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核45例分析
肾结核120例分析

肾结核120例分析
冯补生;王让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1(20)5
【摘要】我院泌尿外科1979~1986年共收治肾结核120例。
现分析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20例中男性57例(47.5%);女性63例(52.5%)。
年龄最小13岁,最大61岁,21岁~40岁之间最多,占66.7%。
农民104例(86.7%),工人12例(10%),干部4例(3.3%)。
二、主要症状及体征: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尿频110例(91.7%),其次为尿急105例(87.5%)、尿痛109例(88.3%)、血尿82例(68.3%),脓尿3例(2.5%)。
尿频常伴有尿急、尿痛,血尿多为终末血尿(80例),少数为全血尿(2例)。
【总页数】2页(P284-285)
【作者】冯补生;王让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7.105
【相关文献】
1.肾结核CT诊断34例分析 [J], 刘东明
2.氯胺酮致泌尿系统损害误诊为肾结核12例分析 [J], 周振宇;江洪涛;杨江根
3.一例肾结核患者病例分析 [J], 张世田
4.非典型肾结核120例分析 [J], 陈立新
5.肾结核120例临床分析 [J], 黄军;石正田;秦小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结核的诊断要点分析

肾结核的诊断要点分析目的探讨肾结核的诊断要点。
方法对近年我院收治的69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研究包28例男性,41例女性。
最常见症状依次为膀胱刺激征46例(66.7%),腰腹痛30例(43.5%),肉眼血尿29例(42.0%)。
尿常规异常58例(85.5%);尿抗酸杆菌检查27例,阳性3例(11.1%)。
超声、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CT、M R I、膀胱镜检+活检的诊断率分别为63.2%(43/68)、46.9%(15/32)、85.7%(12/14)、64.3%(9/14)、90.9%(10/11)、10%(1/10)。
结论肾结核的早期诊断要求临床医师必须强化对该病的认识,同时需认真综合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标签:肾结核;尿频;血尿;静脉肾盂造影肾结核指肾脏受到特异性感染而发生的疾病,其在泌尿生殖系结核中占有重要地位,泌尿生殖系其他器官结核,大多继发于肾结核[1]。
肾结核的病变过程隐匿、缓慢,一般很难早期诊断。
对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肾结核7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肾结核早期诊断要点、经验及延误诊治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共纳入分析病例69例,女41例(59.4%),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38.4岁;男28例(40.6%),年龄14~62岁,平均年龄36.8岁。
来自农村病例40例(58.0%),城市病例29例(42.0%)。
左侧35例,右侧29例,双侧5例。
发病至确诊时间3d~14年,平均时间32.1个月,其中1年44例(63.8%),1~3年17例(24.6%),>3年8例(11.6%)。
患者确诊时年龄段分布:20岁4例,21~30岁20例,31~40岁15例,41~50岁15例,51~60岁12例,>60岁3例;20~60岁共62例(86.9%)。
详细采集、分析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信息,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研究。
60例肾结核的临床治疗体会

60例肾结核的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肾结核患者60例应用化学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肾结核患者,应用9~24个月的化疗,对疗程结束后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化疗12、18、24个月后停药 1 年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化疗 9 个月后停药 1 年内复发率 ,强化期 4、6个月24小时尿结核阴转率显著优于强化期 2个月 24小时尿结核阴转率。
结论:肾结核根据病情临床实行化疗方案,适当延长化疗疗程与强化期 ,可有效增加尿结核阴转率,停药后1年内的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肾结核;临床治疗;化疗;体会泌尿系统结核起源于肾结核,而肾结核绝大多数起源于肺结核。
结核菌在体内经血行播散达到肾脏,首先侵犯双侧肾皮质,肾小球及附近血管。
由于皮质血流丰富,抵抗力强,结核可能愈合,形成瘢痕而不产生临床症状,称为病理型肾结核[1]。
