细菌学培养和评定 , 细菌清除率达到8 4 . 1 4 ( 5 3 / 6 3 ) , 治疗后 , 患 者 的 血 红 细胞 沉 降 率 、 中性 粒 细 胞 数 、 白细胞、 I I ~1 G 、 I I 一6 、 T F —d水 平 较 之 治疗 前 均 出现 显著 下 降 情 况 。 经 比较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意义, ( 均 P< O . 0 5 ) 。 对 患者 进 行 肝 肾功 能 检 测 , 可 得 均 处 于正 常 水 平 。 结 论 对 肺 结 核 并 重 症 肺 炎 患 者 实施 利 奈 唑 胺 治 疗 可 以 获得 良好 的 临 床 效 果 和 细 菌 消 除效 果 , 并显 著改善 患者的血 常规各 项指标 水平 , 且不 良反应轻微 , 是 一
t i r e i n 3 2 c a s e s 。p r o g r e s s i n f i v e c a s e s ,6 c a s e s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wa s 8 2 . 5 4 ( 5 2 / 6 3 ) . As s e s s e d b y b a c t e r i a l c u l t u r e a n d b a c t e r i a l c l e a r a n c e r a t e o f 8 4 . 1 4 ( 5 3 / 6 3 ) ,a f t e r t r e a t me n t ,t h e p a t i e n t ' s b l o o d e r y t h r o c y t e s e d i me n t a t i o n r a t e ,t h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奈唑胺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效果细菌消除率及
血常规的影响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疾病,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侵袭患者体内多个脏器,其中尤以肺结核为常见。

现阶段,大部分结核病经早期、规律、全程治疗已经可以治愈,仍有部分重症病例,死亡原因与合并感染相关。

利奈唑胺是一种恶唑烷酮类合成抗生素,治疗需氧的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近年在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治疗中也起到核心药物的角色。

本文重点分析探讨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采取利奈唑胺治疗,对于患者血常规的影响以及细菌消除率。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时间段选择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所选取的28例患者均来自于这个时间段内我院接诊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

将患者按照双盲原则分为两个小组,每组14例。

观察组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5.6±3.6)岁;对照组最小年龄32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2±5.6)岁。

全部患者的病情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均为利福平敏感病例,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不良反应等除外。

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吡嗪酰胺:1.5g;乙胺丁醇:0.75g,上述药物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利奈唑胺治疗:每12小时静注600mg,连续治疗14天。

1.3 评价标准(1)所有患者均进行上述疗程的治疗后,于用药72h小时评价,停药后72小时再评价,取患者晨起静脉血检测血常规水平,主要记录并对比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
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E)、降钙素原(PCT)。

(2)收集所有患者标本,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经有效治疗后,观察组共有12例细菌完全清除,清除率为85.7%。

而对照组仅有8例患者完全清除,清除率为57.1%。

结果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另外,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查对比中,RBC以及Hb水平对比无差异表现(P0.05),但观察组WBC、PLT以及NE、PCT水平较对照组更好,相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详见表1。

停药72h后,两组患者RBC以及Hb水平对比无差异表现(P0.05),观察组WBC、PLT以及NE、PCT水平较对照组更好,相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肺结核合并重症感染,上述病例中观察组5例为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的重症病例,基础疾病重、且接受机械通气致感染风险增高,死亡率也升高。

目前临床上对于混合感染的病例,选择抗菌素尤为重要。

利奈唑胺的抗MTB的机制为与MTB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mRNA 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在翻译的早期阶段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其进入人体后的作用靶点为23SrRNA、核糖体L4和L22A、Erm-37甲基转移酶等,可有效杀灭细菌。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经有效治疗后,初期经72小时抗感染评估有效后继续应用至2周,停药72小时后观察组清除率为85.7%。

而对照组清除率为57.1%。

结果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查对比中,RBC以及Hb水平对比无差异表现(P0.05),但观察组WBC、PLT以及NE、PCT水平较对照组更好,相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利奈唑胺对于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价值,其能够明显增加患者的细菌清除率,短期内控制结核合并感染、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率。

但有费用高,应用期间应及时监测血象,以及周围神经病和视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在不同人群、感染部位、感染细菌种类均需要个体化,权衡利弊。

利奈唑胺适合在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