此时尿中可找到结核杆菌。
如细菌数量大,毒性强,机体抵抗力弱,病变可破入肾小管,抵达肾髓质,继而侵犯肾乳头,达肾盂、肾盏,引起临床症状,称为临床肾结核[2]。
主要类型病理:肾皮质结核、肾髓质结核、全肾结核、肾周结核。
肾结核患者进行化疗治疗 ,分析化疗疗程对肾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具体的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肾结核患者,男35例 ,女 25 例 ,年龄 32~42 岁 ,平均年龄 (37.5±1.5) 岁,所有患者符合肾结核的诊断标准。
彩超结果显示均具有不同程度肾盂分离现象 ,探查患者肾实质局限性密度减低区 ,CT 扫描结果显示 ,均存在肾实质破坏、钙化病灶。
1.2 方法肾结核患者给予化疗,6个月短程疗法2HRZ/4HR,复发者巩固期6个月:以上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时多不需调整剂量;化疗时定期查尿常规、尿菌、ESR、IVP/BUS、肝肾功;一般2~3周尿菌转阴,于第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复查。
50例肾结核的CT诊断经验

50例肾结核的CT诊断经验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肾结核的CT影像研究报道较少,早期诊断经验不足,笔者分析经尿液检查证实的50例肾结核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认识。
1 资料与方法搜集2000年10月至2006年12月确诊为肾结核50例,均“活动性肾结核”。
男21例,女29例,年龄18~80岁,平均43岁临床症状主要有尿频、尿急、尿痛脓尿、血尿、低热、乏力、消瘦等。
50例病例均行尿常规沉淀物抗酸染色,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PPD抗体),确诊为肾结核。
并采用Siemens Somatom Plus6螺旋CT扫描仪,层厚5 mm,螺距1.5,120~140kV,200~240 mA,分别行腹,盆腔扫描,包全肾脏、输尿管、膀胱边缘;19例病例对局部行薄层扫描。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增强扫描,根据对比剂排泄情况选择不同时间延迟扫描,并观察对比剂进入膀胱情况,CT扫描前1 d要求肠道准备,并在扫描前2 h口服1%~2%泛影葡胺稀释液1000 ml,扫描时最大程度保持膀胱充盈。
2 结果2.1 肾结核早期CT表现19例病例受累肾脏体积正常、增大或萎缩。
早期显示肾实质内低密度灶,边缘不整,增强检查可有对比剂进入,代表肾实质内结核性空洞,对于肾盏、肾盂早期破坏则显示不佳。
2.2 肾结核中晚期CT表现31例病例主要为显示部分肾盏乃至全部肾盏、肾盂扩张,呈多个囊状低密度影,CT值略高于水,常并有肾盂和输尿管壁的增厚,范围较广;肾结核钙化时,显示多发点状或不规则高密度影,甚至全肾钙化。
3 讨论病变早期体积及外形可无改变;当病变进展,可局限性凸出。
CT增强扫描可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早期病变范围较局限,肾功能可不受影响,随着明显或不强化,而正常肾脏功能正常。
病变进展,受累部分肾功能可丧失,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或不强化,而正常肾脏功能正常。
病变中晚期肾实质内低密度病灶,为肾实质内结核球病灶或纤维化、瘢痕,若干酪样坏死物质液化后排入肾盏, 则形成空洞[1,2]。
肾结核的CT诊断与误诊分析

肾结核的CT诊断与误诊分析目的探究肾结核CT的临床诊断效果,并对其中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在本院确诊为肾结核的患者40例,分别进行CT和B超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并对CT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CT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B超的诊断准确率为82.50%,数据对比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CT诊断中的误诊率为10%(4例)。
4例患者中有3例被诊断为肾囊肿,1例患者为被误诊为肾结核。
结论在肾结核的诊断中CT诊断具有良好的准确率,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肾结核的临床诊断中得到应用。
标签:肾结核;CT诊断;误诊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以及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大大提升了肾结核的诊出率。
在影像学中,B超和CT是两种运用比较广泛的技术。
其中CT因具备高清晰度,操作简单,得到广大临床医护人员的欢迎。
本文将进一步探究CT 在肾结核中的诊断情况,并对其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现总结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肾结核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得到确诊,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尿急、尿频和尿痛。
经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尿蛋白均出现异常。
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8例,其中为左侧肾结核的有15例,右侧肾结核的有16例,双侧肾结核的有9例。
1.2方法所有患者经B超和CT检查。
B超检查:使用型号为西门子Sequioe512超声诊断仪,探头的频率设置在3.5~5.0 MHz即可;让患者依次采取俯卧位、左右俯卧位和侧卧位,以方便多角度、多切面来观察患者的肾脏情况,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肾脏大小、形态、超声回声特点等;CT检查:使用型号为16排螺旋扫描机,扫描的厚度为5 mm,平扫层厚度与层距分别为10 mm,并在病灶区域进行薄層靶扫描,范围包括从肾上极至肾下极,部分患者需要扫描至盆腔等部位。
1.3观察指标患者出现肾盂扩张,肾脏被膜呈现不规则形状为Ⅰ型;患者的肾脏内部出现不均匀回声,肾脏被膜呈现不规则形状为Ⅱ型;经CT观察能明显看到散在低密度影,B超下可明显看到单个或多个无回声区为,肾脏内膜呈现不规则形状并出现结核浓疮为Ⅲ型;患者的肾脏出现正常形态,并出现纤维硬化,肾脏被膜呈现不规则形状为Ⅳ型;肾脏出现钙化,并存在多个强回声点,肾脏被膜呈现不规则化为Ⅴ型。
135例肾结核主要临床症状及诊断回顾性分析

蜇伤致严重多脏器损伤及功能衰竭 ; 大面积创面
感染败血 症 。 蜂蜇 伤后应 暴露创 面 , 用肥 皂 水清 洗 , 部用 局
15例 肾结核 主要 临床 症 状 及诊 断 回顾 性分 析 3
赵 卫 中 , 翎 张
(. 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 同济医院泌尿外科 , 湖北 武汉;. 2 通城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3 讨 论
气雾剂吸入 ; 积极治疗溶血、 肌溶解所致的急性肾 功衰 , 主要是采用血液透析治疗 ; 营养支持 , 在重 者尤为重要 ; 因重度蜂蜇伤者处于高分解状态 , 每
E t 应补充血浆 40— 0 m , 0 60 l 对血小板减少者给予 补充 以保证血透的进行 ; 甘利欣 3m 、 0 l肌肝 0 6 、 .g 茵栀黄 3 l 护肝利胆降酶 ; OI l l 黄芪 3m 营养心肌, 0l 奥美拉唑 4 r 预防应激性溃疡; 0g a 广谱抗生素抗感 染等。 总之, 对蜂蜇伤病人 的抢救关键是早期正确 处理伤 口, 抗过敏, 积极治疗溶血、 肌溶解所致急 性肾功衰 , 同时提供强有力 的营养支持, 护肝 , 利 胆, 预防消化道出血等脏器损伤及功能衰竭。
至恢 复 。 2 结 果
上腺素 O 5一 .m 肌注或皮下注射 , . 1O g 必要时重 复; 同时给予地塞米松 1 3r , 0— 0 g非那根 5 r 抗 a 0g a
过敏治疗 , 起抗炎、 抗过敏 、 减轻气道水肿、 减少迟 发性炎症的作用 , 出现喉头水肿时给予舒喘灵 若
所有 1 3例患者均成功救治, 痊愈出院。
1O 3
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0 0 2 1 年第 2 卷第 2 J r lf in g n ei( ec ic ) 4 期[o n Xa i ir yM daS e e ] u ao n n U v s t ilcn s 蛇药片加水调和后外敷 ; 出现过敏性休克时用肾
CT诊断45例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CT诊断45例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目的通过分析CT诊断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45例经临床证实的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肾脏形态改变、肾实质、肾盂肾盏和有无钙化几个方面对肾结核做出相应的影像学表现判别。
结果CT诊断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为肾脏形态改变、实质内低密度灶、肾盂肾盏壁增厚、肾功能损害和钙化等。
结论CT诊断可以清楚显示肾结核的部位、程度及范围,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直观的诊断依据。
标签:CT诊断;肾结核;影像学表现泌尿系结核是指肾、输尿管、膀胧、尿道的结核,在我国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泌尿系统影像学是历史最长的影像诊断技术之一,其为临床解决的问题不仅能早期发现和诊断肾结核,而且能根据影像学资料对病变进行全面评价。
目前常用的诊断肾结核影像学方法包括B超、IVP和CT。
正确认识肾结核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对该病的诊治有重要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三年来临床和CT确诊的肾结核病例共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8~60岁,平均35.4岁。
临床症状表现有:腰痛41例,尿痛8例,尿频、尿急17例,发热、乏力16例;45例尿常规检查有异常者38例,尿常规检查无异常7例;45例行尿沉渣找抗酸杆菌检查,1例阳性。
1.2 方法检查方法是用GELightspeedplus型16排ET机(GE公司美国)和高压注射器(MEORAO,美国)设备检查。
扫描方法是所有病例先扫描腹部定位片,确定扫描范围,范围由肾上极至肾下极,部分扫描至下腹部,先行平扫,层厚及层间距均为2mm。
增强扫描时,经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0ml/s珑,总剂量约为100ml,扫描所得参数层厚2.5mm,重建间隔1.25~2.5mm,电压120KV,电流210~26OMA,所有原始图像传入adw4.0 workstation进行冠状及矢状位图像重建。
肾结核74例诊治分析章久武

·全科临床论著·肾结核74例诊治分析章久武,段涛,沈洪,冷国雄,吴涛,胡尚武【摘要】目的提高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尿频、尿痛和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分别为55.6%(41/74例)、43.2%(32/74例)、47.2%(35/74例)。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54例,尿检红细胞阳性率64.9%(48/74),白细胞阳性率54.1%(40/74)、尿蛋白阳性率60.8%(45/74)、脓尿33.8%(25/74);24小时尿沉渣找抗酸杆菌阳性率23.2%。
尿PCR找抗酸杆菌DNA阳性73.0%(27/37)。
影像学检查B超、IVP、CT、和MRU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1.1%、37.7%、73.8%、68.4%。
经药物治疗治愈24例,50例行外科干预术后随访1 2年均治愈,其中行一侧肾切除34例,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2例,肾造瘘5例,置输尿管支架管10例。
结论肾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
其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肾脏破坏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结核;肾;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692R5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52(2013)02-0232-03The Analysis of Treatment and Diagnosis of Renal Tuberculosis ZHANG Jiu-wu,DUAN Tao,SHEN Hong,et al.Departmentof Ur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Huangshan,Huangshan245000,Anhui,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nal tuberculosi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74casesof renal tuberculosis patients were analysi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55.6%(41/74cases)had urinary frequency,43.2%(32/74cases)had odynuria and47.2%(35/74cases)had hematuria.These three symptoms were more common.73.0%(54/74cases)had abnormal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64.9%(48/74)had positive red blood cell number in urine,54.1%(40/74)had positive white blood cell number in urine,60.8%(45/74)had positive urinary protein,33.8%(25/74)pyuria.23.2%were found acid-fast bacilli in24-hour urine sediment.73.0%(27/37)were positive urine acid-fast bacilli by PCR DNA.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B-ultrasound imaging examination,IVP,CT,and MRU were31.1%,37.7%,73.8%,68.4%respectively.24cases were cured by medication,50cases were carried by routine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had been fol-lowed up for1-2years,and no case recurred.The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cluded34case unilateral nephrectomy,2case sigmoid bladder augmentation5case pelvis-skin fistula and10case putting stents in ureter.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of renal tubercu-losis mainly relied 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laboratory tests and imaging studies.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should be don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kidney damage.【Key words】Tuberculosis;Kidney;Diagnosis;Treatment肾结核是泌尿系统常见病,近年来,随着肾结核临床发病率上升及结核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症状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加,临床诊治难度随之加大,我科自2002年3月-2010年12月期间共诊治肾结核患者74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结核45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24T11:50:14.437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张松旺杜斌[导读] 早期肾结核短程三联药物治疗效果满意,肾结核肾切除应尽可能切除患侧输尿管。
张松旺杜斌
呼伦贝尔市结核病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162650)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肾结核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肾结核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膀胱刺激症状、血尿、腰痛是最常见临床症状。
本组采用药物治疗18例,均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治疗疗程6~9个月。
27例手术治疗行患侧肾、输尿管切除。
术后抗结核治疗半年以上。
结论对于不典型肾结核诊断应尽早采取联合实验室检查方法,使其诊断率高。
IVU是肾结核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CT对诊断早期肾实质结核病灶有重要价值,IVU不显影时,CT更具有优越性。
早期肾结核短程三联药物治疗效果满意,肾结核肾切除应尽可能切除患侧输尿管。
【关键词】结核肾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0056-02 近年来,肾结核(renal tuberculosis,RT)渐成上升的趋势,而且未经治疗的肾结核可引起严重的不可逆的后遗症。
为了提高肾结核的诊治水平,总结了我院2005~2009年收住的45例肾结核的诊治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45例。
男27例,女18例;年龄17~75岁,平均(39±13.5)岁。
左肾结核l8例,右肾结核22例,双侧肾结核5例。
患者症状依次为尿频、尿急、血尿、腰痛,尿常规异常者95.6%(43/45),尿抗酸杆菌阳性者13.3%(6/45),尿结核菌培养阳性者77.8%(35/45),尿PCR-TB-DNA阳性率28.9%。
(13/45)。
影像学检查:本组45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诊断肾结核28例62.2%,CT检查诊断肾结核35例77.8%,膀胱镜检查20例,病理诊断膀胱结核3例。
2 结果
本组采用药物治疗18例,均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治疗疗程6~9个月,疗效满意。
27例手术治疗,23例行肾和部分输尿管切除,3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先行肾造瘘术后待肾功能改善分次行患肾切除术和结肠膀胱扩大术,1例抗结核治疗半年后随访因患肾功能严重损害而行患肾切除。
全部患者术后行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结核,术后抗结核治疗半年以上。
3 讨论
3.1 肾结核的发病特点
肾结核好发于青壮年,在小儿及老年人中少见。
近年来女性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组男女比例为3:2,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样本选取的地域差异有关。
肾结核的早期往往无任何临床症状,只在尿检查时发现有异常,尿中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此时如果定期查尿,可能查出结核杆菌。
膀胱刺激症状是肾结核最常见的表现。
临床上不典型的肾结核患者并不少见,应引起重视。
应进行全面的、特征性的客观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判断,以免漏诊或误诊。
本组有5例健康体检后继续检查确诊为肾结核,15例患者按非特异性泌尿系感染反复应用抗生素不见好转后,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为肾结核。
龚宇等 [1] 认为:中青年患者反复出现无症状血尿;长期未明原因的腰痛;仅有轻微一侧腰痛、无显著膀胱刺激症状,IVU显示不明原因的单侧输尿管下端梗阻应考虑存在肾结核。
3.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临床诊断肾结核的重要手段,尿结核菌培养由于需时间长,难以满足临床诊治需要,尿液抗酸杆菌简便,但易与其他耐酸杆菌相混淆发生假阳性。
HEMAL等 [2] 报告尿PCR-TB-DNA仍为除病理检查外最敏感的诊断依据,阳性率达94.29%,但标本中存在某些扩增抑制药物、DNA变形、或操作不规范等使部分病例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本组尿PCR-TB-DNA阳性率28.9%,远远低于文献报道,但其中6例逆行插管成功者引流液PCR-TB-DNA阳性率为100%,分析可能为肾结核引起输尿管狭窄或闭锁,致使膀胱内尿液为健侧分泌,因而出现假阴性,所以对于阴性的患者应该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尿路梗阻,如果存在应进行插管留取引流液检查。
3.3 影像学检查
肾结核X线诊断主要依靠IVU及逆行泌尿系造影,本组IVU诊断符合率为62.2%。
需行逆行泌尿系造影者,宜先行预防性抗结核药物治疗1周以上,造影后尽快决定治疗方案,以免诱发肾脏严重感染。
晚期肾结核破坏严重,IVU表现不显影,CT则能显示增大的肾脏,萎缩的肾实质、钙化斑、肾盏破坏、肾盂增大及输尿管增厚等病理改变 [3] 。
CT对诊断早期肾实质结核病灶有重要价值,可显示结核结节钙化,结核性空洞及肾盂输尿管结核的继发性改变,本组CT检查阳性率为77.8%。
3.4 肾结核治疗
近年来药物治疗肾结核趋势逐渐扩大,现采用的短程化疗方案能较好防止耐药菌的发生及结核病的复发。
具体方案由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3种灭菌药组成,疗程为半年,疗效满意。
本组45例患者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有18例不用手术取得临床治愈。
本组27例因单侧肾病变严重,继发感染,新近发生难控制的高血压以及钙化的无功能的肾结核施行肾输尿管切除术,切除至输尿管膀胱壁段。
患侧输尿管末端残留过多可能是造成术后长期膀胱刺激征的根源,即使再采用3联抗结核治疗也可能无法治愈 [4] 。
高中伟等[5] 总结肾结核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肾脏无功能不管有否合并肾脏钙化;病变累及整个肾脏,合并高血压或肾脏严重出血、肾盂输尿管梗阻;同时存在肾癌。
手术前足够抗结核药物应用至少2、3周。
手术方法主要是肾脏切除术,尽可能往下切除输尿管,结扎远端。
肾部分切除应用于肾结核已越来越罕见,本组无1例行肾部分切除。
在决定是否需行膀胱扩容或尿流改道时,对挛缩性小膀胱的确诊是关键。
IVU 片上显示的小容量膀胱不一定就是已发生显著纤维化的终末期膀胱(enderstage bladder,ESB),可能是结核性菌尿强烈刺激导致膀胱的过度收缩,后者在经过短期(如2周)抗痨治疗后常可恢复到正常容量 [1] 。
因此,适时复查IVU可能避免非必要的扩容或改道手术。
本组5例伴膀胱挛缩者患肾输尿管切除术后抗结核治疗6~12个月后需行扩大膀胱术仅1例。
参考文献
[1]龚宇,卢根生,宋波,等.肾结核临床诊治的新特点[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1(41);55-57. [2]HEMAL AK,GUPTA NP,REEV TP,et al.Polymerase reaction in clinically suspected genitourinary tuberculosis:comparison with intravenous urography,bladder biopsy,and urine acid —fast bacilli cuhure[J].Urology,2000,56:570-574.[3]GAO ZW,CHENG YH,CHEN W,et a1.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nal tuberculosis[J].China Journal of Modem Medieine,2005,15(16):26-29.Chinese
[4]BEN CKEROUN TS,KRIOUIL A,BELKCEM A,et a1.Urogonital tuberculosis in children [J].Arch Pediatr,1997,4:857-861 [5]高中伟,程远合,陈望,等.肾结核诊断与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6):2490-2492。